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ET/CT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应用范围逐渐向全世界普及,与之对应的放射防护成为摆在放射工作研究者面前的难题。笔者旨在总结国内外有关PET/CT放射防护现状的基础上,对PET的放射防护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当前防护现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某新建PET/CT中心的放射防护措施安全性评价,论证该PET/CT中心投入运行时的辐射安全性及对周围公众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建设项目场所设计资料的审查,确认其布局是否符合放射卫生学的要求;通过对工程屏蔽设计的审查与核实,论证项目主体工程屏蔽设计是否合理;通过对放射工作场所安全系统的分析,论证该项目所采取的辐射安全措施是否可行。结论 经估算,该建设项目放射工作场所各功能用房屏蔽设计符合辐射安全原则,只要按照审核的屏蔽设计进行建设,在保证施工质量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屏蔽放射性核素和PET/CT运行时产生的放射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放射卫生要求,对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场进行检测和调查,将所得数据和资料与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核医学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40 μSv/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0 Bq/cm2结论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选址适宜,布局基本合理,辐射防护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医院PET/CT中心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阶段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工作,特别是预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在现场核实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某PET/CT工作场所布局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PET/CT中心平面布局存在不合理之处,包括:场所布局未按从低活性区向高活性区布置,未设置卫生通过间,未设置放射性药物和废物运输专用通道。结论 核医学工作场所合理的布局是保证其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前提,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是决定其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清  汝琦  崔新建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0):121-122
目的:降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人员的辐射剂量。方法:通过对PET/CT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产生的电离辐射来源的分析,提出了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结果:降低了受照人员的辐射剂量。结论:对于PET/CT中心正电子药物生产人员来说,只要在操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优化操作流程,缩短操作时间,完全可把受照射剂量降到合理的水平,避免电离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建PET/CT用房为例,阐述了PET/CT用房设计的原理、作用及屏蔽设计,并结合项目管理经验,总结了放射防护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掌凡  谢萍  张会敏  黄玉龙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69-2672
目的评价某医院Precedence 16 SPECT/CT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的控制效果。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方法,考虑建设项目涉及的2种辐射源:放射性药物(99mTc)产生的γ射线和CT中的X射线,对建成后项目工作场所的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评价和防护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不同,注射室护士手部(4 mSv/a),扫描室操作技师(0.1 mSv/a),给病人摆位技师(2.5 mSv/a)。结论该项目放射防护屏蔽效果良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一台PET/CT防护进行检测,以评价该实践对职业人群和公众的辐射影响。方法 分析PET/CT工作场所的辐射源项,在最大工作条件或典型工作条件下,检测中子、X射线和γ射线的外照射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估算职业人员和公众的年剂量水平。结果 各检测点的中子外照射未检出,X射线和γ射线外照射水平在0.08~47.5μSv/h之间,对职业人员和公众所致的最大附加年剂量分别为948.6μSv,和21.6μSv。结论 该实践所致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CT机基本状况与放射防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全面调查福建省现用CT机的放射防护管理情况以及购入价格。方法 依据国务院第44号令,卫生部第43号令和第52号令。结果 CT机分布严重不均,各地区的二手机高达25.0%~71.4%,且大多利用率低并处于亏损状态。结论 要合理布局CT机,提高其运行质量,逐步淘汰二手机,促进CT诊断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评估福建省PET/CT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方法 根据福建省2014-2016年5家PET/CT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分析PET/CT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并与国家标准剂量限值进行比较。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0 mSv,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 mSv。从事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和PET/CT同室摆位作业的放射工作人员,在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手部、头颈部和胸部位置最大年受照剂量估算值分别为549.0、137.4、134.0 mSv。结论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未采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时,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可超过国家标准职业照射限值。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PET/CT装备现状看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PET/CT装备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对PET/CT引进的管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军区团以上卫生单位的放射设备进行放射防护的监测。方法 依据《军队卫生监督规定》和《军队放射防护监督实施办法》。结果 防护情况有较大改善,多数检测指标合格率达到100%。结论 基层部队医院机器性能及防护设备比较落后,少数放射工作人员对防护知识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现阶段南京战区内核技术应用存在的放射防护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 依据放射防护法规、标准,结合近年来放射卫生监督执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目前放射源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医疗单位核技术应用经营模式存在法律空白,放射防护安全监管能力滞后等问题突出。结论 加强军队放射防护安全法规建设,切实提高放射防护监督监测能力,是目前确保战区内核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南京军区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及军队的相关标准。结果 分析了临床核医学应用现状,找出了放射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论 必须大力加强对临床核医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医用回旋加速器主要用于生产正电子放射性核素,从而合成PET/CT显像所需的药物。主要介绍医用回旋加速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相似文献   

16.
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并估算出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表面沾污的监测。结果PET/CT工作场所局部放射性水平较高,对PET/CT工作人员产生最大年有效剂量为3.2mSv。结论PET/CT工作人员受照年有效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限值规定要求。但PET/CT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意识,增加防护设备,避免附加照射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17.
医用回旋加速器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应用拉摩定律及等时性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对回旋加速器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了专门用于PET/CT大型诊断系统中为生产正电子药物的医用回旋加速器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PET/CT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对PET/CT的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多排螺旋CT则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结论:PET/CT可实现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2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PET/CT的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PET/CT将PET功能代谢信息与CT解剖结构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PET/CT的探头晶体、图像融合技术、用户平台等方面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其临床推广应用,是目前分子影像的最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审查PET中心设计,验证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及回旋加速器系统设计布局进行审查,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相关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该项目总体设计合理。其中,在药物合成室的分装环节、活度室测活度环节、注射室注射环节、PET扫描时的摆位环节辐射剂量较高,应充分利用时间、距离屏蔽等综合防护措施。回旋加速器室两道防护门和迷道长度的设计是保守的。结论加强核医学设计审查与放射防护效果验证,对实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解决新型仪器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