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Fas的抗体在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和型抗Fas的抗体对小鼠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IB/c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空白对照组,2组病毒对照组、3组IgG对照组、4组抗Fas抗体治疗组。于接种后第10天每组随机处死小鼠8只,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了解心肌损伤情况,电镜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imse-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easpase-3的mRNA表达。实时定量PCR(RQ-PCR)定量心肌柯萨奇病毒B3(CVB3)mRNA拷贝数。结果(1)病毒对照组可见caspase-3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且均与心肌病变积分成正相关(r=0.81,P〈0.01;r=0.73,P〈0.05)。(2)抗Fas抗体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病变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及心肌内CVB3 mRNA拷贝数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和IgG对照组(P〈0.05)。结论Fas/FasL途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凋亡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抗Fas抗体可降低caspase-3活化和mRN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内病毒复制,使心肌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肌型肌钙蛋白(cTnI)-mRNA在监测病毒性心肌损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于BALB/c小鼠腹腔接种1×108TCID50柯萨奇病毒B3(CVB3)液诱发心肌损伤发生,分别在CVB3感染后第3、6、9、12、15、18和21天采集外周血后处死小鼠,留取鼠心脏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心肌及外周血中cTnI基因的表达状态。结果CVB3感染后,鼠心肌组织及循环血中cTnI-mRNA均表达增加,且与心肌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核固缩及碎裂、变性、坏死、钙化等组织学改变相关。cTnI-mRNA基因扩增,心肌组织全数阳性;外周血阳性率在对照组及感染后第3、6、9、12、15、18和21天分别为0、0、0、16.7%、40.0%、71.4%、83.3%和87.5%。结论病毒性心肌损伤时cTnI-mRNA上调表达并释放入血,循环血cTnI-mRNA为监测心肌损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灵敏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肠道病毒的增殖和持续性心肌感染所致的心肌损伤的机理,选用滴度为5×105pfu/ml的重组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groupBtype3,CVB3)亲心肌突变株(CVB3-M1)接种于免疫功能不同的两种鼠(NMRI.nu/nu及DBA/2)株,31天后用空斑形成试验、RT-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两组鼠的心肌细胞内病毒及病毒成分。结果发现:(1)NM-RI裸鼠组中有53%(10/19)感染鼠有慢性心肌损伤并伴有心肌肥厚,其心肌损伤的特点为:多灶性坏死,伴大量纤维化和少量单个核细胞浸润;DBA/2组鼠中只有9%(2/22)出现慢性心…  相似文献   

4.
心康口服液预防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康口服液预防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方法 心康口服液预防性用药2d后的小鼠经腹腔感染CVB3,以诱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持续用药至20d,观察小鼠于感染不同阶段的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形态定量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PC软件包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心康口服液各剂量组的心脏表面重度病变检出率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心肌组织重度损伤(心肌细胞大片坏死崩解)的检出率均低于病毒组及干扰素组,其中中剂量组与病毒组差异显著(P<0.01);心肌平均病变面积、病变面积/全心面积比值第20d时心康组与干扰素组均与病毒组差异显著(P<0.01),第5d时心康各剂量组与病毒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心康口服液预防性给药可保护心肌,减轻心肌损伤及促进损伤心肌恢复,其预防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类似干扰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hievirus B3, 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胱硫醚γ-裂解酶( CSE)/硫化氢( H2 S)通路在其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10只5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硫氢化钠(外源性H2 S供体)组和DL-炔丙基甘氨酸( PAG,CSE不可逆抑制剂)组。以腹腔注射CVB3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当天记为第0天,24 h后每组每日经腹腔分别注射相应干预药物。分别于接种后第4天和第10天从各组随机抽取10只处死,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炎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2 S及IL-6、TNF-α等炎症因子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组织CVB3、CSE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定性、定量检测CSE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和组织H2 S浓度、CSE mRNA、CSE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调,给予NaHS干预可明显上调H2 S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间质水肿,对病毒CVB3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H2 S和CSE表达,加重心肌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促进CVB3 mRNA的复制。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中,CSE/H2 S通路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该通路的表达,加重心肌损伤,促进病毒复制,外源性供给硫化氢可对感染心肌起到保护作用,且可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80只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0),心肌炎组(n=30)与卡维地洛组(n=30),利用BALB/c小鼠感染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感染24h后每日灌胃给予卡维地洛10mg/k直至第14天末,分别于接种第7天和第14天随机从各组抽取若干只小鼠取血后处死并留取心脏等标本。结果 卡维地洛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急性期的病死率,显著减轻心脏病理损伤,显著减低HW/BW(HW,心脏重量;BW,身体重量)比值;卡维地洛干预后第7天小鼠心肌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心肌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降低;干预后第14天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卡维地洛通过增加心肌IFN-7表达水平与抗氧化的双重作用减轻感染小鼠的心肌损害,提高生存率,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caspase-1抑制剂抑制焦亡,评价细胞焦亡在B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所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确定CVB能否通过诱导细胞焦亡导致心肌炎症。方法Balb/c乳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VB3感染组(腹腔注射CVB3)、1次抑制剂组(CVB3感染乳鼠后注射1次caspase-1抑制剂)和3次抑制剂组(CVB3感染乳鼠后在1、3、5天分3次注射caspase-1抑制剂),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乳鼠心肌组织中的caspase-1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乳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HeLa细胞分为8组,前4组用CVB3感染不同时间,后4组CVB3感染的同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caspase-1抑制剂,检测CVB3病毒蛋白表达量。结果CVB3感染组的乳鼠心肌组织中激活的caspase-1含量增加,与CVB3组相比,注射caspase-1抑制剂的小鼠心肌组织中激活的caspase-1含量明显减少。正常对照组乳鼠心肌细胞组织状态正常,CVB3感染组乳鼠心肌组织大面积变性、坏死,CVB3+caspase-1抑制剂组乳鼠心肌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但程度较轻。HeLa细胞中caspase-1与CVB3蛋白含量随caspase-1抑制剂剂量增大而降低。结论抑制细胞焦亡可有效减轻CVB3所致心肌损伤,CVB诱导的焦亡参与心肌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MV)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研究证实,病毒的直接损伤与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MC)是MV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CMC致靶细胞损伤主要有两条途径——穿孔素和Fas/FasL途径。黄芩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但其对MV鼠心肌中柯萨奇病毒嗜心肌株CVB3m的复制及浸润细胞中Fas配体表达的影响,迄今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对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IL-12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免疫活性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2(IL-12)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浓度变化,及其免疫学活性对心肌炎的影响。方法 13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5),心肌炎对照组(n=50),rIL-12组(n=40),Il-12抗体组(n=20)。后3组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CVB3m)诱发急性心肌炎,rIL-12组于病毒接种后4h皮下注射重组IL-12,10ng/0.1ml,心肌炎组注射等量PBS,均连续用5d(0-4d)。抗体组于0-1d经腹腔注射IL-12中和抗体0.1ng/0.1ml,心肌炎组注射等量PBS,均连续用5d(0-4d),抗体组于0-1d经腹腔注射IL-12中和抗体0.1mg/0.1ml,共2次,分别于接种后1、3、5、7d各组随机取若干只小鼠采血后处死,留取心脏,脾等标本。结果 小鼠感染CVB3m后,其心肌组织中IL-12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同时体内IL-12,IFN-γ的蛋白含量也增高;在投入rIL-12后,IFN-γ的蛋白含量升高更明显,NK细胞活力增强,同时小鼠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降低,心肌损害减轻,小鼠生存率提高(分别为66%和85%);而在IL-12抗体投入组结果则相反,且小鼠生存率降低(50%),但与心炎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VM早期小鼠体内rIL-12能减轻心肌损害。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起到保护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芪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穿孔素mRNA和CVB3m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2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细胞株(CVB3m)后,随机等分为两组:黄芪治疗组(黄芪注射液每天10g/kg腹腔注射)和对照组。实验第8天留取心肌,分别进行心肌病理检查,心肌穿孔素(perforin,PFP)mRNA和CVB3m m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并对心肌组织PFP mRNA和CVB3m 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黄芪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2)心肌PFP mRNA表达水平RT-PCR半定量:黄芪治疗组心肌PF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07与1.31±0.12,P<0.01);(3)心肌CVB3m mRNA表达水平RT-PCR半定量:黄芪治疗组心肌CVB3m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07±0.04与1.18±0.02,P<0.01);(4)心肌PFP mRNA水平与CVB3m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结论PF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黄芪对小鼠急性心肌炎模型中心肌组织CVB3m病毒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心肌组织中PFP 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组织CVB3m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具有同步性,黄芪对CVB3m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炎模型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72只清洁级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心肌炎组(V组)40只(腹腔注射 CVB3病毒),实验对照组(C组)32只。于病毒接种后第4 d、8 d、15 d、21 d分别采血后处死小鼠并留取心脏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心肌HO-1蛋白及mRNA表达,分光光度计法分间接测定COHb含量,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1)心肌炎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可见大面积坏死,晚期可见钙化灶形成;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溶解断裂,线粒体膜消失,含溶酶体丰富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心肌未见上述变化。(2)血COHb含量变化:心肌炎组小鼠血COHb含量在第8 d和第15 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组差异显著(0.047±0.005和0.031±0.004;0.076±0.006和0.030±0.005,P<0.01)。(3)血清cTnI含量变化:V组小鼠血清cTnI含量与C组比较除第21d无明显差别外,其余各时点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O-1免疫组化结果:心肌炎组HO-1蛋白均成阳性表达,各时点心肌HO-1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 (5)HO-1mRNA原位杂交结果:心肌炎组HO-1mRNA原位杂交染色各时点均呈阳性表达,各时点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可诱导心肌组织H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受损心肌发挥自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17单克隆抗体(mA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15)、同型对照组(n=25)及IL-17 mAb组(n=25)。模型组、同型对照组、IL-17mAb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内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Eagle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仅注射Eagle液。接种后第3、5天,同型对照组腹腔注射100μg非特异性IgG,IL-17抗体组腹腔注射100μg IL-17 mAb。第7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取心脏,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VB3 mRNA拷贝数。第14天称体质量后处死全部小鼠,比较各组死亡率;分离血清,ELISA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称心脏质量(HM),计算心脏指数(HM/BM);HE染色计算心肌病理积分,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ELISA检测心脏IL-6、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心脏指数、血清cTnI浓度、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脏IL-6、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IL-17 mAb组死亡率、心脏指数、血清cTnI浓度、心肌病理积分、病毒滴度、CVB3 mRNA拷贝数、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6、TNF-α含量较模型组及同型对照组减少(P0.05或P0.01)。同型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7 mAb能够减轻VMC小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病毒复制及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17单克隆抗体(mA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15)、同型对照组(n=25)及IL-17 mAb组(n=25)。模型组、同型对照组、IL-17mAb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内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Eagle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仅注射Eagle液。接种后第3、5天,同型对照组腹腔注射100μg非特异性IgG,IL-17抗体组腹腔注射100μg IL-17 mAb。第7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取心脏,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VB3 mRNA拷贝数。第14天称体质量后处死全部小鼠,比较各组死亡率;分离血清,ELISA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称心脏质量(HM),计算心脏指数(HM/BM);HE染色计算心肌病理积分,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ELISA检测心脏IL-6、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心脏指数、血清cTnI浓度、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脏IL-6、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IL-17 mAb组死亡率、心脏指数、血清cTnI浓度、心肌病理积分、病毒滴度、CVB3 mRNA拷贝数、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6、TNF-α含量较模型组及同型对照组减少(P<0.05或P<0.01)。同型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7 mAb能够减轻VMC小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病毒复制及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在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的表达。方法:6周龄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毒性心肌炎组,分别给予0.1 m L PBS和10-5.69TCID50/m L CVB3注射,第4天和第10天各随机取8只小鼠处死并取血和心脏标本。Reed-Muench法测定接种病毒滴度;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后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MMP-2和NF-κB p65在心肌组织表达的分布和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NF-κB p65和IκBα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提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MMP-2和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感染组IκBα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ELISA结果提示血清TNF-α含量在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TNF-α、NF-κB p65和MMP-2表达显著上调,可能通过相关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中药心康口服液对感染心肌中柯萨奇B3病毒RNA复制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于急性期治疗后提取鼠心肌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心肌CVB3RNA含量,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结果中药心康口服液能明显降低心肌CVB3-RNA的含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期不同阶段心肌病毒RNA含量的检测显示,心康口服液2个治疗组的病毒含量的检出,并没有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结论中药心康口服液能有效地影响心肌CVB3RNA的复制,其对病毒的作用是抑制复制而非杀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RIP3/CaMKⅡ信号通路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功能及生存曲线的影响,并探讨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对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VB3组、CVB3+KN-93组和CVB3+KN-93+Ti(活性氧簇特异性抑制剂)组,以上小鼠腹腔及尾静脉注射药物连续7 d。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坏死标志物,心脏超声技术检测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察KN-93对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CVB3+KN-93组小鼠心肌细胞坏死较CVB3组显著减轻,心脏功能和生存曲线改善(P<0.01);CVB3+KN-93组小鼠心肌组织H2O2含量较CVB3组显著下降(P<0.01);加入Ti后,CVB3+KN-93+Ti组H2O2含量较CVB3+KN-93组轻度下降(P<0.05),但无论是心脏功能还是生存曲线均无显著差异。结论:RIP3/CaMKⅡ信号通路在CVB3诱导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损伤中起到主导作用;KN-93能阻断这种作用并可能产生新的治疗方式,其效果可能是通过对CaMKⅡ的直接抑制和对活性氧簇的间接抑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缺乏有效的体外鉴别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致病性的方法,长期以来接种乳鼠体内观察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苦参碱对柯萨奇B3型病毒(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Akt)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苦参碱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雄性Balb/c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0.2ml 100TCID50的CVB3的方法制备VMC的动物模型.分为6组:苦参碱每日80 mg/kg、40 mg/kg、20 mg/kg治疗组,利巴韦林组、病毒组及正常对照组.药物于末次注射病毒的60 min后开始,连续腹腔注射10 d,正常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第5天和第10天处死小鼠,应用Tunel标记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于给药后第10天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磷酸化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病毒组心肌组织凋亡明显增加(P<0.05);与病毒组比较,苦参碱各剂量组心肌组织凋亡明显减少(P<0.05).于给药后第10天,苦参碱每日40 mg/kg组磷酸化AktSer-473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苦参碱可能通过促进磷酸化AktSer-473蛋白的表达,抑制CVB3感染的VMC小鼠心肌组织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心肌炎组(n=20)、炔丙基甘氨酸(PAG)组(n=20)、硫氢化钠(NaHS)组(n=20),后3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内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Eagle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仅接种Eagle液。接种后当日,PAG、NaHS组分别腹腔注射40 mg/kg PAG、50μmol/kg NaHS,其余2组腹腔注射PBS,1次/d,连续2周。第15天称体质量(BM)后处死全部小鼠,比较各组死亡率,分离血清,通过ELISA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取心脏,称心脏质量(HM),计算HM/BM,HE染色计算心肌病理积分,测定心肌匀浆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核内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水平。结果心肌炎组HM/BM、血清cTnI水平、心肌MDA活性、胞核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1β、IL-6、TNF-α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或0.01),而心肌SOD、GSH-Px和CAT活性较对照组减少。与心肌炎组比较,PAG组HM/BM、血清cTnI水平、心肌病理积分、心肌MDA活性、胞核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1β、IL-6、TNF-α含量增加,心肌SOD、GSH-Px和CAT活性则减少(P0.05),但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心肌炎组相比,NaHS组死亡率、HM/BM、血清cTnI水平、心肌病理积分、心肌MDA活性、胞核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1β、IL-6、TNF-α含量降低(P0.05),而SOD、GSH-Px、CAT活性则升高(P0.05)。结论 H2S对VMC小鼠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B3型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VMC)炎症细胞迁移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差异贴壁法分离小鼠心肌细胞;趋化试验分析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对VMC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的趋化性;实时定量RT PCR分析心肌细胞MCP 1的表达。结果:( 1)CVB3感染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对VMC小鼠PMNC的趋化性明显增强。( 2 )CVB3感染2小时后MCP 1的表达开始升高,至6小时达到高峰,8小时下降;随着CVB3感染量的增加,MCP 1的表达明显升高。( 3)2 5 μg/ml抗MCP 1抗体处理后,CVB3感染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对VMC小鼠PMNC的趋化性下降5 4 % (P <0 0 1) ;5 μg/ml抗MCP 1抗体处理后,趋化性下降的幅度与2 5 μg/ml抗MCP 1抗体处理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CVB3感染通过MCP 1介导VMC小鼠单个核细胞迁移,这可能是CVB3感染诱发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