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CT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对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三维CT技术检查300例颈椎病患者,观察颈椎骨质增生情况、椎间孔大小、椎动脉和颈椎骨质增生的关系、骨性椎管狭窄的改变。其中,神经根型145例,椎动脉型41例,脊髓型40例,混合型73例,食管压迫型1例。结果:21.3%的患者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例中,发现椎间孔狭窄438处。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有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增生/错位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22.0%)、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51.2%)和椎动脉迂曲(14.7%)。脊髓型颈椎病三维CT表现为颈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三维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及其产生的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80例的X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病的X线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颈椎病的X线平片的临床资料.结果 椎间隙狭窄变形53例,占66.3%.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2例,占77.5%.骨质增生48例,占60%.椎间孔狭窄42例,占52.5%.颈椎韧带钙化27例,占33.8%."双边征"14例,占17.5%.结论 X线特征分析对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25例,其中5例行颈前路钩椎关节切除 横突孔减压术,12例颈前路椎间盘及骨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下颈椎失稳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2例,5例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术;颈间盘突出症11例,8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8例OPLL均行颈前路骨化韧带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环枢椎旋转半脱位2例,行手法复位,环枢椎前脱位4例,行牵引复位,后路植骨融合术;1例颈部巨大脂肪瘤侵犯双侧椎动脉(VA)。3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疗效优60例,良17例,差3例。结论:颈椎病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65%)。交感神经受刺激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治疗应以稳定颈椎和VA减压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颈椎病5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牵引、针灸、中药内服、外敷等疗法综合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0例中,男303例,女257例,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65岁,35~50岁者占73.2%,病程最短5天,最长5年,按1984年桂林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分型标准[1],本组560例中,颈型106例,神经根型209例,椎动脉型80例,交感神经型30例,脊髓型40例,其它型(包括混合型、后纵韧带型)95例,根据病型归纳,有头晕、耳鸣、头痛、一侧或双侧颈肩部、手臂疼痛、麻木感、患椎棘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阳…  相似文献   

5.
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辉 《颈腰痛杂志》2001,22(1):61-62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1 ] ,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 3年来 ,我们采用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8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本组 180例 ,男 72例 ,女 10 8例 ,年龄 14~ 84岁 ,平均 38.6岁 ;病程 1天~ 5 0年。临床症状 :眩晕、头痛 180例 ,颈枕神经痛 16 2例 ,上肢麻痛 140例 ,颈僵痛 112例 ,耳呜、视物不清 6 2例 ,有体位性猝倒病史 30例。 X线片示 :横突间距变小 170例 ,颈曲变直 15 0或反屈例 ,钩椎关节增生 148例 ,椎体旋转 (双边影、双突影 ) 6 2例 ,前纵韧带钙化 40例 ,项韧带钙化 32例 ,骨桥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手法诊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观察组,53例)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颈椎MRA中椎动脉走行及管径情况,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26-72岁,平均(52.51±11.29)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8.11±12.21)岁。比较两组受试者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性,并结合X线、MRI、MRA资料对观察组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的因素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的发生率达81.13%(43/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其中以局部迂曲狭窄最为常见,累计占47.18%(25/53);局部迂曲狭窄因素以椎间关节错缝为主,占43.41%(23/53)。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容易发生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而MRA可有效诊断椎动脉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科采用局部涂药照射和局部涂药照射后加手法牵引先后对比治疗颈椎病473例,疗效均满意,其中后组明显优于前组,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73例均经X线摄片示有轻重不同的颈椎骨质增生,其中男263例,女210例,年龄35~75岁,病程2个月至15年,属椎动脉型51例,神经根型381例,混合型41例,片示有颈椎生理曲度变异37例,椎间隙狭窄78例,椎间孔变小变形96例,项韧带钙化19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7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根盛 《中国骨伤》2000,13(3):158-158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现将 1994~ 1996年我院收治的症状较重的 75例颈椎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75例 :男 ,36例 ,女 39例。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2 0岁。本组神经根型 45例、颈型 12例 ,椎动脉型 13例 ,脊髓型1例 ,混合型 4例。 75例均摄了颈椎正侧位片 ,其中 95 %的患者均有颈椎病不同程度的特征性改变 ,如生理弧度变直或后突椎体骨质增生 ,椎间隙变窄 ,钩椎关节增生变尖 ,项韧带钙化等。 75例中有 45例作过CT检查 ,均显示颈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其中 15例显示颈椎间盘不同程度的膨出和突出。 1例有明显颈髓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或猝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7例视力、记忆力减退,10例伴有脊髓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症状,3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30例,颈椎失稳2例,椎间孔狭小8例。均行X线、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理形态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并经1~2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优22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93·8%。术中2例误伤椎动脉,其中1例行缝扎,另1例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中使用显微手术环钻,环钻直径1·3~1·4cm,术中要注意安全区解剖标志才能不误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10.
穴位植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颈性眩晕是其最为常见的症状,为临床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采用穴位植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疗效颇佳,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08例,男66例,女42例;年龄23~71岁,平均44.5岁;病程2d~12年。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即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中华外科杂志,1984,22(12):719]。诊断依据:①曾有卒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除外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对患有心…  相似文献   

11.
项韧带钙化的X线分析及其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项韧带钙化的X线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64例项韧带钙化的X线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项韧带钙化在X线平片上有特征性的表现,可分为5个类型:①长条型;②节段型;③球型;④串珠型;⑤混合型。结论项韧带钙化在单独存在时,可作为早期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罗杰  魏戌  李家金 《中国骨伤》2010,23(4):305-307
目的:提高对项韧带钙化X线特征的认识,探讨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对163例颈椎X线显示项韧带钙化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观察。其中男91例,女72例;年龄38~68岁,平均53.6岁。观察内容包括发生节段数、钙化发生的椎体水平,相对应节段的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椎间孔变窄、前后纵韧带钙化及椎体间位置失稳的情况。结果:163例患者X线观察发现相对应节段病变数为141例。颈椎X线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项韧带钙化存在于1个节段(占63.12%),多发生在C5,6和C4,5水平,其相对应节段的椎体骨质、椎间隙/椎间孔、前后纵韧带、椎体间位置绝大部分出现病变,并且是最主要的病变节段。椎体骨质增生93例(占65.96%),椎间隙/椎间孔变窄72例(占51.06%),前后纵韧带钙化49例(占34.75%),椎体间位置失稳66例(占46.81%)。结论:颈椎X线检查不仅可以发现项韧带钙化及其相对应节段的特征性表现,并且有助于颈椎病变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3.
徐渊 《中国骨伤》1997,10(1):45-45
颈椎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椎间盘狭小,骨刺形成,椎间孔狭窄而引起的颈、肩、上肢等部位疼痛、沉重、麻木和瘫痪等症状。笔者采用药物外擦、神灯照射、皮肤针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4岁;病程短则月余,长则数十年;颈椎骨质增生发生于颈1~2椎者,5例,发生于颈3~6椎者21例,伴发椎间孔狭窄者9例。本组26例均经X线正侧位片提示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颈肩部酸痛、转动不利、劳累或受寒后疼痛加重。颈椎骨有局部压痛。治疗方法将“骨友灵擦剂”,擦在颈第1…  相似文献   

14.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朋波 《中国骨伤》2009,22(10):747-749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0例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征象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男83例,女47例;年龄27~75岁,平均43.5岁。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3例行X线检查,57例行MRI扫描。结果:腰椎管狭窄位于L3,4水平25例,L4,5水平48例,L5S1水平57例。CT显示椎体后缘、椎板、下关节突骨质增生46例,椎板上下关节突肥大7例,黄韧带钙化、骨化13例,椎体向前滑脱5例,侧隐窝狭窄24例,椎间孔狭窄35例。MRI显示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23例,黄韧带对称性肥厚18例,广泛多节段增生肥厚9例,局限性黄韧带肥厚7例。结论: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最常见原因是退变。传统X线检查有很大的局限性,CT和MRI具有多方位成像和分辨率高的优点,但在韧带骨化上MRI难于显示,而CT能很好的显示韧带钙化与骨化及骨质改变,腰椎管狭窄症检查应该首选CT。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19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98 5年 4月至 1998年 9月 ,对 195例颈椎病人采取穴位注射当归、维生素B12 配合手法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3例 ,女 12 2例 ;年龄 40~ 6 5岁 ,平均 5 2 5岁 ;病程 6~ 180个月 ,平均 42个月 ;神经根型 117例 ,椎动脉型2 5例 ,交感型 18例 ,脊髓型 2例 ,混合型 33例 ;X线表现钩椎关节增生者 87例 ,钩椎关节不对称者 31例 ,颈曲变直 75例 ,颈曲反张 15例 ,颈曲成角 7例 ,颈椎体增生 176例 ,椎间隙变窄 37例 ,颈椎韧带钙化或骨化 2 5例。2 治疗方法当归注射液 6ml,维生素B12 0 5mg ,氟美松 5mg(氟美松只在…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2000年8月,3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男24例,女9例,年龄32~70岁,平均53岁,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本组33例,2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右侧平均3.8mm。5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1例,右侧4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内径1.1~1.7mm,平均1.5mm,为正常椎动脉的1/3~1/4。5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药物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或猝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7例视力、记忆力减退,10例伴有脊髓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症状,3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30例,颈椎失稳2例,椎间孔狭小8例。均行X线、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理形态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并经12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优22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93·8%。术中2例误伤椎动脉,其中1例行缝扎,另1例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中使用显微手术环钻,环钻直径1·31·4cm,术中要注意安全区解剖标志才能不误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全部进行MSCT血管造影,利用三维后处理技术,观察椎动脉及颈椎骨性结构.结果 30例全部完成CTA.26例发现椎动脉异常,包括椎动脉走形迂曲,一侧椎动脉发育细小,颈椎钩突关节增生,横突孔狭窄,椎小关节退变.结论 MSCT血管造影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应用可以清晰显示椎动脉及颈椎骨性解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发育不良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MRA影像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月,42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男30例,女12例,年龄32-70岁,平均53岁,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本组42例中35例椎动脉发育正常,其正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右侧平均3.8mm,7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2例,右侧5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维,狭窄,内径1.1-1.7mm,平均1.5mm,为正常椎动脉的1/3-1/4,7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药物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育可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关节突退变的发病机制以及康复治疗对策。方法:抽查颈椎病200例有颈椎斜位X线片的资料,有轻重不同的关节突退变90例,年龄在31~76岁,以中老年居多,占80%,男女无明显差异。结果:发现颈椎关节突退变有3种原因。①关节突生理性退行性病变;②急慢性外伤,尤其挥鞭性损伤;⑧医源性损伤。当椎间关节不稳定时,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症状,临床表现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乃至二者混合型颈椎病的症状。结论:X线斜位片可见上关节突刺入椎间孔,致该椎间孔缩小,其缩小程度与仰头伸颈成正比。科学的辨证治疗是关键,屈颈位扩孔手法整复有明显的针对性,起到了标本兼治之功,特殊病例应摄过伸、过屈位X线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