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共和 《中国骨伤》1988,1(1):13-15
外伤暴力作用于机体,多致脉络破裂,血液离经,离经之血壅阻于肌肤筋骨之间、体腔脏腑之内,谓之“恶血留内”。古代医家认为:“从高坠下,恶血留内,不分十二经络……恶血必归于肝”(《医学发明》);“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正骨心法》)。因而治疗外伤淤血为患,主张从肝论治,强调“破血行经”(《医学发明》),“疏肝调血行经”(《伤科补要》),或“破血生血、清厥阴肝经”(《可法良规》)。  相似文献   

2.
我国血管外科的回顾、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代,古代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关于血管系统和血管疾病的初步认识。著名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素问》(大约写于公元前305~240年)里有这样的描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合川……诸血皆属于心……夫血脉营卫,周流不息”。这是当时的医生对人体血液的来源和血液循环所作的精辟见解。在《黄帝内经·灵枢经》里则有一段现在称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描写:“发于足指,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1]一千八百年前汉代的名医华佗对脱疽…  相似文献   

3.
李松强 《中国骨伤》1992,5(4):10-10,23
腰臀筋膜炎属中医“痹症”、“伤筋”的范畴。唐·王冰注《素问》:“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肝主身之筋膜。”全身筋膜依赖肝血的滋养。人体肢节的运动虽然是筋的作用,但却关系于肝血的盛衰。只有肝血充盈,才能“淫气于筋”。使肢体的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从而维持正常的运动。若肝血不足,血不营筋,则出现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肝主疏泄,通利三焦。如肝气的疏泄功能失调,水湿内停,蕴而化热,湿热淫经,经脉灼热疼痛。跌扑损伤,恶血内留,内舍于肝,使其难司其职。肝与筋的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临床表现出肝经的症候群。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从肝分型论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桂枝茯苓丸一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素有瘤病……所以血不止者,其瘸不去故也,当下其瘾,桂枝茯苓丸主之”。为治疗妇人宿有瘸病、瘤留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者主方。本方虽为妇科活血化瘀之佳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组成。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被许多学者称为“内妇男科活血化瘀之良方”。笔者根据“异病同治”之理,临床上对于有“瘀”之病理产物,有“瘀”之症状及体征者,可以本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屡获验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痿者,乃四肢无力,举动不能,痿弱不用之谓。临床常以下肢多见,因属步履障碍的病证,故又有“痿躄”之称。古代医家对本证早有较详细的论述,《内经》设有《痿论》专篇,并将此症分为“痿躄”、“脉痿”、“肌痿”、“肉痿”、“骨痿”,较笼统地阐述了诸痿的成因、病机及治疗。“病热叶焦”的病机,“独取阳明”的治则,一直指导后世对痿的认识及治疗。《医学心悟》对痿一证亦有“诸痿生于肺热,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的记载,阐明了痿与五脏的关系,并列专方“五痿汤”,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肾炎血尿基本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  方1 组成 生地 15 g ,小蓟 15g ,白茅根 12 g ,石韦 12g ,炒蒲黄 10g ,藕节 10 g ,茜草 10 g ,甘草 3g。2 来源 叶任高教授经验方。3 方解 中医学认为尿血的病位主在肾 ,病机为肾络受损 ,血溢脉外 ,下注膀胱 ,随尿而出。病因主要因于热伤血络 (实热、虚热、湿热等 )、瘀阻经络或气不摄血等。因血得热而妄行 ,因热而流散 ,是出血之最常见原因。《金匮要略》云 :“热在下焦则尿血。”《丹溪心法》 :“溺血 ,热也。”《证治汇补》 :“溺血未有不本于热者 ,但有各脏虚实之不同耳。”其次 ,肾脏病发病病理机制中多瘀滞 ,且离…  相似文献   

7.
玫瑰花(Rosb rugosb Thunb.)原产我国,是一种蔷薇科蔷薇属的丛生落叶灌木。玫瑰花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玫瑰花的食用在《食物本草》中就有记载:"玫瑰花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古代医学名著《本草正义》记载:"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行气和血、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相似文献   

8.
赖雷成 《中国骨伤》1989,2(1):45-47
作者张机(约公元150-219),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东汉后期杰出的医学家。其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其中论伤寒十卷,论杂病六卷。现传的《伤寒论》为医书的伤寒部分,《金匮要略》是原书的杂病部分。其在伤科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和贡献。笔者撰注“病由说”、“救自缢死方”、“亡血论”、“瘀血论”、“治马坠及一切箭骨损方”、“痿痹论”六则,小标题是另加的,以之供读研。  相似文献   

9.
读了贵刊1999年第1期《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方式的临床研究》[1]一文,对其中所言及的一些问题不甚明了。为了共同提高我们对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认识,特借贵刊一角,与作者就其研究方法进行商榷。肝脏是人体唯一的双重供血器官,其中75%由肝动脉提供,其余部分来自于门静脉。在小肝癌中,其中央部分由肝动脉供血,瘤周由门静脉供血。然而在CHL,是以肝动脉供血为主,还是以门静脉供血为主;是各自供应瘤体某一部分,抑或是同肝窦状隙一样,肝动脉和门静脉都同时进入CHL血窦腔之中,是该文为我们提出的诸多疑点。门静脉与CHL有否关联,作者所提出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伏邪学说”角度出发,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基础,认为本病是因正 气虚弱,内生伏邪,郁于肌表,加之外感风燥之邪,内外合病,蕴于血分,化热生风而发,“血热”乃银 屑病病机转化关键。故遵《外科正宗》消风散疏风清热之意,再添凉血解毒之功,应用名老中医艾儒棣教 授经验方简化消风散加减化裁以治疗血热型银屑病,为临床防治银屑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胡学刚 《中国骨伤》1989,2(1):33-33
《神农本草经》云葛根能治“诸痹”。痹者,闭也,气血不通之谓。清·叶天士释之:“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气血和诸痹自愈也。”腰部急性损伤多为肌肉、韧带扭伤或撕伤,损伤后局部出血可致血淤气滞。葛根有和散气血之效,气血和则淤血消,不治痛而痛自止。清·柯韵伯又云:葛根味甘气凉,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3〕尝观仲景恒重用葛根以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乃形容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笔者认为:腰部急性损伤因气滞血淤,络脉阻滞,经脉拘急,亦使腰部拘挛不能俯仰,欲左右而不能也。夫腰在经亦属太阳,《灵枢·经脉篇》说:“膀胱是太阳之脉,挟脊低腰,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葛根为太阳经要药,用之“滋筋脉而舒其牵引”,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所致功能障碍有积极的治疗价值。笔者用大黄于此证,意在通而不在下,“通”,达也,开也。气血痹阻,疼痛乃作,开达气血,即寓通则不痛之义。《本草备要》言其“入血分”,治“损伤积血”,《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推陈致新”。就其“入血分”而论,推陈致新亦有《内经》“去宛陈茎”之意,疏通经络,祛除淤积,淤血去则新血生。简言之,大黄对经络淤积“推陈致新”的过程,就是对急性损伤病理的修复过程。曾治胡某,男,18岁,1983年10月24日诊治。好胜斗勇,扛树比试,因姿势不当,致使右腰急性扭伤。局部不红不肿,唯胀痛难忍,右手托按腰部不能挺直。脉弦,舌淡红,苔薄白。证属急性腰部伤筋,治宜舒筋活血止痛。处方:葛根30克,大黄10克,延胡15克,青皮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续断10克。连服二剂,痛愈强半,续进原方三剂,腰伤得愈。1984年4月12日诊治刘×,男,42岁,工人,因从梯上滑下,跌伤腰部,自诉腰痛不已,转侧不利。查:腰部肿胀,腰椎两侧压痛明显,脉涩,舌象未见异常。经X光拍片删除脊柱骨折及内脏损伤,诊为腰部急性扭挫伤。气血痹阻,经脉拘急,亟宜舒筋通痹。处方:葛根30克,大黄10克,乳没各10克,青皮10克,当归尾12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续断12克。守方连服七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12.
聂莉芳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 ,博士生导师 ,师出名门 ,勤求古训 ,有扎实的中医功底 ,尤善肾科诸病。笔者有幸侍诊于旁 ,并常常聆听其谆谆教诲 ,深得其益 ,现将其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整理于下 ,以飨同道。1 深察病证以辨病机前贤认为本病属关格 ,但多从邪实立论 ,如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指出“病有关 ,有格 ,……皆邪热为病也”。何廉臣则认为是溺毒入血 ,血毒上脑。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提到 :“关格者 ,……由阴阳气不和 ,营卫不通故也 ,以阴阳俱盛 ,不得相荣 ,曰关格。”而持正虚说的只有张景岳 ,他说 ,“总由酒…  相似文献   

13.
张士杰 《中国骨伤》1990,3(1):38-39,12
本文结合十余种病之实例,试论了针灸临床不仅需要八纲、六经、脏腑、卫气营血及三焦等辨证而论治,尚需援物比类“以起百病之本”,“以治之极于一”,并引《素问·示从容论》之例以明之。  相似文献   

14.
李尔年 《中国骨伤》1991,4(6):26-27
中医骨伤科对肩关节脱位的认识早在公元九世纪,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已有论述;“凡肩胛骨出(即肩关节脱位),相度如何整,用椅当圈住胁,仍以软衣被盛簟,使一人捉定,两人拨伸,却坠下手腕,又着曲着手腕,绢片缚之”。  相似文献   

15.
从五脏论治尿路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感染,中医称之为“淋证”,始见于《内经》。隋代《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病机理论,已为后世所宗。而事实上汉代名医华佗认识到淋证是属于一种全身性的病证,他在《中藏经·论诸淋及小便不利》中说:“诸淋与小便不利者,皆由五脏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涩,营卫耗失,致起斯矣”;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淋》亦认为“淋病必由热甚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另一方面由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皆相通移”,故“初起之热邪不一,其因皆得传于膀胱而成淋。若不先治其所起之本,止从末流胞中之热施治,未为善也”。提出了淋证应随病本不同而异其治的主张,清·顾靖远《顾松园医镜》一书,将劳淋分为肾劳、脾劳、心劳三型,这与现代医学提出的“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身的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正水蛭属于中药虫类药范畴,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认为其"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利水道。"《本草纲目》载水蛭:"咸走血,苦胜血。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乃肝经血分药,故能通肝经聚血"。《本草经百种录》认为"水蛭最喜食人之血,其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水蛭性苦味咸平,有毒,入肝、膀胱经,功用破血瘀、散积聚、通经脉、利水道,  相似文献   

17.
白癜风的中医药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慧兰  梁洁  刘仲荣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312-1314
祖国医学对白癜风的认识历史悠久,在我国发现最早的医方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以“白处”命名,此后还有“白癜”、“白驳”“、白驳风”等说,汉代《华佗神医秘传》、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南北朝我国最早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开始有对白癜风多种外治方法的记载,到了隋朝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宋代医学巨著《圣济总录》开始对其发病机制与论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金元时期因四大学派的兴起,为中医论治白癜风又开拓了新的途径。中医诊治该病已有数千年历史,具有独特的认识,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因此探究中医病因病机,总…  相似文献   

18.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伴发肾损害二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giantlymphnodehyperplasia,GLNH)是淋巴组织的一种慢性增生性疾病。由此病继发的肾脏损害国内尚无报道,近年我院收治2例,现介绍如下。例一女,15岁。1994年1月出现上腹绞痛伴黑便,胃镜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出血坏死性炎症”,予禁食、抑酸等处理症状消失。此后双下肢曾两次出现暗红色丘疹,经“抗过敏”皮疹消退。3月底开始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8.5℃,伴尿泡沫增多,当时血WBC9.3×109/L,尿蛋白+~++,试验性抗涛治疗1个月,效果差,于1994年7月入我院。入院查体T37.4℃,贫血貌,肝右锁骨中线胁下20…  相似文献   

19.
《正骨心法要旨》对筋骨并重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佳 《中国骨伤》2000,13(4):217-217
《医宗金鉴》刊行于清·乾隆七年 (公元 1742年 ) ,由吴谦等编写而成。《正骨心法要旨》是专论骨伤疾病的分册 ,该书除详细阐明正骨复位、牵引固定等手法 ,以及内服外敷等处方外 ,对骨伤疾病需“筋骨并重”的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并贯穿于全书及治疗的全过程。笔者就其主要观点论述如下。1 在生理、病理上需要“筋骨并重”(1)筋束骨 ,骨张筋 《内经》说 :“诸筋者皆属于节” ,说明人体之筋都附着于骨上 ,大筋联络关节 ,小筋附于骨外。《正骨心法要旨》对其论述更为详细 ,如髌骨“有筋联属 ,其筋上过大腿……下过骨” ,跟骨“其筋从跟骨过…  相似文献   

20.
郑玉玲教授认为晚期食管癌患者正气虚衰,邪气极盛,肝脾胃肾虚衰,尤以脾肾阳虚为重,致顽痰死血结聚于食管,发为癌病;脾肾阳虚、顽痰痼血为其核心病机,“虚、痰、瘀”为主要发病因素,以温补脾肾、消痰逐瘀为治疗原则,并自拟附桂管食通方,收到较好临床疗效。本文总结郑玉玲运用附桂管食通方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经验,并附验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