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式及假体演变,讨论临床常用人工肩关节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广泛查阅复习人工肩关节置换相关文献,并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结果目前,人工肩关节置换可分为半肩关节置换、全肩关节置换、肱骨头表面置换、无柄肩关节置换和逆向型肩关节置换等,各有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置换术后可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抬举和外展功能,大多数假体的生存率可达到10年以上。结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肩关节疾患、改善关节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均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肩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肩关节退行性疾患和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尚缺乏统一认识。作者对505例解剖型肩关节置换术和678例反式肩关节置换术资料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两种肩关节置换方式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解剖型肩关节置换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更佳,尤其是外旋运动。大部分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在术后6个月内达到稳定水平,之后肩关节功能改善进展很小。  相似文献   

3.
目前,肩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多种肩关节疾病的常规方法.与肩关节切开手术相比,肩关节镜手术有诸多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减轻、术后感染发生率下降、住院时间短等.但是肩关节镜手术仍有可能发生某些术中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本文旨在提醒麻醉医师警惕肩关节镜手术中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确保肩关节镜手术的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4.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临床较少见,而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对于人体的上肢功能非常重要,它的损伤或关节疾病往往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不仅要保证肩关节的稳定性,而且必须精确巧妙地将相关肌肉固定,实现人工肩关节稳定性和活动性的统一,使得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自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关节"Y"位片的投照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226例肩关节CT扫描图像分析和角度测量,及2011年7月后46例肩关节三体位同时投照对比分析,即肩关节"Y"位片、肩胛骨侧位、肩关节正位。结果:肩关节"Y"位片41例可以很好的显示肩峰的形态和结构,明显优于肩胛骨侧位、肩关节正位。结论:肩关节"Y"位比肩胛骨侧位、肩关节正位能更好的显示肩峰骨性结构和形态,可为临床提供简单便捷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观察肩关节镜下取髓内钉同时修复肩袖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07—06--2009—06收治的肱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后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肩关节镜取出内固定并同时修复肩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方法取出内固定,未对肩袖进行特殊修复。手术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随访2年后,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dev肩关节功能评分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进行了再次的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手术。结论肩关节镜下取髓内钉同时修复肩袖能显著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运动模式比较复杂。肩关节在三维空间的运动数据的捕捉对于肩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可以无创伤、无辐射地对肩关节在复杂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数据进行捕捉,从而进行进一步进行肩关节生物力学分析。本文从测量原理,减少皮肤软组织伪影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及在肩关节疾病中的应用,来对临床上光学捕捉在肩关节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肩关节镜下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5例肩关节单方向不稳定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锚钉进行肩关节镜下手术。结果本组获平均14个月的随访。肩关节功能术前和术后依据Neer评分系统分别为(76.2±3.6)、(90.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肩关节镜手术能有效治疗单方向不稳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相似文献   

9.
3.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因多发生于50岁左右中年人,又称“五十肩”。肩周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肩周炎起病缓慢,逐渐出现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女性多于男性(为3:1),左侧多于右侧,少数病例双侧同时发病,但在同一肩关节很少重复两次发病。  相似文献   

10.
肩袖损伤临床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袖具有独特的生物力学特征,它是肩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肩关节的立体结构,同时对肩关节的活动起到决定作用,对维持肩关节的力学平衡至关重要。因此,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对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肩关节损伤修复后的功能要求愈发提高,因此其功能评估方法一直是广大医疗工作者争论的热点。目前大体可分为主观评分系统:⑴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⑵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⑶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⑷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⑸L'Insalata 肩关节问卷。主客观综合评分系统:⑴Constant-Murley评分;⑵Neer评分系统;⑶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专门针对肩关节不稳而设计的特殊评分系统:⑴Rowe评分;⑵牛津大学肩关节不稳评分;⑶西安大略肩关节不稳指数。近些年,又开展了3D深度测绘相机实时计算肩关节活动度和便携式肌力测试,从两方面讨论肩关节运动和肩部肌肉的功能状态,为肩关节的评分方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这些评估系统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由于肩关节解剖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复杂性,评估的项目很难全面涵括,所以迄今为止在国际上没有一种能被广泛认可的标准。现将肩关节评分方法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做一综述,以期对现有评分系统进行改进与升级。  相似文献   

12.
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并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成为临床上可以接受的治疗手段只有将近30年的历史,而全肩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发展仅有10几年历史。我院自1980年以来为肩关节结核,肱骨近端肿瘤等患者施以半肩关节置换(肱骨头假体)40余例,但因旋转袖功能丧失、肩关节功能很不理想。1993年秋季,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作者为2例肩胛骨肿瘤患者施以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假体置换,取得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肩关节不稳定通常是指盂肱关节的失稳和半脱位。肩关节后方不稳定(Posteriorshoulderinstability ,PSI)相对较少见,因此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它通常表现为复发性肩关节后方半脱位,而急性肩关节后脱位不常见[1 ] 。1 维持肩关节后方稳定的解剖结构1 1 肩关节静力性稳定结构包括:关节囊、盂唇、盂肱韧带、喙肱韧带。在肩关节的旋转中,关节囊的长度、紧张性经历了周期性的变化。关节囊韧带的交替紧张、松弛,导致了“分配负荷效应”(Load -sharigeffect) ,从而满足肩关节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超声在肩关节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超声技术在肩关节外科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超声在肩关节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从其在肩关节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超声技术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展望超声技术在肩关节领域的发展趋势。结果 目前肩关节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MRI,但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具有便捷、可靠、可实时动态评估等特点的超声在肩关节疾病诊断过程中逐渐受到认可,结合三维超声、超声介入、弹性成像等能够提高肩关节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各类肩关节疾病的诊疗,有望在未来开展肩关节疾病的早期预防,实现更精细化、微创化的治疗。结论 超声技术在肩关节疾病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解决主观依赖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肩关节镜技术临床应用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向明  胡晓川 《中国骨伤》2017,30(8):685-688
<正>由于肩关节损伤疾病的复杂性,肩关节外科相对于骨科其它亚专业的发展仍相对滞后。随着国外肩关节各种理念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欧美等发达地区已形成了成熟的肩关节外科专业。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内肩关节诊治水平日益提高,发展迅猛,尤其掌握肩关节镜技术的医生大量增加,肩关节镜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总体上来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MR)肩关节造影诊断肩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常规MRI和MR肩关节造影的影像表现,并与肩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关节镜诊断结果:肩袖部分撕裂17例,肩袖全层撕裂3例,肩袖撕裂并发盂唇损伤5例。MRI诊断结果:肩袖部分撕裂16例,肩袖全层撕裂3例,肩袖撕裂并发盂唇损伤1例。MR肩关节造影诊断结果:肩袖部分撕裂17例,肩袖全层撕裂3例,肩袖撕裂并发盂唇损伤5例。MR肩关节造影诊断结果与关节镜结果一致。结论MR肩关节造影较常规MRI检查能够提高肩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孔凡盛  周福贻 《骨科》2011,2(4):210-211
肩关节前脱位临床常见,约占肩关节脱位的95%,不合适的复位方法会导致复位困难和产生各种并发症。2002年5月~2010年10月,我们采用肩关节零度位法(A组)复位肩关节前脱位26例,取得满意效果,并对照采用传统足蹬法(B组)复位肩关节前脱位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术特别是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在临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人工肩关节假体的设计和手术操作比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复杂,因此应用较少.我科自2005年大力开展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广泛成功地应用于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粉碎骨折、肩关节损伤和肩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及肱骨恶性肿瘤等.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直接影响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我科对于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指导功能锻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肩关节镜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19年Kenji Takagi受膀胱镜和腹腔镜的启发,用直径7.3mm内镜检查膝关节结核的关节内部情况,开创了关节镜用于诊疗骨关节疾病的先河。1931年Burman通过关节镜在尸体上观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肩关节镜。经过70多年的发展,肩关节镜技术已逐渐成为诊断和治疗肩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肩关节镜技术可以直视下观察肩关节内部及肩峰下的一些病变,以明确诊断,弥补了传统X线、CT、MRI的不足,并可直接在镜下进行手术或指导切开手术方法的选择。在肩关节镜下进行手术,保持关节原有的解剖生理结构,创伤小,准确率高,且术后恢复快。肩关节镜技术已经成为许多肩关节疾病如肩关节盂唇撕裂、肩袖疾病、肩关节不稳的最佳诊疗方法。本文将从肩部撞击征、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及肩关节上唇前后位病变等方面对肩关节镜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AIS)的疗效。方法 将60例Ⅱ型S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肩关节镜下采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30例)和常规组(肩关节镜下采用常规前肩峰成形术治疗,30例)。记录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两组UCLA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 0. 01),且改良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 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可有效改善Ⅱ型SAIS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缓解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