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髌骨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65%。手术治疗多趋于保留髌骨,非手术治疗多采用抓髌器或抱膝圈,治疗目的是恢复伸膝装置的功能,保证关节面的平整光  相似文献   

2.
张作君  边涛 《中国骨伤》1998,11(1):77-78
髌骨骨折固定方法甚多,现将临床较常用的且比较有代表性的固定方法分析比较如下。外固定髌骨骨折最常用的也是最古老的外固定方法是抱膝圈固定法,早在《医宗金鉴》[1]中就有记载。现在使用的抱膝因多为棉或布制而成,扣压在复位后的髌骨周围,运用圈的套压力控制骨折块的分离移位。这种固定方法简单,取材方便,随时随地可以运用,但可靠性差,易再分离移位,尤其是在关节腔积血积液较多时,固定因易于滑动。因此,苏宝恒[2]改用双因固定法,即使用一个稍大于髌骨的小圈紧压髌骨,小圈的外周加一个较大的圈,控制小圈的滑动,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马进 《中国骨伤》1992,5(6):20-20
夏×,男,39岁,农业。因左膝部外伤,肿痛,膝关节功能障碍一天入院。X片示左髌骨横断骨折,两断端分离<1cm,余骨未见异常。入院后,抽取关节腔内淤血,遂以抱膝圈及长腿夹板外固定。第三天患者诉左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麻木,踝背伸及伸趾无力查体:左膝轻度肿胀,足下垂,踝背伸及伸趾肌力几近0°,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触觉迟钝,末梢血运无异。拟诊,抱膝圈系带捆扎不当致腓总神经损伤。经调整抱腿圈系带,肌活VitB1、B12及中药活血化淤、益气通络等综合治疗后,左小腿及足背皮肤麻木消失,踝背伸肌力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髌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的疗效。方法: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周8个月,平均4个月。骨折分类:横形骨折8例,粉碎性骨折4例,髌骨下极骨折1例。骨折分离移位情况:<2cm者4例,23cm者7例,>3cm者2例。被动屈膝10°20°者5例,21°50°者7例,>50°者1例。用克氏针在骨折块的上1/3处行骨牵引,牵引过程中可同时配合CPM锻炼膝关节。12周后拍片证实两断端靠近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根据王亦璁改良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本组优8例,良4例,可1例。骨折均获得I期愈合,髌骨的解剖结构恢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骨折端分离,I期手术复位困难,而先行髌骨牵引后再行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不但解决了股四头肌挛缩,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固定,而且保留了髌骨结构,保证了伸膝装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65%。髌骨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保留髌骨并尽可能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早期活动,以便充分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和髌骨的生物力学功能。临床上对无移位的髌骨骨折,通常以石膏或支具固定;对移位的髌骨骨折多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目前内固定的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且常有一些内固定术后效果不佳,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髌骨骨折的治疗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陈旧性髌骨骨折,一般采用髌骨切除 [1]、韧带修补术治疗。但髌骨切除术影响伸膝关节的力量,对年轻患者并不合适。我们对 1例陈旧性 (4年 )髌骨骨折、骨块严重分离的患者采用股直肌肌腱延长术治疗,使近端骨块得以复位固定,重新愈合。经 3年临床随访,功能恢复良好,获得满意的效果。 患者 男, 30岁。因左膝跌伤、功能障碍 4年,于 1996年 12月 10日入院。患者要求保留髌骨,行手术治疗。入院检查:左大腿肌肉萎缩,左膝凹陷,伸膝肌力 3~ 4级,上楼梯困难,膝关节屈曲 150°。 X线片示左髌骨陈旧性骨折,上、下极骨块大小比约为 2…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世界各国骨科医师对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它侵入小、方法简单、不担风险,能将骨折肢体维持在功能力学的环境,既可复位又可固定,局部的外固定和积极的功能锻炼,使“骨折病”的发生率较传统的外固定有所降低(2),在骨折治疗上有一定地位,是一种治疗骨伤疾病中值得推荐的补充疗法。  相似文献   

8.
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上常见。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目标是恢复髌骨关节面的平整和伸膝装置的连续性,提供坚强的固定以达到允许早期活动。髌骨粉碎性骨折常面临复位困难和固定不够坚强的问题。笔者白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复位加聚髌器固定治疗新鲜髌骨粉碎性骨折86例,随访1—2年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胫腓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在治疗方面也有争论,为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我们根据国内外有关治疗骨折的资料,在解剖学、力学理论指导下,吸取西医纵轴牵引及中医手法之长,以中医骨伤科动静结合与筋骨并重理论为指导思想,在诸种骨折外固定器的启发下(2)(3)(4),自83年以来,在黑龙江省中医学院黄殿栋教授的指导下,本着取材方便,少花钱,简单易行的原则采用穿针胶合板固定弹力带调正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253例,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髌骨骨折合并髌骨脱位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34岁 ,被脚踹伤后右膝肿痛拒动 ,于 1999年 1月 10日急诊入院。体检 :右下肢伸膝位 ,关节肿胀 ,皮下无瘀血 ,髌骨前面完整 ,有骨擦感。屈膝时髌骨向外侧脱位 ,伸膝时自行复位 ,重复屈伸膝关节髌骨重复脱复位。浮髌试验阳性。X线片示股骨外髁外有一小骨块 (图 1)。术中 :1999 0 3 3 0见髌韧带、腱膜、关节囊完整 ,关节腔积血 ,髌骨关节面有 3cm× 4cm× 0 5cm缺损。游离骨块位于股骨外髁外 ,与缺损吻合。复位后行钻孔细钢丝“U”形捆扎。内固定牢固后被动屈伸膝关节 ,髌骨位置稳定。术后伸膝位石膏托外固定 4…  相似文献   

11.
髌骨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65%,可由直接或间接外伤所致。髌骨骨折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伸膝装置的连续性丧失及潜在的髌股关节失常。利用环扎髌骨及髌前张力带钢丝固定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仍存在切除髌骨的问题。2000年1月-2005年1月设计先用克氏针将骨折块复位固定,再用钢丝环扎髌骨及髌前“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3],间接暴力多造成髌骨横形骨折,直接暴力多造成髌骨粉碎性骨折。髌骨骨折治疗的关键是恢复伸膝装置和膝关节面的解剖关系,防止关节僵硬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仍然是治疗髌骨骨折最可靠的方法,但针尾过长可引起针尾痛性滑囊炎,针尾穿破皮肤,克氏针松动、脱落、断裂,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笔者自2012-08—2013-08采用髌骨针张力带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髌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的疗效。方法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5~51岁,平均3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周~5个月,平均2个月。骨折分类:横形骨折8例,粉碎性骨折5例,髌骨下极骨折2例。骨折分离移位情况:小于2cm者4例,2~3cm者7例,大于3cm者4例。被动屈膝10°~20°者5例,20°~50°者8例,大于50°者2例。用克氏针在近端骨折块的上1/3处行骨牵引,1~2周后拍片证实两断端靠近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根据王亦璁改良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本组优9例,良3例,可2例。骨折均获得I期愈合,髌骨的解剖结构恢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骨折端分离,Ⅰ期手术复位困难,而先行髌骨牵引后再行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不但解决了股四头肌挛缩,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固定,而且保留了髌骨结构,保证了伸膝装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钢丝双褥式缝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间接暴力多造成髌骨横行骨折,而直接暴力多造成髌骨粉碎性骨折[1].髌骨是完整伸膝装置的一部分,治疗上在重建伸膝装置的同时应尽可能解剖复位关节面.骨折移位超过3 mm与关节面超过2 mm的不一致是手术的适应证[2].对于严重的髌骨骨折、尤其是下极的严重粉碎性骨折,传统方法行髌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治疗,但易出现伸膝无力、髌股关节炎等并发症[3-4].自2002年2月至2007年1月,我院运用钢丝双褥式缝合治疗26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为探讨这种内固定的可行性及使用特点,对上述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髌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的疗效。方法: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周~8个月,平均4个月。骨折分类:横形骨折8例,粉碎性骨折4例,髌骨下极骨折1例。骨折分离移位情况:<2cm者4例,2~3cm者7例,>3cm者2例。被动屈膝10°~20°者5例,21°~50°者7例,>50°者1例。用克氏针在骨折块的上1/3处行骨牵引,牵引过程中可同时配合CPM锻炼膝关节。1~2周后拍片证实两断端靠近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根据王亦璁改良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本组优8例,良4例,可1例。骨折均获得I期愈合,髌骨的解剖结构恢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骨折端分离,I期手术复位困难,而先行髌骨牵引后再行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不但解决了股四头肌挛缩,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固定,而且保留了髌骨结构,保证了伸膝装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刘德明 《中国骨伤》2001,14(1):51-51
笔者采用自制抱膝圈加圈内压板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2例,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17~73岁。横断移位髌骨骨折39例,纵形移位骨折3例,粉碎移位骨折10例。均为骨折端分离2cm以内的新鲜骨折,包括无骨块翻转的粉碎性骨折。2 治疗方法①首先抽除膝关节腔及骨折处的瘀血,无菌敷料覆盖。②患膝外敷自制伤膏1块。③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运用正确的手法复位。④固定:复位后,将托板(12cm×45cm,杉树皮制成,内衬棉垫)放置在患侧的大腿中段至小腿中下段的后方,塔形垫(长12cm,宽10cm,高5cm)置于窝…  相似文献   

17.
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 ,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6 5% [1] ,治疗上既要求达到骨折解剖复位 ,又要能抵抗影响骨折固定的应力 ,以利膝关节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因此 ,治疗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 ,尚未取得完全一致意见 ,本文就膝关节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国内外对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现状作一综述。1 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其独立位于髌腱之后 ,并且是伸膝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功能部分。髌骨位置表浅 ,只有皮肤、薄层皮下组织及髌前滑囊在髌骨之上 ,故髌骨易因直接暴力及跌打而受伤。髌…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7年收治2例髌骨骨折患者,均为壮年男性,分别为5个月和6个月前在外院以髌骨横断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3个月开始负重功能锻炼和日常轻度劳动,在行走时突然出现患膝剧烈疼痛和骨裂声响,随之不敢活动。患膝肿胀加重而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膝肿胀、压痛、伸膝无力,可扪及髌骨断端分离。X线检查:髌骨横断骨折并分离,未见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现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可较好的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其功能,然而大量的文献报道TKA术后对伸膝装置可造成一定的影响,现综述如下.1 伸膝装置破裂1.1 髌骨骨折 可能原因为:①自身因素:骨质疏松、骨囊肿、骨溶解、髌骨骨缺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引起髌骨厚度变薄伴侵蚀、骨强度变弱引起髌骨骨折;②假体因素:在髌骨置换时,假体中心型固定可在髌骨中产生一个很大的钉孔,使髌前承受的应力明显增大[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Ⅱ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治的68例患者,男57例,女11例;年龄1760岁。68例共74侧肢体的Ⅱ型浮膝损伤-膝关节内骨折病例,其中双侧肢体Ⅱ型浮膝骨折6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是否存在开放性损伤、软组织损伤程度分别采用内固定(髓内钉、解剖钢板)和支架外固定方法,术后均采用统一、系统的康复治疗。术后对治疗结果采用Karlstrom和Olerud的浮膝损伤治疗标准进行评价;使用χ2检验对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差别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14年的随访,平均24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64.29%,支架外固定组优良率80.43%。内固定组与支架外固定组比较,膝关节活动受限度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Ⅱ型浮膝损伤应当注重对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和减少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破坏。结论:①早期功能恢复期支架组优于内固定组;②牵引后及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③伸膝功能锻炼应当在牵引治疗后即开始,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在手术后3d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