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进入亿万百姓的家庭,成为美化生活、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生活必需品。但一些卫生和安全性达不到标准的劣质化妆品也混入市场,危及人民健康。因此,对化妆品使用的安全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化妆品的分类,列举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化妆品,根据《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做了一次眼刺激试验、一次皮肤刺激试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等试验,其结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化妆品卫生标准系列》自1987年颁布后,使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和检测工作进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阶段。《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为毒理学试验提供了依据,但某些试验指标的评价标准尚未确定。现将作者1990~1991年化妆品毒理学试验的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和一次眼刺激试验,并探讨这三项试验的结果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5.
6.
为探讨化妆品的安全性,采用动物涂抹方法,对10种新型化妆品进行了慢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为:粉饼I,粉饼Ⅳ,湿粉Ⅲ、膏霜Ⅱ,膏霜Ⅲ为阴性反应,粉饼Ⅱ、粉饼Ⅲ、湿粉Ⅰ、湿粉Ⅲ和膏霜Ⅰ对兔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试验表明,某些化妆品肉眼观察与病理检查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肉眼观察结果相近的两种化妆品其病理检查结果有时差别也较大,另外,有的样品在慢性皮肤刺激试验中,肉眼观察出现刺激反应的时间过程较长,如何仅进 相似文献
7.
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卫生毒理学检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对2001~2005年送检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各项检验方法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年版/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不合格率为11.35%。其中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不合格率为3.93%,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5.68%,皮肤光毒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1.75%。229份美白祛斑化妆品中面膜类、按摩膏类、护肤类、美容香粉(粉底霜)类产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67%、12.66%、14.70%、0。结论部分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有潜在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10种化妆品慢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化妆品的安全性,采用动物涂抹方法,对10种新型化妆品进行了慢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为:粉饼Ⅰ、粉饼Ⅳ、湿粉Ⅱ、膏霜Ⅱ、膏霜Ⅲ为阴性反应,粉饼Ⅱ、粉饼Ⅲ、湿粉Ⅰ、湿粉Ⅲ和膏霜Ⅰ对兔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试验表明,某些化妆品肉眼观察与病理检查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肉眼观察结果相近的两种化妆品其病理检查结果有时差别也较大。另外,有的样品在慢性皮肤刺激试验中,肉眼观察出现刺激反应的时间过程较长,如果仅进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则为阴性结果。因此建议对于长期涂用的化妆品,最好能进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以避免对人体皮肤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育发类产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各项检验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生发育发类产品33份,眼刺激性试验均小于或等于轻刺激性;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均未见过敏;皮肤光毒性试验均未见皮肤光毒性。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均未呈现致突变性。但有18.2%的产品皮肤刺激性试验达中度刺激性。结论:部分生发育发类产品有潜在不安全性,应引起使用者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清洁类化妆品对皮肤的急性刺激性损害特点,了解其安全卫生状况。方法于2009年7月-2011年6月,采集面膜类、洁面类、发用类、浴液类、卸妆类、磨沙祛角质类等6大类共计364种清洁类化妆品样品,并对其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测试;试验数据分析采用CHM方法。结果各种化妆品均对皮肤显示出急性刺激性损害,但轻重不一,程度有较大的不同。A(面膜类)、B(洁面类)以及D(浴液类)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强度均较大;各类化妆品样品均被检测出引发皮肤红斑反应,其中A(面膜类)、B(洁面类)、C(发用类)和D(浴液类)比较严重,其有较多的样品可引起中度及以上的皮肤红斑反应,F(磨沙祛角质类)化妆品样品也引发皮肤红斑反应,程度却较其他的轻;试验中,F(磨沙祛角质类)化妆品引发的刺激性反应大多数能在72小时内恢复,也有部分样品引发的皮肤刺激性反应延续至14天以上,主要是B(洁面类)和D(浴液类)。结论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各类清洁类化妆品中均能不同程度的引发急性皮肤刺激性损害效应,应加强化妆品的监督,提升其卫生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化妆品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结果,了解化妆品对动物皮肤的刺激作用,并进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4年共对797份化妆品进行了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总合格率为98.62%。其中防晒类、祛斑类和健美与美乳类化妆品的合格率均为100%。国产化妆品合格率为99.40%,进口化妆品的合格率为98.04%。所有受检样品中,无刺激性的占61.10%,轻刺激性的占37.52%,中刺激性的占1.38%。结论部分化妆品对动物皮肤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即具有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化妆品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化妆品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了解化妆品对动物皮肤的刺激作用,并进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按《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10年共对269份化妆品进行了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总合格率为98.14%.除防晒类和芳香类,其他化妆品的合格率均为100%.国产化妆品合格率为100%,进口化妆品的合格率为97.38%.所有受检样品中,无刺激性的占84.76%,轻刺激性的占13.38%,中刺激性的占1.86%.结论 大部分化妆品对动物皮肤不具刺激性,表明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任有一部分化妆品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即具有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对3497件特殊用途化妆品人体单次皮肤斑贴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从类别、剂型、季节、性别和判读时间各方面总结了产生阳性试验结果的原因,对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安全性检测方法提出完善和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目前市售染发剂的卫生安全性。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6年受理的企业送检的国产染发剂进行卫生安全性检测和评价。结果2004-2006年染发剂卫生指标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2.68%(114/123)、92.67%(139/150)、90.77%(118/130),3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检测指标中,急性眼刺激试验的不合格产品较多,2004-2006年该项目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2.44%(2/123)、7.33%(11/150)和9.23%(1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急性眼刺激试验不合格率有所上升。染发剂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应加强对新型检测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建立牛角膜混浊和渗透性(bovine corneal opacity and permeability, BCOP)试验,并探讨其用于化妆品眼刺激性评价的预测能力。
选取10种参考化学品进行BCOP试验,并对本实验室日常受理的16件化妆品进行眼刺激性预测。检测受试物暴露后角膜混浊度和荧光素钠渗透性2项参数的变化,计算体外评分值,并与传统动物实验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10种已知刺激性分类的参考化学品经BCOP试验测试评价后均被正确分类,得到的分类结果与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分类结果一致。化妆品的BCOP测试结果显示,BCOP试验对无刺激性样品检测的特异度为80.0%(8/10),对弱到中刺激的预测灵敏度为83.3%(5/6),与体内试验比对,总体分类一致性达81.3%(13/16)。
BCOP试验可单独用于识别无危险性分类和具有严重眼损伤或眼刺激性的化学品,在化妆品眼刺激性体外整合测试策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9.
《江苏预防医学》2013,(5)
目的初步验证荧光素漏出试验(FLT)替代家兔眼刺激试验用于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的可行性。方法用荧光素漏出试验对20份化妆品进行检测,以受试物处理后4h所引起荧光素漏出20%时受试物浓度(FL20H4)作为刺激分级标准,与《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中家兔眼刺激试验分级标准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FLT能有效筛选出重度刺激物,FLT分级与规范要求做30s冲洗产品的家兔眼刺激试验分级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间校正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为0.694(P<0.05),Pearsonχ2值为16.343(P<0.01);对规范要求做4s冲洗的染发剂类产品,FLT法中仅20mg/mL FL20H4值与兔眼刺激试验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荧光素漏出试验有望成为我国现行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体外替代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