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隆安县HBsAg携带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随机抽取隆安县12个乡镇30~50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2 755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结果在2 755份HBsAg阳性血清中检出抗-HCV阳性13份,HBsAg携带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阳性率为0.47%,HBsAg阳性组及HBV、HCV重叠感染组e系统无显著性差异。既往病毒性肝炎史对丙肝感染无影响,有输血史的丙肝感染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结论该县HBsAg携带者中存在少数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输血史是丙肝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标志物.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在一些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血清或肝组织中,却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专家们将这类HBV感染称为HBsAg阴性乙型肝炎,也称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50例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组,体检者250名作为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HBsAg是否阳性分为HBsAg阳性患者22例和HBsAg阴性患者228例;测定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记物。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组HBsAg阳性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2.8%(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肝硬化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HBsAg阳性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肝损伤比例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HBsAg阳性患者HBV再激活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BsAg阳性率高,多发性骨髓瘤合并HBsAg阳性患者肝硬化、治疗前后肝损伤及HBV再激活率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共6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PBMC后,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入PCR扩增反应,引物为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67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35例(52.2%)PBMC中HBV DNA阳性,25例孕妇在血清及PBMC中均发现HBV DNA.67例新生儿有22例感染HBV DNA,感染率32.8%,其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例,PBMC HBV DNA阳性者19例,二者均阳性者7例.结论母亲PBMC内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HBsAg及HBeAg阳性母亲若血清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在HBV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ISH)和原位PCR(IS PCR)法对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PBMC进行HBV DNA检测.用随机引物法进行地高辛-HBVDNA探针的标记和定量.结果ISH及IS PCR检测PBMC HBV DNA,探针浓度以0.6μg/ml、蛋白酶K浓度以10μg/ml、IS PCR以20个循环数为佳.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中,血清HBsAg、HBVDNA均阳性者有72.73%PBMC HBV DNA阳性;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中,有65.91%PBMC HBV DNA阳性;血清HBsAg、HBV DNA均阴性者中,仍有15.79%PBMC中HBV DNA阳性.结论IS PCR检测对低丰度PBMC HBV DNA具有细胞内定性和定位的特点.血清HBV DNA阳性新生儿多数可检出PBMC HBV DNA,而血清HBV DNA阴性新生儿也可呈PBMC HBV DNA阳性.提示PBMC HBV感染应作为HBV宫内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掌握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讨HBV相关抗体在胎儿体内产生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筛选出HBsAg阳性孕妇及引产胎儿153例 ,HBsAg阴性孕妇及胎儿65例 ,共218例。然后用多聚酶链技术对孕妇 -引产胎儿HBV宫内感染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HBVDNA宫内感染率为53.59 %(82/153) ,HBsAg阴性孕妇静脉血中6.15%(4/65)检出HBVDNA阳性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母亲血中HBsAg、HBeAg、抗 -HBc同时阳性其相应胎儿HBVDNA感染率为92.5%(74/80) ,46例抗 -HBs阳性的胎儿血有5例检出HBVDNA阳性。结论HBV宫内感染率较高 ,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 ,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闫瑰娟  方明珠 《中国保健》2007,15(23):17-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乙肝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了解HBsAg阳性母亲及其经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婴幼儿HBV血清标志物(HBVM)变化、转归情况.方法对50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和HBV标志物的定量检测,7个月龄随访观察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孕妇与其分娩新生儿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幼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为3.8%(19/500),婴幼儿出生时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为12.2%(61/500);7个月龄随访时除3例出生于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幼儿HBsAg和HBeAg仍持续阳性外,其余均阴转.结论对HBsAg及HBV DNA阳性的孕妇产前给予多次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其新生儿生后24h实施主动和(或)被动免疫,可以有效降低胎儿宫内HBV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V(乙型肝炎病毒)与HEV(戊型肝炎病毒)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方法]利用双抗原酶斑点ELISA检测福州铁路客运服务从业人员HBV和HEV感染的阳性和阴性血清的Hp抗体。[结果]HBsAg( ) HBcAb( ),且HEVIgG( )者血清中,Hp抗体阳性率最高(69.0%),其余依次为HEVIgG( )65.9%、HBsAg( ) HBcAb( )62.9%、HBsAg( ) HBcAb( ) HEVIgG(-)61.5%、HEVIgG(-)60.4%、HBsAg(-) HBcAb(-) HEVIgG(-)57.1%、HBsAg(-) HBcAb(-)56.5%、HBsAg(-) HBcAb(-) HEVIgG( )52.9%。各项比较类似(总2=5.432,P总>0.5)。[结论]福州铁路客运服务从业人员HBV与HEV感染对Hp感染无明显影响,有各自的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妊娠妇女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2 022例妊娠妇女中检出HBsAg阳性104例,阳性率为5.14%;其中HBeAg阳性34例,占32.69%。76例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经母婴阻断全程免疫后,HBsAg阳性3例。结论通过检测妊娠妇女HBV指标并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首要病因.医院是HBsAg携带者及HBV慢性感染者诊治集中场所,故医院临床工作人员面临其感染的风险高.几年来我们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医院临床医护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保持在零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产前免疫治疗后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母婴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产前免疫治疗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对87例HBsAg阳性孕妇于妊娠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分娩前静脉血、脐血及乳汁的HBV DNA。结果随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升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和初乳排毒的危险性呈增高趋势。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是否发生母婴传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齐(PHC)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标志的分布状况。方法:选择全市40家医院收治住院确诊PHC患者100例,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和抗-HCV检测。结果:PHC组HBV和抗-HCV的感染率分别为89.0%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者的ARP(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93.0%和88.0%。HBV血清学标志在PHC的分布较高的是HBsAg、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组合。协同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BsAg、抗-HCV同时阳性者的OR值为46.28,较单一指标阳性的OR为高,也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HBV和HCV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B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招募234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分别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水平。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新生儿HBV阳性。对65名新生儿出生后随访到7月龄,采集血样进行乙肝血清学与HBV DNA水平检测。【结果】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HBV阳性率为7.7%。产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HBV DNA高浓度是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产后7个月婴儿HBV阳性率为1.5%。【结论】应加强HBsAg、HBeAg均为阳性以及HBV DNA浓度较高孕产妇的孕期管理,开展HBV感染的治疗与干预;对HBsAg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24 h内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减少婴儿的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在综合性医院科室分布,强调住院患者检测HBV和HCV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89 492例,以了解HBV和HCV阳性患者分布率.结果 共28 984例患者进行HBV和HCV的检测,检验率32.39%;其中HBV阳性患者9348例,占32.25%,在HBV阳性患者中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者占3.33%;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者占4.59%;HCV阳性患者975例,占被检测例数3.36%,其中单纯抗-HCV阳性者占被检测例数1.68%,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占被检测例数1.68%.结论 非手术患者HBV和HCV的检测率相对较低,使得这些阳性患者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盲点”,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对非手术科室患者HBV和HCV的检测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院就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组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1年1月-2003年12月就诊患者中的42920例受检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HBV现症感染率高达27,16%,其中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者占10.06%;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者占13.87%;单项HBsAg阳性或HBsAg与HBcAb2项结果阳性者占3.16%;HBsAg,HBsAb,HBeAg,HBcAb 4项结果阳性60.05%;HBsAg,HBsAb,HBeAb,HBcAb4项结果阳性占0.02%。结论所检人群中HBV感染率高,血清学标志物组型多,医院应高度重视,以避免就诊时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人群乙、丙、丁型肝炎病毒(HBV、HCV、HDV)感染状况,用ELISA法对585名朝鲜族成年人进行了HBV、HCV和HD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HBV、HCV标化感染率与HBsAg标化阳性率分别为50.91%、4.85%和8.57%,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BV、HCV双重感染率为2.56%,HBV与HCV的感染相关无显著性.42例HBsAg阳性者中HDV感染率4.76%.HBV感染模式有15种,其中以单项抗-HBs阳性多见,人群中占31.97%.表明人群中HBV、HCV和HDV感染的流行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7~2008年在大连市市级以上医院肝炎门诊和病房确诊的HBsAg阳性者228例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G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检测228例HBsAg阳性者,其中单纯HBsAg阳性者144例,HBsAg、HBeAg双阳性的急性乙肝患者(简称乙肝患者)84例。抗-HGVIgG阳性率,全部调查对象为9.65%(阳性22例),其中急性乙肝患者、单纯HBsAg阳性者分别为16.67%、5.56%(P0.01);HGV RNA阳性率,22例抗-HGVIgG阳性者为86.36%,其中急性乙肝患者、单纯HBsAg阳性者分别为92.86%、6/8(P0.01)。[结论]HGV与HBV有较高的重叠感染率,乙肝患者重叠感染率高于单项HBsAg阳性者。  相似文献   

18.
山西籍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校山西籍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我校2003~2005级3218名新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①被检新生HBsAg阳性35人,总阳性率为1.09%。2003~2005级三届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8%、0.98%、0.93%。②在HBsAg阳性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即大三阳)的有12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34.29%;HBs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即小三阳)的有10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28.57%。③男女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城乡籍学生间及入学前所居住地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新生进行HBsAg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HBV感染,以便及时治疗,防止HBV在校园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地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调查2005年3-12月在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群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单纯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2 802人中,阳性255人,阳性率9.10%;各年龄组人群以31~40岁组HBsAg阳性率最高,占12.16%(71/584)。1 907例检测HBV5项血清标志物者中,HBsAg阳性者238例(12.48%),以HBsAg阳性合并抗HBe、抗HBc阳性为主(44.96%),HBsAg阳性合并HBeAg、抗HBc阳性次之(38.24%);5项全阴性者占总人群的46.88%。结论该地区自然人群HBV感染水平较高,近一半人没有保护性抗体,应加强健康宣教,推广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改善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20.
杨柳  周世媛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829-3830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将62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胎儿为观察组,60例HBsAg阴性孕妇及其胎儿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HbsAg、HBeAg、及经利凡诺尔引产的胎儿心脏血清HBsAg,用Southern印记杂交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HBV-DNA和胎儿肝细胞HBV-DNA。结果观察组6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eAg阳性26例,HBV-DNA阳性44例;其胎儿HBsAg阳性9例(14.52%),HBV-DNA阳性10例(22.73%)。对照组60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中,HBeAg阳性4例,HBV-D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胎儿HBsAgl例(1.67%),HBV-DNA检测结果均阴性。胎肝HBV-DNA的整合与孕妇HBV-DNA存在相关(x2=4.88,P<0.05)。结论 HBV可以进入宫腔内感染胎儿,同时证明孕妇HBeAg和HBV-DNA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