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与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术治疗179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同期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9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并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性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28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缩小内环口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行缩小内环口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4-1999年28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修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5例患者全部于术后5-7天拆线,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267例获随访,随访率93.7%,随访时间1-5年。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0.7%。结论 在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行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基础上加行内环修补术,手术操作简便,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10月对36例腹股沟斜疝经脐部单一纵切口置入Storz公司有5 mm 0°镜及5 mm内置操作通道的直径10 mm腹腔镜,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8例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均结扎封闭内环口,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3 min。36例术后随访1~9个月,平均5.1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内置操作通道的腹腔镜行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析腹腔镜内环口缝合及疝囊高位结扎术(立体编织法)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直径>1.5 cm)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106例(132侧)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直径>1.5 cm)患儿,其中男92例,女14例,均采用自主设计的儿童腹股沟疝修补针行腹腔镜内环口缝合及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26例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手术时间单侧15~20 min,平均(17±6)min,双侧25~40 min,平均(28±8)min;术中出血量1~5 ml,术后恢复平稳,均于第2天出院,无一例出现精索、输精管损伤及术后阴囊水肿,106例患者术后随访11~56个月,平均(36±1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自主设计的儿童腹股沟疝修补针行腹腔镜内环口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直径>1.5 cm)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确切、无明显手术瘢痕的优点,术中可发现并同时治疗对侧隐匿性斜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55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275例,仅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组277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后,将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及周围。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3±5.5)min和(20.6±4.2)min(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2±1.5)d和(2.4±1.3)d(P〉0.05),恢复日常活动时间(1.2±0.5)d和(1.3±0.6)d(P〉0.05),复发率为2.2%(6/275)和0(0/277)(P〈0.05)。随访22~55个月(平均39.3个月),两组均无腹腔感染、阴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正中襞覆盖疝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易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发现的腹股沟隐匿性疝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方法总结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腹症行急诊腹腔镜探查患者313例,术中发现隐匿性腹股沟疝41例。同期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结果围手术期患者无明显腹股沟不适症状,感染1例。术后随访3~5年,行内环口高位结扎2例患者出现复发。同期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复发2例,感染2例。二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思(x^2=0.01,P〉0.05),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结论急腹症腹股沟区发现的隐匿性斜疝行内环口高位结扎+自体组织修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为25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于体表应用普通针持持大圆针(1/2弧,11×34)刺入腹腔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单侧疝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 d出院。术后随访33 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248例(96.5%)患儿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单孔法及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探讨腹腔镜下单孔法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双孔法及单孔法缝扎腹股沟斜疝单侧疝囊内环治疗,每组各收治40例,年龄在6个月到5岁范围。结果 在缝合正常大小内环口的病例中,腹腔镜下单孔法缝扎单侧内环口操作时间平均为11.8 min(手术用时范围10~13 min),双孔法操作平均时间为12.3 min(手术用时范围11~14 min);而在缝合较大内环口的用时时间上,单孔法手术用时明显较双孔法手术时间短(11.3 min,14.23 min)。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3个月~1年),手术患儿均无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 相比较腹腔镜下双孔法高位结扎腹股沟疝疝囊,采用腹腔镜下单孔法高位缝扎腹股沟斜疝疝囊,不仅具有美观、创伤小的优势,同时操作时间较短,更适合治疗较大内环口的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12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7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手术组),50例行传统手术高位结扎(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儿平均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长、恢复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0.3±2.9)个月。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13例:阴囊水肿6例(12.0%),腹胀4例(8.0%),鞘膜积液3例(6.0%);复发2例(4.0%);腹腔镜组仅1例患儿阴囊轻微水肿,1周后自愈,无内环口过紧结扎、精索受损、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几乎没有疤痕,且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微创,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不易复发等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缩小加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内环口缩小加高位结扎术的11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平均(4.32±1.87)岁,其中1例为第二次复发,复发时间(首次手术至发现复发的时间)平均(5.3±2.4)个月。结果:11例患儿均为单侧复发,对侧内环口均已闭合。9例复发侧可见原手术结扎缝线,于原结扎线内侧见未闭合的内环口;2例未见原结扎缝线。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31.3±8.6)min。患儿麻醉清醒后4~6 h进半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5.6±4.8)个月,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均未见再次复发征象。结论:腹腔镜内环口缩小加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