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四肢骨肿瘤瘤段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对35例四肢骨肿瘤,按Enneking分期原则确定切除范围,进行瘤段广泛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并辅以坚强内固定,高恶性骨肿瘤则进行术前、后化疗。结果随访7~65个月,治疗满意率为75%,主要并发症是感染、不愈合、骨折、局部复发、肺转移死亡,其发生率为30%,保肢率为77%。结论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是治疗四肢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深低温冷冻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对30例四肢骨肿瘤.按Enneking分期原则确定切除范围,进行瘤段广泛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平均移植骨段13.6cm,并辅以坚强内固定,对高恶性骨肿瘤进行术前、后化疗。结果:随访4~53个月,治疗满意率为85%,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局部复发、肺转移死亡,其发生率为20%,保肢率为80%。结论: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方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骨肿瘤切除后,对骨缺损通常采用植入自体骨的方法加以修复。自黄承达等报导,以骨水泥修复骨肿瘤截除后骨缺损以来,临床应用日趋增多,我院自1985年以来,临床应用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58岁,35岁以下31例。良性骨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骨镶嵌式复合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健康6月龄山羊12只于尺桡骨中段建立尺桡骨双缺损动物模型。实验组6只:将自体截取的带血管蒂尺骨与同种异体骨镶嵌后,嵌插入桡骨缺损处,用外固定架加石膏固定。对照组6只:仅将同种异体骨植入骨缺损区,同法固定。术后12、24周分别行X线片、Micro CT及组织学观察。结果X线示实验组较同时期对照组新骨形成明显,第24周实验组骨缺损愈合率达100%,对照组骨缺损未愈合或愈合不良。Micro CT重建后显示,实验组可见骨缺损区远近端已完全修复,骨性连接,植入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骨间形成大量新生骨,与异体骨形成新的管状骨和髓腔,对照组缺损区异体骨骨密度下降,吸收明显。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成骨活动显著,实验组骨缺损远近端及中间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爬行替代,对照组异体骨吸收明显,新骨形成很少。结论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带血管自体骨在快速愈合的同时能促进大段同种异体骨的爬行替代过程,加快骨折愈合。此方法有望应用于骨肿瘤切除后遗留大段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采用大段异体骨移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998年—2003年对18例例患者进行了病灶清除、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1~50月,2例死亡,其余16例接合区骨质生长良好,无1例骨发生不连接。肩、膝、踝关节活动及肢体负重良好。结论:本手术方法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影响肩、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或防止创伤关节炎,适合于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术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9年0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行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修复的患者15例和行复合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9例;本文研究对象均经穿刺活检和术后病理确诊;Enneking分期Ⅰb期6例,Ⅱb期18例;术前尤文肉瘤3例和骨肉瘤15例患者均行2个疗程化疗和术后规范化疗;应用MSTS评价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6个月,平均(29.63±11.21)个月;2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或移植异体骨折,且无假体松动和关节脱位;20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优良,MSTS评分为16~28分,平均(22.80±4.46)分。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使用异体骨段移植重建长骨干缺损和或肿瘤型人工关节复合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佐庆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3):247-24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良性骨缺损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修复,对照组行常规的自体髂骨骨材料修复。结果治疗组患者无骨不连接、肿瘤复发及骨缺损等不良反应,功能恢复表现为优20例,良2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为88.0%;对照组25例患者发现骨不连接者2例,骨缺损复发3例,其功能恢复表现为优13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60.0%。治疗组骨缺损愈合程度及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方面具有显著促进骨愈合促进新骨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功效,在临床上与传统的移植骨材料相比,具有应用方便、植骨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深低温冷藏异体骨治疗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藏异体骨在骨肿瘤术后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植入深低温冷藏异体骨,术后随访观察机体对异体骨的免疫反应,植入骨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结果:58例均获得随访,其中,带关节软骨面的大块异体骨移植平均随访22.5个月,除1例外,其余未出现排异反应和感染。骨粒移植,平均随访21.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排异反应及感染。结论:深低温冷藏异体骨可以降低机体对异体骨的免疫反应,并可以获得与患的形态和大小相匹配的缺损骨组织,而且保留一定程度的关节功能,它不仅作为生物力学的支持结构,而且还同时具有诱导骨生成的作用。当异体骨移入宿主后,能逐步被血管化,进而爬行替代,一旦移植成功,它将成为永久植入物,并且有自身的塑形、再生和修复功能,这一点是除自体骨以外的所有替代物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行病灶彻底切除,所遗骨缺损以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移植腓骨长6cm~26cm,平均14.2cm。术后随访2年~12年,平均6.6年。结果 移植的腓骨术后平均4.2个月(3~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双下肢等长,功能接近正常。结论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骨缺损,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及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良性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骨移植的最佳材料。方法 对重组合异种骨修复良性肿瘤术后骨缺损11例,异体骨移植修复良性肿瘤术后骨缺损18例,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切口,X线检查,随访11 ~ 14个月。结果 重组合异种骨组全部患者未见明显全身反应,有1例局部切口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X线检查骨修复基本完成;异体骨移植组, 感染2例,骨不愈合1例。结论 重组合异种骨移植应用并发症少,临床使用安全可靠,是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较为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肢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对1992年~2004年收治的骨肿瘤23例(以局部活检、局部复发污染较重及局部曾行放疗软组织条件较差为主)行肿瘤切除,所遗软组织缺损:病变位于小腿上段者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并游离植皮18例,5例病灶位于小腿下段者予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15例,均行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修复。结果转移肌瓣并游离植皮及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胫骨上段肿瘤彻底切除后所遗软组织缺损,以转移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并以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方法简单、可靠;其它部位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彻底切除后所遗软组织缺损,以吻合血管的腹直肌或胸脐皮瓣修复较理想,但要求有好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何胜利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5):436-437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对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3例行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3例均进行了人工关节重建,观察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达到90.7%,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