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滕光菊  徐哲  白雪帆  王九平 《肝脏》2002,7(4):278-280
肝细胞移植 (hepatocytetansplantation ,HTx)是继原位肝移植后又一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肝脏相关遗传代谢疾病的方法。然而 ,HTx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 ,仍有若干问题亟待解决。其中 ,移植肝细胞在受体内的排斥反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虽然在基  相似文献   

2.
由于肝脏供源的有限和肝移植 (livertransplantation ,LT)本身的复杂性 ,使一种简便有效且对机体影响较小的技术———肝细胞移植 (hepatocytetransplantation ,HCT)在近年得到很大发展。HCT较LT具有以下优点 :①一个供体可以给多个受体提供细胞 ;②移植技术简单 ;③即使移植失败 ,对受体的影响也十分微小。因此 ,HCT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一、肝细胞植入的部位1.腹腔内移植 :腹腔内移植具有易操作、腹腔内空间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表面积大等优点。尽管如此 ,此种方法也…  相似文献   

3.
张雨心  鄢和新 《肝脏》2023,(3):283-284+292
目前,异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合适的移植物供不应求,许多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以及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在无药可医中等待死亡。肝细胞移植有可能恢复功能失代偿的肝脏代谢能力,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打开等待移植所需的时间窗口。最近,Wang等的一项研究揭示了阻碍肝细胞成功移植的部分机制,并提出了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移植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绯  杨永平 《肝脏》2007,12(2):143-144,160
原位肝移植40余年的发展,使其成为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基因缺陷所致代谢性肝脏疾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细胞移植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肝病治疗方法。它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使肝衰竭患者等到供者肝脏。而且,可部分纠正遗传性肝脏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代谢缺陷。本文对肝细胞移植的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有关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其所致丙型肝炎研究的深入,对HCV感染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及移植后HCV感染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现就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一、肝移植前HCV感染的自然病程与临床转归急性丙型肝炎约20%一30%可完全恢复,即HCVRNA阴转、抗HCVIgM阴转及转氨酶(ALT)正常。40%一60%的病人转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变,其中20%可发生肝癌,其所需时间分别为10、21、29年“’。急性HCV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者体内抗HCV出现早晚有关,在急性期已出现抗HCV的病人,其慢性化率较高,且一旦转为慢性后,抗HCV…  相似文献   

8.
据好医生网10月20日报道,人体肝脏移植在拯救生命的时候是带有一定风险性,因为机体存在排异的危险。但是科学家一种新的技术发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将需要肝脏移植的病人自己的肝细胞培养后进行移植,这样就不存在免疫系统排斥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安全有效的器官保存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 ,器官保存的目的就在于使离体缺血的器官保持最大活力 ,并于移植后迅速恢复器官功能。迄今为止 ,供移植肝低温保存仍是普遍采用的方法 ,但肝低温保存再灌注损伤是导致肝移植术后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graftnon -functionPGF)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也是肝移植的难题之一。近年来 ,在改进肝脏保存液的成份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进展。本文就肝脏保存液及肝细胞保护剂方面研究近况作一概述。1 目前常用的肝脏灌注液和保存液1 1 仿细胞外液型液 :组成成份接近细胞外液 ,最初配制为简…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肝移植(LT)已被提倡作为对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的补救疗法。选择标准在台湾仍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1.
徐哲  白雪帆  滕光菊  黄长形  李羽 《肝脏》2003,8(4):27-30
目的 评价微载体粘附培养的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D 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胶原酶灌注分离大鼠肝细胞 ,行Cytodex 3粘附培养 ,移植 1× 10 7个微载体粘附肝细胞至D 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腹腔内 ,比较各组间生存率、肝功能及肝脏病理改变情况以评估疗效。结果 微载体移植组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空载体组 ,移植 5d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空载体组大鼠肝功能及肝脏修复明显迟于微载体组。结论 微载体粘附培养的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可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提供代谢支持作用 ,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用肝细胞的培养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工肝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快速发展,明显降低了肝衰竭的病死率[1,2].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可以较好的替代肝脏解毒、生物合成和分泌代谢等功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肝细胞是生物型人工肝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得到满意的生物人工肝用肝细胞、实现肝细胞的体外大规模培养和冻存,使其快速、稳定增殖,而且能在数天或数周内保持良好的分化状态,能在体外完成合成和解毒功能,近年来有较多研究.现就目前BAL用肝细胞培养和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脂多糖(LPS)、TNF-α、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 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ALF模型.造模后18 h,60只大鼠均分为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72 h取血标本,检测血常规、Cr、肝功能、PT和血氨;鲎试剂检测LPS;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Cr、肝功能、PT及血氨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1),且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较裸肝细胞移植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LPS为(1.2±0.3)和(0.5±0.1)ng/L,TNF-α为(27.7α4.2)和(21.7±3.2)μg/L,IL-1β为(298.7±13.9)和(247.7±14.1)ng/L,IL-6为(275.7±51.8)和(208.7±48.1)ng/L;模型组分别为(2.1±0.6)ng/L、(37.7±5.1)μg/L、(355.5±26.4)ng/L和(424.8±67.8)ng/L,裸肝细胞移植组LPS、TNF-α、IL-1β、IL-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F=67.3,F=8.38,F=7.59,均P<0.01);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1.73,F=10.75,F=15.91,F=10.83,均P<0.01);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与裸肝细胞移植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5.49,F=4.01,F=7.53,F=3.35,均P<0.01).结论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可通过降低LPS、TNF-α、IL-1β及IL-6而发挥抗AL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装置的核心问题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足够数量肝细胞来源,肝细胞来源是解决肝衰竭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Diabetogenic trai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LT) are exacerbated intraoperatively by exogenous causes, such as surgical stress, steroids,blood transfusions, and catecholamines, which leadto intraoperative hyperglycemia. In contrast to the strict glucose control perform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no systematic protoco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glucose management during LT. Intraoperativ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typically exceed 200 mg/dL in LT, and extreme hyperglycemia( 300 mg/dL) is common during the neohepatic phase. Only a few retrospective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operative hyperglycemia and posttransplant complications, with reports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or mortality. However, no prospectiv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intraoperative hyperglycemia in LT on post-transplant outcome. In addition to absolute blood glucose values,the temporal patterns in blood glucose levels during LT may serve as prognostic features. Persistent neohepatic hyperglycemia(without a decline) throughout LT is a useful indicator of early graft dysfunction. Moreover,intraoperative variability in glucose levels may predict the need for reoperation for hemorrhage after LT.Thu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guidelines for glucose control in these patients, as well as prospective studies on the impact of glucose control on various posttransplant complications. This report highlights some of the recent studies related to perioperativ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focused on LT and liver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缺血预处理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缺血预处理对其影响。方法 通过对移植肝进行 因预处理,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比色法测定移植肝组织的MDA、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原位标记技术检测细胞调7亡。结果 移植肝再灌注后血中AST、ALT、LDH和肝组织中MDA均明显升亮,肝细胞调亡明显增加,经缺血预处理后,血中AST,ALT,LDH和肝组织中MDA均降低,肝细胞调亡亦明显减少,结论 缺血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应用于临床半个世纪以来,技术日趋成熟,从被动消极的无奈选择演进为主动积极的治疗手段.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肝移植的成功需要精湛的手术技术、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妥善的术后随访治疗,各个环节缺一不可.由于缺乏宏观高效的管理监督体系,近年来我国肝移植数量的迅速上升一度引发一些负面效应,既浪费有限的社会资源,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肝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生物人工肝治疗9例等待供肝患者,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包括1例等待供肝成功过渡到肝移植患者)。9例等待供肝患者中4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结果 人工肝支持后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4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的启者中2例痊愈出院,已存活12和14个月。结论 术前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肝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生成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为研究抗纤复方药物的抗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比较观察了原代培养正常和纤维肝肝细胞Ⅰ、Ⅲ、Ⅳ型胶原表达,并以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抗纤复方药物对纤维肝肝细胞生成胶原的影响。结果 正常肝细胞极少表达胶原,纤维肝肝细胞胶原表达增加,抗纤复方药物能有效抑制纤维肝的肝细胞生成胶原,其作用优于秋水仙碱。结论 抗纤复方药物能抑制纤维肝肝细胞合成胶原,而减少肝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20.
作为肝衰竭(hepatic failure,FHF)有效治疗手段,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可以比较全面的替代肝脏解毒、生物合成和分泌代谢等功能。BAL由三部分组成:(1)生物成分;(2)生物反应器;(3)辅助循环装置:包括外部控制系统和体外循环系统。肝细胞作为其生物成分是BAL发展的关键因素,理想的BAL肝细胞应具有人源化,易获取,可快速、稳定增殖,而且能在数天或数周内保持良好的分化状态,能在体外完成合成和解毒功能。但BAL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