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某民营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民营木制家具行业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情况,探讨今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模式。方法 对某民营木制家具企业作业场所产生的粉尘、毒物及噪声进行检测,结果 粉尘作业点的合格率为12.5%,毒物作业点合格率为86.8%,噪声作业点合格率为33.3%。结论 该企业车间内职业病危害较严重,今后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尽快改善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上海市宝山区家具生产企业油漆作业职业卫生状况,为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对10家家具厂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进行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和短时间平均浓度(STEL)测定。使用调查表对家具厂中的油漆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收集油漆工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测定20个作业点,苯的浓度均小于1.6mg/m^3;甲苯STEL为〈1.6~85.9mg/m^3,TWA为〈1.6—48.3mg/m^3;二甲苯STEL为〈5.0—16.6mg/m^3,TWA为〈5.0~6.0mg/m^3。208名油漆工职业健康检查正常者170人,正常率81.7%。检出白细胞偏低者8人,检出率3.85%;检出其他疾患30人,检出率14.42%。油漆工白细胞偏低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104名油漆工及80名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对照组人员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油漆工组职业性伤害、肌肉骨骼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皮肤病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油漆工白细胞偏低发生率及一些常见疾病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家具制造业仍应对油漆工作场所和工人加强防护,以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某市木家具制造业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及其接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所规定的方法对该区2011—2012年23家木家具制造业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累计检测作业点159个,合格点数73个(45.9%);噪声、粉尘和有机溶剂合格率分别是37.7%,45.6%和53.3%。共检查178名接害作业人员,全部检查项目均无异常者77人,合格率43.3%;未检出职业病患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粤西地区某市木家具制造业普遍存在粉尘、噪声和有机溶剂等职业病危害,职工健康检查合格率低,应加强职业病三级预防和健康监护工作,切实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3家家具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方法对23家家具企业木工、油壕车间的木粉尘(总尘)、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油漆车间作业点135个,苯、甲苯、二甲苯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标点分别为41个、3个、3个,超标率分别为30.37%、2.22%、2.22%;木工车问作业点127个,超标点数124个,超标率为97.64%。结论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与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差距还较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职业卫生服务与监督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陶瓷行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为加强职业卫生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有关规定,开展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噪声强度,高温作业气象条件等有害因素的检测,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18个作业点,检测点的浓度为4.2~57.5mg/m^3分别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0.68~22倍,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10.8%~23.5%;噪声强度检测35个作业点,95%作业点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高温作业气象条件检测了11个作业点,均为Ⅳ级高温作业。结论陶瓷行业存在多因素的职业危害,提示要狠抓各项防护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某实木家具制造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家具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某实木家具制造行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结果 其作业场所木粉尘浓度较高,平均值为10.34 mg/m^3,作业点合格率仅为31.25%;噪声强度较大,24个作业点噪声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作业点合格率为51%;毒物种类也较多.结论 木制家具制造加工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应合理改善作业环境,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城阳区5个建材行业厂矿职业危害调查,认为其主要职业危害为粉尘和噪声。检查结果提示:粉尘作业点合格率为46.7%,噪声作业点合格率为46.2%;尘肺患病率为7.59%;听力损伤率为23;14%,从事高温作业的人群中,心血和异常率灰27.03%。  相似文献   

8.
中山市179家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山市职业危害因素分布与职业危害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以促进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方法使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设计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抽样调查表》,对中山市179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179家工业企业共有职工117998人,其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有18613人,占15.77%;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了监测,职业危害因素实际检测作业点数1699个,合格作业点数1305个,作业点监测合格率为76.81%,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有机溶剂(苯系物居多)、噪声、粉尘;监测合格率以有机溶剂最高,为89.02%,噪声合格率最低,为39.49%;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较好的镇区主要在火炬开发区、三乡镇等地区。电镀行业监测率较低,为5.88%。结论中山市的职业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噪声和粉尘为主,应加强对电镀行业职业危害监测方面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型家具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该区32家家具制造企业人员构成、生产班次、工艺流程、有毒原材料使用情况、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和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对各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苯系化合物和噪声进行检测、评价;对335名粉尘、苯系化合物和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粉尘作业工人体检未发现尘肺病表现,肺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为4.3%;苯系化合物作业工人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12.9%;血象异常检出率14.9%;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65.6%,且作业工龄〈5a阳性检出率较高。工作场所检测超标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阳性结果一致。结论该区中小型家具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有效的工程防护是预防职业健康损害的关键措施,应将作业工龄〈5a的工人作为重点人群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在超标作业环境中操作必须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佛山市陶瓷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职业卫生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控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 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24家陶瓷企业作业场所中的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 检测生产性粉尘774份样品,合格样品723份,合格率为93.4%;检测噪声422个作业点,合格点数338个,合格率为80.0%;高温作业条件检测58个作业点,合格点数45个,合格率为77.6%;硫化氢、一氧化碳各检测121份样品,全部合格(100%);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5%;工作场所总体通风抽排满足要求.结论 陶瓷企业主要存在粉尘、噪声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职业卫生监管等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1.
马炜钰  谭夏优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62-1063
目的了解广州市木质家具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和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木质家具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木粉尘、噪声和甲醛,采样点其合格率分别为46.3%、17.3%和85.4%。结论广州市木质家具行业存在粉尘、噪声和甲醛等职业病危害。应采取防尘与噪声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卫生监督及卫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安玉  邵小翠  田宏飞 《职业与健康》2014,(17):2504-2506
目的探讨大连市某木制家具企业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为用人单位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08--201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为72.31%,其中粉尘和毒物的合格率分别为73.97%和99.38%,物理因素的合格率为49.07%。化学有害因素的合格率(81.39%)高于物理因素合格率(4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97,P〈0.01)。其中木粉尘、高温、噪声检测的合格率较低,分别是73.97%,73.08%和43.6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0.526,P〈0.01)。2008--2013年期间,各年份检测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36,P〈0.01)。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的完善,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大兴区家具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洪杰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52-1454
目的了解家具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有关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2003—2009年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家具行业工作场所进行了检测。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的要求,采用活性碳管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化学毒物,用粉尘采样仪采集粉尘样品,声级计现场检测噪声。结果对该行业13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其结果为物理因素(噪声)合格率53.86%,粉尘合格率41.43%,化学毒物(苯)合格率85.51%。物理因素、粉尘样品检测合格率远低于化学毒物。经统计学处理,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4.77,P0.05)。结论目前,大兴区家具行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检测合格率较低,物理因素、粉尘、化学毒物样品检测合格率均低于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14.
宾海华  赵转地  袁青  张胜 《职业与健康》2013,(24):3269-3271
目的对深圳市某手机外壳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结果①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②检测噪声合格率为75.0%(21/28),超标的作业岗位分别是个别混料和全部碎料岗位;粉尘合格率为100.0%(6/6);化学毒物中检测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正己烷、丙酮、丙烯腈、苯乙烯,合格率为100.O%,未检出苯、丙烯腈、苯乙烯、乙苯等;高温合格率为100.0%(18/18);③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检出苯(甲苯、二甲苯)职业禁忌4名,噪声职业禁忌人员2名,疑似职业性慢性苯中毒1名,未组织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④现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和个人防护用品等基本能满足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需加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坪山新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检测资料进行计算机录入、统计及X^2检验。结果2011—2012年已申报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企业有859家,主要集中在小、微型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较高的行业分别是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甲苯等。通过对84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物理因素的超标率为40.00%,化学因素为6.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79,P〈0.01);粉尘超标率为38.10%,与化学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20,P〈0.01)。结论根据该辖区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调查情况,应针对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而噪声与粉尘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惠州市某饮料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调查及评价。结果该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有毒有害的化学因素(氨,甲醇,氢氧化钠,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盐酸,硫化氢),粉尘(活性炭粉尘,糖尘,电焊烟尘),噪声等。现场有毒有害化学因素监测合格率为100%,粉尘监测合格率为100%,噪声监测合格率为52.2%。职业健康检查电测听合格率为40.7%,其余职业健康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噪声是该饮料企业存在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听力已经受到损害。企业应采取综合性的整改措施,降低工人接触噪声的水平,保护好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某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提高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方法对该生产环氧模塑料产品的电子企业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等调查,收集企业2012年工作场所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较健全,管理的实施尚不到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矽尘、酚醛树脂粉尘)、化学毒物(丙酮、环氧树脂)、物理因素(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噪声岗位超标率为43.7%,粉尘(总尘)超标率为36.4%,矽尘(呼尘)超标率为37.5%。部分作业场所设置了防尘、防毒设施。503名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检出X线胸片和电测听异常共143人(28.43%),其中胸片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预成型、配料和包装岗位,电测听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球磨、配料、预成型、挤出等岗位,有26人属于职业性噪声聋观察对象。讨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发生职业病的风险较高,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了解砖厂职业卫生现状,以便为政府监督部门提供参考,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对策。方法河池市某县10家砖厂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家砖厂在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卫生管理上做得相对较好,合格率分别为80%和60%;而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防护用品等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方面较差,合格率分别为10%、20%、40%。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中,粉尘合格率较低(63.79%)、噪声合格率较高(98.39%)。结论要加强对砖厂这样分散的、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监督执法力度,扫清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的死角,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9.
徐健英  刘仁平  姚俊  徐志明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38-2640
目的调查分析电炉厂生产性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32家电炉厂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1800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结果电炉厂的粉尘种类主要是电焊烟尘和岩棉尘(总尘、下同),其中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0.68~64.07 mg/m^3,超标率12.5%,超限倍数0.2~16.0。岩棉粉尘PC-TWA为1.05~12.53 mg/m^3,超标率26.6%,超限倍数0.3~4.3。作业工人体检1800人(接尘工人1067人,非接尘工人733人),尘肺0^+检出人数2人,检出率1.1‰;职业禁忌证14例(肺结核12例、肺气肿2例),检出率7.8‰;肺部异常阴影2例,检出率1.1‰。肺功能测试结果分为接尘组和非接尘组,结果接触粉尘可导致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指标下降,接尘工龄长肺功能值异常率高,接尘工人的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非接尘工人。结论电炉厂存在比较严重的粉尘职业危害,接尘工人的肺功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有关部门应重点做好通风防尘工作和个人卫生防护;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监护,保障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对重庆市某石粉厂石灰石粉生产线作业场所中存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粉尘和噪声是石灰石粉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53.33%,噪声合格率87.5%。粉尘超标比较严重,噪声作业点属I级(轻度危害)的有2个,Ⅱ级(中度危害)的有1个。结论粉尘的防治应加强改进,噪声的控制技术也需要提高,并同时做好工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