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例合并跟骨结节缺损(缺损长度小于1 cm)。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创面面积(扩创后面积)为3 cm×4 cm~10 cm× 6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4.5 cm~11 cm×7 cm。通过观察皮瓣外观、血运、弹性及两点辨别觉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12例皮瓣完全成活。10例患者获随访6~1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柔软,无臃肿,弹性佳,两点辨别觉5~ 9 mm。8例无骨缺损患者穿鞋、行走不受限;2例合并骨缺损患者需穿软底带跟鞋且持续行走半小时感觉局部刺痛。 结论 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能较好的重建足跟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足跟软组织缺损因其解剖及功能的特点,修复重建要求较高,我院自2005~2007年应用皮瓣对25例患者进行修复,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足底部受到创伤时在清除大量的坏死组织后,容易暴露跟腱与跟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广泛运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跟、踝部等部位的创伤。该方法具有术后创面愈合美观,皮肤敏感度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正确及时的护理与观察,对皮瓣存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有效的心 相似文献
5.
6.
扫描电镜下足底皮肤及浅、深筋膜血管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足底部皮肤及浅、深筋膜内血管网,它们是由从深筋膜走向皮肤表面的皮动脉的5级分支形成。这些血管网在形态上可分5层。1.乳头层网:从乳头下层网发出,有5种类型。(1) 单襻型:呈“发卡”样或螺旋样;(2) 多襻型:为一血管簇,襻间有交通支;(3)塔型:血管襻底大尖小,形似塔状;(4) 指状突起型:系一个血管干上连续发出的几个襻,这些襻或者互相分离,或者互相并拢;(5) 不规则型。2.乳头下层网:呈不规则的多角形,其走行方向与皮肤表面平行,口径较乳头层网粗。3.真皮深层网:在纵横交叉的血管干间,散在着许多血管球。4.浅筋膜层网:以脂肪小叶为界限形成网。5.深筋膜层网:其血管干较粗大,干间互相吻合形成较大网眼;而由血管干上发出的侧支血管,彼此也互相吻合,形成细而密的小网眼。 相似文献
7.
8.
吻合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为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皮支为蒂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成人下肢标本、6只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足标本及10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支起始部位、走行、长度、外径、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支于舟骨粗隆后(1.5±0.4)cm下方发出,向前下斜行至足底内侧皮肤;该皮支长(2.8±0.2)cm,外径(0.8±0.2)mm。结论①足底内侧皮瓣可以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支或足底内侧动脉深支足底皮穿支为供血。②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适用于手掌及手指腹侧创面修复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9.
10.
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足部软组织部分缺损89例,分别采用了大隐静脉蒂岛状皮瓣、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蒂皮瓣、足底内侧血管蒂皮瓣、足底外侧血管蒂皮瓣、踝后双桥式皮瓣、植皮修复等不同的方法,其中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36例,33例获得成功,3例失败。我们希望通过对36例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成败原因的分析,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成功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