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 ,术后常给予以环孢素A(CsA)为主的三联抗排斥治疗 ,一般患者的感染率达 16 .7% [1] ,且时常并发粒细胞减少。虽然新一代免疫抑制药物不断出现 ,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有所减轻 ,如霉酚酸脂 (MMF)等 ,但MMF导致白细胞减少者仍有10 .9% [2 ] 。感染合并粒细胞减少时炎症反应不如正常人明显 ,普通的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 ,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量有导致排斥的可能 ,病死率极高 ,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也是困扰移植医生的治疗难题。 1997年6月~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  相似文献   

2.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肾移植后白细胞减少症五例杨志豪,张钊,姜永金,王翔肾移植术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其中硫唑嘌吟(Aza)易引起白细胞减少,以往应用鲨肝醇等治疗,效果不肯定。以至合并感染或因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而诱发排斥反应。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悬液救治肾移植患者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彭万岭,张茂才,王光策,周健,张治国,孙旭我院自1989年8月~1993年6月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在围手术期应用不同剂量的硫唑嘌呤,先后5例6例次发生急性粒细胞减少。经应用同型血浓缩白细胞悬液治疗,人肾均获存...  相似文献   

4.
5.
体外循环术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刘传绶,漆一伟,陈生龙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及渗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血小板功能与数量的降低[1]。其机制与体外循环机械性损坏、预充液稀释、输入库血、血小板微栓子形成等有关,一般持续1~3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为血液循环中存...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受者因免疫抑制等因素而成为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但肾移植后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较罕见[1].2010年11月,本院收治1例肾移植后慢粒患者,予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抗白血病治疗,获得血液学缓解,随访1年,移植肾功能良好,未出现慢粒急性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感染后继发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儿童病毒感染后继发粒细胞减少症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病毒感染继发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发热(87.5%)、乏力与精神萎靡(75.0%)、皮疹(70.0%)、口腔溃疡(50.0%)、贫血(45.0%)。发病年龄多是3岁以下儿童。经病毒检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9例,人疱疹病毒18例,流感病毒14例,埃可病毒12例,轮状病毒9例,柯萨奇病毒7例,EB病毒1例。80例患儿均采用增强免疫、抗病毒、对症治疗、稳定机体内环境等综合治疗措施,62例治愈,18例好转。结论儿童病毒感染继发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采用综合治疗法疗效较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告1例68岁女性患者, 因\"反复发热2年\"入院, 既往有慢性肾脏病(5期)病史,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2年。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15 d后出现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陡降至<1×109/L。结合临床表现及血小板抗体筛查等相关检查结果, 考虑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症。立即停用万古霉素, 采用积极血浆置换为主的治疗方案, 最终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支持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万古霉素在透析患者中应用广泛, 临床医师们应认识到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症这一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应及早停药并实施个体化治疗, 规避患者大出血或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Nice(1965)首次报告了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post—transplantation erythrocytosis PTE),之后,随着肾移植术的普遍开展,有关PTE的报道和研究也逐渐增多,被认为是肾移植术后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PTE的发病率为3.8%~19%,PTE多发生在术后8、9个月~17个月。最早发生在肾移植术后3个月,最晚120个月后。PTE有自限性,不经治疗病程可持续1~81个月。这些差异与各个作者观察随访的病例多少有关。PTE最主要的危害是发生栓塞,有时甚至是致死性的。关于PTE的病因和机理,被认为是多因素、多机制使然,对于PTE的治疗也因此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2.
13.
何先珍  白淑霞  付宇  张曼  王金堂 《骨科》2015,34(6):755-756
患儿,男,2个月,体质量6 kg。因发现全身散在出血点2 d,于2013年11月7日入院。2013年10月26日肌内注射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当时无异常表现。2013年11月5日全身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并逐渐增多,无瘀斑,无牙龈出血,无血尿及黑,便发病前无感染病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及其他特殊病史。2013年11月7日门诊检测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5.83×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N)16.30%,淋巴细胞比例(L)71.0%,单核细胞百分比(M)6.5%,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3.370×1012.L-1,血红蛋白(hemoglobin,Hb)94.0 g.L-1,血小板(platelet,PLT)4.0×109.L-1。体检:神志清楚,全身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未见瘀斑及紫癜。前囟平,张力不高,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不大。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以颗粒性为主;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凝血功能、Torch五项检查,大小便常规均无异常,心肌酶:羟丁酸脱氢酶286.0 U.L-1,肌酸激酶同功酶26 U.L-1,乳酸脱氢酶375.0 U.L-1;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接种,已接种乙肝疫苗2剂,卡介苗1剂,未发生不良反应。结合症状、体征及辅检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诊断标准。患儿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次1 g.kg-1,共用2次,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维生素K1及酚磺乙胺(止血敏)止血。2013年11月12日皮肤出血点基本消退,复查PLT 100×109.L-1; 患儿发病前无发热、呕吐、腹泻,无鼻塞、流涕及咳嗽。出院后随访半年,患儿4个月时改为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后未见不良反应,接种其他疫苗亦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主因乏力伴肛周肿胀疼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神疲,乏力感明显,肛周肿胀疼痛,体温波动在37~39℃。纳少,腹胀,寐欠安,小便调,大便溏。既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史7年,有血小板输注史,现口服甲泼尼龙片。查体:慢性面容,神志清楚,营养中等,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明显出血点及紫癜。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腹部听诊肠鸣  相似文献   

15.
自体肾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同种异体肾移植的广泛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储备,自体肾移植以其独特的优点开始被人们普遍关注。近年来,相关技术和观念的更新促进了自体肾移植的发展,临床上也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就自体肾移植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4 1岁 ,因鞭炮爆炸致全身烧伤 ,伤后 8h入院。查体 :体温 36 .5℃ ,脉搏 98次 min,呼吸 18次 min,血压 10 0 6 5mmHg(1mmHg =0.133kPa),意识清楚 ,鼻毛烧焦 ,咽后壁充血 ,双肺呼吸音粗糙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脾不肿大 ,全身散在多处软组织挫裂伤。入院诊断 :(1)特重度烧伤总面积 72 % ,其中Ⅲ度 4 0 %、Ⅱ度 32 %TBSA。(2 )中度吸入性损伤。 (3)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入院后立即复苏补液 ,给氧 ,雾化吸入。给予头孢噻肟钠 3.0g 3次 d、甲硝唑 0 .5g 2次 d行抗感染治疗。四肢创面涂以 1%络活碘并包扎 ,其余创面涂以磺胺嘧啶银…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下降,肿瘤发病率升高.我们共收治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肿瘤的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 纳入6例患者中,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30 ~ 62岁,平均45岁.肿瘤发生时间为肾移植术后36 ~ 72个月,平均48个月.肾盂肿瘤3例(临床分期为T2N0M0),输尿管肿瘤(临床分期为T2N0M0)、肾肿瘤(临床分期为T1N0M0)、膀胱癌(临床分期为T2N0M0)各1例.均以间歇性血尿为首发症状,其中肉眼血尿1例,镜下血尿5例.除肾肿瘤外,术前均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采取肾、输尿管全程及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5例给予rhG-CSF治疗作为对照组,余48例给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联合rhG-CSF治疗作为...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2 4岁 ,因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于 1997年 3月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术。术前白细胞计数正常。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为 :他克莫司 (FK5 0 6 ) 0 .15mg·kg-1·d-1,甲泼尼龙 (MP)按肝移植常规静脉给药 ,第 6d改为口服泼尼松 30mg/d。第 5周停用FK5 0 6 ,改为环孢素A(CsA) ,CsA的全血浓度维持在 2 0 0~2 5 0 μ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 (3 .8~6 .2 )× 10 9/L。术后 2 4周白细胞总数开始下降至 (l.4~ 2 .8)× 10 9/L ,并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基因重组人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成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难治性ITP患者共4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例顺利完成LS,1例因脾蒂出血中转开腹,随访24个月。完全反应(CR)30例、部分反应(PR)8例、无反应(NR)9例,总体有效率80.8%。血小板计数(BPC)峰值时间出现在术后第7天左右,术后2个月时血小板数目基本稳定,CR组、PR组与NR组的血小板数目以及年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安全有效,患者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疗效无关,术后第7天BPC数目可反映预后,术后2个月BPC数目与2年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