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戒烟的影响因素看社会控烟教育中的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不但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 ,也对整个社会有严重的影响。对社会控烟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总结 ,有利于今后的社会控烟教育作有益的探索和指导。1 对象和方法1 .1 在十堰市 2 0 0 2国际戒烟竞赛参赛人员 2 773人中 ,根据参赛编号尾数为 9的为随访对象抽样调查 ,总样本 2 77例 ,失访 39例 ,有效样本为 2 38例。1 .2 方法 根据 2 0 0 2国际戒烟竞赛一月随访表为蓝本 ,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随访问题 8个 ,分为 3组 :1基本情况 ;2实际戒烟情况 ;3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及戒烟的影响因素。主要通过电话随访形式。2 结果2 .1 基本情况 随访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中国戒烟大赛西藏赛区报名人员基本情况,为开展本区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参赛资格的人员基本情况输入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58人报名参加戒烟大赛,合格登记者1146名,其中男性1106人,女性40人。最大68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8岁;参赛人员日吸烟量在5支以上者占50.69%,烟龄在5年以上者占50.70%,文化程度高中以上者占83.80%,有51.00%的人尝试过戒烟。结论报名戒烟者中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占比例较大,有半数的人尝试过戒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和拒烟与戒烟技巧及技能传播,帮助烟民戒烟。  相似文献   

3.
国际戒烟竞赛(Quit & Win)是一个旨在通过积极指导与奖励来支持、鼓励人们戒烟的国际竞赛项目,是在世界范围内由多国合作并参与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国际控烟运动,具有极高的效益成本比,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竞赛面向所有国家和地区,每2a举办1次,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6次,2004年全球有7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自1996年已连续参加了5次,2004年中国参赛省(市)达到了30个,是历届参赛省(市)和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为了评价200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对中国控烟环境产生的影响,探讨今后改进的思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于2005年6-7月,对200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开展的有关情况及其影响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商丘市城市居民烟草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商丘市城市居民与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当地政府制定的控烟政策,在控制烟草方面所做的工作,为控烟法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流行病学问卷、专题随访的调查方法,对社区居民、非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市级医院医务人员、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关人员共422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组吸烟率51.5%,国际戒烟竞赛知晓率34.5%,《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知晓率11.5%。医务人员组吸烟率35.2%,国际戒烟竞赛知晓率58.4%,《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知晓率48%。非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组,吸烟率54.4%,国际戒烟竞赛知晓率40%,《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知晓率20%。结论相关政府部门有关人员的随访组大部分人认为在控烟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很不够,今后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使群众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贵州省首次参加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探讨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为医务人员指导烟民戒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际戒烟竞赛规则,使用统一问卷在戒烟竞赛结束1月和1年分别随机抽取10%的参赛者进行随访,数据用EPIDATA2.0进行录入,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竞赛人群中,70.6%的人参赛的目的是为了完全戒烟,73.5%的人参赛的最重要原因是预防严重疾病.竞赛后1个月有71.9%的人认为戒烟竞赛对自己戒烟有帮助,1年后,该比例上升为92.9%.竞赛期间的戒烟率为54%,竞赛结束后1个月、1年后的戒烟率分别为59.85%、37.95%.复吸率分别为46.72%、65.69%.竞赛1个月随访,影响戒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周围有人吸烟(27.7%)和戒断症状(21.5%),1年后的主要原因是周围有人吸烟(48.4%).[结论]国际戒烟竞赛开展的效果明显,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周围人吸烟和戒断症状,帮助戒烟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控烟环境,加强戒烟门诊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8中国戒烟大赛广西赛区报名人员基本情况,为开展本区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参赛资格的人员基本情况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大众参赛合格登记者8830名中男性8217人,女性613人;最大85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2.5±10.6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者占70%;每日吸烟量在半包(即10支)以上者占55%;超过10以上烟龄者达54%;有52.10%的人尝试过戒烟.结论报名戒烟者中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占比例较大,有半数的人尝试过戒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和拒烟与戒烟技巧及技能传播,帮助烟民戒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国际戒烟竞赛在拉萨地区开展情况,以此提高拉萨群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及群众戒烟行为.方法 选择符合2006年国际戒烟竞赛条件的拉萨市民330人,进行跟踪随访调查.结果 烟龄越长,戒烟的欲望越强,复吸率为21.70%.结论 吸烟者中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想要戒烟,一系列烟草危害和拒烟技巧等知识的传播与行为干预是降低烟民吸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卓群  冯国泽  杨焱  姜垣  南奕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39-2341
[背景]国际戒烟竞赛(Quit & Win)是一个帮助众多吸烟者戒烟的积极方法.2006年是我国第6次参加国际戒烟竞赛,共有来自30个省(市、自治区)和1个特别行政区的95244人参加此次戒烟竞赛.参赛者分别通过各地卫生机构、互联网、报刊杂志、书信等途径报名.为评价参赛者戒烟效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于2006年6月期间开展了竞赛一月随访.[方法]在戒烟竞赛开展1个月后,以5%的比例抽样对21个省(市)3,657人进行随访.[结果]1月戒烟率为56.2%;复吸的影响因素分析,24.3%的人受到烟草广告或烟草促销的影响.[结论]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对参赛者戒烟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参赛目的对戒烟成功与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程巧云  李红  卫成  张俊贤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0):1197-1198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该状况可以改变.鼓励烟民戒烟、劝阻年轻人不吸烟的政策,已得到全球普遍认同[1].医生的简短建议可提高戒烟率,护士提供的个别咨询也是有效的[2],因此,有必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控烟劝告服务水平.为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情况,我们于2008年1月对三门峡市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为今后医院开展戒烟服务及制定相关控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6年福建省国际戒烟竞赛一年随访数据的质量,为开展戒烟竞赛或其他活动的随访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再调查的方法,对40位福建省参加国际戒烟的竞赛者进行一年戒烟情况的电话随访,通过计算Kappa值和Spearman相关分析来衡量一年随访数据的可信度。结果两次访问,人口学资料(文化程度、婚姻)以及戒烟情况(一年内是否彻底戒烟、竞赛一年来的吸烟情况、戒烟措施、得到支持和戒烟竞赛对戒烟的帮助)等各项指标一致性好,Kappa值在0.529~0.787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在0.539~0.707之间;吸烟情况除吸烟量、烟龄两项指标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456和0.479)外,其余指标(赛前戒烟次数、戒烟态度和戒烟目的)一致性差(Kappa值均为0.4以下);复吸情况,除"是否受烟草广告或促销等影响"一致性较好外,其他复吸者两次随访结果总体一致性差。结论在我国,戒烟竞赛是控烟工作的一种新方法,只要加强管理和培训,戒烟竞赛活动可以获得比较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吸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目前全球有ll亿人吸烟,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西太区吸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烟草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戒烟竞赛是一个旨在通过奖励来鼓励人们戒烟的国际戒烟项目,是由多国合作并参与的一种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国际控烟活动。郑州市2004年5月首次参加了国际戒烟竞赛,郑州市报名人数达2042人,为了评价这次戒烟竞赛活动的效果,于2005年5月竞赛一年时对参赛者进行了随访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1个月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江  李新建  卢伟  罗齐燕 《职业与健康》2005,21(8):1185-1187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并探讨其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竞赛1个月后对全市3691名报名参赛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竞赛4周内戒烟率为63.4%,1个月随访戒烟率为45.4%,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周围的人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戒烟决心、是否会自己戒烟是影响戒烟成功的显著因子。结论竞赛组织者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宣传报名信息,竞赛取得了成功,对促进今后的控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一年随访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参加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中国参赛者一年来戒烟的保持情况,探索影响戒烟成功的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于2005年5月8日至6月8日开展了一年随访研究。1.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参加2004年5月戒烟竞赛的参赛者。根据可行性和各参赛省市注册报名表编号,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参赛人数在300人以上的13个省市的所有参赛者系统抽取10%进行1年随访调查,共抽取4174  相似文献   

14.
1998年、2000年上海国际戒烟竞赛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1998、2000年上海国际戒烟竞赛2127名、4428名参赛进行短期效果评价。方法 分别对其中的210、664人进行一个月随访,用国际统一问卷调查他们参赛前后的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 一个月戒烟成功率分别为69.5%,62.3%;35-54岁年龄段男性参赛戒烟积极性最高,两年各年龄段人数累计以55岁以上年龄段戒烟成功率为最高(P<0.05);“竞赛前想戒烟”及“参加竞赛目标是长度戒烟”对戒烟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二均有显意义(P<0.05);无论工人、干部、离退休人员均有较高的戒烟成功率;戒烟成功与医生、家人、朋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两年累计差别显(P<0.05);重新吸烟的最主要原因是周围人吸烟,其次是工作紧张。结论 在国际上实施协作来减少吸烟是一个有效的、下面的干预方法,为今后以奖励为基础的控烟项目提出了一种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戒烟是控烟中的重要部分,是减少吸烟相关疾病最有效的途径[1]。美国研究表明,70%的烟民有戒烟的想法[2],几乎2/3的复吸者在30 d内有再次戒烟的打算[3]。卫生系统提供戒烟服务能够有效的帮助吸烟者戒烟。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4条实施准则指出了建立戒烟服务体系对促进戒烟和治疗烟草依赖的极端重要性,并要求戒烟服务体系应提供简短的戒烟建议、戒烟热线及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6年参加国际戒烟竞赛者1个月和1 a后戒烟效果,并探讨其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竞赛的全省4619名报名者于1个月和1 a后通过电话、邮寄等方式进行等距抽样随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个人资料及吸烟情况、戒烟情况和复吸情况。调查数据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并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持续戒烟1个月者占51.9%,持续戒烟1 a者占38.0%。单因素分析中,影响参赛者持续戒烟1个月的主要因素是参赛目的(χ^2=75.799,P=0.000);影响持续戒烟1 a的主要因素包括吸烟量(χ^2=9.953,P=0.019)、参赛目的(χ^2=52.227,P=0.000)、戒烟措施(χ^2=7.882,P=0.019)。多因素分析中,影响参赛者持续戒烟1个月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戒烟态度、参赛目的,OR(95%CI)分别为0.98(0.964-0.997),1.198(1.195-3.080),2.812(2.152-3.675);影响参赛者持续戒烟1 a的主要因素包括婚姻、吸烟量、戒烟态度、参赛目的、戒烟措施,OR(95%CI)分别为1.915(1.085-3.381),0.720(0.546-0.951),0.529(0.330-0.847),3.171(2.233-4.501),1.901(1.294-2.793)。参赛者复吸的主要原因有周围人吸烟、缺乏支持等。结论2006年福建省开展的国际戒烟竞赛活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今后仍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并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社会等各方力量,以减少烟草危害。  相似文献   

17.
薛文  黄芳  李小燕  曹广文 《职业与健康》2017,(14):1939-1941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施湾社区烟民戒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烟民戒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6月在施湾社区随机选取300名年龄18~70岁之间有吸烟行为的烟民用5A戒烟法干预1 a时间。采用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进行干预前后测试评分。用自制的烟民戒烟效果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烟民戒烟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00名烟民戒烟干预后男女FTND各级得分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烟民戒烟效果影响的3个相关因素:是否经常参加社交应酬活动(P=0.021,OR=1.021)、决定戒烟之前每天抽烟的数量(P=0.025,OR=1.458)、生活水平(P=0.034,OR=1.224)。结论针对烟民戒烟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在今后的控烟健康教育工作当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烟民戒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国际戒烟竞赛是一个旨在通过积极的奖励来鼓励人们戒烟的国际戒烟项目,每2年举办1次,2004年全球有7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此项目。我国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参加了5次,上海是我国最早参加的城市之一,2004年有3697人参赛。为了解参加2004年戒烟竞赛的吸烟者戒烟的保持情况,我们于2005年5—6月开展了1年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健康》2009,(4):7-7
一谈到戒烟,不少烟民就会纷纷给自己找借口:“我都吸这么多年了,现在戒不戒都一样了吧?反正烟草都对身体危害这么多年了。”不过,日前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的亚洲无烟医院巡回研讨会上,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女皇医院的控烟专家却指出,任何时候戒烟其实都不算晚。尤其如果能在35-44岁戒烟的话,生存曲线与不吸烟者是吻合的,也就是说,戒烟者能获得与不吸烟人士一样的生存率。当然,戒烟越早,烟草对寿命的影响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20.
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科学定论,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吸烟所导致的疾病,我国约有3.2亿烟民,我们将面临来自于烟草相关疾病导致的早亡和巨大的社会负担。为了解徐州市成年人吸烟和戒烟情况,为我市更好地开展控烟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0年对徐州市区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