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查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状况,以了解糖尿病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EME公司2020型经颅多普勒检查仪。对55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进行检测。结果:55例糖尿病患者中血流速度异常占81.82%,其中血管痉挛8例,血管硬化30例,血管狭窄7例,正常10例。两组搏动指数值比较,糖尿病组搏动指数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较明确反映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TCD)测量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同时采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烟酒嗜好、病程、家族史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P〈0.01的解释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CD共检测到45例(21.64%)颅内动脉狭窄;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龄、病程长、血压较高、高TC、高TG患者更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纳入的回归方程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是导致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病程为不可控因素,延缓颅内动脉狭窄的关键应是良好的血压控制和血脂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关系。方法 :应用心电图仪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throughcraniumDoppler,TCD)对 5 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 ,观察心脏损害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率 ( 75 .7% )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患者 ( 2 2 .9% ) ;TCD异常率 ( 92 .2 % )较非老年高血压患者组 ( 9.8% )增高 (P <0 .0 5 )。老年高血压病史与心电图、TCD的异常呈正相关。结论 :心电图与TCD检查相结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变的诊断防治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98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检查,依据WASID狭窄标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进行重建及血管分析,给出诊断结果。结果:36例高血压患者患有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18.11%。共检查动脉1782条,狭窄动脉50条,总的动脉狭窄率2.82%。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MCA和PCA分别是两系统最易受累的动脉。非老年组的高血压病程大于20年和小于1年的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分别较其他病程组高,但各病程组及年龄组之间的颅内动脉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有效地检出并量化评价颅内动脉狭窄,可作为一种高血压性颅内动脉狭窄普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54例合并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1:1比例选取同期收治54例未合并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CTA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以及颅内及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动脉、颅内动脉及侧支循环狭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颈内动脉颅段、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头臂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血管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更为严重,动脉狭窄部位多位于后循环,并以钙化斑块及混合斑...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28~59岁)和老年组(≥60岁)。所有患者均经CTA或MRA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后经DSA检查验证。结果 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52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其中35.2%(159例)为颅内动脉病变,31.8%(144例)为颅外动脉病变,33.0%(149例)为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68.1%(308例),稍高于颅外动脉的64.8%(293例)。青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95比64,P<0.01);老年组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80比64,P<0.01),后循环病变的发生率亦高于青中年组(155比112,P<0.05)。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是颅外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外病变组高龄患者的比例高于颅内病变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颅内动脉病变逐渐减少,颅外病变及后循环病变增多。颅外病变组高龄者多于颅内病变组。  相似文献   

7.
应用TCD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讨高血压病各期患者脑血管损伤的程度,为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高血压病患者176例,采用TCD探查颅内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Ⅰ期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普遍升高,以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端血流速度增快明显;高血压Ⅱ期组、Ⅲ期组随着血压的逐渐升高,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逐渐减缓,以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端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缓显著。高血压各组TCD检测总异常率77%,Ⅱ、Ⅲ期高血压病组的异常率分别为90%和96%。结论TCD检测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与卒中特点吻合,可作为高血压病所致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TCD诊断为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分析其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管搏动指数(P1),判断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并以3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其颅内血流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TCD检测侧支循环开放例数与DSA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TCD能准确地检测到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及经颅多普勒的变化特征。方法对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共140例行心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心电图(ECG)的变化特征均以ST一T改变、左室肥厚、心律失常占前三位。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特征的变化均以脑动脉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加快为主。同时发现老年组ECG和TCD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1.4%,92%;非老年组分别为43%,60%,老年组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1)。结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高血压患者心脏和脑血管等靶器官损伤后的ECG与TCD表现相似,老年高血压患者ECG和TCD异常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