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简便的疟疾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快速电泳法和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诊断疟疾,并将两检测系统制成试剂盒。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不同分离株和疟疾病人全血中的LDH-P,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结果:应用快速电泳法和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的敏感度分别为10-100个原虫/μl血和25-150个原虫/μl血;检测病人血样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和80.00%,检测30份间日疟病人血样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76.67%;检测40份疟区非疟疾血样、非疟区40份健康人及30份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样,仅快速电泳法检测出1份疟区非疟疾血样为阳性。结论:应用快速电泳法试剂盒和快速薄层色谱法试剂盒诊断疟疾,敏感、特异、简便快速,在临床及现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应用双重PCR检测海南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双重PCR检测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方法 对疟区求诊发热病人,手指取血分别制作厚薄血膜片和滤纸血斑作为检测血样。参照献用恶性疟原虫PF1-2和间日疟原虫PV3-5为特异性引物,同在一个反应体系常规进行PCR,扩增片段分别为206bp和431bp。同时镜检厚血膜作对照。结果 该反应体系最低可检出原虫血症为1个恶性疟原虫/μl血和10个间日疟原虫/μl血的感染;检测132例疟区发热病人血样的阳性率为65.1%,而镜检法为64.4%,且有1例漏诊和3例误诊,两法符合率为97%。结论 双重PCR用于疟区发热病人检测,较镜检敏感、特异,适合我国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疟疾诊断,还可用于血检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韩林 《国外医学情报》2003,24(5):31-31,33
近日发表的两项研究成果象征着人类与疟疾和其他蚊源性疾病斗争的一个里程碑。在第一项研究中,国际研究小组对冈比亚按蚊(可将疟疾寄生虫[恶性疟原虫]传播到人体)的DNA序列进行了描述;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对恶性疟原虫的DNA序列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4.
郁涛 《西部医学》2018,30(6):798-802
【摘要】目的 探讨巢式PCR应用于检测低密度疟原虫血片DNA的方法。 方法 以健康人抗凝血为稀释液提取不同浓度梯度间日疟原虫血片DNA,测定其最低检出限,将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抗凝血样按照1:10、1:100、1:1000、1:2000、1:4000、1:8000、1:16000、1:32000比例进行稀释,制成9个浓度梯度血样。每个浓度血样按照厚血膜5ul、薄血膜2ul同时制作2张血片,连续稀释(9个稀释度)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EDTA抗凝血样本,制作标准血片,同时进行所制得的血片中厚、薄血膜通过显微镜计数后,分别用以提取DNA,进行和巢式PCR检测。 结果 间日疟原虫血片厚血膜的检出限为1:16000(08个虫/μl血),薄血膜检出限为1:100,与镜下计数水平一致。 结论 巢式PCR适用于低密度血片中间日疟原虫DNA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疟疾PCR检测不同保存时间的滤纸血斑的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疟疾的诊断迄今仍以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作为常规。镜检虽直观但也有明显缺陷--检出率不同,难达到流行病学的监控要求。近几年来,PCR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广泛在生物学检测上应用,亦不断有用于疟疾诊断的报道。目前,在疟疾诊断方面,以制作滤纸血斑的方法来保存样本和提取疟原虫DNA模板应用较广且简便[1~4]。如果样本存放时间过长,是否容易引起疟原虫细胞降解而破坏其DNA链,从而影响到PCR的检出率。本次实验通过对已保存有1年、3年、5年的疟原虫阳性滤纸血斑进行检测,初步探讨PCR对不同存放年限滤纸血斑检出率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发热患者疟原虫血涂片制作质量和实验室人员疟原虫镜检能力,为制定和调整本省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2019年湖北省全部网络报告疟疾病例血涂片和从各市(州)疾控中心抽检的疟原虫阴性血涂片进行镜检复核,从血涂片制作、染色、清洁度、镜检结果及虫种符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8-2019年湖北省共复核疟原虫血涂片2 136张,血涂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合格率分别为82.77%、81.88%、85.25%,不同地区血涂片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02、113.984、60.519,P均<0.05)。血涂片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厚血膜脱落、厚薄血膜过大或过小、厚血膜溶血不全和染色过浅。2018-2019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病例285例,实验室镜检复核285例样本,疟疾镜检阳性病例258例,总体疟疾镜检阳性率为90.53%(258/285),虫种符合率为89.92%(232/258),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镜检虫种符合率分别为93.85%、100.0%、80.00%、50.00%,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东方市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体外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海南省东方市东方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方法:采用WHO标准的体外微量法。结果:1986--1987年和1999--2001年,分别检测恶性疟患102例和101例,抗性率为63.73%和71.29%。IC50分别为1.08和1.10pmol/μl血,平均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药物浓度为6.19和5.57pmol/μl血。结论: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仍然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脑型疟疾     
脑型疟疾(下称脑疟)是指以意识障碍、昏迷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凶险型疟疾。发病率为0.25~2.3%[1]。由于此型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疟疾的死亡病例,90%以上是由脑疟所致[1]。国内报道的脑疟中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占88.3%,间日疟原虫占8.8%,恶性疟混合间日疟原虫占2.9%[2]。国外则认为几乎所有脑疟均由恶性疟原虫引起[3、4]。所谓脑型间日疟,国外学者认为缺乏病理解剖证据,只是脑水肿的结果,是否属于真性脑疟,仍有争论[1]。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肝期抗原1基因(LSA-1)3'端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LSA-13’端序列的差异.[方法]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LSA-13’端序列,用T-A克隆法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LSA-13’端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 LSA-13’端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T-LSA-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所克隆的LSA-1 3 '端大小为795bp,编码26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NF4、T9/96、KEN、PNG及BRA株LSA-13’端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只在3个位点存在不同.[结论]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1/HN LSA-13’端片段.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FCC1/HNLSA-1 3'端序列与其它分离株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在检测疟疾感染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取我省疟疾流行区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及家庭成员的耳垂血79份,同时制作厚血片和滤纸血样本各1份,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所采集滤纸血样本中的疟原虫,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79份样本中,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检出间日疟原虫阳性6例,镜检初检出10例间日疟原虫阳性,经复查血片后有4例排除了疟疾感染。镜检复核阳性的6例样本PCR均为阳性。以镜检复核为标准,两法阳性和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疟疾鉴别诊断和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于我国恶性疟、间日疟和两混合感染地区,一次性检测人体内或蚊体内的恶性疟原虫(P.f.)和间日疟原虫(P.v,)的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方法 根据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基因特定片段,设计合成3条寡核苷酸特异引物,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P.f.与P.v.的双重PCR技术,操作方法按PCR常规。结果 从P.f.和P.v.感染血样中,分别扩增出274bp和412bp的特异片段,检出水平达1-5个虫/μl血,而人基因组DNA、约氏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均未见扩增条带;但食蟹猴疟原虫(P.c,)与P.v.相似,在412bp可见扩增条带。经对采自不同疟区发热待查病人的滤纸干血滴和确诊疟疾病人的静脉血检测,344例血样中,检出阴性112例、P.f.109例、P.v.l114例、P.f. P.v.9例,阳性率67.4%;比常规镜检的阳性率66.3%稍高,尤以检出P.f. P.v.感染病例高。分别检测人工感染P.f.与P.v.各10只大劣按蚊的阳性唾腺,均被检出同种的阳性结果。结论一次性检测P.f.DNA与P.v.DNA的双重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具有简化操作、提高工效、降低耗费的优点。对发热待查病人诊断和蚊媒感染疟原虫调查,以及疟疾病原学的检测质控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Quinimax对非洲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法国生产Quinimax静脉注射治疗非洲恶性疟疾213例。同时用国产蒿甲醚胶囊口服治疗恶性疟疾213例进行疗效比较,5d 1疗程。结果Quinimax组治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治愈率56.3%,显效率43.7%,血内疟原虫清除率56.3%。复燃4.2%;蒿甲醚胶囊组治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治愈率71.4%,显效率28.6%,血内疟原虫清除率71.4%。复燃5.6%。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血内疟原虫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Quinimax组对疟原虫血内清除率低于蒿甲醚胶囊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Quinimax和蒿甲醚胶囊对非洲黑人恶性疟疾的治疗均具有相当高的临床疗效,但5d疗法Quinimax对疟原虫血内清除率较低,该地区恶性疟疾对Quinimax可能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13.
<正> 吖啶橙荧光素染色检查疟原虫是一种快速镜检技术。国外30年代开始应用,国内从70年代陆续有报道,而且在技术方法上不断更新,为了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我们于1981年12月使用该技术和吉氏染色对阳性猴间日疟原虫血片和带虫普查血片进行了对照检查。一、材料和方法(1)显微镜:日本产(双筒),目镜10×,物镜40×,镜筒滤光片选用BG—12厚片,目镜滤光片选用浅黄色。(2)荧光灯:浙江温州产,多用光源。(3)猴间日疟阳性血片:该血片系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1981年3月13日制作。用于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不同检材微量血间日疟原虫PRC检测模板制备的方法.方法 全血标本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洗涤沉淀法、Chelex煮沸法和洗涤水煮法;滤纸干血滴及厚血膜标本以Chelex煮沸法和洗涤沉淀法制备模板.以间日疟原虫特异性引物作PCR扩增检测模板制备的效果.结果 采用上述4种不同的方法制备的全血间日疟原虫DNA模板与采用Chelex法和洗涤沉淀法制备的滤纸干血滴以及厚血膜疟原虫DNA模板均可被扩增出1条341bp的间日疟原虫特异性DNA条带,与预期的扩增片断大小一致;不同方法制备的10份间日疟患者血样DNA模板用于PCR扩增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其中,Chelex煮沸法和洗涤沉淀法对不同检材的疟原虫感染血样DNA模板均能有效制备,且可在同一离心管中进行,减少了交叉污染的机会.结论 Chelex法和洗涤沉淀法简便、实用,适用于不同检材微量血疟原虫PRC模板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期间大劣按蚊血淋巴蛋白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大劣按蚊 (Anophelesdirus)黑化包被约氏疟原虫 (Plasmodiumyoelii)卵囊相关蛋白。方法 挤压法分别收集血餐后第 1、3、4、5天时不吸血组、吸正常血组和感染组的雌大劣按蚊血淋巴 ,经SDS PAGE分离后 ,银染显色。同时 ,用烟草天蛾 (ManducaSexta)前酚氧化酶 (Prophenoloxidase ,PPO)亚基 1IgG检测正常雌大劣按蚊血淋巴中的PPO。结果 SDS PAGE发现感染约氏疟原虫后 ,部分大劣按蚊的血淋巴蛋白带增强 ,而部分血淋巴蛋白带却减弱 ,免疫印迹发现大劣按蚊血淋巴PPO有 87× 10 3 、6 7× 10 3 、6 3× 10 53条蛋白带 ,而相应分子量的 3条蛋白带在约氏疟原虫感染后第 4、5天开始增强 ,其中尤以 87× 10 3 的增强最为明显。结论 大劣按蚊在对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包被期间诱导合成的某些血淋巴蛋白与前酚氧化酶级联反应主要成分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南通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2014—2021年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疟疾病例的实验室镜检复核结果,评价南通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疟疾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南通市2014—2021年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疟疾病例的血涂片和全血样本,南通市与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开展市、省两级实验室复核,以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核酸检测(PCR)复核结果一致为标准,比较分析南通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结果。结果 2014—2021年,南通市与江苏省两级实验室复核297例病例血涂片和血样。省级镜检和PCR复核结果一致,复核结果定性为292例阳性,5例阴性。南通市镜检复核结果与省级复核结果定性符合率100%(297/297),无错判和漏判;阳性血片虫种符合率96.23%(281/292),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符合率分别为99.57%(234/235)、62.50%(5/8)、89.47%(34/38)、72.73%(8/11)。经一致性检验,市、省两级实验室虫种分型Kappa值为0.89;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分型Kappa值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线粒体DNA拷贝数改变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实时定量PCR对乳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拷贝数进行检测,探讨线粒体DNA拷贝数改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乳腺癌患者组织及其相应外周全血、3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全血标本的线粒体DNAD-loop区克隆并制备标准品;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标本线粒体DNA的拷贝数。结果:乳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拷贝数平均值为7.75×1013copy/μgDNA,高于其相应外周血的平均值3.22×1011copy/μgDNA(P<0.05)和对照的平均值6.55×1010copy/μgDNA(P<0.05)。结论:线粒体DNA拷贝数改变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日见增多,引起人们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获得一定的效果。作者于1979年在海南岛发现3例恶性疟疾患者,经三个疗程的氯喹治疗仍未奏效,最后经用磷酸羟基喹哌治愈。现报道于下。 例1 刘×× 男性、30岁,1971年到海南。从1974年起每年均患疟疾。1979年10月11日又复发,给氯喹每日4片顿服,计3天(基质1.8g),发  相似文献   

19.
疟原虫核酸检测技术建立及在献血员筛查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血液中疟原虫检测的核酸技术,探讨应用于献血员筛查的效果。方法根据红细胞内期疟原虫ssurRNA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三条扩增引物。将5份待检血样混合,采用蛋白酶K消化裂解法制备模板,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扩增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DNA,诊断鉴别恶性疟和间日疟。与厚血膜镜检法比较评价其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将3份恶性疟原虫及10份间日疟原虫感染者的血样随机混入5000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中,每5份为一个检测单元,采用PCR方法从感染血样中扩增出分别为436bp和341bp的恶性疟原虫及间日疟原虫特异性的DNA片段,并经序列测定证实扩增片段的正确性;10份间日疟患者血样以及3份恶性疟患者血样均被检出,献血者血样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与厚血膜方法完全一致。结论所建立的疟原虫核酸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可以批量处理,提高了检测的效率,能有效降低疟原虫的输血传播,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对104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4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除发热外,畏寒93例(89.4%)、头痛29例(27.9%)、肌肉酸痛25例(24.0%)、腹泻21例(20.2%);脾肿大44例(42.3%),外周血检查白细胞≤10×109/L者89例(85.6%),PLT<100×109/L者46例(44.2%),血红蛋白≤90 g/L者14例(13.5%),血清转氨酶(ALT)升高59例(56.7%),尿蛋白阳性31例(29.8%),腹部B超示脾肿大47例(45.2%),首诊误诊率为22.1%(23/104),104例均应用了以蒿甲醚为主的联合治疗并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 对自非洲归国的发热人员,必须多次血涂片镜检查找疟原虫;在疟原虫检测阴性的情况下,对于脾肿大、血小板<100×109/L、转氨酶(ALT)升高、尿蛋白阳性以及末梢血白细胞≤10×109/L的患者,要高度考虑恶性疟疾,并及时给予抗疟治疗.而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药物治疗是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