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后膀胱颈部梗阻(BNO)腔内治疗的疗效及预防措施。方法观察随访采用TUIN、TURN治疗TVP术后BNO病人17例。结果平均随诊2.5年。治愈14例,复发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5%,复发率23.5%.结论腔内治疗TVP术后BNO疗效满意。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止血准确有效,膀胱颈部充分切开,可降低术后BNO发生.  相似文献   

2.
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术式,但对于三角区和膀胱颈部的多发或浸润性肿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一个难题.多数学者主张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大部分暂无病变的膀胱也不能保留,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不便和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3.
牛凌卫 《山东医药》2003,43(32):24-24
膀胱颈部硬化症是除肿瘤、前列腺增生、结石外引起膀胱颈出口梗阻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我院于1982~2003年共收治本病患者4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6-2005年,我们共收治14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生贵 《山东医药》2005,45(9):56-56
女性膀胱颈梗阻,多为慢性膀胱尿道炎所致的膀胱颈纤维挛缩引发的膀胱颈部不完全梗阻.病程迁延,症状不典型,临床少见。1980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25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25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施行了窥视下不切开阴道粘膜膀胱颈部悬吊术。术前玛氏试验(Marshalltest)阳性,膀胱后尿道角测定(CCG)超过110°,膀胱内压测定未见无抑制性收缩(UIC)。术后随访,24例尿液完全自控,漏尿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为96%。1例1年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儿膀胱的神经节和神经纤维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小儿膀胱壁全层标本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小儿膀胱存在胆碱能神经节和胆碱能神经纤维,且各组织层次的分布差别较大,未观察到逼尿肌、颈部和三角区存在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肽能神经纤维。结论副交感神经纤维(胆碱能神经纤维)在排尿生理中有重要作用。是否存在其它抑制性神经纤维,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曲华伟 《山东医药》2011,51(39):105-106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是发生于膀胱颈部至尿道外口的任何部分尿道管腔狭窄所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件疾病,是由不同原因、不同发病机制所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综合征;在足够力量、速度、时间的逼尿肌收缩下只产生一个弱的尿流。FBOO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李凤芹  李霞   《山东医药》2004,44(20):12-13
目的 提高颈部烧伤、整形手术的效果。方法 自行研制了颈部伸展托 (下称颈托 ) ;将颈托用于 30例颈部深 °烧伤患者 (颈托组 ) ,观察其术后颈部周长缩减值 ,并与 32例未使用颈部伸展托 (对照组 )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颈托组颈部周长缩减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0 1)。结论 颈托具有创面暴露好、利于渗出液外溢、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局部肿痛 ,使患者颈部保持所需治疗体位 (功能位或舒适体位 )及便于医护操作等多种功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膀胱颈部与精囊侵犯患者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接受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42例患者,年龄59~78岁,平均70.3岁.42例患者分为pT4a组(膀胱颈部侵犯的患者17例)和pT3b组(单侧或双侧精囊侵犯的患者25例).术后分别采取辅助治疗,定期门诊随访,以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连续2次大于0.2 μg/L定义为生化复发,术后随访至发生生化复发的时间或随访至截止日期未发生生化复发的时间定义为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0~122个月,17.6%(3/17)膀胱颈部侵犯者术后发生生化复发,24.0%(6/25)精囊侵犯者发生生化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能明显延长膀胱颈部侵犯与精囊侵犯的前列腺癌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期,但两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无差别,可考虑降低膀胱颈部侵犯在TNM系统中的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确诊的4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并与13例淋巴结转移癌(均为病理确诊)鉴别。结果 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多见于年轻女性,淋巴结肿大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下、中组及颈后三角组。按颈淋巴结核的CT扫描的形态,密度及周围脂肪问隙的情况分为五型,以Ⅲ型(分房样强化或周边强化,周围脂肪层闭塞,53.4%)及Ⅳ型(大于2cm的大单房,44.5%)最多见,其中单纯型28例,混合型17例。增强CT可反应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改变。结论 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及周围情况,尚可以反应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颈部开放性损伤是头颈部常见的急诊之一。颈部外伤合并异物存留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2010年以来我们共诊治外伤导致颈部金属异物患者6例,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膀胱前列腺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枝  王云凤 《山东医药》2004,44(35):73-74
膀胱痉挛即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是指膀胱前列腺术后患者出现的下腹部、会阴、膀胱、尿道痉挛性疼痛,强烈尿意感,肛门坠张感、急迫性尿失禁等表现。2001年1月-2004年6月,我院共行膀胱前列腺手术124例,其中6例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理确诊的4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13例淋巴结转移癌比较。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下、中组及颈后三角组。按颈淋巴结核的CT扫描的形态,密度及周围脂肪间隙的情况分为五型,以Ⅲ型(分房样强化或周边强化,周围脂肪层闭塞,53.4%)及Ⅳ型(大于2cm的大单房,44.5%)最多见,其中单纯型28例,混合型17例。增强CT可反映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改变。结论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及周围情况,尚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9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选择不同术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其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94例,常用手术方式为盆底肌加强、膀胱颈悬吊、膀胱扩大、Malone术和输尿管抗反流术,其中4种以上手术组合32例(34.04%),3种手术组合53例(56.38%),2种手术组合9例(9.57%)。手术后尿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手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法,但常需要数种手术的组合才能有效改善排尿、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6.
4例神经原性膀胱伴较多残余尿患者,采用经膀胱镜的尿道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我们采用F24Wolf电切镜在膀胱颈部12点处作纵行切开,手术是安全和简便的。本文还讨论了手术适应症、技术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剂(可多华)对膀胱痉挛的防治作用,总结膀胱痉挛的治疗措施方法 256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可多华4 mg临睡前服用,维生素K3 8 mg 3次/d;对照组:溴丙胺太林15 mg 2次/d,维生素K3 8 mg 3次/d.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膀胱痉挛发生率不同,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可多华可降低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的平滑肌张力,从而解除膀胱痉挛.  相似文献   

18.
王淑彦  李秀玉 《山东医药》2005,45(15):42-42
患者男,47岁,因下腹部疼痛、间断性加重,下腹胀约18天来我院就诊。超声所见:双肾及输尿管未见异常。膀胱充盈良好,壁厚1.5~2.3cm,内壁粗糙,腔内透声不良,于其右上方可见一囊性肿物,18cm×14cm×11cm大小,与膀胱相通,连接处约宽1.6cm。超声诊断:膀胱巨大憩室,膀胱炎。遂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膀胱约8cm×6cm×5cm大小,壁厚2cm,膀胱内炎症明显。于膀胱右上方见约20cm×15cm×10cm大的囊状肿物,与膀胱紧密粘着,形成哑铃状。膀胱右后壁有约1.5cm孔洞与囊性肿物相通。术中诊断膀胱巨大憩室。行憩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囊性肿物镜下为基本正常之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除术(二次电切)对首诊为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42例,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68例患者进行了二次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并与未接受二次电切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肿瘤进展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68例行二次电切的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余25例(36.8%),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6例(8.8%).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6.8个月,接受二次电切的患者中,肿瘤复发23例(37.1%),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21个月,无复发生存率41.0%,肿瘤进展9例(14.5%);未行二次电切的患者中分别为43例(58.1%)、12个月、35.1%、19例(25.7%);两组间肿瘤复发率(x2=5.962,P=0.015)、无复发生存时间(U=1584,P=0.002)、无复发生存率(x2=8.502,P=0.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0,P=0.109).结论 二次电切是彻底切除肿瘤的有效方法,对改善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率有良好的效果,但对肿瘤进展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除术(二次电切)对首诊为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42例,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68例患者进行了二次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并与未接受二次电切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肿瘤进展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68例行二次电切的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余25例(36.8%),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6例(8.8%).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6.8个月,接受二次电切的患者中,肿瘤复发23例(37.1%),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21个月,无复发生存率41.0%,肿瘤进展9例(14.5%);未行二次电切的患者中分别为43例(58.1%)、12个月、35.1%、19例(25.7%);两组间肿瘤复发率(x2=5.962,P=0.015)、无复发生存时间(U=1584,P=0.002)、无复发生存率(x2=8.502,P=0.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0,P=0.109).结论 二次电切是彻底切除肿瘤的有效方法,对改善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率有良好的效果,但对肿瘤进展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