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的视网膜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视网膜的学改变。方法 14只健康灰兔分为实验组12只,RD阳性对照组1只,正常对照组1只。用视网膜下注射01.%透明质酸钠方法建立RD模型。术后分别观察1,2,3,4周后,取眼球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位早期色素上皮基本正常,神经视网膜下不同层间可见空泡样变,尤以光感受器细胞受损最显著,表现为排列紊乱、变薄。内外核层和神经节细胞水肿,神经纤维层有空泡出现,Mull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视网膜电图改变,探讨视功能损害的程度和部位。方法 10只健康灰兔分为实验组4组8只,正常对照组2只。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0.1%透明质酸钠方法建立RD模型。在术前和术后1,2,3,4周时分别记录视网膜电图。结果 暗视视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a,b波,单闪光明视锥细胞反应和闪烁光反应振幅,在视网膜复位后逐渐升高,复位1周时恢复到正常时的60%~65%,复位3周时视网膜ERG恢复到70%~90%。暗视最大反应a波潜伏期在视网膜复位后2天,延长10.9%,复位1周后逐渐恢复。OPs和其它各波的潜伏期未见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复位后的视网膜电图虽然逐渐恢复,但a,b波的不完全恢复提示了光感受器和Muller细胞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复明片对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用有色家兔72只,设正常对照A组、模型B组、西药对照C组、复明片D组,每组9只。B,C,D组制作视网膜脱离模型。造模后第1d下午开始给药,A组与B组均予温开水灌胃,C组予西药混合溶液灌胃,D组予复明片混悬液灌胃,皆5mL/kg,1次/d。造模后7,14,21d观察各组视网膜复位情况,取材后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结构变化。结果:复明片能促进脱离视网膜复位,减轻视网膜组织及细胞的形态学损伤,改善视功能。结论:复明片有保护视网膜组织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兔眼医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兔眼医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复位术后视网膜组织学变化。方法:灰兔16只,每只兔右眼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左眼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1,2,4及8wk摘除眼球制成光镜标本及电镜标本。结果:16只兔(16眼)中,15眼(15/16)均较成功的实施了医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24h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的结构变化主要发生在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内层结构基本不受影响。术后4wk左右光镜观察视网膜结构恢复正常,在视网膜周边的一些区域,外层视网膜的恢复落后于后极部;术后8wk,外层视网膜超微结构恢复。结论:急性医源性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后,所发生的结构变化是局限的,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探讨RD后视功损害的机制。方法14只成年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1只,RD阳性对照组1只,实验组12只分为4组,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RD模型,后分别观察1周、2周、3周、4周,观察期满取眼球进行组织切片。采用TUNEL法和细胞计数的方法进行细胞凋亡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标记基本为阴性。脱离的视网膜在内、外核层发现凋亡标记阳性细胞。在复位的视网膜上观察到凋亡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内、外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并随着复位时间而变化(P<0.01)(凋亡细胞计数:1周10.50±3.41,2周6.90±2.42,3周5.50±2.07,4周1.78±1.56)。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除观察4周组外,凋亡细胞数与正常视网膜和脱离时的视网膜分别相比,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RD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有细胞凋亡的发生,是视网膜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于佳  石磊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8):1593-1594
正0引言玻璃体切割术(内路)与巩膜扣带术(外路)已成为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段,极大的提高了脱离视网膜的复位率,目前许多医院对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开展呈现一种百家争鸣的态势。但由于危险因素的作用,使得这种手术不能尽善尽美,仍有部分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甚至二度治疗后再脱的情况,成为眼科医生的棘手问题之一。我院2008-02/2012-01收治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患者34例39眼,  相似文献   

7.
兔眼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后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出血性视网膜脱离(hemorrhagicretinaldetachment,HRD)后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健康青紫蓝兔18只,从16只动物的32眼中随机选出16眼作为实验组,另16眼作为对照组,另2只动物4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网膜下注入自体抗凝血0.2mL(肝素钠浓度2.5kU/L)或含肝素钠(2.5kU/L)的生理盐水0.2mL的方法建立模型。手术后1h,1,3,7,10,14,28d取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D组早期出现光感受器内外节脱落、变短,外核层水肿,3d时基本均已自行复位,14d时光感受器层仍有结构轻度紊乱,部分内外核层区略薄,部分细胞水肿,28d时与正常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区别。HRD组术后早期以光感受器内外节断裂缺失为主,继而出现外核层及内核层细胞水肿、细胞间隙变大、空泡样变性、并可见核固缩、核碎裂,至14d时光感受器大部分消失,结构紊乱,内外核层及网状层不规则,结构紊乱,空泡样变性,可见大量核固缩、核碎裂,28d时视网膜仍未自行复位。结论: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由于血液成分的机械损伤、可能的毒性作用,HRD对视网膜的损伤是涉及视网膜全层的严重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视网膜电流图(ERG)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后的视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孔源性RD患者73例(73只眼),均进行单次巩膜扣带术,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分别检测ERG,随访1-5月。结果 视网膜脱离后,ERG各指标振幅明显下降,潜伏期延迟。手术后1月,ERG的a波、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回升,潜伏期在术后均延迟。随复位时间的延长,振幅无明显变化,潜伏期有缩短趋势。视网膜脱离复位后,最大反应振幅b/a比值呈增加趋势。术后1月,暗视视杆细胞反应振幅可恢复至对照组的58.11%,30Hz闪烁光反应的振幅则恢复至对照组的45.89%。结论 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功能在1-2月内恢复最快且程度较大,视网膜内核层的恢复较光感受器层迅速,视杆系统较视锥系统恢复迅速且较完全,但随复位时间的延长增进缓慢。ERG的不完全的恢复表明视网膜仍存在不可逆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ERG的恢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朝霞 《眼科研究》1996,14(2):124-127
为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ERG的改变,对35例(35眼)患者进行手术前后ERG检测,结果表明;(1)视网膜脱离术前ERGa、b波幅明显低于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而无脱离者。(2)手术复位后ERGa、b波幅随时间延长逐渐回升。(3)视网膜脱离范围二个象限以内者ERGa、b波幅回升高于二象限以上者。(4)手术范围一个象限以内者与超过一个象限者相比前者ERG恢复优于后者。(5)视网膜脱离时间2月以内与超过2月相比,ERG恢复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果证实视网膜脱离术后ERG恢复与手术后时间、脱离范围、病程及手术范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