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病原菌的药敏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31例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情况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培养,结果:31例38份标本中分离出细菌和真菌26份,阳性率70.73%,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是3种主要致病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机械通气时间短短与机械通相关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由于呼吸机管理水平的提高 ,显著降低了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 ,但机械通气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现就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 36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生儿监护室 (NICU) 1998年 1月—2 0 0 0年 12月 3年间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共 36例。男 31例 ,女 5例 ;早产儿 32例 ,足月儿 4例 ;气管插管年龄 1~ 17h ;胎龄 2 9~ 38周 ;体重 130 0~ 2 80 0g。机械通气时间 3~ 10d(平均 …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机械通气合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革  何少茹 《广东医学》1995,16(10):664-666
为了解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合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在47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随机抽取33例患儿,收集42份气管分泌物进行培养,结果细菌和真菌的感染率达59.5%,铜绿脓杆菌占48%。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气管插管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 ,而且是机械通气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1 998~ 2 0 0 0年间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4 2例 ,并发下呼吸道感染 2 3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2例 ,男 30例 ,女 1 2例。早产儿 2 0例 ,足月儿 2 2例。胎龄≤ 32周 9例 ,~ 37周 1 1例 ,≥ 37周 2 2例。出生体重≤ 1 50 0 g 7例 ,2 50 0 g 1 5例 ,≥ 2 50 0g 2 0例。原发疾病 :新生儿重度窒息 1 2例 ,新生儿重症肺炎1 0例 ,胎粪吸入综合征 9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 5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机械通气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病原菌的药敏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9例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的早产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结果39例61份标本中分离出细菌和真菌52份,培养结果阳性率85.25%,其中依次以溶血性链球菌(23.08%)、金黄色葡萄球菌(7.69%)、表皮葡萄球菌(7.69%)所占比例最高,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早产儿机械通气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 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新生儿下呼吸道菌群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疗法在抢救伴有呼吸衰竭危重新生儿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但该方法增加了患儿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机率 ,影响了预后 ,增加了病死率。查明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 ,分析其致病原因 ,合理选用抗生素 ,是治疗的关键。我们对 1997— 2 0 0 1年我科住院 4 5例行机械通  相似文献   

7.
王前 《四川医学》2000,21(11):973-973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很高 ,国内报道可达 4 8.8%。对我院 ICU病房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经机械通气 4 8小时以上 ,资料完整的62例病例进行分析 ,在机械通气期间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2 3例 ,发病率 3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2例中 ,男 4 7例 ,女 15例 ,年龄14~ 78岁 ,平均 4 7± 13.4岁。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 4 8小时以上 ,在机械通气期间均选用 1~ 2种抗生素预防感染。 62例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6 2例临床资料 基础疾病 n 平均机械通气时间 (/次 ) 基…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鲍康身  张惠 《四川医学》2002,23(3):261-262
机械通气作为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 ,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病率 ,导致相关的病死率增加 [1] 。为了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 ,本文对近 3年我院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院内感染 35例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中 ,男 2 2例 ,女 13例 ,年龄 14~86岁 ,平均 5 6.2岁。原发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8例 ,多发伤或复合伤 12例 ,脑血管意外 6例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后 3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 ,有机磷中毒 2例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 3例。机械通气持续时间 3…  相似文献   

9.
10.
王庆蓉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2):1108-1109
应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NICU)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呼吸道管理和监护水平的高低是抢救成败的关键。新生儿因其生理特点对气道护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护理不当易造成堵管、脱管、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熟练、准确、训练有素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我院NICU 2002年1月~2004年6月28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呼吸道护理过程中,得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VAP)的易感因素、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寻求防治措施。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2月行机械通气2天以上的106例患病新生儿按照胎龄、体重及插管时间分组,分析发生肺部感染有无差异。病原学分析全部行插管内采气道分泌物培养。结果 VAP总发生率为45.3%;新生儿机械通气插管时间〉3天,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与≤3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其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有升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等,每年有一定的变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 临床上合理应用机械通气,加强无菌操作及呼吸道管理,及早撤机,根据致病菌的变化合理应用抗生素,能有效地防治新生儿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发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3.
李铮 《广西医学》2004,26(6):873-874
我科重症监护室(ICU)在2000年~2002年对机械通气病人出现呼吸道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现就其中的几个和护理有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ICU机械通气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丽萍 《宁波医学》1998,10(6):271-272
  相似文献   

15.
ICU内人工机械通气时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 ,其发生与机械通气密切相关。发病率为 9.0 %~ 6 0 % [1] 。可使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 ,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 2 4h ,呼吸参数及通气模式使用不当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此外不注意吸痰及ICU的环境也是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2 0 0 1年 4月来 ,我院收治ICU机械通气病人超过 2 4h者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4例中 ,男 1 6例 ,女 8例 ,年龄 1~ 6 5岁 ,其中重型脑损伤 6例 ,脑出血4例 ,重症胰腺炎 2例 ,胃穿孔后腹膜炎并休克 1例 ,高位截瘫 2例 ,气道…  相似文献   

16.
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再感染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青南  郭振辉  孙杰  肖猛  宣敏  周娟 《广东医学》2003,24(3):290-291
目的:对老年重症肺炎继之机械通气后发生再感染进行临床探讨。方法:对18例老年重症实区肺炎机械通气后再感染肺炎的临床特征、微生物演变、药物敏感资料及抗生素的应用与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①18例老年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3例;大肠埃希菌3例;肺炎链球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白色念珠菌2例;2例未获得病原学资料。而发生再感染后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魄念珠菌等。ESBL的发生率为36%。②再感染后二重感染发生率为58%。结论:①再感染的发生与气道定植菌、广谱抗生素的前期应用、监护病房中的医源性交叉感染及呼吸机管道的管理疏密有密切关系。②老年重症肺炎继之伴有再感染病死率极高。③采用抗生素的降价梯治疗策略可以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 机械通气患者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需氧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其中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1%。我们对ICU所收治的56例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喊道感染患者的菌群进行了分析,探讨细菌菌群分布规律,指导临床用药,降低病死率。 1.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 从1990~1995年,本科ICU共收治81例机械通气患者。参照1990年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试行诊断标准诊断,有56例符合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其中男2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5.9±12.3岁(X±S)。死亡15例(26.8%)。机械通气时间为26.1±2.3天(XG±S),总住院天数为54.1天±1.9天(X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方法 16例新生儿先心病术后护理资料。结果 16例新生儿先心病患儿中,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新生儿先心病术后呼吸道管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并提高生存率以及保证新生儿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ion Pneumonia,VAP)的发病、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组127例患儿按插管时间分组,回顾性分析发生VAP有无差异,所有病原学分析全部采取插管内气道分泌物培养。结果127例机械通气的患儿有74例发生VAP。机械通气〉3天的新生儿VAP发生率明显高于≤3天的新生儿(X^2=26.373,P〈0.05)。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结论临床上合理应用机械通气,及早撤机,根据致病菌的可能性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及治疗VAP。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1995年10月~2001年3月收治的76例88例次接受机械通气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用无菌吸痰管从下呼吸道采集分泌物,按常规方法培养、鉴定.定量培养液浓度≥107 CFU/ml的病原体为气道内致病菌.结果 88例次共培养阳性菌95株,其中10例有混合感染,阳性率76%,阳性率逐年增加(1995年~1997年阳性率为52%,1999年~2001年阳性率为91%);铜绿假单胞菌仍为常见菌(31株,36%);不动杆菌显著增长(由0株增加到8株);G-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有较高的耐药性;6年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动态变化.结论随着年代的变迁,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增加,细菌的耐药率明显增加,细菌谱亦有明显改变.积极地进行病原学诊断,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及辅助药物,对提高RICU病人的治愈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