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维持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研究组药物联合为期26周的MECT,对照组仅使用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13周和26周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测验(WMS)评定。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PANSS总分、治疗2周后的阳性症状分、治疗4周后的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均0.05);研究组PANSS总分在治疗13周、26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阳性症状分治疗后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在治疗26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3周时,WCST完成分类数、WMS联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6周时,WCST错误应答数明显低于对照组;WMS再认、联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药物联合M-ECT能快速缓解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对患者部分记忆和执行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MECT)后记忆障碍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MECT后给予经颅磁治疗(研究组),另一组不进行经颅磁治疗(对照组),以韦氏记忆量表(WM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为工具,评估MECT前后患者记忆功能.结果 在WMS的累加、联想、背数3个测验及MMSE测验中,MECT结束后2周及4周2个时点上,研究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记图测验中,MECT结束后4周时点上,研究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磁治疗可改善无抽搐电休克导致的记忆障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测定以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WCST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WAIS-RC的语言量表、操作量表、总智商量表、WMS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尼西坦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分别予以奎的平(350±50)mg/d治疗8周,研究组同时合并阿尼西坦100mg/d,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定(WCST)等评定,并与正常人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治疗组的MMSE、WMS及WAIS-R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广泛性损害。治疗后研究组MMSE、WCST、WMS、WAIS-RC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的WCST、WMS、WAIS-RC分数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尼西坦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记忆及抽象思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影响. 方法:对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和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木块图案分测验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 结果:治疗后患者图片、再认、再生、经历、联想和木块图案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结论:MECT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和抽象思维能力不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院78例诊断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氮平)与治疗组(奥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每组各3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患者其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WCST评分和WM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WCST评分和W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元化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接受多元化治疗)和对照组40例(仅接受药物治疗),共干预12周。在基线及治疗后第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测定以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WCST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WAIS—RC的语言智商量表、操作智商量表、总智商量表、WMS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治疗可明显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中利培酮与脑蛋白水解片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片治疗,疗程8周。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WCST,WMS和WAIS各项指标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WCST中相关指标及WMS和WAIS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利培酮与脑蛋白水解片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MV)增效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R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R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P)联合MV(MV))和对照组(单用AP),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成人智能量表(WAI-S)、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辛分类测验(WCST)评估患者病情和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第4周末起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第4周研究组阳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12周末研究组PANSS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第4周末研究组认知功能全部因子和对照组语言量表因子、操作量表因子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治疗第8、12周末两组认知功能全部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比较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CGI评分呈下降趋势,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V联合AP治疗RS比单用AP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更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韦司平冻干粉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韦司平冻干粉(韦司平组)和脑复康注射液(脑复康组),以25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疗程4周.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后对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韦司平组和脑复康组的MMSE、WCST、WMS及WAIS-R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好转.结论:韦司平冻干粉能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合并MECT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共观察28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21、28天予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评定.结果 研究组HAMD、BSI评分在治疗后第3天起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在治疗后第7天起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各个评分点HAMD、B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MECT治疗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疗效确切,起效快,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作用基础上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ECT组与rTMS组,各36例,分别给予利培酮(起始剂量3 ml/d,最大剂量6 ml/d)联合MECT或rTMS,在治疗1、2、4及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并且在2周末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MECT组与rTMS组的有效率之间(72.22%比6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7,P>0.05).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各阶段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末时评估,MECT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25例)明显高于rTMS组(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08,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MECT或rTMS对精神分裂症状的疗效相当,而rTMS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研究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共观察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和42.5%,P<0.01).研究组治疗后第1周末起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末起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2周末起HAMD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头痛、性功能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MECT治疗难活性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在原抗抑郁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和对照组27例(继续原抗抑郁治疗方案),共观察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5%(P〈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方法将69例难TR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的氯氮平治疗;短疗程组25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长疗程组23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观察三组样本的起效速度,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观察三组样本的评分变化、有效率,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样本的副反应,分别在MECT治疗开始后1,2,4,8,12周评定。结果短疗程组、长疗程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1.31、9.54,P均〈0.01),长疗程组、短疗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05);MECT治疗开始后各观察时段两实验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实验组之间的MECT开始后备时段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之间各观察时段TESS评分、WN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实验组MECT治疗1周末W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P〉0.05)。结论与传统的药物治疗TRS比较,合并MECT起效更快,有效率更高;但疗效并非随MECT治疗次数而增加;且短时观察有认知损害,但能迅速恢复;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药物联合MECT)和单用组(单用药物治疗),每组各38例。合用组自药物治疗3周起增加MECT,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力的影响。结果:合用组总有效率84.2%和显效率55.3%显著高于单用组的60.5%和31.6%(χ^2=4.34,5.33;P均〈0.05);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以合用组显著低于单用组(P〈0.01或P〈0.05);W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功能特点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的神经递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脑涨落图仪(EFG)检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前后脑内神经递质功能。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例,MECT治疗8~12次。在首次治疗前半小时,首次治疗之后半小时及24小时、末次治疗后24小时采用EFG检测脑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六种神经递质的功率。在首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24小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半小时患者的全部递质功率升高(P0.05),首次治疗与末次治疗后24小时,多巴胺功率降低(P0.05)。5-HT、Ach、NE、DA的功率与P分呈正相关(P0.05),GABA与G分、PANSS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PANSS评分P分和PANSS总评分降低(P0.01)、G分降低(P0.05)。结论 MECT治疗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EM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将10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12次MECT治疗(实验组n=52),另一组给予8次MECT治疗(对照组n=50);观察两组样本的有效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治疗相关症状量表(TESS)总分、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总分变化。结果两组有效率在MECT治疗4次末、8次末、12次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均>0.05),各组组内前后比较也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均>0.05);PANSS总分在各测量时点组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第4次、8次、12次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SS总分各时点测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第8次时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WMS各测量时点组间及各组与入组时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疗程MECT对TRS的短期疗效、副反应的影响无差别;MECT对TRS有效、安全;应当进一步研究MECT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MECT合并非典型药物治疗)60例和对照组(单纯非典型药物治疗)60例,同时取6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别在入组前、治疗3周及6周后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测验及生活质量调查(SF-36)。对正常组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测定。将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3,6周后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测验结果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3周和第6周的生活质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CST中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数、持续错误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周后研究组在HAMD、WCST方面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因子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3,3.04,4.23,2.56,3.34,2.92,3.65,5.45;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因子的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97,4.37,3.91,5.21,2.93;P〈0.05)。结论合并MECT治疗能快速改善抑郁患者的症状和执行功能,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对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0例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联合急性期MECT及维持期MECT,分别在MECT治疗前、急性期治疗结束、维持治疗3个月末、维持治疗6个月末,测评HAMD、 HAMA量表以评定疗效.用TESS、WMS量表、心电图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1)急性期MECT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 HAMD、 HAM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2)所有入组患者在维持期MECT 3个月末、6个月末与治疗前比较,HAMD、HAM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3)急性期MECT有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MECT治疗对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不仅在急性治疗期有效,而且在维持期也可能提供了一个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