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及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测试,并与54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同时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作评估. 结果: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2189±1138) ms明显长于对照组(1152±326)ms(Z=-6.86,P<0.001),正确率(81±16)%低于对照组(88±6)%(Z=-2.82,P<0.01).患者组SAQ评分平均(38.37±7.25)分低于对照组(43.19±5.61)分(Z=-3.42,P<0.01);SES评分平均(21.21±5.22)分低于对照组(23.33±4.44)分(Z=-2.13,P<0.05);GSES评分平均(22.27±5.98)分低于对照组(24.41 ±4.83)分(Z=-2.29,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与SES得分(r=-0.430)、GSES得分(r=-0.396)均呈负相关(P均<0.01);SFRT正确率与SAQ总分(r=0.367)、自我接纳因子分(r=0.298)、自我评价因子分(r=0.266)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缺损,自我接纳、自尊水平及自我效能均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搭乘训练对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70例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维持原药物治疗及工娱治疗方案不变,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12周的搭乘训练,于训练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两组自我效能感水平。结果训练12周末研究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5±5.96)分vs.(19.25±5.25)分,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和普通工娱治疗基础上,搭乘训练可能有助于改善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影响及与社会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5个团体小组,在药物维持治疗基础上施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1次/周,每次约1.5 h,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24周,分别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各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SDSS总分、CSQ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显著下降;GSES总分、CSQ的解决问题、求助得分显著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89~3113.245,P0.01或P0.001);GSES评分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SDSS与GSES呈负相关(r=-0.334,P0.01),与CSQ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079~0.388,P0.01);GSES与CSQ的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4~-0.161,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变应对方式,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进行贝克抑郁问卷(BD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接纳问卷(SAQ)、应付方式问卷的评定,同时以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进行GSES及SAQ的评定,两组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症组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及SAQ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3.980,t=5.907,t=2.967,t=5.411;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BDI得分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总分均呈高度负相关(r=-0.602,r=-0.786;P均0.05);与应付方式中的情绪缓冲性应付总分、情绪加工因子、顺从回避因子呈正相关(r=0.433,r=0.425,r=0.372;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程度越低,自我评价也越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将6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70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与自我和谐量表分别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各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自我和谐量表中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分和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自我灵活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的缺乏识别情感的能力因子与自我和谐量表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呈正相关(r=0.433,r=0.345;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其自我和谐性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自我和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的影响。方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改良森田疗法治疗一个月,前后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改良森田疗法治疗前后MMPI测定中量表4(Pa)病态人格的标准分值和量表6(Pd)偏执人格的标准分值均下降,两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森田疗法有助于转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态人格和偏执人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人格的影响,为提高其长期疗效提供一些可行性措施。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森田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评定明尼苏达人格问卷(MMP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除D量表外,其他MMPI量表的T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抑郁症患者除Mf、Ma量表外,其他量表T分也比治疗前显示降低(P均<0.05)。研究组治疗前后Hs、D、Hy、Pa、Pt、Sc、Si量表T分减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有助于转变康复期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某些异常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儿童期虐待、人格、家庭关系、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例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 FFI- 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 BREF)、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 7.0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对不安全感、人格和家庭关系有直接影响(Sβ=0.255,-0.189,0.285;P <0.01);家庭关系对不安全感、人格有直接影响(Sβ=0.220,-0.221; P< 0.01);人格对不安全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有直接影响(Sβ=-0.295,P<0.05;Sβ=0.598,P<0.01);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对不安全感有直接影响(Sβ=-0.524,P<0.01);家庭关系、人格、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不安全感的影响.模型Ⅱ的拟合指数为x2/df <3.000,P>0.05,RMSEA=0.050,PGFI=0.612、PNFI=0.655、PCFI=0.717,均大于0.500,GFI=0.956、AGFI=0.931、NFI=0.909、RFI=0.873、IFI=0.995、TLI=0.992、CFI=0.995,均大于0.900,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家庭关系、人格、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不安全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联合同伴支持教育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确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改良森田疗法联合同伴支持教育模式治疗。结果 B组治疗后1、3个月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得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1、3个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得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联合同伴支持教育模式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社交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CBT,疗程均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动力/精力、症状/副反应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GSE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T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自我和谐状况,以及与智力效率发挥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智力效率量表(Ie)对我院一线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5份进行统计、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自我的刻板性得分高于大学生常模(P〈0.05),Ie得分高于全国成年人常模(P〈0.01);以年龄段、医/护、学历为界划分比较,SCCS各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以不同学历背景划分比较Ie得分,本科组Ie得分高于专科组和中专组;Ie得分与SCCS各因子得分相关分析显示,Ie得分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负相关(r=-0.3067,P〈0.001),与自我的刻板性呈负相关(r=-0.2226,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对智力效率的发挥有影响。结论自我不和谐会影响医务人员智力效率的发挥,倡导外向、善良及良好的处世态度对促进医务人员自我和谐有帮助,进而提高智力效率。  相似文献   

12.
高中毕业生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岛市高中毕业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从青岛市4所高中以班为单位整群抽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个人评价问卷(PEI)、自尊量表(SES)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337名高三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有焦虑情绪63名,占20.1%,男女两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抑郁情绪92名,占29.4%,男女两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抑郁情绪与自我评价、自尊、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均有非常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高中毕业生焦虑、抑郁情况严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症状的严重度预测利培酮治疗6周后的疗效。方法对62例服用利培酮(3.9±0.9mg/d)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结果疗前BPRS总分与6周BPRS减分值相关(r=0.786,P〈0.01);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因子的疗前分,分别与6周减分值呈正相关(r=0.928、0.425、0.645、0.939、0.684,P〈0.01)。结论疗前总症状或各症状群越重,利堵酮治疗6周后的相关症状改善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180例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感量表(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社会支持量表(S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自尊水平低于正常人群(u=-21.383,P〈0.01);不同一般资料情况(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病程、家族史、住院时间及是否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尊与精神症状、自知力和不良反应无相关性(P〉0.05);与SSRS的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EPQ的内外向E维度及GWB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196,0.159,0.154,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自尊的突出因素。结论 丰富患者娱乐生活、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增强幸福感,有助于提高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与健康人群子女的青少年期心理状况及性格特征差异.方法 对上海市嘉定区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研究组)和33例健康人群子女(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测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显著高于对照组,SES、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较正常人群子女在青少年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以下简称规培医师)共情能力的现状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规培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贵州省某三甲综合医院559名规培医师,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医学生版(JSPE-S)、情绪智力量表(EI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规培医师的共情水平、情绪智力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进行评定。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规培医师JSPE-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女性JSPE-S评分高于男性[(113.94±16.47)分vs.(108.65±17.39)分,t=-3.910,P0.01];规培一年级JSPE-S评分最高,为(113.92±15.94)分,规培三年级最低,为(105.48±17.16)分;不同专业中,医技规培医师评分最高,为(117.03±15.66)分,外科医师共情评分最低,为(106.24±16.25)分。JSPE-S评分与EIS、GSES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9~0.502,P0.05或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情绪自我调控、情绪感知、自我效能感均为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R~2=0.346,P0.05)。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规培医师共情水平不同,情绪自我调控、情绪感知及自我效能感对共情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