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后出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理想亲密度评分与社交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25,P0.05);实际适应性及实际亲密度评分分别与活动能力缺乏量表、依赖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及MRSS总评分呈负相关(r=-0.198,-0.078,-0.372,-0.225,P0.01;r=-0.092,-0.043,-0.204,-0.105,P0.01);不满意亲密度评分与依赖量表、活动能力缺乏量表评分及MRSS总评分呈正相关(r=-0.531,-0.401,-0.395,P0.05或0.01);不满意适应性评分与依赖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02,P0.01)。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干预,有意识地引导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城市高三学生考前焦虑的状况及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1月在安徽省合肥市两所高中抽取342名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三学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三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得分与述情障碍总分、因子Ⅰ、因子Ⅱ呈正相关,与述情障碍因子Ⅲ呈负相关(r=-0.226~0.363,P0.05或0.01)。述情障碍因子Ⅲ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有负向预测作用;述情障碍因子Ⅱ对状态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述情障碍因子Ⅰ对特质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高三学生考前的焦虑情绪检出率相对较高,述情障碍可影响和预测考前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中一年级学生述情障碍与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013年秋季入学的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282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述情障碍和焦虑程度进行调查。结果TAS总评分及TAS-因子Ⅰ、Ⅱ评分分别与STAI总评分、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评分呈正相关(r=0.237~0.431,P0.01),TAS-因子Ⅲ评分与STAI总评分、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评分呈负相关(r=-0.251~-0.229,P0.01)。结论高中一年级学生述情障碍水平与焦虑程度相关,述情障碍可能是焦虑的个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者家庭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特点、类型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IAD者的家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111例网络成瘾住院患者(IAD组)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应付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1)IAD组非民主平等型家长管教方式(包括暴力型、溺爱型、冷落型)显著高于对照组(76.6%∶6.7%;χ2=76.27,P=0.000);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类型以松散型和僵硬型为主(58.6%,87.4%)。(2)IAD组FACES家庭亲密度因子中的实际亲密度评分、理想亲密度评分和适应性因子中的实际适应性评分、理想适应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个因子评分的不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3)实际家庭亲密度和实际家庭适应性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2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4个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家庭亲密度不满程度和适应性不满程度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均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IAD青少年父母教育以非民主型管教为主,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较低,对家庭教育方式不满意程度较高,且与其不良的应付方式显著相关。改变父母教养方式和改善家庭功能可以防治青少年IA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遗传及环境因素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对重庆市107对11~18岁双生子的抑郁情绪进行评定,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questionaire,PSDQ)、家庭压力问卷(family stresses questionnaire,FSQ)、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 2nd edition Chinese version,FACES II-CV)、应激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LE)等量表调查环境因素,采集双生子静脉血标本提取DNA以进行卵型鉴定。构建单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加性遗传因素(A)、共享环境因素(C)、特殊环境因素(E)对双生子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双生子的抑郁情绪与父亲受教育程度(r=-0.15,P=0.03)、母亲受教育程度(r=-0.17,P=0.01)、权威型养育方式(r=-0.18,P0.01)、家庭适应性(r=-0.27,P0.01)及亲密度(r=-0.20,P0.01)呈负相关,与家庭压力呈正相关(r=0.12,P=0.04),与应激生活事件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构方程示,在抑郁情绪总变异方差中加性遗传效应占0.37(95%CI:0.14~0.57),个体特殊环境因素占0.63(95%CI:0.43~0.86)。结论抑郁情绪与父母权威型养育方式、家庭适应性负性相关,与家庭压力正性相关;青少年抑郁情绪受加性遗传和特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受特殊环境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女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及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对142例女性焦虑障碍患者及14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调查;抽取5 ml静脉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女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焦虑状态(t=17. 69)、焦虑特质评分(t=3. 0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t=6. 86)、独立性(t=3. 75)、娱乐性(t=5. 71)方面分值较对照组低,矛盾性(t=4. 33)、控制性(t=6. 63)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女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负性生活事件(t=12. 05)、家庭有关问题(t=7. 86)、工作学习问题(t=4. 18)等方面分值较对照组高(P 0. 01);女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4)值高于对照组(t=10. 80,P 0. 00),三碘甲状腺氨酸水平(T3)值低于对照组(t=8. 09,P 0. 00)。结论: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特质,其焦虑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家庭功能及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方法入组42例维持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及42例正常对照者,分别对病人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功能量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评估,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Stroop色词测验来评估认知功能,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精神分裂症组在家庭功能量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中指标明显下降(除理论亲密度、实际适应度、理论适应度外)(t=-12.75~1.95,P0.05);认知功能方面,病人组在所测量各指标明显下降,(t=-3.27~10.62,P0.05);同时发现:概念化水平与情感反应、正确应答数与亲密不满度、非持续错误数与情感介入分值显著相关(r=0.36~0.5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家庭亲密度、家庭功能感受方面及注意力、认知灵活性、抽象概括方面功能受损,维持期精神分裂症部分认知功能与家庭功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22%至58%的患者在初级保健机构主诉躯体症状.既往研究发现躯体化与愤怒特质和家庭功能相关.然而,有关研究却非常缺乏,特别是评估家庭功能在愤怒特质如何成为躯体主诉中的调节作用.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变化是否调节愤怒特质和躯体化之间的关系强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并从上海一所综合性大学招募2008名大学生.所有参加者完成问卷,包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2(STAXI-2中文版)、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 II中文版)来评估其当前的躯体化程度、愤怒特质与家庭功能.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分别对男性和女性验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愤怒和躯体化之间的关联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躯体症状在男性女性中均与抑郁和愤怒特质以预期的方向显著相关.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与躯体症状呈负相关.女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对愤怒特质和躯体化之间的联系起到调节作用,而男大学生家庭亲密度的调节作用是轻微的.变量目前抑郁症状矫正后,家庭适应能力的调节作用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没有显著性.结论:容易愤怒是躯体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对于女性来说,较高的家庭凝聚力是一种保护因素,可以减少愤怒特质对躯体症状的影响.没有当前抑郁的共病的话,家庭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有愤怒倾向的个体发展为躯体化.家庭凝聚力培养、家庭灵活性培养和抑郁治疗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可能对有愤怒特质的躯体化患者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家庭干预组(干预组,45例)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45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家庭功能量表(FA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患者家庭状况和精神症状。结果:随访结束后,干预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家庭功能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FACESⅡ-CV中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6.7±12.2)分、(57.7±10.4)分、(68.4±10.6)分、(55.8±9.7)分,P均<0.01],干预组FAD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BPRS、SAPS及SAN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下降(P均<0.01),随访期干预组BPRS和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0.7)分、(21.8±12.5)分、(16.7±6.4)分、(18.8±7.2)分,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精神症状预后与基线期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基线期家庭功能及发病年龄呈负相关(t=2.65,-2.49,-2.79,P均<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可增加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家庭功能,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使用考试焦虑量表(TA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福州地区609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5.9%;考试焦虑与睡眠质量得分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高三年级的考试焦虑与睡眠质量得分最高;考试焦虑与PSQI总分、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有显著相关(r=0.14,P<0.01;r=0.14,P<0.01;r=0.14,P<0.01),且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4,P<0.01;β=0.14,P<0.01;β=0.14,P<0.01).结论 考试焦虑对中学生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中毕业生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岛市高中毕业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从青岛市4所高中以班为单位整群抽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个人评价问卷(PEI)、自尊量表(SES)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337名高三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有焦虑情绪63名,占20.1%,男女两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抑郁情绪92名,占29.4%,男女两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抑郁情绪与自我评价、自尊、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均有非常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高中毕业生焦虑、抑郁情况严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高中生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对比城乡差异。方法以城乡中学为基本单位,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自拟基本情况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城乡两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焦虑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高中生1407人,收回资料完整有效问卷1383份,其中城市685人(49.5%),农村698(50.5%)人。高中生焦虑检出率20.3l%,城市、农村分别为27.30%、13.47%,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焦虑标准分总分为(42.33±9.37),城市为(43.81±10.10),农村为(40.86±8.35),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高中生SAS标准分总分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影响高中生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还有家庭因素及学校因素。结论高中生焦虑情绪检出率高,焦虑情绪城市高于农村。影响高中生焦虑情绪的因素有睡眠质量、学习成绩、家庭因素、学校相关因素等。城乡影响因素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与家庭亲密度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分别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亲密度分量表对多级随机抽样的64对双生子进行评定,并分析遗传因素与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双生子的家庭亲密度为(6.66±1.91),低于中国常模(P〈0.001)。不同卵性双生子家庭亲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亲密度及高亲密度家庭环境中,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遗传度分别为0.88和0.75,前者的遗传度高于后者。结论双生子家庭亲密度低于非双生子家庭;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遗传因素与家庭亲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为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新乡市某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抽取50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攻击性问卷(AA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4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4%.结果 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娱乐性等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3.81,P均<0.05).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均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负相关(r=-0.47~-0.27,P均<0.05),矛盾性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正相关(r=0.50,P< 0.01).家庭环境量表中的矛盾性、成功性二因子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均< 0.05);组织性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 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能降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矛盾性可能增加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独生、特困、生源地、学历层次、学科的强迫症(≥2.5)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状况.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对361名强迫症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 (1)男生与女生之间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3.26,P=.001);(2)特困生与非特困生之间在自我的灵活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35,P<.05);(3)其他类型新生在自我和谐的三因子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强迫症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程度相对较低,高校应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适时进行临床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震后灾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样选择的816例绵竹市高中学生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1)绵竹市高中学生PTSD发生率为13.11%;(2)绵竹市高中学生SCL-90各项指标分值(躯体化及人际关系敏感除外)远远大于常模组(P〈0.05);(3)绵竹市高中学生SSRS各项指标分值低于常模组(P〈0.05),而PSSS各项指标中,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分值高于常模组(P〈0.05);(4)绵竹市高中学生IES—R分值与地震当时的主观感受(r=0.36,P〈0.05)、亲人的受伤情况(r=0.21,P〈0.05)、朋友及同学的受伤情况(r=0.18.P〈0.05)、家庭财产损失情况(r=0.11,P〈0.05)呈正相关;(5)IES—R分值与SCL-90各项指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除外)均成正相关(P〈0.05)。(6)IES—R分值与PSSS中领悟社会支持总分(r=-0.09,P〈0.05)、朋友支持(r=-0.09,P〈0.05)、其他支持(r=-0.09,P〈0.05)呈负相关。结论与正常人群比较,绵竹市高中学生地震后的心理健康水取较差;他们较正常人群对社会支持的领悟更敏感;有效的社会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感受可降低PTS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学生交往焦虑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抽取2 216名中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交往焦虑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中学生交往焦虑平均分为(41.46±8.299)分,主要体现在与异性交往、社交自信心、陌生社交环境等方面.(2)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中学生的交往焦虑显著高于城市、独生子女、非单亲家庭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27,-3.760,3.806,P<0.01).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家庭关系越不和睦、父母要求越不严格、家庭暴力越频繁,中学生的交往焦虑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962,30.399,6.626,11.565,P<0.01).(3)中学生交往焦虑与负性生活事件及自尊评分均显著正相关(r=0.347,0.397,P< 0.01).(4)中学生交往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不和睦、父母要求不严格、家庭暴力、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低自尊.结论 中学生交往焦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其影响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儿童期虐待、人格、家庭关系、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例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 FFI- 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 BREF)、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 7.0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对不安全感、人格和家庭关系有直接影响(Sβ=0.255,-0.189,0.285;P <0.01);家庭关系对不安全感、人格有直接影响(Sβ=0.220,-0.221; P< 0.01);人格对不安全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有直接影响(Sβ=-0.295,P<0.05;Sβ=0.598,P<0.01);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对不安全感有直接影响(Sβ=-0.524,P<0.01);家庭关系、人格、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不安全感的影响.模型Ⅱ的拟合指数为x2/df <3.000,P>0.05,RMSEA=0.050,PGFI=0.612、PNFI=0.655、PCFI=0.717,均大于0.500,GFI=0.956、AGFI=0.931、NFI=0.909、RFI=0.873、IFI=0.995、TLI=0.992、CFI=0.995,均大于0.900,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家庭关系、人格、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不安全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状况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医学院校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高于常模(t=2.455,P〈0.05)。②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在性别、城乡、独生与否、年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存在弱正相关(r=0.313)。结论医学生自我效能感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幼儿教师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以四川集市523例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用应对方式同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非结构式访谈法进行调查.结果 城市幼儿教师、中高职称幼儿教师多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农村幼儿教师、初级职称幼儿教师多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幼儿教师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除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幼儿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四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称比较,除躯体化、强迫、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幼儿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应对方式有职称、城乡、幼儿园类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