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之临床表现多样 ,其中最多见的是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肢等疼痛或麻木或活动受限 ,称之为痹证型颈椎病。笔者自 1 996年以来 ,运用颈椎牵引配合双极疗法加手法按摩治疗本病 2 2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2 2例中男性 1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8~ 61岁 ,平均 4 5.2岁 ;病程 52天~ 6年 ,平均 9个月。临床表现 :以颈痛为主者 2 0例 ,患肢疼痛者 2 2例 ,均有患肢麻木、感觉异常如触电感、蚁走感等 1 2例。查体均有颈项肌紧张 ,颈项部活动受限 ,颈椎棘突移位 ,压颈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患肢痛…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在颈、肩、臂痛中占重要位置。笔者从 1989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 14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6例中男 92例 ,女 5 4例 ;年龄 2 4~ 78岁 ,其中 45~ 6 5岁占 78 5 % ;脑力劳动为主者 85例 ,体力劳动为主者 6 1例 ;病程在 0 5~ 12年 ,以 3~ 8年居多 ;分型情况 :神经根型6 9例 ,椎动脉型 34例 ,脊髓型 12例 ,交感神经型 8例 ,混合型2 3例 ;全部病人均以头痛、颈痛、肩臂痛为主 ,疼痛性质有酸痛、胀痛、掣痛 ,其中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患肢沉重、麻木、无力、握力减退 ,部分患…  相似文献   

3.
扬刺、排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或颈肩臂综合征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 ,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各型颈椎病中 ,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商发病率最高 ,约占总数的 70 %左右 ,笔者自 1 998年 6月以来 ,采用扬刺、排刺为主 ,配合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该病 60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本组病人均系门诊和住院病人 ,年龄最小者2 4岁 ,最大者 75岁 ,在 40~ 60岁之间最多 ,约占本组病人的 60 % ;病程最长者 1 1年 ,最短者 1个月 ;颈痛者 1 2例 ,患肢疼痛者 1 7例 ,麻木者 1 5例 ,麻痛并具者 1 6例 ;全部病人均经X线和CT确…  相似文献   

4.
<正> 笔者运用凉血通络法,治疗红斑性肢痛症4例,均获痊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26岁、28岁、45岁各1例,81岁1例。3例为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1例男性为继发于高血压病者。2例有反复发作史1年~2年(平均每例年发作2.5次)。临床均表现为双下肢皮肤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项七针加运气法治疗颈椎病8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年来采用项七针加运气法治疗颈椎病81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于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81例中 ,男 45例 ,女 3 6例 ;年龄最小2 4岁 ,最大 71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 3年 ;均符合《1 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分型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 .1 选穴 主穴 :风府、双侧翳风、风池及天柱。配穴 :伴肢痛、肢麻者加患侧合谷、颈 7夹脊穴 ;伴心悸或恶心、呕吐者加内关 ;伴下肢痿软、二便无力者加太溪、悬钟 ;合并肩周炎者加患侧肩骨禺、肩贞。2 .2 操作方法 患者俯伏座位 ,常规消毒 ,择用2 9号 2寸毫针 ,快速刺入皮肤 ,缓…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幻肢痛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人在截除肢体后 ,常有肢体依然存在的幻觉 ,称为幻肢 ,其中部分病人幻肢剧烈疼痛称为幻肢痛。约 2 %的截肢患者发生患肢痛 ,可持续数日甚至数年。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幻肢痛 1 4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4例中 ,男 1 0例 ,女 4例 ,年龄最大者44岁 ,最小者 1 2岁 ,病程最长者 7年 ,最短者 4天 ,疗程 1 0天到 4周不等。2 治疗方法  取合谷、太冲、三阴交为主穴 ,仅截指者配相应手指井穴 ;截前臂者 ,加外关、手三里 ;截上肢者 ,加肩骨禺、臂 ;仅截趾者 ,配相应足趾井穴 ;截小腿者 ,加阳陵泉、悬钟…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电针麻醉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3例,有效率达80%。兹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26岁,以30~50岁最多;病程一年以下者13例,一年以上者20例;疼痛发作的范围,仅在一侧一支者共19例(第一支者2例,第二支者12例,第三支者5例),一侧二支内疼痛者共11例(6人为Ⅱ+Ⅲ支同时疼痛,5人为一、二支同时痛),一侧三支同时痛者1例,1例为双侧第二支同时痛者。  相似文献   

9.
<正>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颈椎病之一,多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生,临床以颈部疼痛不适,一侧或两侧肩臂放射痛,上肢麻木等为主症。 1 临床资料 168例中,男85例,女83例;左侧肩臂放射痛、麻木者78例,右侧肩臂放射痛,麻木者90例,35~40岁者9例,40~60岁者65例,50~60岁者90例,60岁以上者4例。 2 手法操作 ①患者取坐位,以轻柔的磙,揉法放松其颈肩背部肌肉,可配以拿法捏拿颈项及肩部肌肉。②以拇指点按其患侧第5或第6颈椎横突,以酸胀感传于上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30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由D-二聚体检测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30例(37条患肢),其中经溶栓治疗23例共26条患肢(急性期22例25条患肢、亚急性期1例1条患肢),全身溶栓15条患肢,患肢溶栓11条患肢;未溶栓组7例(7条患肢),3例慢性期患者共计4条患肢经抬高患肢、弹力袜等综合治疗。结果:溶栓组患者的周径治疗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未溶栓组71.43%;且溶栓组患者的周径缩小时间(6.08±1.16)d,明显短于未溶栓组(7.89±2.48)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全身溶栓患者与患肢溶栓患者之间的治疗有效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肢溶栓患者的周径缩小时间(5.76±1.25)d,明显短于全身溶栓患者(6.56±1.73)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患者出院后彩超检查提示,其血栓溶解有效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慢性期患者共计4条患肢,经抬高患肢、弹力袜等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5.0%(3/4)。结论:临床可将D-二聚体检测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LEDVT诊断的首选方式。患肢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够取得与全身静脉溶栓治疗相当的疗效,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短,同时还能够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量,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在LEDVT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1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自1972~1988年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40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足16例(2.5%),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对象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糖尿病足发病年龄26~75岁,其中60岁以上者9例(56.4%).48~60岁6例(37.5%),26岁,1例;Ⅰ型糖尿病2例,Ⅱ型糖尿病14例;病程2.5~23年,平均12.8年。主要症状与体征:肢体远端麻木、间歇性跛行、休息痛9例,呈烧灼及针刺样痛,无疼痛者2例,袜套样蚁走感5例。双足趾间溃烂者4例,双足趾间件足后跟底部溃烂者3例,单足趾间溃烂者8例,单足后跟溃烂者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针灸、推拿与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6例,痊愈64%(55例),好转30%(26例),无效5例,有效率94%。提示采用针椎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药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189例,分为治疗组94例与对照组95例。治疗组94例中男性69例,女性25例;年龄47~81岁;心功能二级者26例,三级者68例。对照组中男性67例,女性28例;年龄46~84岁;心功能二级者24例,三级者71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连续治疗2周,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畅通呼吸道,低流量吸氧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症见憋气,时有胸痛,心悸气短,喘促难以平卧,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少,肢肿者予参附注射液4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通闭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51~78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年余。治后痊愈(患肢凉、痛、麻木、间歇性跛行消失。  相似文献   

15.
加减活血效灵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效灵丹源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我院从1986年开始,应用加减活血效灵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于下。临床资料84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年龄在19~59岁之间,其中19~39岁62例(73.8%),未婚者23例(27.4%)。病史8个月~12年,其中1年以内者45例(53.6%),1~10年者37例(44.0%),12年者2例;曾用各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者79例(94.0%),首次就诊者5例。临床表现主要有:(1)性功能紊乱:阳萎,遗精,早泄,其中不育者7例,占已婚者11.5%;(2)前列腺痛:包括腰骶痛,会阴痛,肛周痛,腹股沟痛、下腹痛,阴囊及睾丸痛,大腿内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工智能舌镜软件采集受试者舌图(拍摄设备为iPhone XR手机),利用岐黄数据AI工作站V2.0对采集到的舌图进行解读、判别,分析舌象特征,定性分析参数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下络脉。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201例颈椎病患者,男66例、女135例;年龄19~85岁,中位数49岁;病程3 d至10年,其中病程≤3个月者占31.34%;颈型颈椎病3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5例,脊髓型颈椎病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8例,食管型颈椎病2例;气血亏虚证42例,痰湿阻络证63例,肝肾不足证27例,气滞血瘀证28例,风寒湿证41例;舌象正常者23例,异常者178例。(2)颈椎病患者舌象的总体特征。纳入的201例颈椎病患者的舌色以淡红(82例,40.80%)、暗红(51例,25.37%)为主;在舌形方面,大部分患者有齿痕(139例,69.15%),部分患者也存在胖(68例,33.83%)、裂纹(42例,20.90%)、娇嫩(37例,18....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几年以来,运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的药物制成了蛇散,用其局部及穴位贴敷治疗痹痛证,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治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90例病人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20~30岁8例,31~40岁18例;41~50岁26例;51岁以上38例。其中颈椎病12例,腰椎骨质增生26例;膝关节骨质增生6例;跟骨刺15例;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肩周炎9例。病程最短20余天,最长达10余年。疼痛性质以刺痛为主者31例,钝痛为主者41例,隐痛为主者15例,以固定痛为主者81例,游走痛为主者9例,遇  相似文献   

18.
刘红梅 《河北中医》2002,24(2):133-134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又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多。患者主要表现为 :颈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 ,有一侧或双侧颈、肩、臂放射痛 ,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沉重 ,严重者可出现上肢无力 ,肌肉萎缩 ,持物坠落等症状 ,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1 996~2 0 0 1年 ,笔者采用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 2 8例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 8例 ,男 1 2 4例 ,女 1 0 4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3岁。表现为颈部僵硬 ,无其他伴随症者 98例 ;伴一侧上肢麻木、疼痛者 8…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合并颈椎病的临床X线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颈椎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12例年龄45岁以上患高血压并摄颈椎X线片者,与随机抽取同期年龄45岁以上临床诊断无高血压并摄颈椎X线片者120例作对照。结果高血压组颈椎病发生率为83.0%,对照组为42.5%,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可能是引起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或二者存在,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牵引TDP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和颈肩臂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各型颈椎病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中,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约占其总数的70%左右。笔者自94年8月以来,采用针刺配合枕颌牵引、TDP照射治疗该病9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历均系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70岁,在40~60岁之间最多,约占本组病历的60%;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1个月,颈痛者12例,患肢疼痛者23例,麻木者2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