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病变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病变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肿瘤19例,颅咽管瘤5例,脑膜瘤11例,空蝶鞍2例,蛛网膜囊肿1例。结果全切肿瘤18例,大部分切除15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恢复良好34例,轻残2例,死亡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是处理鞍区病变的极佳手术径路。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和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解剖结构,经翼点入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30例大型垂体腺瘤。方法 经翼点入路开颅,采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4个间隙切除肿瘤。结果 30例中达全切除或次全切除26例,占87%,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复发1例,占3.3%。结论 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45例大型垂体腺瘤。方法 经翼点入路开颅,采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4个间隙切除肿瘤。结果 45例中达全切除或次全切除40例,占89%,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复发2例,占4.4%。结论 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型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年来经翼点入路对23例大型鞍区肿瘤运用显微手术,根据肿瘤生长的位置,从鞍区各个间隙切除肿瘤。结果23例病例全切15例,占65.2%;次全切4例,占17.4%,大部分切除2例,占8.7%;死亡2例,占8.7%。结论翼点入路对于处理大型鞍区肿瘤显露好,熟悉鞍区的解剖间隙,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充分利用该间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单侧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5例位于鞍内、鞍上主要在轴线上的鞍区肿瘤采用一侧额下入路,5例偏轴线生长或巨大型向鞍旁、鞍后侵袭的肿瘤采用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14例发生短暂尿崩,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出现高钠血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经颅额下和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具有操作直观、显露良好、损伤小的优点,结合显微操作技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眶上入路与经眶上入路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总结25例鞍区肿瘤的手术经验,其中垂体腺瘤9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Rathke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1例。采用眶上入路17例,经眶上入路8例。部分病人术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结果术后复查MRI,示眶上入路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经眶上入路全切除和次全切除各为4例。眶上入路开颅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多数鞍区病变的手术。经眶上入路将锁孔技术与颅底外科技术结合运用,不仅将额叶的牵拉降至最低限度,而且对鞍区的显露较眶上入路视角向上增加了20°,操作径路也相应缩短。结论眶上入路适用于大多数鞍区肿瘤和囊性病变的手术切除,经眶上入路则适用于体积较大的鞍区肿瘤。内镜辅助技术可帮助术中确认手术效果,减少肿瘤残留机会。  相似文献   

7.
经颅切除鞍区大型肿瘤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颅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对13例位于鞍内-鞍上轴线上的大型肿瘤采用一侧额下经眶入路手术;11例鞍上巨大型肿瘤和侵袭至鞍区周邻部位的肿瘤经眶-翼点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死亡1例,余无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该两种手术入路具有操作简便、显露良好、脑牵拉轻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于鞍区大型肿瘤的经颅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68  
目的:介绍423例垂体腺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翼点入路开颅,采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4个解剖间隙切除肿瘤。同时主张全部病例在术后短期内放疗。结果:397例达全切,占94%。死亡14例,占3.3%。16例于术后3~5年复发,占4.8%。结论:垂体腺瘤经翼点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是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及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1月我科采用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垂体腺瘤39例,术中充分利用鞍区周围的各个自然解剖间隙,应用良好的显微技术切除向各方向侵袭生长的肿瘤。结果全切除34例(87.18%,34/39)、次全切5例(12.82%,5/39),全组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经翼点入路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的一种良好的手术入路,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和局部显微解剖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是保证手术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处理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改良额眶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经验。方法采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12例。结果术中显露程度分级均可达Ⅰ-Ⅱ级,CT复查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肿瘤完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3例。结论改良额眶翼点入路使用美容切口,手术不需行复杂的骨切除,减少了脑牵拉,可很好满足鞍区病变的处理,不失为-种良好入路。  相似文献   

11.
锁孔入路开颅手术(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评价用锁孔入路开颅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脑胶质瘤、听神经瘤及直视下夹闭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后交通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瘤于眶上外侧,右颞叶胶质瘤于右颞,听神经瘤于耳后,分别作一直径2.5cm骨瓣,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或直视下夹闭动脉瘤。结果:垂体腺瘤77例中65例达到全切除,12例为次全切除;颅咽管瘤11例、鞍结节脑膜瘤6例、胶质瘤1例及听神经瘤7例,均予全切;4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成功。 所有患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锁孔入路,能够安全切除直径在55mm 以下的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以及30-70mm的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听神经瘤,并可直视下夹闭前、后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入路.方法11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有囊性变者64例,有钙化者58例,实质性52例,肿瘤直径2 cm以下者14例,2.1~4 cm61例,4.1~6 cm 31例,>6 cm者10例.99例经右翼点入路,7例经胼胝体前入路,10例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106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随访1月~7年,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100例,需生活照顾者14例,死亡2例.结论颅咽管瘤早期诊断,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较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13.
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技巧。方法对63例瘤体为3.0cm×2.0cm×2.0cm-11cm×9cm×9cm的鞍区大型肿瘤(包括33例垂体腺瘤,16例颅咽管瘤,9例脑膜瘤及胚胎生殖细胞瘤、视神经纤维瘤、胶质瘤、巨大蛛网膜囊肿和拉克囊肿各1例),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并探讨肿瘤显露、切除方法和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的保护方法。结果肿瘤全切56例(88.9%),大部分切除7例,未全切者部分病例行放射治疗。术后1例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尿崩症、硬膜下积液。随访5月-4.5年(平均2.6年),3例肿瘤复发。结论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效果好、创伤轻,并节省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鞍区胆脂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全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总结19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胆脂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视力下降16例,头痛18例,癫4例,多饮、多尿14例,三叉神经痛4例。CT均为低密度病灶;10例行MRI检查,示鞍上池占位病变,T1W低信号,T2W高信号。5例经额下入路,14例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3例次全切除,内分泌、癫及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鞍区胆脂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翼点入路是最佳入路。疒间疒间  相似文献   

15.
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经翼点入路对下丘脑区结构显露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 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人路,借助手术显微镜在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结果 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端、终板、垂体柄、结节漏斗区等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 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动脉瘤和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时,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一种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技术。方法 对近期所收的12例鞍区占位的病人采用经眉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病变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对病人面容保护效果好。结论 经眉眶上锁孔人路治疗鞍区病变,切口小,骨窗小,术时短,无需输血,病人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翼点入路切除鞍上大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技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探讨大型鞍上颅咽管瘤经翼点入路全切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随访分析和回顾总结我科63例颅咽管瘤病人手术治疗和预后情况,介绍充分开放外侧裂、暴露切除肿瘤、合理利用各手术间隙、重要组织结构保护及关键器械使用等方面的技巧。结果 本组全切51例,次全切12例,无手术死亡。经该入路切除鞍区肿瘤路径短、损伤少、暴露充分;在传统四个手术间隙基础上,合理使用颈内动脉上间隙增加了肿瘤的直视范围和角度,更有利于肿瘤的切除。结论 翼点入路是鞍区肿瘤手术的理想入路。熟悉显微解剖,充分利用各手术间隙及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是全切肿瘤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脑膜瘤的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总结其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鞍上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60例鞍上脑膜瘤全切141例(88.1%),次全切19例(11.9%),视神经功能改善125例(78.1%),垂体柄保留155例(96.8%);主要并发症包括视力恶化(7.5%),尿崩(16.9%),电解质紊乱(8.8%),偏瘫(3.8%)等。手术死亡1例(0.6%),复发3例(2.5%)。结论 熟悉鞍区的显微解剖和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术中须沿肿瘤周围的蛛网膜界面分离和切除肿瘤,仔细辨认并保护好向视器、垂体柄、下丘脑供血的穿支动脉。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In our experience, frontolateral keyhole craniotomy in children is a safe approach for an experienced neurosurgeon to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tumors or arachnoid cysts of the anterior fossa and sellar regions. TECHNICAL NOTE: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frontolateral keyhole craniotomy, which is a modification of the generally used pterional approach. The oper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an approximately 2.5 x 3-cm frontolateral miniaturized craniotomy after a skin incision just above the eyebrow. We adopted this technique in pediatric neurosurge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笔者临床经验,探讨樊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方法本组150例鞍区肿瘤,术前根据CT、MR及脑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与周围的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入路手术,经4个不同的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本组94例全切,42例近全切,14例大部切除。近期明显好转103例,改善35例,无变化10例,死亡2例。半年以上随访109例,其中能正常工作(学习)68例.能做轻工作等22例,生活能自理10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死于心脏病1例。结论采用翼点入路多能满足鞍区不同类型肿瘤的显露,如结合翼点改良入路能提高鞍区肿瘤全切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