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营养支持治疗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 方法 :对 2 8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早期 (发病后 4 8~ 72h)即开始实施肠内营养 ,并逐渐加量 ,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 ;应激期 (发病后 7天内 )注意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 结果 :本组治愈 2 3例 ,死亡 5例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肝酶谱变化的代谢性并发症。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使用呼吸机支持者均一次脱机成功 , 结论 :早期即行肠内营养 ,逐渐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 ;应激期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 ,可提高脑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的相关治疗,探讨其在危重症患者康复阶段的作用。方法5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5例)、肠外营养(PN)组(25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EEN组患者血色素(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均明显高于PN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EEN组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PN组(P〈O.05)。结论对于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营养支持在肝移植病人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方法:3例肝移植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后在PN基础上加肠内营养(EN),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最挂一漏万转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术后病人肝功能恢复,黄疸减轻,血浆蛋白提高,氮平稀改善,康复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并从TPN→PN EN→TEN逐渐过渡;胃肠功能一旦恢复,早期EN有利于促进肝移植术后病人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 75岁老年病人合理应用肠外营养的方法。 方法 :年龄≥ 75岁 ,肠外营养 >5天 ,禁食或肠内营养总热能摄入 <30 %的 6 6例老年病人行肠外营养支持时 ,非蛋白质热能摄入平均值为 75 .3k J( 18kcal) /( kg.d) ,NPC∶ N平均值为 116∶ 1。 结果 :肠外营养治疗前后营养监测指标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肝功能虽有变化 ,但平均值仍在正常范围。 结论 :老年病人肠外营养的总热能摄入应低于 10 4.6 k J/ ( kg· d) ,蛋白质的摄入应为 0 .8~ 1.2 g/ ( kg· d) ,这样有利于老年病人的代谢利用  相似文献   

5.
重视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患者逐年增多,器官功能下降、代谢能力不足是其生理特点,较高营养风险概率是导致临床结局恶化的重要原因;推荐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者,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老年患者首选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应用药理营养素可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肠内外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0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其接受传统补液方法、PN、EN的不同,分析其死亡率和疗效。结果发现,传统补液的死亡率高达69%。予以PN者中,随着热、氮摄入量的增加,死亡率呈对应下降。予以PN+EN者中,EN起始时间以术后<7天或>15天者死亡率偏高;而未起用EN者则更高。作者认为肠内外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并应根据病情分步实施:①PN+禁食,于入院或术后48h起;②PN+EN,以术后8~14天为宜;③EN,以术后2周后为合适;④人体白蛋白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外科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8.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清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9.
危重症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比研究危重症病人EN与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48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后两组病人的Hb、PA、血清总蛋白(TP)、ALB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EN支持后,病人的Hb、TP和PA明显升高(P<0.05);而PN组与营养支持前比较,病人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EN组.结论:EN支持可较好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少,是危重症病人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0.
老年重症肺炎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病人临床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病人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一组肠内营养(EN)组病人给予EN以鼻饲营养液治疗;另一组采用EN+肠外营养(PN)治疗为EN+PN组。治疗第4周,比较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改善情况、肺炎治愈率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N+PN组病人治疗后血红蛋白和清蛋白明显高于E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愈率分别为92.86%和95.24%,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16.67%vs 7.14%),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N+PN治疗的方法更加容易改善老年重症肺炎病人的营养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观察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态、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危重患者完全随机化法分成3组:不含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对照组(A组),低剂量谷氨酰胺[0.3g/(kg·d)]肠内营养组(B组),高剂量谷氨酰胺[0.6g/(kg·d)]肠内营养组(C组)。于营养支持的第1、7、14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谷氨酰胺,观察血清谷氨酰胺含量变化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氮平衡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B组和C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分别为(1886.8±420.5)、(2228.6±440.2)g/L和(1889.6±436.1)、(2174.3±440.8)g/L,较A组(1612.0±493.5)和(1869.7±559.8)μg/L显著升高(P=0.027,P=0.008);二胺氧化酶在B组和C组分别为(2310±1271)、(1602.5±1137.9)U/L和(2076.3±567)、(1586.3±530.9)U/L,较A组的(3250±923)和(2476±862)U/L显著降低(P=0.000,P=0.000)。营养支持后第7天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明显改善(P=0.023,P=0.047),第14天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0.003)。B、C组成功实施EN人数和达到EN目标人数分别是4和25例、3和27例,较A组12和13例多(P=0.008,P=0.000),胃肠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少。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能早期改善危重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态,减少胃肠功能并发症。通过肠道给予谷氨酰胺,有利于成功实施肠内营养,并实现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危重症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EEN),观察病人的临床转归和评价EEN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病人在入住ICU的24~48 h内行EN,对照组病人在入ICU的48 h后开始EN.比较两组病人对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营养指标、肝功能、EN可耐受的起始时间、达EN目标喂养点所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营养支持的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3 d的内外科成年危重患者172例,记录患者进入ICU后的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评估患者入院24 h内的营养风险状况(根据NRS 2002)、营养状况(根据体重指数,BMI)和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 营养支持率在入ICU首日最低(39.5%),至第7日达67.9%,肠外营养(PN)应用比例(33.6%~39.5%)高于肠内营养(EN)应用比例(4.1% ~ 16.0%).NRS 2002、APACHEⅡ评分及BMI显示160例(93.0%)患者应当接受营养支持,但仅对其中103例(64.4%)给予了营养支持,在这些患者中,92例(89.3%)的营养支持开始于入ICU 3 d内.结论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不足,多数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开始得较为及时.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以PN为主.  相似文献   

14.
姜喜 《现代保健》2011,(15):32-33
目的 观察胃肠内与胃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症(ICU)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两种营养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 危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30例和胃肠外营养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对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清蛋白等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胃肠道营养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胃肠外营养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清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胃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是危重患者的理想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营养途径对危重症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ICU危重症病人45例,分为A组(PN支持) 、B组(EN支持)和C组(PN+EN支持),每组各15例.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和连续营养支持治疗8 d后测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蛋白(TP)、ALB、Hb、淋巴细胞总数(TLC)、IgA、IgG和 IgM、 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并进行临床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分析对比.结果:给予营养支持8 d后,42例(93.3%)病人康复,3例(6.7%)死于原发病.三组病人的Hb均明显升高,EN组和PN+EN组的TP、ALB较PN组有显著升高,EN组TCL和IgM、PN+EN组IgG和IgM均较PN组升高.结论:三种途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EN或联合EN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危重症病人的治疗中,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民民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3):148-150,153
目的:研究早期EN支持对危重症病人营养状况和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成标准EN(瑞素)组和采用高纤维素、高蛋白质EN(瑞先)治疗组,每组32例.观察病人EN支持第7和第14天后的营养状况、相关并发症和耐受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瑞先组治疗第7和第14天后,血清蛋白质水平、肌酐升高指数、氮平衡、淋巴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