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异氟醚麻醉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预处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氟醚醉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预处理效应,方法:内毒素经股静脉注射Wistar大鼠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异氟醚预处理组(SIso组)内毒素(LSP组)2小时,4小时、8小时组异氟醚预处理+内毒素(Iso+LPS组)2小时、4小时、8小时组,观察大体标本,组织病理、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肺湿/干重比,肺血管通透性。结果:LPS组、Iso+LPS组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均较C组和SIso组显著增加(P<0.01)Iso+LPS组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与LPS组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LPS组和Iso+LPS组肺湿/干重比、肺血管通透性显著高于C组和SIso组(P<0.01),而LPS组和Iso+LPS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毒素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肺损伤,而异氟醚麻醉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预处理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异氟醚预处理诱导急性脑缺血耐受的时间效应。方法  4 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0只 ) :吸氧对照组 ,动物吸 10 0 %氧气 1h ;异氟醚预处理 1、2、3组 (Iso1组、Iso2组、Iso3组 ) ,动物接受 1h的异氟醚预处理 (1 5 %异氟醚 ,98 5 %氧气 )。在对照组吸氧 1h后 ,异氟醚预处理后 1、2、3h ,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闭 12 0min ,拔出尼龙线为再灌注时间。观察再灌注后 2 4h时神经功能损害改变并评分 ,2 4h时处死动物 ,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 术后动物均存活。缺血 再灌注后动物均表现一定神经功能障碍 ,再灌注2 4h内对照组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 ,各处理组则呈减轻趋势 ;再灌注 2 4h时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DS)Iso1组和Iso2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Iso3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Iso1组和Iso2组间NDS无显著性差异。再灌注 2 4h时脑梗死容积 ,Iso1组和Iso2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Iso3组与对照组间及Iso1组与Iso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h异氟醚预处理可诱导急性脑缺血耐受 ,其作用时间在预处理后 2h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手术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G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1%~1.2%的异氟醚30min,洗脱15 min;C组不吸入异氟醚作为对照。于吸入异氟醚前(T0)、主动脉开放30 min(T1)、关胸后(T2)、主动脉开放6 h(T3)、12 h(T4)和24 h(T5)通过肺动脉导管观察相关左心功能指标,于T0、T1、T3~T5时测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肽(NT-proBNP)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MAP在T1~T4、肺动脉阻塞压(PAOP)在T2~T5、全身血管阻力(SVR)在T1~T5时均降低(P0.05或P0.01),两组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和左心室每博做功指数(LVSWI)在T1~T5时均升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G组PAOP在T5时降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在T2~T5时升高,SI在T4、T5时升高,CI和LVSWI在T3~T5时升高,NT-proBNP在T4、T5时降低。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主动脉开放12~24 h左心功能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恼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单纯缺氧/复氧及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5组,实验结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细胞存活和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单纯缺氧/复氧使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单纯缺氧/复氧及 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5组。实验结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细胞存活和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单纯缺氧/复氧使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显著减轻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下降,其中七氟醚减轻作用最强。结论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七氟醚的保护作用可能更强。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和异氟醚对支气管粘液运输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人支气管粘液运输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ASAⅠ~Ⅱ级病人 ,随机分两组 ,每组 2 0例。异氟醚组吸入 2MAC异氟醚 ,丙泊酚组静脉丙泊酚麻醉 ,两组病人分别在机械通气 1 0和 6 0min后 ,测量支气管粘液运输速度。方法是在小儿支气管镜直视下 ,在左主支气管背部粘膜上方注射亚甲蓝 ,标记染料在 0、2、4、6min的移动距离 ,计算支气管粘液运输速度。结果 异氟醚组机械通气 1 0和 6 0min后的测量值分别为 (1 4 1 0±1 4 5 )mm/min和 (1 0 1 0± 2 0 0 )mm/min ,通气 6 0min较 1 0min粘液运输速度显著下降 (P <0 0 5 ) ;丙泊酚组 1 0和 6 0min的测量值分别为 (1 4 1 0± 1 6 3)mm/min和 (1 4 70± 1 4 6 )mm/min ,通气 6 0min较 1 0min粘液运输速度上升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两组在机械通气 1 0min后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在 6 0min后 ,分别为 (1 4 70± 1 4 6 )mm/min和 (1 0 1 0± 2 0 0 )mm/min ,丙泊酚组运输速度显著高于异氟醚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抑制支气管粘液的运输速度 ;丙泊酚静脉麻醉加快粘液运输速度 ,有保护气道粘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Ca^2 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缺氧-复氧及1.5MAC地氧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后缺氧-复氧五组,用Fra-2标记细胞内Ca^2 ,荧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复氧20分钟时,其余四组细胞内Ca^2 均显著升高;而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缺氧-复氧组;三个吸入麻醉药组间无差异,复氧60分钟,缺氧-复氧组虽有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地氟醚,七氟醚烽异氟醚预处理组则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可明显减轻缺氧-复氧心肌引起的细胞内游离Ca^2 升高。  相似文献   

8.
比较七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观察七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颅内肿胶病人,测定七氟醚麻醉的时颅内压变化并与异氟醚和安氟醚进行比较。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的静脉用药相同。于L3-4穿刺蛛网膜睛腔测脑脊液压(代表颅内压,ICP)。依吸入药不同随机分为七的氟醚(S)组,异氟醚(1)组和安氟醚(E)组,监测BP、MAP、ECG、SpO2、PET、CO2和MAC,调整VT和RRaCO2维持在4~4.66KPA。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期间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8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脑瘤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异氟醚降压(Ⅰ)组,丙泊酚复合异氟醚联合降压(Ⅱ)组。降压幅度与诱导前相比较,MAP下降30%~40%,维持30min。分别于降压前、中、后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糖测定,计算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代谢率(CERO2)。结果 两组降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降压期间HR均明显加快;降压30min时Da-jvO2、CERO2 Ⅱ组低于Ⅰ组(P〈0.05,P〈0.01);两组于降压前BGa、BGjv渐升高,而Da-jvBG降压前较麻醉前明显下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丙泊酚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期间降低脑氧代谢的作用优于单纯使用异氟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氟醚延迟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心肌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拘,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2组(n=4):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延迟预处理组(IDP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 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IDP组持续吸入2%异氟醚2 h,24 h后进行缺血再灌注.于再灌注结束即刻,取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 与IR组比较,IDP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13个,其中10个蛋白质表达上调,3个蛋白质表达下调(P<0.05).质谱分析得到13张肽质量指纹图谱,并成功鉴定出了其中11个蛋白质.结论 异氟醚延迟预处理可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心肌蛋白质组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肺转流术(CPB)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择期常温CPB下行VSD修补术患儿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6岁,体重10~22 kg。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1。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kg-1、咪达唑仑0.1 mg·kg-1、维库溴铵0.1 mg·kg-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复合吸入混合气体异氟醚-N2O-O2(1:49: 50)麻醉维持。CPB开始前上肢静脉注射异丙酚3mg·kg-1(30 s注射完毕)。于注药前即刻、注药后1、2、4、6、10、15、30、60、90、150、210、300、420 min抽取静脉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8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PB下VSD修补术患儿异丙酚呈二室模型分布,一级速率过程进行消除,清除率(0.070±0.021)L·kg-1·min-1,中央室分布容积(1.24±0.25)L·kg-1,表观分布容积(Vd)(38±6)L·kg-1,分布半衰期(t1/2α)(4.5±0.8)min,消除半衰期(t1/2β) (148±26)min,其二指数方程为C(t)=2.3e-0.154 2t 0.151e-0.005 22t。除身高与β之间有关系外,体重等变量和各个药代动力学参数间无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常温CPB下VSD修补术患儿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与成人不同,异丙酚的t1/2α、t1/2β延长,Vd增大,CL减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平均呼末浓度为0.6%,异丙酚组微泵输入剂量为6mg@kg-1@h-1.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切皮时、进胸后2h、鼓肺后60min、术后1h、4h、24h血清IL-6、IL-8、IL-10的浓度.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临床征象.结果两组进胸后各时点IL-6、IL-8、IL-10的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分别于术后1h、4h达到高峰.IL-6组问比较无显著差异,异氟醚组膨肺后60min至术后4h各时点IL-8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但术后24h两组无差别.异丙酚组术后1h、4h、24h IL-10的产生均显著高于异氟醚组(P<0.05或P<0.01).结论临床剂量的异丙酚促进IL-10的产生,而异氟醚促进了IL-8的分泌,但麻醉选择对于细胞因子平衡的干预尚未影响到机体的免疫自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对单肺通气(OLV)时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8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单肺通气组(Pro-OLV组)、异氟醚单肺通气组(Iso-OLV组)、丙泊酚双肺通气组(Pro-TLV组)和异氟醚双肺通气组(Iso-TLV组),每组12例.于开胸前(T0)、OLV后(TLV组于开胸后)30 min(T1)、90 min(T2)、15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NO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OLV组T1~T4时的SOD活性降低,MDA浓度及NO浓度升高(P<0.01),而TLV组无明显变化.与TLV组比较,OLV组T1~T4时的SOD活性降低,MDA及NO浓度升高(P<0.01).结论 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均不能减轻OLV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及与腺苷联合预处理对犬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21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丙泊酚预处理组(A组)、丙泊酚与腺苷联合预处理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组(C组),每组7只。C组经历稳定60min,左前降支结扎60min与松开结扎再灌注120min;A组在缺血前30min持续输注丙泊酚直至冠脉结扎前,再行上述缺血-再灌注;B组在丙泊酚输注期间、缺血前10min推注腺苷后续缺血-再灌注处理同C组。于缺血前、缺血15、30、60min及再灌注30、60、120min时抽取冠状静脉窦血样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实验结束后用Even’s蓝与TTC双染法测量危险及梗死的心肌面积。结果 从缺血30min起,各组血清CK显著升高直至实验结束;A、B组在缺血与再灌注期间CK显著低于C组(P〈0.05,0.01)。各组心脏间危险面积无显著性差异,而A、B组梗死面积显著低于C组(P〈0.01)。上述各指标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丙泊酚单纯预处理与联合腺苷预处理均可减轻麻醉犬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面积。腺苷对丙泊酚预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无附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病人吸入异氟醚麻醉或全凭丙泊酚麻醉颅内血血糖及乳酸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与异氟醚组,每组15例。两组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分别为丙泊酚或异氟醚。于诱导前、插管后、麻醉维持30分钟及60分钟采颈内静脉血,测定血糖和乳酸浓度。结果 丙泊酚组各时点血糖、乳酸浓度均无显著变化;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30及60分钟明显升高(P<0.05及P<0.01),乳酸浓度在麻醉后60分钟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丙泊酚有一定脑保护作用,是适合颅脑手术的麻醉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深度下七氟醚与丙泊酚对癫痫手术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的影响.方法 癫痫手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组(P组).观察七氟醚吸入浓度或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1.5 MAC或4.5μg/ml、1.0 MAC或3.0μg/ml、0.5 MAC或1.5μg/ml时的ECoG变化.结果 S组七氟醚吸入浓度在1 MAC以下,P组丙泊酚靶浓度在3.0μg/ml以下时不影响术中ECoG的定位,可准确描记到癫痫波.增加七氟醚吸入浓度或丙泊酚靶浓度均表现为α波及β波减少,δ波增加,癫痫波较浅麻醉时有所抑制.结论 七氟醚和丙泊酚对癫痫患者ECoG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在一定麻醉深度下不影响ECoG对癫痫波的描记,可安全用于癫痫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三组,每组10例。I组为地氟醚组;Ⅱ组为异氟醚组;Ⅲ组为异丙酚组。麻醉诱导相同,插管后I组吸入 1.0MAC地氟醚;Ⅱ组吸入 1.0MAC异氟醚;Ⅲ组输注异丙酚 60-70μg·kg-1·min-1维持麻醉。用 Datex AS/3型监测仪监测循环和呼吸指标的变化。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10min、手术5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和ANP的含量。结果(1)ET在 I、Ⅲ组无明显变化,但Ⅱ组吸入异氟醚后显著下降(P<0.05或 0.01)。(2)ANP在I组无明显变化,Ⅱ组手术50min时显著下降(P<0.05),Ⅲ组术毕明显升高(P<0.05)。(3)血压诱导后均下降;呼吸总顺应性(CT)、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均无明显变化,而一秒呼出率(FEV1)在吸入异氟醚后增加(P<0.05)。结论 对气道高反应患者用异丙酚诱导,吸入异氟醚维持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异氟醚预处理和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9):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预处理组(Ⅰ组)、异丙酚预处理组(P组)和异氟醚预处理联合异丙酚预处理组(I+P组).Ⅰ组异氟醚预处理方法:吸入1.6%异氟醚10 min,停止吸入5 min,共重复2次;P组异丙酚预处理方法:静脉输注异丙酚37.5 mg·kg~(-1)·h~(-1) 10 min,停止输注5 min,共重复2次;I+P组同时进行异氟醚预处理和异丙酚预处理.预处理后立即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0 min,随后松开进行再灌注,I/R组只进行缺血再灌注.再灌注120 min时每组取1只大鼠,取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各组其余大鼠处死后,取左心室,采用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并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各组均可见凋亡小体,I组、P组和I+P组心肌损伤程度轻于I/R组.与I/R组比较,I组、P组和I+P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ROS水平降低(P<0.05),而I组、P组和I+P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或异丙酚预处理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异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下长时间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方法拟在全麻下行口腔-颌面肿瘤择期手术(手术时间达5 h左右)病人3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2组(n=15):异丙酚组(Ⅰ组)异氟醚组(Ⅱ组)。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进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初始剂量0.6 mg·kg-1后气管插管,持续输注罗库溴铵。调整罗库溴铵的输注速率,T1稳定在基础值的10%时(初始状态),Ⅰ组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Ⅱ组吸入1 MAC异氟醚维持麻醉,持续5 h,术中维持T1在基础值的10%。记录罗库溴铵输注速率、恢复指数(T1恢复25%至75%的时间,T25-75)以及罗库溴铵停止输注到TOFR为0.9的时间。结果与初始状态比较,Ⅰ、Ⅱ组持续给药30 min-5 h时罗库溴铵输注速率下降(P<0.05);Ⅱ组持续给药1~5 h时罗库溴铵输注速率低于Ⅰ组(P<0.05)。两组间恢复指数和罗库溴铵停止输注到TOFR为0.9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可用于长时间持续输注以维持稳定的肌松。维持T1在基础值的10%的情况下,持续输注罗库溴铵5 h时异氟醚麻醉比异丙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罗库溴铵输注速率减少30%,但其恢复指数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