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DCO救治的34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抗休克,按DCO的要求临时固定骨折、控制出血、恢复肢体血供、控制污染及对其他系统的损伤行损伤控制性手术;随后ICU复苏;待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尽早实施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DCO控制了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和污染,纠正了休克,确定性手术后恢复良好。本组死亡率11.8%(4/34);致残率20.6%(7/34)。结论DCO符合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在这类患者的救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案。DCO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康复率。  相似文献   

2.
曾湘林 《当代医学》2010,16(1):15-16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方法救治并根据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病死3例,死亡率15.7%,休克及合并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4例均痊愈。结论DCO是治疗严重多发伤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元疆  文新堂  田彭荣 《中外医疗》2010,29(5):66-66,6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策略在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中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2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的26例多发骨折伴休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实施损伤控制骨科策略给予救治。结果运用损伤控制方法成功救治34例,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7例,24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应用DCO的方法可以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急救方法及相关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救治成功68例,成功率为87.2%,死亡10例。结论: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损伤部位多、损伤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需在治疗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抗休克治疗,而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也对降低临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中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策略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评分ISS≥16),其中42例患者采取DC策略抢救(DC组),71例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方式抢救(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DC组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传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中DC策略的临床应用,能明显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救治。方法: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选取78例。总结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救治方法。结果:本文的78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性伤患者中有1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9.2%。其中良好痊愈有32例,占41.0%,总体的抢救成功率为67.9%。结论: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及时准确地判断,救治策略的快速合理的选择以及处理好患者颅内高压是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996~2006年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的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39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双侧骼内动脉栓塞术8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0例.10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病死率12.8%(5/39),死亡组ISS平均值41.6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隔下脓肿,1例下肢深部感染,均痊愈.结论 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郑由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57-15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急救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救治的79例多发伤病例资料。结果79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2例(65.8%),致残16例(20.3%),死亡11例(13.9%)。5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4例死于严重胸腹部损伤,2例死于MODS等严重并发症。应用损伤控制抢救25例,21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把握救治时间,早期采取积极急救处理,合理运用损伤控制理论,抢救或术后积极进行并发症的防治,可降低其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521例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21例腹部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ISS)评分8~65分,平均23.6分。钝性伤453例,穿透伤68例。入院时休克231例(44.3%)。腹内损伤脏器777例次。腹部创伤手术率83.5%。合并多发伤331例。死亡34例(6.53%)中,平均 ISS 评分43.6分,死因为失血性休克13例:肝脏伤大出血 7例,腹内大血管伤4例,肺门血管伤2例;颅脑伤 7例;心脏 4例;胸腔严重感染致 ARDS 3例;术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1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9例。存活者中与腹部创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3%(60/487),主要为感染和出血。结论凡腹腔完整性被破坏均应手术探查;紧急情况下采用损伤控制原则(DCS)而不强求依据器官损伤分级决定手术方案;急诊室剖腹可提高腹内大血管伤救治成功率;重视“致死三联征”前兆,在其发生时应迅速终止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损伤控制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损伤控制策略救治108例严重多发伤的经过及损伤控制救治措施的选择情况。结果除19例因发展很快的失血性休克(7例)、严重脑挫伤(6例)、难以控制的感染(4例)、MODF(2例)而死亡外,89例得到救治,抢救成功率82.4%。结论建立主诊医师负责的急诊救治小组,应用损伤控制策略开展救治是当前急诊严重多发伤救治较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总结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救治的严重多发伤2358例,分析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救治工作的要点。结果本组早期诊断正确率95.04%(2241/2358)。发生ARDS 228例(9.67%),MODS 236例(10%),应激性溃疡伴出血103例(4.37%)。ARDS治愈率69.30%(158/228),MODS治愈率53.81%(127/236),应激性溃疡治愈率74.75%(77/103)。全组总治愈率89.86%(2119/2358),死亡率10.14%(239/2358)。结论及时控制出血、减轻缺血缺氧损害,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及时解决ICU治疗中发生的外科问题等措施对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有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的病例,36例采用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32例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策略(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救治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6例采用早期全面处理患者中,抢救成功27例(75%),一期手术后死亡3例(8.3%),一期手术时间平均90 min(40~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310 mL(185~450 mL)。32例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策略救治患者中,抢救成功29例(90.6%),一期手术后死亡2例(6.3%)。一期手术时间平均70 min(20~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150 mL(85~250 mL)。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理采用DCO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有骨折患者,可减少创伤后的二次打击,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分析该院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救治的交通事故致多发伤729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按简明损伤定级和损伤严重评分即AIS-ISS(AIS-98版-ISS)进行评分。结果:729例中,死亡69例(9.5%),致残96例(13.2%),痊愈564例(77.3%)。ISS评分〉30分108例中,死亡57例。认为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可准确判断病情;分值越高,早期救治率越低,死亡率越高。多发伤多见于颅脑、胸腹部损伤合并骨折,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及时控制出血。减轻缺血缺氧损害,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及时准确手术,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内脏并发症是多发伤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0年9月至2009年12月救治的39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病例资料.伴休克者液体复苏以平衡盐液为主,适量输血及补充胶体液,手术治疗359例,357例行ICU监护及治疗.结果 本组早期诊断正确率94.91%(373/393).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7例(9.4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9例(9.92%),应激性溃疡伴出血17例(4.33%).ARDS治愈率70.27%(26/37);MODS治愈率53.84%(21/39);应激性溃疡治愈率76.47%(13/17).全组总治愈率89.82%(353/393),死亡率10.19%(40/393).结论 提高早期诊断率、合理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及时修复及动脉栓塞治疗腹膜后血管损伤等措施对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总结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多发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急诊救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51例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手术救治(实验组),并与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常规手术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照组1)、44例充分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性手术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照组2)以及46例充分液体复苏和常规手术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照组3)进行成功率比较.结果 实验组抢救成功34例,成功率66.7%;死亡17例,死亡率33.3%.对照组1抢救成功24例,成功率48.0%;死亡26例,死亡率52.0%.对照组2抢救成功21例,成功率47.7%;死亡23例,死亡率52.3%.对照组3抢救成功16例,成功率34.8%;死亡30例,死亡率65.2%.实验组与对照组3比较,成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他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对照组间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治疗中,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性手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S)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救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采用DCS治疗和常规救治2种方法,比较DCS对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疗效.结果 DCS治疗组较常规救治组相比较可有效提高救治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CS可有效控制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结果。方法 对37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回顾性总结。结果 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29例(34.7%),轻残81例(21.8%),重残52例(14.0%),植物生存16例(4.3%)。死亡93例(25.1%)。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效果,同时是减少致残率及降低死亡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程应全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1-61
目的对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2年10月患有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患者,分别进行传统常规骨折救治与损伤控制策略下的急诊救治,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死率、ARDS、MODS、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ISS评分等进行了比对,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DCO原则治疗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更加科学,合理,使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有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水平。方法:结合我们的有关研究和参加抢救的临床救治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著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提高严重多发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水平,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结论:严重多发伤具有脏器损伤率高、出血性休克率高、感染率高、MODS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五高”特点,所以其诊治的复杂性、紧迫性远远超过其他许多疾病。因此努力提高我国严重多发伤的基础研究及诊断和救治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向旭平 《四川医学》2014,(4):464-465
目的: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护疗效,为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提供基础资料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诊断的病例资料,并符合相关分组救治措施,如术前院前的急救与护理、手术以及术中术后救治措施,以格拉斯哥分级标准评价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率24%、中残率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良好率15%、中残率8%(P〈0.05),重残率、植物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并多发伤的病情十分危急,院前急救是抢救成功率的环节,能有效的减少二次合并伤,降低病死率,同时制定合理的救治程序,均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