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功能成像与针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CT和MRI成像技术仅能提供人体形态学信息,而脑功能成像技术则可用于检测脑功能的变化,这种功能性神经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针刺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针刺研究的报道日渐增多,现对此领域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功能MRI(f MRI)是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成像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疼痛方面的研究,使得人们对疼痛的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疼痛的分析,从痛觉中枢的定位、临床疼痛的f MRI研究及疼痛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年关于疼痛的脑f MRI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疼痛的脑成像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脑地形图研究,即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及其诱发改变,包括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诱发磁场(MEF)的地形图;二是脑成像研究,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断层摄影术。其主要...  相似文献   

4.
fMRI 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引言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magnet icresonanceimaging ;fMR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快速成像技术 ,它可以检测大脑功能的变化。fMRI在脑认知研究和神经活动定位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 ,fM RI将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更有广泛的应用。现在通常采用的超快速成像技术是回波平面成像 (EPI)。EPI作为一种多层成像技术 ,可在保持高分辨率的前提下得到覆盖全脑的图像。目前fMRI的一个主要应用是脑功能定位的研究。fMRI时间序列可显示出在受到视觉…  相似文献   

5.
脑网络是复杂网络理论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脑网络的构建与分析为脑疾病的预测、诊断及预后评价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展现脑白质纤维束形态的成像技术,现已被应用于脑网络的研究中。本文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构建大脑结构网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脑成像技术已经推进了对针刺的研究,对针刺疗效机理产生了新的认识。在此文中,作者对此研究领域的几个关键热点问题作一简要综述,如穴位特异性,针刺与安慰剂治疗关系,和利用f MRI作为针刺治疗中的生物标记或预测指标的潜在价值。脑影像技术如MRI和PET的发展明显促进了对针刺的理解。MRI的技术进步,如更高的磁场,更好的成像硬件,新扫描方法,如ASL,DTI,新试验范式,如事件相关,静息态f MRI,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引入,能同时研究脑形态及功能的变化。PET成像技术进步不仅可研究脑代谢,血流变化,和其他非选择性的神经活动标记,而且可以探测特异性受体在全脑的分布。这些进展可以间接评估与安慰剂止痛效应相关的脑神经递质变化,例如,可以检测内啡肽的释放情况。更令人惊喜的是,新技术可以使我们同时采集f MRI及PET数据,对脑活动和神经递质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其他脑成像技术如高分辨EEG,MEG能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功能信息。脑成像针刺研究的文献很多,作者将集中讨论几个关键问题,如穴位特异性,针刺与安慰剂效应的区别,使用成像作为针刺治疗的生物标记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近年来脑功能多种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阐明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12期间与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functionalbrainimaging”和“fMRI,PET,EEG”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与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脑功能成像技术”和“fMRI,PET,EEG”,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出初审,选择脑功能多种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具有较新进展性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30篇文献,排除14篇重复性研究,其余16篇查找全文并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对脑功能各种成像技术,如脑电图、脑磁图、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功能代谢计算机断层的原理、特点及作用进行简明介绍。空间成像技术和时间成像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加完整深入地揭示认知加工过程、各脑区之间的动态联系和大脑活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别详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功能性磁共振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在视觉、运动、幻觉刺激与想象运动方面及功能性磁共振在视觉、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心理、癫痫病的研究及诊断。还例举在癫痫病的诊断定位及植物人状态的脑功能代谢、激活反应情况。这些研究不仅对于脑部疾病的发病学和病理生理过程及其脑功能变化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产生影响。结论:脑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惟一无创伤、无侵入性并有较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高级脑功能研究手段,将功能、影像和解剖3个学科完美结合起来,是脑功能研究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近年来脑功能多种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阐明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12期间与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functional brain imaging”和“fMRI,PET,EEG”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与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脑功能成像技术”和“fMRI,PET,EEG”,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出初审,选择脑功能多种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具有较新进展性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30篇文献,排除14篇重复性研究,其余16篇查找全文并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对脑功能各种成像技术,如脑电图、脑磁图、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功能代谢计算机断层的原理、特点及作用进行简明介绍。空间成像技术和时间成像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加完整深入地揭示认知加工过程、各脑区之间的动态联系和大脑活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别详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功能性磁共振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在视觉、运动、幻觉刺激与想象运动方面及功能性磁共振在视觉、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心理、癫痫病的研究及诊断。还例举在癫痫病的诊断定位及植物人状态的脑功能代谢、激活反应情况。这些研究不仅对于脑部疾病的发病学和病理生理过程及其脑功能变化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产生影响。 结论:脑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惟一无创伤、无侵入性并有较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高级脑功能研究手段,将功能、影像和解剖3个学科完美结合起来,是脑功能研究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9.
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继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帮助判断病变周围脑功能是否存在以及脑功能区是否移位,显示脑内特定区域的功能变化与躯体局部感觉运动的关系,对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和预后判定有指导意义;还可以根据脑功能成像技术选择性地进行康复治疗。目前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诊疗中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主要有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脑电图技术(EEG)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但这些传统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其相应的局限性。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性光学成像技术,具有便携性强、抗运动干扰、时间分辨力高、安全经济等突出的优点。本综述简要概述了NIRS应用于监测脑卒中患者大脑功能区域与肢体恢复的关系以及脑卒中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MR波谱成像(MRS)是一种可在活体上无创性测定脑内代谢物质的技术,作者对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所测定的脑内常见代谢物及其临床意义等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对国内外近年来正常人脑不同部位的MRS及与年龄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意在指出1H-MRS对临床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约15年前,几项有关疼痛的脑影像学研究发现,施加于躯体的伤害性刺激会导致丘脑、基底神经节、小脑、岛叶、初级和次级感觉皮层、前扣带回以及前额叶皮层等许多区域的激活。自此,运用功能成像方法研究疼痛的文献数量呈指数增长。使用“脑功能成像或PET或fMR I”等关键词与“疼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功能成像 (fun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一种崭新的成像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脑功能研究,特别是大脑功能区的划分,它突破了既往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角度对脑实施研究的状态,开辟了脑功能研究的新领域 [1]。 1 MR脑功能成像原理 MR脑功能成像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 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元活动情况,达到脑功能成像的目的。神经元活动增强时,脑功能区皮层流过的血流量增加,而细胞耗氧增加量并不明显,二…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功能成像是 90年代以来兴起一种研究脑功能的方法 ,其利用神经元活动期间脑部磁共振图像上的变化较为精确的标示出脑功能活动区的位置与范围 ,具有很高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1] 。 1990年Ogawa首先将MRI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2 ,4 ] 。此后随着 1.5T以上磁共振成像仪及回波平面成像 (echoplanarimaging ,EPI)技术使用的普及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神经外科中的运用有了进一步发展。1 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基本方法是对大脑皮层进行有特定规律的刺激 ,同时以特定序列扫描皮层 ,最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研究骨骼肌退变与肌痛的关系,探讨肌痛症的客观评定指标。方法:随机选取不同阶段年龄肌痛症患者25例(包括纤维肌痛综合征及风湿性多肌痛)分为5组。所有肌痛症患者均进行弹性运动功能锻炼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疼痛程度,应用统计参数图计算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显示激活区域的位置,大小以及激活强度。结果:各组肌痛症患者锻炼后VAS相比于锻炼前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功能锻炼后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各组激活脑区位置、强度表现无一致性,激活脑区大小与疼痛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表现。结论:年龄与骨骼肌退变所引起的疼痛呈正相关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脑区激活大小可以做为疼痛客观评定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胎脑从妊娠第3周末一个简单的神经管结构发育成出生后功能结构复杂的脑组织,期间经历了脑原始诱导发育、神经细胞增殖、神经元移行、两侧大脑半球皮质层状结构形成、脑室、沟、裂、脑回发育,以及白质纤维出现到成熟的髓鞘化过程。这些发育过程极其精确复杂,但是遵从严格的顺序。产前超声仅能筛查早期胎脑较明显的先天异常,无法评估这些细微的脑结构发育情况。近年来发展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为胎脑发育的研究提供了有用工具,尤其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通过检测脑组织的水分子弥散运动,提供了从微观结构层面观察胎脑信息的视角,同胎脑组织学研究形成互补。本文将简要介绍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应用于胎脑方面的优势及其主要应用手段,DTI对皮质层状结构的显示,以及显示白质纤维束出现的时间、顺序、胎脑纤维束连接的变化、白质髓鞘化前成熟过程等,还总结了目前DTI技术用于胎儿脑成像的主要技术难题与解决办法,为进一步应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正常胎儿脑发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脑成像已经成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功能磁共振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手段具有高分辨率、高精确度、非侵袭性、无须注射对比剂、可同时获得脑的解剖与功能影像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脑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现就fMRI的成像原理技术、正常皮层中枢功能和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目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其机制的了解尚不深入,对患者存在的疼痛症状也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参与感觉、情绪、认知等脑区的基础活动变化及其之间功能连接网络的重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通过对BOLD-fMRI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脑区活动变化和功能连接重塑的中枢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BOLD-fMRI在神经病性疼痛研究方面的作用及对未来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功能磁共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成像已经成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功能磁共振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手段具有高分辨率,高精确度,非侵袭性,无须注射对比剂,可同时获得脑的解剖与功能影像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脑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现就fMRI的成像原理技术,正常皮层中枢功能和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脑功能成像是使用脑局部成像技术,完全无损伤地把脑的高级活动用图像扫描显示出来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脑损害是糖尿病于中枢系统的并发症,脑灌注的异常是糖尿病脑损害的表现之一。磁共振灌注成像分为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动脉自旋标记3类,能够反映脑血流灌注等信息。随着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更早期、全面、准确地测量脑部微循环的改变及其所带来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作为非侵入性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并重复测量脑血流量,更有效避免了使用外源性对比剂带来的风险,已逐渐成为糖尿病脑损害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将围绕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糖尿病脑损害中的研究与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