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有计划的指导训练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锻炼,使她们在短时间内恢复手臂正常功能,降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让其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方法 将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均在术后第6天开始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行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并嘱其按时功能锻炼,实验组除行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外并教其做有氧恢复操[1].结果 实验组恢复时间平均43.3 d,淋巴水肿轻度3例,中度0例,自我评价满意.对照组恢复时间平均61.7 d,其中淋巴水肿轻度17例,中度6例.结论 通过有氧恢复操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患肢功能,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还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使身体尽早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有计划的指导训练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锻炼,使她们在短时间内恢复手臂正常功能,降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让其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均在术后第6天开始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行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并嘱其按时功能锻炼,实验组除行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外并教其做有氧恢复操[1]。结果实验组恢复时间平均43.3d,淋巴水肿轻度3例,中度0例,自我评价满意。对照组恢复时间平均61.7d,其中淋巴水肿轻度17例,中度6例。结论通过有氧恢复操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患肢功能,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还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使身体尽早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上肢水肿程度、患肢感染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按水肿发生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每组140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感染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89.3%,干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99.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轻、中度水肿患者,干预组轻、中、重度水肿患者护理干预后上肢周径差值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或P〈0.01)。干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82.1%,未出现患肢感染;常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49.3%,患肢感染发生率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上肢淋巴水肿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控制患肢皮肤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艾灸,比较两组术后第2月末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水肿程度。结果淋巴水肿发生率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30%,观察组均为轻度水肿,对照组轻度水肿22.5%、中度水肿7.5%;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x2=6.65,P<0.01。结论艾灸疗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改善的效果。方法抽选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3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 n=69例,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67例,针对淋巴水肿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患侧上肢体积增加情况、淋巴水肿发生率、功能恢复及感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针对淋巴水肿实施护理干预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患侧上肢体积增加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患侧上肢轻、中、重度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淋巴水肿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改善术后水肿症状,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复,减少患肢皮肤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压力治疗仪),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第2个月末淋巴水肿发生率、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和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患者治疗后自觉肢体轻松舒适,无肿胀、沉重感,并且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梯度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促进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程度淋巴水肿发生状况及其相关症状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及目的抽样方法,选择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 224 例, 采用肢体周径测量法判断淋巴水肿严重程度, 采用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 Breast Cancer and Lymphedema Symptom Experience Index , BCLE鄄SEI )评估患者淋巴水肿相关症状体验。 结果 224 例患者中,无水肿 94 例( 42.0% ),轻度水肿 46 例( 20.5% ),重度水肿 84 例( 37.5% )。 轻度淋巴水肿患者的症状个数、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困扰总分高于无淋巴水肿患者( P=0.007 );重度淋巴水肿患者的症状个数、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困扰总分高于轻度淋巴水肿患者( P=0.017 )。 轻度水肿患者的上肢肿胀、患肢沉重、患肢疲乏、患肢紧绷、患肢僵硬、手臂受限、 肘部受限、 手腕受限的发生率高于无水肿患者。 结论 淋巴水肿早期就出现相应症状,且症状体验随着水肿加重而越发严重。 关注患肢肿胀、患肢沉重等淋巴液积聚症状,可早 期发现淋巴水肿并给予早期干预,阻止或延缓水肿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9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当天即开始实行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术后3~5 d才开始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术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21 d患肢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实验组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可大大改善患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21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分别在手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随访,测量上肢周径,比较两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12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6.5%,对照组为3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12个月实验组淋巴水肿轻度18例,对照组轻度26例,中度6例,重度8例(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期间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常规护理+向心性按摩+八段锦锻炼),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在放疗前和放疗结束1个月末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伴有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放疗期间采用向心性按摩加八段锦锻炼,配合积极有效常规护理能有效预防水肿进一步发展,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7例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功能恢复以及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双上肢周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优良率(82.3%、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感染发生率(1.27%)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症状,降低患肢皮肤感染率,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预防或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评价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甲乳外科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随访至术后1年,对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伤口愈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上肢运功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复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气压治疗,实验组针对淋巴水肿进行复合护理干预,在气压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记录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淋巴水肿情况,并对各程度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给予复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且无重度淋巴水肿的发生。结论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6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80例乳腺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患肢感染发生率、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肢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5.5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44%,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对病人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减少患肢感染,有利于促进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促使病人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收治78例乳腺癌行根治术治疗,术后均发生患侧上肢水肿,给予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乳腺癌术后并发患肢水肿患者78例,均为女性,25~74岁。其中60岁以上18例,占23.08%,体重75kg以上24例占30.78%;术后放疗患者52例,占66.67%;行乳腺癌仿根治术者71例,占82.05%;行乳腺癌保乳根治术者7例,占8·97%。所有病例中轻度水肿51例,中度水肿21例,重度水肿6例。使用简单易行的周长测量法,即指间隔一定距离测量上肢不同部位周长,与对侧上肢做比较,一般定为患肢周长比对侧上肢周长长3 cm为轻度水肿,3~5 cm为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期间患肢并发症的状况及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测量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患肢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期间,患肢并发症中,除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升高外,患肢疼痛、感觉异常、患肢肌力下降及条索状结构的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生率在3个时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康复效果总体并不理想,虽除淋巴水肿以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直至术后1年均未能完全恢复,而术后淋巴水肿是上肢功能恢复中唯一会随着时间进展而增加发生率的并发症。提示需加强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其并发症的管理,并且时间应维持在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严梅  蒋妮  王雪芹  徐芳  杨桂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9-1112
目的探讨复合护理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针对淋巴水肿的复合护理干预,即健康教育加气压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单纯气压治疗,将术后一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各组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以及各程度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实施复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降低了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而且没有发生重度淋巴水肿。结论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淋巴水肿症状,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并在临床上应用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在预防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病人,依据所接受不同预防治疗手段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预防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预防治疗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预防方法。比较两组病人患肢淋巴水肿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患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vs 24.0%,P0.05);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vs 72.0%,P0.05)。[结论]应用肢体气压治疗仪可预防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向协调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病人的术后护理对上肢淋巴回流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人中选取实验对象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双向协同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评估两组病人的上肢水肿情况、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自我护理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发生上肢轻度水肿14例、中度9例、重度2例,对照组发生轻度11例、中度18例、重度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优42例、良13例、差5例,对照组功能恢复优29例、良14例、差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量表评分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采取双向协同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病人面对治疗和护理的态度,有效降低由于淋巴回流不畅引起的患肢水肿,同时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是否可行。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患肢进行置管,对照组在健肢进行置管。两组均由同一名专科护士根据标准操作程序行PICC。置管后由同一水平、同一资质的护士团队根据统一的《PICC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和《PICC维护标准及并发症处理标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肢肩关节活动度、上肢水肿发生率、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相关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患肢关节运动受限,29例正常;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患肢关节运动受限,28例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87,P=0.557)。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上肢水肿,其中轻度2例,中度2例;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上肢水肿,其中轻度1例,中度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08,P=0.683)。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29例,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7,P=0.313)。两组在留置导管长度、外露长度、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对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PICC置管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