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康复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69例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患者,其中男26例、女43例,平均年龄(50.2±11.5)岁。予术前及术后干预措施、出院指导和随访,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8±2.6)d,6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其中57例患者顺利拔除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1例患者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继续留置临时起搏器电极,11例患者残留临时起搏导线出院,出院后两周随访发现2例患者的临时起搏导线体内残端露出体表。结论心外膜临时起搏电极是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风险防范手段之一,掌握临时起搏器导线的管理及临时起搏器应用的相关知识,合理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做好患者宣教,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9~11月,50例有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心脏病患者在我院心外科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治疗,按照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15.7)岁;传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4.2±17.7)岁。比较两组放置起搏导线时间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无术中出血、心脏压塞、起搏导线引发的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改良组起搏导线放置时间较传统组短(P0.001)。所有患者在中期随访期间,未发现中量以上心包积液、起搏导线移位等情况。结论在完全胸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中经我们改良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放置方法简单易行缩短了术中起搏导线的放置时间,效果良好。短期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但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754例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1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发生原因和转归,提出正确的防治方案。方法手术中立即发生CAVB8例;其中6例立即再次阻断主动脉重新修补,2例使用心外膜起搏和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其中1例术后第7天再次手术重新修补缺损;手术后3~4天由于CAVB发生心源性昏厥2例,均安置临时心内膜起搏器。结果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全部康复出院未留置永久性心内膜起搏器。结论CAVB的发生与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位置和手术操作有关;正确认识房室传导组织的解剖是防止损伤的关键,术中一旦发生CAVB应果断拆除原修补缝线,重新修补缺损;术后安置心外膜或心内膜临时起搏器对防止心源性昏厥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4.
15例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接受开胸心脏直视手术移除起搏装置及赘生物,2例同期放置起搏器,1例同期放置心脏电复律除颤器,10例术后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术后20~45d再次放置起搏器,2例单纯行心内电极导线取出。结果15例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后随访2周至1年,未有复发。提出对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做好起搏器治疗的护理、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健康指导时应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避免起搏装置感染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总结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植入起搏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01%)。其中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综合护理后全部康复,无电极移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实施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脏功能、并发症种类及原因.方法:随访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并发症的种类,分析其原因.结果:右室心尖部起搏(RVA)术后6个月时LVEF明显低于术前,右室间隔部起搏(RVS)组无明显变化.发生起搏器并发症4例,起搏器囊袋血肿2例,电极移位及电极导线断裂各1例.结论:RVS更符合心脏生理起搏节律,术后心功能改善优于RVA.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术后加强随访,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对56例床边安置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临时起搏器的患者予以术后监护,包括识别临时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密切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表现。结果发现术后电极移位3例、出血2例、感染2例、尿潴留4例、便秘14例,经调整电极位置及对症处理患者电极复位、症状消失.提示术后严密监测心电图及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56例床边安置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临时起搏器的患者予以术后监护,包括识别临时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密切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表现.结果 发现术后电极移位3例、出血2例、感染2例、尿潴留4例、便秘14例,经调整电极位置及对症处理患者电极复位、症状消失,提示术后严密监测心电图及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M)所致心脏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10例安装PPM所致心脏并发症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2.9岁。术前植入单腔心房同步型(AAI)起搏器1例,双腔房室全能型(DDD)起搏器9例。心脏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IE)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4例,肺动脉血栓1例。依据患者病情不同分别行三尖瓣成形术(TVP)、三尖瓣置换术和/或电极去除、赘生物清除等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5例术中保留起搏导线与电极者术后均无起搏器功能障碍,3例去除电极的起搏器依赖患者行再次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随访9例,平均随访时间5.5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例行TVP患者术后遗留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I)。结论PPM所致IE患者如感染难以控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PPM所致TI术前较难明确诊断,应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或手术探查;保留起搏导线者术中应采取措施保护起搏器;去除导线再次植入起搏器者要选择合适的植入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措施,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31例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给予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及规范实施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周内发生囊袋血肿2例,术后3个月发生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对症处理和抗心衰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后康复。未发生切口及囊袋感染、电极导线脱位、起搏阈值升高、心外肌肉收缩等其他并发症。复查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和自觉规避起搏器的不规范使用习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置起搏器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使用高频电凝器对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心率的影响及麻醉管理。方法全麻下气管内插管LC126例,术前携带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94例。术中12例在起搏器上放磁铁干扰,窦房结功能低下临时预置食管电极起搏32例。全程监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胆囊和电凝止血过程中对起搏器的功能干扰和对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影响。结果94例永久起搏器术中2例使用高频电刀时起搏器功能失灵,停止电凝。待起搏器恢复原起搏程序后,改双极电凝完成手术。磁铁活化12例,无起搏器干扰发生。32例预置食管起搏者中,术中7例心率减慢至35~50次/min,及时调整起搏心率至60次/min。维持了正常心率。结论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者及预置临时电极起搏器的手术病人,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凝器时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中正确使用,加强管理,采取有效地预防治疗措施,起搏器患者行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骨感染临床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78例心脏手术后残留的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深部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3~72岁。手术类型包括瓣膜手术38例(包括主动脉瓣成形术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双瓣膜置换手术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6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复杂畸形手术5例)。患者均因心脏起搏导线未完整拔除导致胸骨切口感染,采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方式治疗。处理时间为开胸心脏术后15年32例,1年内4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伤口Ⅰ期愈合70例,Ⅱ期愈合5例,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3例。随访71例患者1年,伤口感染均无复发。结论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心脏术后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部切口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单纯左胸径路心房颤动(房颤)超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通过全胸腔镜下单纯左胸径路行超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2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6例、女95例,年龄29~81(58.7±15.4)岁。总结分析术中麻醉管理的相关经验及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04.9±37.2)min。术中消融时,患者血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呈波动样起伏变化,最低平均动脉血压44~79(62.4±8.4)mm Hg,平均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83%~95%(88.8%±3.1%)。消融后,所有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均逐渐恢复。消融结束,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时的心率为40~108(70.0±16.6)次/分,仅1例患者术中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无起搏器植入病例。8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行电复律治疗,出院时190(94.5%)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无脑卒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无死亡病例。结论全胸腔镜下单纯左胸径路房颤超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对患者术中的呼吸、循环功能会有一定影响,但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麻醉管理及配合可保证该手术安全、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非心脏手术前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前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指征。方法对102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根据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将患者分为起搏组和备用起搏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结果围手术期37例出现起搏心律(起搏组),65例为自主心律(备用起搏组)。与备用起搏组比较,起搏组患者年龄偏大[(61±17)岁vs(52±14)岁,t=2.885,P=0.005],具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54%(20/37)vs14%(9/65),χ2=18.733,P=0.000;心肌病:8%(3/37)vs0%(0/65),P=0.045]和晕厥病史的患者[11%(4/37)vs0%(0/65),P=0.030]相对较多,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97%(36/37)vs48%(31/65),χ2=25.741,P=0.000]和超声心动图(UCG)[97%(36/37)vs45%(29/65),χ2=26.076,P=0.000]检查结果异常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手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需全面评价患者的临床情况,Holter发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时UCG显示心肌病变的高龄患者,特别是合并晕厥...  相似文献   

15.
85例心脏病病人置入永久起搏器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能源耗竭、因病情需要改变起搏模式、起搏电极破损断裂、起搏器囊袋破溃感染。经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电极,变换起搏模式及改换起搏器置入部位后,起搏器均正常工作。认为优质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临时阻断联合微创手术治疗Ⅲ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诊断并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临时阻断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的12例Ⅲ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有生育要求患者同时行腹腔镜下病灶清除修补术(FER),另6例无生育要求患者同时行宫腔镜妊娠物清除术。结果 1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1例因子宫动脉显露困难而改行双侧髂内动脉临时阻断,其余病例均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血管撕裂、大出血等手术并发症,术中术后无输血,无一例行二次手术,均痊愈出院。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7.1±18.1)min,术中出血量(43.3±27.7)mL,术后HCG降低67.4%±11.8%,住院时间(9.3±1.5)d,住院费用(19 080.0±5 196.4)元。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平均(35.2±8.9)d月经复潮,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同术前,术后1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均未见宫腔粘连,其中联合行FER患者阴道超声示剖宫产瘢痕处肌层均连续。6例有生育要求患者中2例正常妊娠,其中1例于术后10个月受孕并足月剖宫产,术中无大出血,无胎盘植入。结论 ...  相似文献   

17.
41例心脏双束支阻滞围术期处理与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麻醉医生对手术患者心脏双束支传导阻滞的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近5年41例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并复习双束支传导阻滞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结果 40例双束支阻滞患者麻醉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时均对药物治疗有效;1例左前分支阻滞患者在二次手术麻醉时心电图证实发展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术前无症状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双束支阻滞患者不必常规安装临时起搏器,但准备适当的药物及临时起搏设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对3例喉癌并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喉全切除术前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通过术前精心准备,加强起搏器管理,做好体位护理、气道管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取得满意抗心率失常治疗效果,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喉全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例喉癌并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喉全切除术前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通过术前精心准备,加强起搏器管理,做好体位护理、气道管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取得满意抗心率失常治疗效果,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自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共为9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其中男性60例,女性38例,年龄80~99岁,平均(83.17±5.38)岁.结果 术后死亡8例,死亡率为8.16%.平均ICU滞留天数为(3.99±1.87)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3.65±5.48)d.69例随访1~67个月,随访期死亡21例.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仍有较高死亡率,术前应加强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判断,术后积极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