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李盈  马维冬  张春艳  韩拓  张岩  王聪霞 《广东医学》2023,(11):1444-1447
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表现,患者临床预后极差。高尿酸血症(HU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非常常见,血尿酸升高与心力衰竭发病风险、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疾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现有降尿酸药物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心血管获益尚不明确。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具有多重心血管保护作用及肝肾获益,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患者降尿酸治疗的潜在药物。本文将综述高尿酸血症与心力衰竭疾病风险、预后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辛雷  梁菁菁  高颖  徐霞  赵东宝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25-2029
痛风患者常出现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和代谢综合征等。部分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会增加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因此,降尿酸治疗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影响研究非常重要。目前 ,降尿酸治疗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尚不明确,部分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别嘌醇可以减缓肾功能的恶化,而非布司他的相关研究目前存在争议,并且缺乏苯溴马隆在慢性肾脏病方面的高质量研究。今后,仍需在降尿酸治疗的肾脏保护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兴坚  朱春梅  吴民 《中外医疗》2011,30(18):103-103,10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常出现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传统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中,容易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病,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降尿酸药物对于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且血尿酸〉8mg/dL的患者,以及无合并症但血尿酸值〉9mg/dL的患者,降尿酸药物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尽管高尿酸水平通常与CKD有关联,但高尿酸血症本身是否是CKD发展或者恶化的真正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近来流行病学对健康及有肾脏疾病的人群研究报道,尿酸有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及增加新发肾脏疾病危险的作用。而且,有报道称,肾脏疾病患者经过降尿酸治疗后可以稳定肾功能,且独立于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多种因素,表明高尿酸水平是CKD进展的原因。本文以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为根据,讨论在CKD进展及恶化中尿酸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惠英  李科  韦海涛 《华夏医学》2004,17(4):586-587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现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临床流行病学表明,高尿酸血症对于男性及女性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有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比有高血压而无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心血管危险疾病的危险性要高1倍。所以这类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降尿酸治疗非常重要。氯沙坦钾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  相似文献   

6.
当尿酸盐在血中呈过饱和时即可沉积于肾脏 ,从而引起肾病变 ,称为高尿酸血症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大约是 0 .3% ,男性占 90 %以上 ,女性少见。本文主要论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1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表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有临床表现的只占 2 0 %左右 ,而痛风患者中有临床肾病表现的占 10 %~2 0 %。(1)肾脏表现①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 :起病急 ,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为肾小管腔被大量尿酸结晶堵塞。此种情况可出现在严重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用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之后、肿瘤…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常合并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等因素将会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降尿酸方案的选择。本文结合目前指南内容对常用药物的使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对新药物的应用、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尿酸、痛风、痛风石的管理等挑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彭仙娥  赖智双 《中外医疗》2009,28(32):29-30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过肾脏排泄。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长期高尿酸血症易诱发痛风,还容易累及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本文就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等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尿酸血症是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中的一种严重合并症。尿酸作为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在生理条件下主要的存在形式为尿酸盐。血液中的尿酸盐几乎全部被肾小球滤过,而TLS所引起的大量尿酸堆积超过了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出现"高尿酸血症"。过剩的尿酸随血液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引起全身性疾病,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尿酸沉积在关节和肾脏中可产生关节疼痛及肾绞痛。若高尿酸血症引发急性尿酸盐肾病,则会出现严重的氮质血症和肾功能衰竭。既往只有别嘌呤醇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用于高尿酸血症的预防,而对已经形成的高尿酸血症并无针对性的药物可以应用。近16年来由于尿酸氧化酶投入市场,临床医生对于预防与治疗TLS所致高尿酸血症的处理变得游刃有余。本文重点对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氧化酶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近些年明显增多,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已达到10%,痛风的发痛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平衡,造成人体内多种物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大量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痛风之前就已经损害肾脏等器官,临床所见不明原因的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病因之一就是长期血尿酸(UA)增高所致。所以发现UA明显升高的患者必须做降尿酸处理。常用的降尿酸药分为:抑制尿酸合成药、促进尿酸排泄药、体液碱化药、肠道尿酸吸附药等四种。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由于体内尿酸升高所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肾脏并发症风险升高密切相关。活性评价是降尿酸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降尿酸药物的活性筛选方法大致分为体外和体内两种,体外筛选主要是基于黄嘌呤氧化酶、尿酸转运蛋白、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等靶点建立模型,而体内降尿酸筛选则通过啮齿类、禽类动物及类器官等模型实现。因此,从体内、体外两个方面全面综述了降尿酸化合物的活性评价方法,旨在为降尿酸药物的研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2.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在中国的患病率超过13%(男性高达18.5%),并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高尿酸血症可影响肾脏,直接导致急慢性尿酸性肾病或尿酸结石,并表现为以尿酸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纤维化等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KD 是慢性病程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的进展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该文综述了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影响和尿酸与CKD 的相关性、致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肾脏疾病、肾功能损伤尤其是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之间的联系;主要探讨高尿酸血症是否为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及作用机制,同时探讨尿酸在预测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方面的前景及降尿酸治疗能否获益,从而为预防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发生、发展提供循证学依据,并为术前干预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渐升高,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关系研究越来越深入。随着研究的进行,更多的证据证实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上述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通过降尿酸治疗是否可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也在进一步证实。本文对近期关于高尿酸血症及降尿酸治疗对慢性病影响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提高临床对尿酸水平的重视,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脏缺血、缺氧、乳酸生成增多,从而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而造成高尿酸血症,约有25%~30%的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1].由于尿酸盐结晶对动脉壁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可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增加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因此,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同时行降压及降高尿酸血症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院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明显增加,二者合并症与单种疾病比较,合并症对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更大。目前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涉及遗传、炎症、氧化应激等多种致病机理。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导致高血压发病机制,降尿酸、降压药及他们对血压、尿酸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维慧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49-3350
慢性心衰患者经常伴随高尿酸血症。因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经常伴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心衰治疗中经常合并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也与高尿酸血症有关,治疗心衰的一线药物利尿药也可增加尿酸水平,同时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药物与治疗心衰的药物也存在相互影响,所以在这些患者中痛风的处理是一个特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引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越来越高.别嘌醇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常用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成尿酸,从而减少尿酸合成,进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积,是目前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林惠英  李科  韦海涛 《广西医学》2004,26(9):1351-135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现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越来越多,临床流行病学表明,高尿酸血症对于男性及女性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有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患比有高血压而无高尿酸血症的患心血管危险疾病的危险性要高1倍。所以这类患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降尿酸治疗非常重要。氯沙坦钾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  相似文献   

20.
居梦娴  方彭华  张真稳 《重庆医学》2023,(11):1738-1742
随着现代人们饮食习惯改变,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HUA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代谢性疾病,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作用于新靶点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具有控制血糖、降低血压、减轻体重、降尿酸及心血管及肾脏保护等作用。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可通过尿酸盐转运蛋白1 (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及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BCG2)等与尿酸相关的转运体来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该文主要围绕SGLT2抑制剂的特性、对血尿酸影响机制及其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