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刺结合耳贴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疾患 ,好发于面部多脂部位 ,形成丘疹、结节、脓疱及疤痕等 ,有碍美观。我科采用围刺结合耳贴治疗寻常痤疮 ,疗效较好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 :寻常痤疮患者 ,符合寻常痤疮诊断要点[1] 。愿意配合整个治疗过程。 排除标准 :治疗前 1个月内已接受过对寻常痤疮有影响的药物如抗生素、性激素、皮质类固醇、维A酸等的患者除外。 按纳入及排出标准 ,共收治 110例寻常痤疮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55例 ,男 2 4例 ,女 31例 ,平均年龄 2 0 .2 3± 9.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寻常性痤疮治疗中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所展现出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17年2月份-2018年3月份在本院进行寻常性痤疮治疗的患者共55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辨证取穴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皮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寻常性痤疮治疗中应用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皮损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合穴位挑刺治疗86例寻常型痤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近年来采用自拟痤疮饮配合穴位挑刺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 86例 ,疗效比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56例 ,女性30例 ,男女之比约为 1 .85∶ 1 ;年龄最小 1 2岁 ,最大35岁 ,平均 2 2 .5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 5年 ,平均 1 .74年。均经皮肤科确诊为寻常性痤疮 ,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他口服及外用治疗痤疮的药物。2 治疗方法2 .1 痤疮饮方剂组成 :白花蛇舌草 45g、白癣皮1 8g、金银花 1 5g、黄芩 1 0 g、枇杷叶 1 0 g、桑白皮 1 0 g、生地 6g、赤芍 1 0 g、丹皮 1 5g、防风 g、白芷 6g、生甘草 6g… 相似文献
4.
刺络拔罐结合挑刺治疗痤疮78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痤疮是青年期皮肤科常见病之一 ,相当于中医的“痤”、“肺风粉刺。”临床多见颜面、胸背等处发生炎性皮疹 ,挤之有米粒样的白色粉质 ,好发于青年期 ,病情发展常形成囊肿、疤痕影响面容 ,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笔者自 1997年以来运用刺络拔罐配合面部皮损挑刺治疗该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8例中 ,男 2 6例 ,女 5 2例 ;年龄在 15~32岁之间 ;病程最短 10天 ,最长 7年 ;Ⅰ度 38例 ,Ⅱ度 30例 ,Ⅲ度 7例 ,Ⅳ度 3例。2 治疗方法2 .1 刺络拔罐法 取双侧肺俞穴 ,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重叩至局部皮肤潮红、渗血 ,…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合挑刺治疗寻常型痤疮1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配合挑刺治疗寻常型痤疮142例济宁市中医研究所(272100)汪武生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00)韩根言关键词寻常型痤疮,痤疮方,挑刺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药汤剂配合穴位挑刺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142例,疗效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2... 相似文献
6.
寻常型痤疮俗称粉刺、暗疮、青春痘。痤疮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80%。笔者采用阳明经针刺配合局部围刺治疗寻常性痤疮84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面针围刺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面针围刺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7%(26/30),对... 相似文献
8.
9.
自 1999- 0 1~ 2 0 0 0 - 10采用痤疮冲剂治疗寻常性痤疮 6 0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共收集痤疮病人 80例作为研究对象 ,要求病人年龄在15~ 4 0岁 ,其面颊部痤疮损害总数在 15个以上 ,治疗前 1月内未系统用抗生素 ,治疗前 2w未外用治疗痤疮的药物。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6 0例 ,男性 32例 ,女性 2 8例 ;病程 1月~ 2 0年 ,皮损分布以颜面为主 ,可累及颈、胸、背部 ;皮损类型以粉刺、丘疹、脓疱多见 ,少数为结节、囊肿 ,部分伴有皮脂溢出。对照组 2 0例 ,男性 11例 ,女性9例 ,病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用自拟痤疮汤治疗寻常性痤疮6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8例均为门诊病人,治疗前2周不服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16~29岁。病程3个月~6年。皮损主要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大部分在额及面颊部,少部分在胸背部。 相似文献
11.
寻常性痤疮是青春时期男女常见的一种好发于面部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 ,尤以前额、双颊及颏部为甚 ,严重者可波及颈项及胸背。其基本损害为毛囊性丘疹 ,用手挤压有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 ,顶部发生小脓疱 ,破溃痊愈 ,常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轻度萎缩疤痕。临床单纯以西药治疗 ,疗效较差。本科自 2 0 0 2年以来 ,采用中西结合治疗 1 0 8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0 8例患者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寻常性痤疮诊断标准 ,分肺热血热、肠胃湿热、脾虚湿阻三型。其中肺热血热型 68例中男 3 8例 ,女 3 0例 ;年龄 1 4~2 8岁 ,平均 2 3… 相似文献
12.
自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七星针叩刺寻常型痤疮 84例 ,临床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84例中 ,男 51例 ,女 33例 ,年龄 ,18~ 2 8岁 ,病程 1~ 2年 4 4例 ,3~ 4年 2 6例 ,5~ 6年 10例 ,长达 6年者 4例。2 治疗方法2 .1 操作方法 以右手握针柄 ,食指置手针柄中段 ,运用腕部弹力带动前臂 ,针头对病位或经络穴位 ,垂直均匀起落叩刺。根据病情可在一定范围内环形叩刺。2 .2 叩刺强度与疗程 叩刺强度可根据患者的体质 ,病情和部位而定 ,可分为轻、中、重三种叩刺法。轻度叩刺 ,局部皮肤略有潮红 ,皮肤粘膜N敏感部位和… 相似文献
13.
张芃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28-428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60例张芃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寻常性痤疮60例,并与口服西药及外洗的对照组30例比较,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门诊,根据就诊时间,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13~... 相似文献
14.
15.
反应点挑刺放血配合中药治疗寻常痤疮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常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发生于青年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容。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发现背部反应点挑刺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郭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4(12):40-40
我科室在2008年5月~11月的时间里,用蒙药倒模和西医的治疗方法治疗寻常性痤疮43例,有效率为89.28%.1材料及方法清洁面部,用离子喷雾器喷6~8分钟,使毛孔开放,有利于皮肤的皮脂分泌物排出。如有脓肿及脓疱局部进行消毒,用粉刺针挤压排出脓液及皮脂拴,然后用丹参霜涂在患处,形成一个自然的保护膜。然后将蒙药制成的倒模面膜调成糊状,以病人能接受热度敷在面部。 相似文献
17.
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52例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26例。针刺组取痤疮局部围刺的基础上,合谷、血海、丰隆、三阴交穴常规针刺,每日治疗1次,同时,结合大椎、肺俞穴刺络拔罐,每周治疗2次;西药组选用异维A酸胶丸口服,10mg/次,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釆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针刺组26例中,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西药组26例中,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西药组与针刺组比较有更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显著,与西药疗效相当;降低血清IL-6水平,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其促进皮损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02~2006年,笔者自拟痤疮平治疗寻常性痤疮4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20例,女22例;年龄16~25岁32例,25~30岁8例,30~39岁2例;病程3个月~2年,平均6个月。临床表现为皮损部位大多在两颊、额部、口周,少数患者颈部、胸背部也有皮损。皮损特征为丘 相似文献
19.
20.
围刺结合隔蒜灸治疗面部痤疮2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胸部和肩背部,临床表现以炎性丘疹、黑头粉刺、继发脓疮、结节、囊肿为特点,多见于青少年,又因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者遗留斑痕,影响美观而令患者烦恼不堪.中医称其为"粉刺"或"肺风粉刺".近2年来,笔者采用围刺加隔蒜灸的方法治疗面部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