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行性骨病是指因组织退变而引起的骨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近年来,在中医学术界,许多学者都认为是“痹证”,包括《实用中医内科学》等书也把增生性脊椎炎、跟骨骨刺、颈椎病等退行性骨病纳入“痹证”范围。笔者在分析该病发病机理的基础上,考证了古代文献,认为该病的基本病因机制不符合“痹证”的概念,不该属“痹证”,而应属“痿证”范畴。本文就这个问题,试述已见。  相似文献   

2.
3.
郭文燕  李燕林 《环球中医药》2021,14(8):1514-1516
痹证、痿证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外邪内伤、七情饮食等因素引起经络失养抑或病邪瘀阻于经络而致,临床上以肢节筋骨等发生酸软、麻痹、疼痛、肿胀变形甚至活动障碍导致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此类病多以消炎止痛或免疫抑制等对症处理,其不良反应多,中医药治疗此病优势良多.本篇介绍痹证痿证验案三则,认为痹证无非为正虚邪实之内外二因,当以...  相似文献   

4.
水针治疗痿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针治疗痿证1例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李宝玲关键词痿证,水针白某某,男,25岁。1995年4月18日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及左脚麻木,依次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并伴左小腿抽搐,四肢肌肉萎缩,远端较甚;病情呈加重趋势,渐不能站立及行...  相似文献   

5.
吴名波  沈鹰 《天津中医药》2008,25(4):309-310
金元时期,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其中,在痹症方面的观点真可谓"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尤以朱丹溪对痹症的观点最为突出,其对后世关于痹症的辨证、治疗、预后及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廖天源 《国医论坛》2006,21(6):13-14
忆1978年冬月,吾诊治本族中一兄弟,男,43岁,汉族,农民,体壮,素无他疾.因本族中一弟结婚,帮忙做厨,起早睡晚两日夜,第3天午后觉头痛,恶寒,发热, 口噤难开,颈项肩背强直,转侧困难,伴胸胁胀满,出汗,口不渴,神志清醒,在当地按感冒治疗,连诊2次不效,急将患者送到10公里外的区医院诊治.经各种检查,不能明确诊断, 打针服药治疗2天后,嘱回家观察.回家2天病情逐渐加重,出现项背拘急反张现象,全家惊骇,连夜送区医院住院治疗.经骨穿、查血等检查,排除"破伤风"和"脑炎",仍未能明确诊断,采用镇静、抗炎等对症处理,连续观察治疗7天,病情不但不减,且日趋严重,由轻微拘挛后仰,变为项背四肢痉挛抽搐,角弓反张,昼夜发作数次,全身挛缩反张如拱桥,痛苦号叫,惨不忍睹.医院无计可施,建议转西昌专区医院治疗.病家苦于经济困难,只得将病人拉回家中,听天由命.因昼夜抽搐,遂请乡中善灸老妇进行灸治,按阴寒证连灸3日,满身灸疮,但病仍不减.  相似文献   

7.
痹证发病的原因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个人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有关。《素问·痹证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又说:“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类证治裁》说:“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相似文献   

8.
封英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71-71
痹证发病的原因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个人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有关.<素问·痹证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的证候传变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复习中医温热病理论,对11例危重症和13名轻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氧饱和度、外周血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肺部影像进行动态观察和对比。结果: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CD4+T、CD8+T细胞绝对值、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临床症状及肺部炎症的动态变化符合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规律。结论:温热病卫、气、营、血证候传变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肺部炎性渗出、出血、多脏器衰竭有明显的相关性,对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1病历介绍患者,男,65岁,因头面部、颈项、胸腹、肩背红斑伴瘙痒8个月,吞咽困难、四肢乏力2个月于2010年12月20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头皮、面部、颈项、胸腹、肩背及双上臂伸侧出现红斑、脱屑及瘙痒,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先  相似文献   

11.
余某,女,42岁。1周前于田间劳动淋雨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遍体关节酸胀疼痛,身重困倦。当地医生诊为外感风寒夹湿,予服荆防败毒散3剂,表证已解,继则双下肢痿软无力,步履艰难,懒于动作,特来医院作进一步诊治。经检查胸片提示:陈旧性肺结核(右上肺)。三...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患者之自觉症状。医者,根据病人所述的疼痛部位和性质,可判断病脏、病腑、或在经、在络、在气、在血及风、寒、湿、热、虚、实之何属。疼痛之因,不外淫邪侵袭,情志所伤,或脏腑亏乏等而出现不同性质的疼痛。一般以胀痛多为气滞,刺痛多为血瘀,重着酸痛多为湿...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的《伤寒论》对脾胃病证治的论述除三承气攻下阳明胃经腑实,理中丸、小建中汤治脾胃虚寒外,其它对脾胃之虚无更多的论述。北宋名医钱仲阳创五脏辨证,立五腑虚实代表方。受此影响金元时期张元素不循古方自成一家,以养胃气,调气机为主,其高徒李东垣更是青出于蓝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创千古名方补中益气汤,尔后的薛立斋、周慎态、李中梓依盼东垣,而偏重后天脾胃。明代著名中医大家张景岳著《景岳全书》更使脾胃学术臻至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例重症痹证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及治疗,从中吸取临床经验,认识痹证的复杂性,以便于指导以后的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四诊合参,抓住这一特殊病例的发生、发展和传变,讨论该病例的辨证论治.结果:对这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通过对这一特殊病例的跟踪治疗,总结和分析了痹症的发生、发展及传变的特点,说明了痹证的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在临床上起了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痿证治验1例     
1病历介绍 患者,女,32岁,全身肌肉萎缩2a,于2005年7月初诊。患者4a前感冒愈后感觉全身无力,经多方治疗病情有增无减。2a前发现全身肌肉瘦削,举步艰难,双手不能负重。曾做CT检查提示大脑萎缩。笔者前往诊视见:患者坐于床上,无力挪动肢体。神清,神萎,神情抑郁,面色苍白,全身枯瘦如柴,语声低微,自汗不止,食少,餐餐仅能进粥,眠差,大便于结如羊屎,数13一行,需他人抠出。唯月经准时,3~4d干净,量少,无带下。查:颜面及全身皮肤苍白,全身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6.
泽泻饮治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痿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玉萍 《国医论坛》2000,15(2):35-35
张某,女,25岁,农民,1995年5月24日初诊。2个月前因家事不和而服下有机磷农药约50ml,当时出现昏迷、抽搐、多汗、流涎等症,经洗胃、静脉注射阿托品、解磷定等药抢救治疗后苏醒,住院10天后出院。出院后身体倦怠乏力,以双下肢为重,恶风,动则大汗如浴,少气懒言,开始未引起重视,1月后出现双下肢痿软无力,渐渐需扶杖行走,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效而求治我院。诊见:面色萎黄,头面汗出溱溱,恶风,少气懒言,双下肢痿软无力,扶杖行走,舌质红,苔白而腻,脉濡数。诊为痿证。方用泽泻饮治之:泽泻10g,白术30g,鹿衔草10g。水煎服,日1剂。  相似文献   

17.
张某,男,14岁。1992年6月8日初诊。左上肢症废不用月余。1月前,左上臂行“预防注射”,当天下午,即感针处疼痛,晚上加重。第二天早起,因疼痛不能穿衣,并延及上肢,无发烧。第三天烧侧三指麻木,并出现上肢抬举无力。第四天发展至左侧无名指、小措也麻木。曾去某省级医院  相似文献   

18.
<正>痿者,萎也,是指机体功能消减或衰弱的一种临床表现[1]。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损伤等疾病均属于中医学"痿证"的范畴[2]。现代康复医学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不同,多采用呼吸训练、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有氧运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3]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4]患者的言语、肌力、平衡、姿势控制等各项功能。从中医的角度该如何去阐释这些康复治疗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入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  相似文献   

19.
20.
历代医家治疗痹证医案的证候频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全面挑选宋、元、明、清及近代临床名家的专著,建立历代名老中医临床医案数据库,从中抽取全部痹证医案489个,建立痹证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对证候进行统计,探讨痹证常见证候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