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宝鸡市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及预测发病趋势,掌握丙肝的发病情况,为科学防控丙肝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 应用Excel 2007和SPSS 17.0 软件对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5—2020年宝鸡市的丙肝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2021—2025年丙肝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20年宝鸡市共报告丙肝12 242例,去除重复报告后为10 187例,年平均发病率17.09/10万。男性5 360例,女性4 827例,男女性别比为1.11∶1。2005—2012年发病率呈上下波动,2012—202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发病率最高(22.88/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12.85/10万)。丙肝高发县区为金台区(26.71 /10万)、岐山县(25.58/10万)、千阳县(24.97/10万)。不同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0~<10岁组发病率最低(0.78/10万),70~<80岁组发病率最高(36.11/10万)。农民病例比例最高,占总发病数的56.57%。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5年丙肝发病率为10.33/10万。结论 2005—2020年宝鸡市丙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发地区仍存在。建议加强丙肝高发地区防控,加大筛查力度,改善卫生环境,关注高危人群,通过健康宣教和干预工作提高对丙肝认知,减少丙肝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武汉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武汉市丙肝短期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武汉市丙肝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8年武汉市丙肝发病趋势。结果 2012-2017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数9175例,年均发病率15.03/10万,年平均增长率3.15%;季节效应明显,春季发病率最高;男女性别比1.33〖DK〗∶1;年龄呈单峰分布,50~55岁为发病高峰;在职业构成中,家务及待业人群所占比例最高,为33.26%;地区分布上,报告前四位的地区均为中心城区;使用Winters加法模型预测2018年武汉市丙肝发病率为14.76/10万,较2017年略有下降。结论 2012-2017年武汉市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Winters加法模型能较好的预测短期丙肝发病趋势,可结合预测结果与实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科学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2010—2020年泸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时间和空间流行病学特征,构建时间序列ARIMA模型进行短期预测,为泸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0整理疫情数据并绘制统计图,ArcGIS 10.6构建空间分布地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Eviews 10构建月度发病数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泸州市2010—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时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发病趋势短期预测。 结果 2010—2020年泸州市7 个区县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每年的高发区县不相同,各年份均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22.17/10万,高发年份为2012年(37.51/10万)、2013年(35.72/10万)和2019年(31.80/10万),发病低谷在2015年(10.90/10万);整体上有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两个季节高峰,以4—7月为主;构建的ARIMA(1,1,1)(1,1,2)12模型是最佳模型,预测2021年4—12月报告发病数稍低于2020年同期。 结论 2010—2020年泸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存在空间聚集性,ARIMA(1,1,1)(1,1,2)12模型能够较好地进行时间序列拟合和短期预测,呈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病趋势能够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5—2021年贵港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为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21年贵港市丙肝相关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1年贵港市累计报告丙肝15 77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26/10万,2005—2021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53.68,P<0.001)。各月份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报告发病率以港北区最高(43.33/10万),平南县最低(8.74/10万)。发病数随年龄呈先降低、上升、再降低变化,30~<70岁年龄组占70.22%(11 076例)。男性9 466例,女性6 328例,男女性别比为1.50:1,男性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人群丙肝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均<0.001)。职业以农民为主(79.32%),病例以确诊病例为主(79.00%),但病例分类比例较低。2009—2021年吸毒人群哨点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高达51.38%,远高于其他人群哨点。结论 2005—2021年贵港市丙肝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港北区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成都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流行特征,并预测成都市丙肝短期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成都市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16、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使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22—2023年成都市丙肝发病趋势。结果 2012—2021年成都市累计报告丙型肝炎病例数为16 49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38/10万,报告发病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全年均有发病,存在季节性差异,7月报病数最多;年均报告发病率排名前3的区县均在郊区县;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职业以农民为主。用Holt-Winters加法模型预测2022—2023年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5.19/10万、15.92/10万。结论 成都市丙肝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的疫情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5—2013年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流行特征,并建立出血热发病预测模式。方法对宝鸡市2005—2013年的出血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2005—2013年共报告出血热2 2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67/10万,病死率为0.54%,发病季节性特点明显。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1 799例),占发病总数的88.54%,发病年龄以40~59岁年龄段最高(1 128例),占发病总数的50.52%,男女性别比为3∶1,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提示近年出血热发病可能仍处于高发水平。结论宝鸡市出血热发病进入一个发病周期,近年发病可能仍处于高发水平,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预测宝鸡市出血热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5-2014年丙型肝炎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丙肝防控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中的2005-2014年吉林省丙肝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4年吉林省丙肝年平均发病率23.2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丙肝各年龄发病构成比中50~60岁年龄组发病最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间丙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9,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和离退休人员为主。高发地区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结论吉林省丙肝发病处于较高水平,应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威海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精准、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1年威海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报告发病率及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等特征。结果 2011-2021年威海市累计新报告丙肝2 289例,报告发病率为7.37/10万,2011-2021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80.429,P<0.05)。其中,男性1 261例,发病率为8.03/10万,女性1 028例,发病率为6.69/10万,男女比例为1.23∶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平均年龄为(56.69±14.76)岁,40~79岁年龄组病例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2.96%。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935例,40.85%)和家务及待业人员(756例,33.03%),报告发病人数及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环翠区(1 081例,11.02/10万)。丙肝呈散发状态,无明显的季节性。结论 威海市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人群和地区差异,亟需进一步提高丙肝防控能力并针对高发人群、重点地区等加强相关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乙肝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乙肝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广西报告乙肝病例307 302例,年均发病率为81.54/10万,2005—2012年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分别为:64.12/10万(29 637例)、73.64/10万(34 317例)、73.12/10万(34 507例)、78.31/10万(37 337例)、85.21/10万(41 035例)、85.29/10万(41 418例)、95.81/10万(44 099例)、96.77/10万(44 952例);0~1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由2005年的17.52/10万(1 752例)下降至2012年7.02/10万(713例),其他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50.16%(154 132/307302),男女比例为2.27∶1(213 321/93 9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21%(181 946/307 302)。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市为防城港市(137.63/10万)、北海(94.70/10万)和百色(91.37/10万),年均发病率最低的市为钦州市(45.42/10万),14个市中柳州市乙肝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北海市年报告发病率相对稳定,其他12个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无明显的季节性。2005—2012年报告新生儿首针接种率为97.71%(686 200/702 300)~99.30%(738 871/744 080)。结论广西儿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成年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疫情监测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广西乙肝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5-2011年丙型肝炎(丙肝)疫情快速上升原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建省丙肝发病率从2005年的1.20/10万,到2011年的7.01/10万,呈逐年快速上升态势;死亡率无显著升降。实验室诊断数的占比从2005年的59.5%,到2011年的93.9%,呈逐年上升趋势。各设区市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尤以莆田市升幅最大、升速最快,年均发病率最高(15.88/10万),年龄别发病率也最高,其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比、病例数的城乡比、性别比均比其他设区市高,且农民病例占比大。结论莆田秀屿区的丙肝高发村庄的筛查结果影响了全省疫情态势。报告疫情低估了实际疫情,应加大其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04-2010年商丘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2004—2010年报告的丙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商丘市共报告丙肝病例4 06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23/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年份是2004年(1.11/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2010年(16.57/10万),发病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2.64%,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6.17%。结论医源性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是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及采供血管理,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护知识,是控制丙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内蒙古2008—2020年丙型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丙肝防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8—2020年丙肝报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丙肝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8—2020年内蒙古累计报告丙肝病例91 52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24/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例1.43: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在50~65岁年龄段发病人群最多,≥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7.58%。全区各盟市丙肝疫情差别较大,赤峰市疫情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59.79/10万。病例以确诊病例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5.94%,但数据质量有待核查。结论 内蒙古丙肝疫情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其他省份,应提高数据报告质量同时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针对性措施控制丙肝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5—2012年肇庆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5—2012年肇庆市丙肝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肇庆市2005—2012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4 264例,年均发病率为14.12/10万,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死亡6例,年均病死率为0.14%。以端州区、高要市报告病例数最多,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5.73%、25.63%。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男性3 136例,女性1 128例,男女性别比为2.78∶1。年龄集中在20~49岁的青壮年,共报告3 246例,占76.13%。病例职业分布居前3位的分别为农民1 197例(占28.07%)、家务及待业1 029例(占24.13%)、工人326例(占7.65%)。结论 2005—2012年肇庆市丙肝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湖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短期发病趋势预测。方法 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10-2015年湖南省丙肝疫情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使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6-2017年湖南省丙肝发病趋势。结果 2010-2015年,湖南省累计报告丙肝病例60 328例,其中男性32 597例,女性27 731例,男女比例为1.18:1。年平均发病率为18.337/10万,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发病数、发病率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2.39%和20.86%。发病有较明显季节性,表现为春夏季高发,3月为发病高峰。高发地区为怀化市(10 138例,占16.8%),邵阳(7 335例,占12.16%),衡阳(7 016例,11.63%)以及长沙(6 530例,占10.82%)。丙肝发病具有年龄单峰分布特征,从20岁开始发病急剧增高,40~50岁达到顶峰。在不同的职业构成中,农民构成比最高,为50.00%。使用Winters可加性模型预测2016-2017年月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4.769/10万、13.687/10万,2016-2017年湖南省丙肝发病率较2015年水平将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 2010-2015年湖南省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Winters可加性模型能较好的预测短期湖南省丙肝发病趋势,应结合预测情况与其实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防控丙肝策略,合理规划、分配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铜仁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消除丙肝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年度收集2006-2020年铜仁市丙肝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丙肝流行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20年铜仁市共报告丙肝5 41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30/10万,整体发病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 28.663,P<0.05),报告发病率由2006年的2.88 /10万(100例)上升至2020年19.35 /10万(617例)。全市丙肝发病男性(14.59/10万)高于女性(7.86/10万)(χ2 = 13.288,P<0.01),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城区发病(18.93/10万)高于远郊县区(7.7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 岁人群(76.07%),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56.69%)。结论 铜仁市丙肝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农民、成人丙肝疫情有加重趋势,需要密切关注并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丙肝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长春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长春市2018—2022年丙肝病例资料。结果 长春市2018—2022年共报告丙肝4 684例,年均发病率11.51/10万,5年来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54.25,P<0.01);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全市15个县(区、市)均有病例报告,农安县、公主岭市和榆树市的病例数共占63.5%(2 973例),农安县年均发病率最高(41.4/10万);男性(11.86/10万)与女性(10.93/10万)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6,P>0.05);发病主要在50~79岁(77.9%,3 651例),以农民居多(62.5%,2 928例)。结论 长春市丙肝发病水平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防治政策宣传,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加大宣教力度,扩大筛查范围,尽早发现和规范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惠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感染性腹泻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12—2014年惠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2014年惠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6 06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3.68/10万,3年均无死亡病例报告。男性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1.84/10万高于女性的34.87/10万(P0.01),病例主要为3岁以下婴幼儿(5 118例),占84.43%,以散居儿童为主。惠城区报告发病率(74.54/10万)和发病数(3 554例)高于其他县(区),大亚湾区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各月均有发病报告,秋冬季呈高发,其中11月—次年1月发病占64.04%。结论惠州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在11月—次年1月高发,惠城区发病率最高,发病以3岁以下散居的婴幼儿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07—2016年荆州市丙肝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疫情预测。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丙肝流行特征;建立指数平滑模型预测丙肝发病趋势。结果荆州市2007—2016年共报告丙肝8 052例,年均发病率为13.80/10万,10年间荆州市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975.10,P<0.0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98%。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丙肝发病主要集中在荆州主城区,主城区发病率高于远郊县/市/区(χ2=167.82,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35~65岁年龄组,占73.36%;丙肝发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使用Winter相加模型预测2017年荆州市丙肝发病率为24.20/10万,高于2016年丙肝发病率。结论 2007—2017年荆州市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应结合预测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以防止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湖北省细菌性痢疾分布特征,了解其流行规律,预测其发病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2005—2021年湖北省细菌性痢疾发病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季节指数、K-均值聚类分析流行特征,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拟合数据并进行预测。  结果  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14.07/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rs=-0.985,P<0.001);K-均值聚类将2005—2011年分为一类,2012—2021年分为另一类;5—10月季节指数大于1,7月最大,8月次之;武汉市、仙桃市、宜昌市为高发地区;男女发病比值为1.23∶1,比值随年龄组先下降后上升;0~<5岁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85岁组;病例以散居儿童、农民、学生为主;拟合最优模型为ARIMA(1, 0, 0) (0, 1, 1)12,预测2022年发病率为1.61/10万。  结论  湖北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与年份呈负相关;2005—2011年属于高流行水平期,2012—2021年属于低流行水平期,两个时期的流行特征基本一致;细菌性痢疾在夏季、男性、儿童及老年人群体、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地区高发;2022年发病持续下降,处于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2011—2020年武汉市汉阳区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发病率的短期预测,为完善该地区手足口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1—2020年武汉市汉阳区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并使用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进行该地区发病率的短期预测。 结果 2011—2020年武汉市汉阳区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5.67/10万,2020年报告发病率为23.29/10万,为10年来最低,2019年发病率最高(284.48/10万)。汉阳区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55∶1。3~4岁年龄组报告例数占比最高(22.05%)。所有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病例中以散居儿童最多,共报告6 524例(53.54%)。使用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2021年7月—2022年6月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最低为2022年2月(0.94/10万),最高为2022年6月(37.58/10万)。 结论 2011—2020年武汉市汉阳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和发病数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应加强疫情的主动监测并对重点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