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基于云平台的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方法利用微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和实时数据仓库等先进技术,建设覆盖江苏省的14个分布式数据中心和全业务、全流程预防接种服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结果该系统于2017年7月开始建设,2019年9月在全省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包括预防接种服务系统客户端和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两部分,实现了预防接种信息采集、冷链温度实时监测、疫苗全程溯源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智能自动预警提示、数据交换共享、大数据实时监控管理等功能。截至2020年6月,该系统管理受种者档案2 000多万人、接种记录超过5亿条和疫苗全程溯源实时索引数据约40亿条。结论该系统实现了江苏省预防接种全系统整合、全流程服务、全数据采集、全环节管理、全过程追溯和全方位监管功能,进一步保障和提升了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方法采用java bs架构和spring-boot+hibernate+redis架构,使用TiDB集群数据库,实现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快速部署和上线运行,评价系统运行效果。结果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于2019年12月建成并运行,且与32个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接;系统包括疫苗管理、预防接种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冷链监测等功能模块,实现了疫苗电子追溯、预防接种数据异地交换、大数据分析和展示等功能。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5日系统共接收26.24亿条疫苗接种记录,其中采集疫苗追溯码26.20亿剂次(99.84%);90%的数据统计报表和大数据并行计算的统计时间<5s,多维度实时查询个案的时间<1s。结论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现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电子化管理,系统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但部分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浙江省疫苗与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成后的应用和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统一的管理和一体化应用模式,采用SaaS系统,构建微服务架构,开放技术架构,实现系统的快速部署和上线运行,评价系统运行效果。结果 建立并集成疫苗与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疫苗管理、预防接种管理、便民服务、数据质量监管等子系统互联互通,具备综合业务数据统计、查询分析等功能。结论 浙江省疫苗与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管理信息化、业务应用电子化、统计分析智能化、业务操作公开化,疫苗最小包装单位的采购、储存、运输、使用等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可核查,但部分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实施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方法通过对滨湖区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实施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实践情况的介绍,评估实施前后效果。结果开展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实施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全流程质量控制,有效预防接种差错的发生;为解决医患矛盾提供科学依据。结论管理系统能提高接种质量,能满足免疫规划信息化的要求,系统推广应用应保证建设经费、加强技术支持、完善系统功能、完善接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强对疫苗储存、运输温湿度的监测与管理,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12年江苏省各疾控中心安装部署冷链温湿度定点实时监测网络平台系统,实现冷链温湿度数据平台实时监测记录、冷链数据异常时及时发送短息告知冷链管理人员及数据查询统计等功能.我省冷链系统自动化温度监控网络的成功建立,实现了冷链系统全程自动化管理,使我省冷链系统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规范江苏省成人预防接种管理、提高接种门诊服务效率,设计一款成人预防接种管理系统。方法:该系统采用组件化、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基于前后端分离的技术架构进行设计,其中前端采用Vue.js、Element UI和Echarts等技术进行开发,后端采用Java编程语言、Springboot开发框架和MyBatis对象持久化技术进行开发。整个系统包括单位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报审、统计分析、接种门诊运行配置、日常接种管理、公众自助服务6个功能模块。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对疫苗登记及预约、健康询问、疫苗接种等环节的管理,可避免错种、漏种及提前接种等情况的发生,能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和可追溯。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对成人预防接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预防接种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支撑疫苗接种工作,设计基于大数据技术架构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大幅提升系统高并发状态下的承载能力。方法 基于大数据技术架构设计系统的硬件部署、软件功能及业务流程,对各个环节实时查看、分析和统计。结果 该系统高效支撑了全市疫苗接种工作,实现了对疫苗接种全流程信息采集、疫苗管理全程追溯、实时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共享交换等功能。结论 大数据技术在疫苗接种工作中的成功应用,对于高并发信息系统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郑州市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发展情况。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比较2010年和2017年郑州市预防接种门诊的数量、级别、主要冷链设备、信息化建设。结果 2010年和2017年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3,P=0.001)。2017年城区与非城区低温冰箱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P=0.042),平均每个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台小冰箱从0增加到1.93台。2017年城区和非城区平均每个预防接种门诊疫苗电子订单系统的配备有统计学意义(t=22.500,P=0.013)。结论郑州市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疫苗全程冷链得到实现,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适龄儿童二类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苏省2~3岁儿童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通过江苏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对全省2~3岁儿童随机抽样调查二类疫苗接种率。结果共调查43 200名儿童,32 704名接种过二类疫苗,二类疫苗接种率为75.70%。水痘减毒活疫苗、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流感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6种儿童常用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61.91%、52.59%、25.99%、23.70%、19.43%和3.17%。多剂次免疫程序的二类疫苗全程接种率较低。结论需进一步规范儿童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10.
徐汉顺  邓竹青  刘俊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569-2571,2587
目的建立覆盖全区预防接种单位的冷链温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实现疫苗冷链温度全程实时监控、预警处理,消除预防接种安全隐患。方法各接种单位统一配置医用冷藏冰箱,安装GPRS无线温度监测仪,自动记录和实时监测冷链温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3种预警模型并即时自动启动,系统能够通过短信预警平台向预设管理人员发送报警短信,实现无人值守。结果冷链温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完成冰箱内温度实时采集、数据上传及报警等功能,使用医用冷藏冰箱贮存疫苗,系统运行更稳定,温度数据准确可靠。结论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实施疫苗冷链温度全程监控技术可靠,监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潍坊市自2001年实行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创建工作,至2004年底全市实现了市级规范化、省级示范化接种门诊全覆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实施后,着重加强了对接种实施全程各工作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2020年江苏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电子核签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效果。方法 由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导出核签信息,分析不同地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询问登记、知情告知、接种扫码和留观环节电子核签情况。从每个县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随机抽取210剂疫苗接种信息,比较不同地区预防接种服务时长。结果 2020年江苏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均配置了核签设备,各接种环节核签率在99.90%以上。苏南地区门诊疫苗接种服务时长与整体停留时长稍短于其他地区。结论 应用电子核签技术可以有效规范疫苗接种,应进一步拓展电子核签设备功能、深化数据分析利用,科学指导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与传统门诊相比,将候诊、预检、登记、接种、留观有序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预防接种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门诊存在的问题。江苏省对预防接种门诊建立全流程、数字化的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提高了接种管理水平,预防接种更加规范、科学,避免了预防接种差错的发生;同时进一步满足了不同群众更高层次的需求;此外,建立预防接种服务信息数据库,可为预测预防接种发展趋势奠定数据基础。通过建立数字化接种门诊,接种服务更加人性化,接种疫苗后留观几乎全部达到合格要求,留观区不再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达到对疫苗冷链设备温度实时监管目标,北京市顺义区将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疫苗冷链监测工作,建成了"北京市顺义区疫苗冷链实时监管系统",现对该系统建设背景、功能和实时监测效果进行介绍。该系统是北京市第一家实现区疾控中心与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全覆盖的疫苗冷链网络实时监测平台,开创了全市疫苗冷链系统管理的新模式,更大程度上保证了疫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新生儿预防接种的硬件、人员培训及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观察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参与情况、疫苗的损耗率和产妇及家属的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后,新生儿首次接种率达99.93%,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卡介苗损耗率下降37%,产妇及其家属在预防接种方面的满意度达99.61%。结论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的规范化管理可有效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接种率,大幅降低卡介苗的损耗率,大大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满足不同区域居民对预防接种服务的要求,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选择3个县的9个接种单位,分析城市预防接种门诊、乡(镇,下同)预防接种门诊、村入户接种3种服务模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结果3种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报告接种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优于乡预防接种门诊和村入户接种;城市和乡预防接种门诊调查的五种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入户接种,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注射器损耗率低于入户接种。结论要结合不同区域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选择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应创造条件,积极倡导、推广预防接种门诊,不断完善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21年江苏省0~6岁儿童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 -IPV/Hib五联疫苗,以下简称五联疫苗)接种率。方法 通过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儿童建立2015—2021年出生队列,计算各年度出生队列五联疫苗接种率。结果 截至2021年底,江苏省0~6岁儿童出生队列五联疫苗1~4剂累计分别接种47.39、44.19、40.27 和21.71万剂,累计接种率分别为7.65%、7.14%、6.50%和3.51%。苏南地区五联疫苗接种率高于其他地区,常住儿童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但地区间分布不平衡。结论 2021年江苏省0~6岁儿童出生队列五联疫苗接种率呈上升趋势,需通过健康宣教和扩大供应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李广茹  陈晓艳  刘烨  柴囡 《职业与健康》2013,(19):2558-2560
目的探讨唐山市路北区社区内儿童家长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8月份路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241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在接种日进行常规教育,干预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儿童1类疫苗合格接种率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结果干预组儿童家长对疫苗预防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接种疫苗的禁忌证、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的知晓率分别为80.99%、63.64%、64.46%、71.90%、77.69%,均高于对照组的39.17%、42.50%、29.17%、35.83%、32.50%,均P〈0.01。对社区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率为98.35%,高于对照组的90.83%(X2=6.67,P〈0.01);儿童I类疫苗合格接种率95.86%-99.17%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5.04%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除卡介苗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和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儿童I类疫苗合格接种率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自2005年开始疫苗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来,已建立了基于电子监管码的疫苗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通过电子监管码追溯疫苗生产、流通信息以及疫苗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点。经过11年的信息化建设,宁波市严格规范疫苗管理,通过电子监管码的应用实现了疫苗生产、流通过程的全程电子监管。2016年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旨在完善全国第二类疫苗采购供应体系,加强疫苗流通环节监管力度。在今后的疫苗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各地应将所有疫苗纳入信息化管理,引入疫苗追溯机制,并建设基于疫苗追溯机制的免疫预防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疫苗管理、疫苗冷链运输、预防接种系统间的互通和信息共享,从根本上实现从疫苗源头到接种个体的全过程追溯。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2009年新生入学预防接种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2009年入学新生预防接种状况。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辖区内4所小学646名入学新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和免疫接种情况调查。结果在646名入学新生中,有预防接种证的学生为539名,持有率为83.4%。其中公立小学398名,持证率99.5%;私立小学141名,持证率为57.3%。一类疫苗全程接种情况:公立小学入学新生卡介苗(BCG)、百白破疫苗(DPT)、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乙脑疫苗(JE)、白破疫苗(DT)、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全程接种率与私立小学入学新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是了解入学新生免疫状况和提高免疫接种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