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日本Dote等首先报道了一种急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造影表现为特有的收缩末期心底部圆隆、颈部狭小的图像,类似日本古代捕捉章鱼的篓子,他们将该病命名为Tako-tusdo心肌病;有学者结合该病患者发病前均有明显的心理或躯体应激情况,且发病时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等应激性物质水平显著升高的特点,将该病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最初的Tako-tusdo心肌病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日本,曾被认为是一种特发于日本的地区性或种族性疾病;近来欧美学者陆续报道了一些Tako-tusdo心肌病的病例,对Tako-tusdo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心肌病(SCM),又称为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心肌病(TTC)、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ABS)等,Sato等[1]于1990年首次报道,其主要特征为一过性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呈气球样变.应激性心肌病的心室扩大及异常室壁运动具有可逆性,预后良好.其发病前多有精神或躯体应激事件,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有意义的狭窄.由于这种综合征在发作时行心室造影检察,显示的左心室收缩期形态与日本渔民用以捕捉章鱼的工具“章鱼罐”的形状类似,故也将其称为章鱼罐综合征.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遭受严重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故又称该病为应激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心肌病,从1991年第一次被提出,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室壁运动异常,行心室造影时,显示像日本人用来捕章鱼的瓶子,故也称Takotsubo心肌病。因其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类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故常被误诊。本文从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该病的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4.
应激性心肌病,是以心力衰竭为显著特征的可逆性心肌病,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加深,诊断率逐年提高。其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在发病初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类似,容易误诊,但因为二者在发病机制及预后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早期诊断、优化治疗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现针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可逆性左室功能异常患者往往由于心理或生理受到打击而引起疾病的发生〔1〕。根据最新的心肌疾病分类方法〔2〕,该症状被确定为应激性心肌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形成明确的结论,且容易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因此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对提高该疾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4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时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院1998-01~2004-05共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时,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系统并发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对该病的认识、诊断与治疗,并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肺减缩综合征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罕见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文献报道数量的增加, 该病发病率似有逐渐增长趋势。但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 导致很多患者未能被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本文从肺减缩综合征的流行病学概况、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并简单汇总47篇文献中94例患者的数据, 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应激性心肌病是由应激诱发的短暂性左心室基底部或心尖部室壁运动减退或运动障碍,该病多由各种应激因素所促发,如神经源性因素卒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激性心肌病发生率较高。作者从表现形式、病理生理机制、治疗、预后等方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激性心肌病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关注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Takotsubo综合征(TTS)临床表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类似, 病情轻重与诱发因素相关, 近年来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TTS的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及预后评分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提高对于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应激性心肌病, 又被称为Takotsubo心肌病, 是一种以短暂性、可逆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 过去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但研究发现其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且预后不良, 死亡率接近急性冠脉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主要包括肾上腺素能假说、脑心轴学说、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等。其诊断需排除心肌炎等疾病, 以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表现为主要依据, 治疗主要以对症为主。我国应激性心肌病诊断率较低, 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该文对应激性心肌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1.
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原发型纤毛运动障碍,是极为少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2\],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同代或隔代发病,其父母多有近亲婚姻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内脏反位三联征。由于该病的发病率极低,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对该病的早期诊疗,现就我科收治1例患者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汉族,因“反复咯血4年,复发加重2 d”  相似文献   

12.
巴尔得-别德尔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 BB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异质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其发病机制为纤毛结构或功能异常。本文就1例BBS10突变的23岁女性BBS患者病例报告进行临床分析, 并复习国内外文献,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Tako-Tsubo心肌病(TC)于1990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左藤(Sato H)等报道并命名,本病亦称为左室心尖部球囊综合征(ABS)或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SC),TC多由各种应激所促发,好发于更年期后妇女,临床以突发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T波改变与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为特征,故酷似急性心肌梗死。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心肌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危险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关系密切.但既往研究大都局限于单个指标,缺乏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分析<'[1]>.因此,探寻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多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关系,将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应激性心肌病(SCM)是一种由强烈的身体或心理应激引起的可逆性心功能障碍,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类似,但发病机制和处理方式有显著差异.重症患者是并发SCM的高危人群,其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容易被忽略或误诊.早期识别这类患者的SCM,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随着床旁心脏超声及其他循环监测手段在重症...  相似文献   

16.
正应激性心肌病是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心理、躯体应激、疾病、药物等多种病因均可诱发。早在古时圣经时代、古罗马时期,20世纪40及60年代,学者就已用伤心综合征、"悲伤心脏"描述心理应激与死亡关系,到80年代初Cebelin等报道了无冠心病突然死亡的应激性心肌病病例。该病发病时左心室收缩常呈现特征性章鱼瓶形态,90年代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一类可危及生命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主要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2]),其典型表现有:有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突发、剧烈且持续的胸痛、背痛,疼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查体双侧血压不等、双侧脉搏强弱不等~([3]),影像学检查在主动脉内发现撕裂的内膜片即可诊断AAD。但是部分患者临床或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1]),导致该病易出现延误诊断或漏诊,因此,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证实1984—1999年北京市35~44岁心肌梗死病死率增加了154%,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大多起病无先兆,起病急,来势凶险,多数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有的甚至猝死,目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总结40岁以下冠心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特点,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建立《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调查量表》,收集2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住院病史,根据量表内容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最后有效病例2034例,并发应激性溃疡126例,发生率为6.21%。男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60岁患者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GCS评分5—3分患者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10-6分和15~11分患者,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90d患者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90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影响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因素为:男性、年龄〉60岁、病变性质为脑出血、病变位于脑干或小脑、预防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90d。结论急性脑卒中出现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男性、0CS评分〈5分、病变位于脑干及小脑、高血压脑出血、病前曾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肾脏是最常被累及的器官之一。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 是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文从脓毒症相关AKI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 生物标志物以及预防与治疗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危重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