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首例H5N6人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为进一步防制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首例H5N6人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患者暴露的野禽栖息地、活禽市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相关人员的呼吸道标本和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病例标本检测结果为禽流感病毒(H5N6)核酸阳性,确定该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病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共同暴露人员和密切接触者未出现疑似症状。活禽市场存在禽流感病毒(H5N6、H9N2)的大量污染。结论此次未出现人传人现象。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有关。今后要继续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加强活禽市场监管,防止禽间疫情向人间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省内首例既全球第3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排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描述、分析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过程、疫点及密切接触人员采样检测结果,总结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我省首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确诊病例为单个病例,未出现人传人,发病前有野禽接触史及菜市场活动史,住地菜市场部分禽类摊档标本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我省首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例为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病例,传播途径可能为禽-环境-人或禽-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云南省流感监测中发现的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防治人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活禽市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和外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标本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果表明,该病例为人感染H9N2禽流感确诊病例,未出现二代病例。病例暴露的活禽市场环境中存在大量禽流感病毒。结论医疗机构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是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病例的重要手段。活禽交易市场定期消毒与休市是降低感染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成都市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今后科学应对类似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并检测病例、相关环境等标本,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病例发病前10天内有禽类接触史,其标本经检测为H9N2禽流感病毒阳性;病例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此次发病后进展较快,经积极治疗无效后死亡;其居住环境、家中剩余鸡肉和周边市场检出H9禽流感阳性。结论该病例感染来源为周边市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的鸡;对严重基础疾病者,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可导致重症或诱发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禽用双价禽流感病毒重组疫苗使用后2017-2019年流行季广东省高致病性H7N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H7N9确诊病例基本情况、密切接触者和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流行季广东省报告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活禽暴露史,病家自养活禽和禽舍环境标本均检出H7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报告的唯一确诊病例通过自养活禽暴露的可能性大。结论 禽用双价禽流感病毒重组疫苗使用后2017-2019年流行季广东省高致病性H7N9病例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饲养者个人防护不足是导致该病例发病的主要原因。继续做好禽只的免疫接种,持续推进活禽的规范化养殖,是减少禽间疫情和人类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发病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监测方案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生物和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为单个散发病例,密切接触者无感染,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前一周有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病禽市场检出2份H5N6 阳性标本。结论 该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与接触病死禽有关,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感染因素及外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防控流感和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昌吉州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禽流感病毒H5N1、H7N9和H9N2等核酸检测,同时采集禽流感外环境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H5N1、H7N9和H9N2核酸检测,采集昌吉州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H5N1、H7N9和H9N2血清抗体监测。结果 2010—2015年昌吉州检出1例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重症患者;外环境标本中检测出各亚型阳性标本11份、2份和28份,阳性率为1.86%、0.33%和4.74%,6年禽流感外环境中不同标本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5 6,P0.05);家禽屠宰加工场(点)和城乡活禽交易场所核酸阳性率检出较高,分别为7.78%和6.79%,家庭规模养殖场(户)核酸阳性率检出最低(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1 6,P0.05)。结论昌吉州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因素持续存在,在开展禽流感外环境监测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22年3月河南省濮阳市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感染来源,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涉禽外环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呼吸道标本、环境标本、禽类生物样本和禽类产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该病例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和鼻拭子样本均检出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病例有宰杀禽类职业暴露史。1份屠宰厂的案板涂抹拭子检出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9份鸭头类产品的口咽拭子检出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确诊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为单个散发病例。结论 濮阳市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为单个散发病例,病原甲型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可能来自宰杀的鸭子;应加强禽流感日常监测及健康科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患者发病就诊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暴露史等,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H7N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密切接触者及强化监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系本地感染,感染来源与活禽接触史高度相关,通过对密切接触者调查及强化监测,暂无证据证明人传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2017年4月27日—4月30日报告的3例阿坝州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来源,为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RT-PCR方法检测病例及相关环境样本,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感染来源。结果 3例病例发病前10 d之内均有活禽市场接触史;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病例的73名密切接触者10 d医学观察期内均未出现异常症状。3例病例接触的活禽市场、活禽来源中转站、中转站下游市场环境均检出H7N9阳性,外环境H7N9总阳性率达52.17%(12/23)。其中,笼具表面涂抹样本阳性率达6/12,环境综合涂抹样本阳性率6/9。结论本次疫情可能是由外地感染禽类进入我市禽类养殖批发中转站,通过鸡贩将受感染的禽类贩卖至省内的不同活禽交易市场,病例因暴露在活禽市场而感染致病。建议加强活禽交易市场规范管理,强化疫情源头控制,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陕西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了解病例感染的来源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类似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两例病例、家属、医护人员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两例病例的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对活禽市场等采集鸡笼、饮水环境等进行核酸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分析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结果 病例A发病前7 d有活禽暴露史,发病后未能及时确诊,病例死亡;病例B发病前无明确的活禽或活禽市场暴露史,4月22日出现低热症状,24日探望了病例A,5月2日病重后及时报告接触史,实验室确诊后,经积极救治,5月26日痊愈。结论 病例A的感染来源可能是活禽或活禽市场环境暴露,病例B感染来源可能是与病例A近距离接触,病例A与B传播方式为人传人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应用real-time RT-PCR和病毒序列测定等方法对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开展实验室诊断。方法 采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呼吸道标本并提取RNA,分别采用甲乙型流感通用引物和探针、季节性流感(包括H3N2、H1N1、H1N1pdm)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及H7N9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荧光PCR检测。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节段,测定并分析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果 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应用甲型通用引物扩增结果阳性,乙型及季节性流感(包括H3N2、H1N1以及H1N1pdm)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H7N9亚型流感病毒扩增结果阳性。序列测定获得的病毒4个节段的序列与已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序列高度一致。结论 病例呼吸道标本中存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毒的基因与近期国内流行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类似。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0月起至今发生的第5波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比前4波严重,截止至2017年3月8日,本波疫情感染者数量已达历年累积报告数的40.00%。病原学研究发现最近广东分离的两株H7N9病毒在HA的链接肽位置发生插入性变异导致对禽致病性有所增强,但绝大多数分离株与前4波疫情中H7N9病毒病原学特征无明显区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除有3起可能人传人事件外,与前4波比较,患者之间也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因此,基于疫情分析及风险评估认为H7N9禽流感仍会扩散传播并继续发生新发病例,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认为该病毒在人际间持续传播的可能性低。本综述认为加强H7N9禽流感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方病通报》2014,(2):47-47
2014年2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电话报告收治一例重症肺炎病例(不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接到报告后,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应急处置调查组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现场采样,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实验室对患者标本进行相关流感病毒PCR检测,结果为乙型流感病毒阳性,其余流感病毒均呈阴性,排除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山市H9亚型禽流感病毒外环境监测情况及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特征,指导H9N2禽流感防控工作。 方法 2014-2019年采集监测镇区内的禽类批发市场、活禽销售市场和生鲜禽销售市场3类交易场所的外环境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对人感染H9N2禽流感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共采集和检测外环境标本9 015份,检出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2 171份,阳性率为24.08%。阳性率自2015年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趋势χ2=785.258,P<0.001),不同季节均有一定程度流行。监测镇区均有阳性检出,总体阳性率较高的是五桂山、东升、沙溪、东凤、神湾和小榄等镇区。由不具备独立集中屠宰场供货的生鲜禽销售市场的阳性率最高(36.84%,231/627)。鸡与其它禽类混养阳性率增高(28.91%,920/3 182)。采样部位为冰箱等生鲜禽存放器的阳性率最高(32.71%,105/321),其次是笼具(31.27%,491/1 570)。 期间报告3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均为常规监测所发现。病例发病时间在冬季或夏季,均有活禽暴露史。 中山市涉禽环境中普遍存在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季节均有流行风险。生鲜上市设置独立屠宰区,禽类单独存养,注重冰箱、鸡笼等的消毒清洁,有助于提高防控效果。强化监测有利于及早发现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浙江省绍兴市2013-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3-2017年绍兴市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绍兴市共报告2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88.89%的病例发生在冬春季,70.37%的病例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74.07%的病例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74.07%的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病例可疑暴露农贸市场外环境标本H7阳性率(16.45%)高于非农贸市场(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40,P<0.001)。结论 绍兴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50岁以上人群、农民和基础性疾病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病例暴露于H7阳性率高的农贸市场可能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掌握甘肃省武威市职业暴露人群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和环境标本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从而了解职业暴露人群和环境标本中H5、H7和H9高致病性禽流感亚型病毒感染情况,为今后武威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对从事家禽养殖、屠宰等职业暴露人群,采集血清标本进行马血球血凝抑制实验(HI)检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体,对家禽粪便和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进行禽流感病毒A型核酸检测,禽流感病毒A型核酸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H5、H7和H9亚型检测。结果不同场所共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228份,结果均为阴性;不同养殖场所均未监测出禽流感病毒,不同活禽交易市场均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活禽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9,P0.05);110份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H5型占3.64%,H7型未检出,H9型占96.36%,H9亚型是武威市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0,P0.05);清洗禽类的污水标本禽流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环境标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5,P0.05);第四季度禽流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P0.05)。结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武威市职业暴露人群中未发现隐性感染,活禽市场环境普遍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应加强主动监测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诊疗方案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3月3日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防控方案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职业暴露人群感染状况及外环境因素调查,探索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禽流感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外环境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血清抗体监测。结果 2011年11月采集昌吉州高危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50份,检出H5N1抗体阳性1份,说明职业暴露人群中存在人禽流感病毒H5N1隐性感染者;外环境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持续存在。结论昌吉州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依然存在,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整理和分析2017-2018年陕西省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分布和基因特性,为防控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集陕西省外环境样本、H7N9病例及关联样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7N9亚型流感病毒,H7N9 阳性标本的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分析由国家流感中心完成。结果 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142个监测点外环境外环境H7N9核酸阳性率仅4.91‰。同时,本省共报告7例H7N9病例和2起禽间疫情。病毒序列分析发现:部分H7N9病毒中HA蛋白裂解位点插入“KRTA”氨基酸基序,具有对禽类高致病性的分子特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H7N9禽流感病毒与长三角来源的H7N9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陕西H7N9病毒流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同时存在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两个变种。今后应继续做好禽流感病原学监测和遗传变异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