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出台,为欧盟境内的健康数据保护建立了全新的框架。通过“与健康有关的数据”“基因数据”“生物识别数据”等敏感数据的界定,GDPR为健康数据提出了高于一般个人数据的处理规则,并规定了医疗机构处理健康数据时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分析GDPR具体条文及执法案例对我国医疗机构的个人信息保护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隐私数据保护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领域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信息系统正逐步实现与医疗影像(PACS)和临床信息(CLS)等不同医疗应用领域系统的互联、整合电子病历的应用、以及结合新系统架构(如SOA,基于服务的架构)以提供新的WEB服务。这些应用研究使患者所有医疗记录的在线查询、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成为可能,同时也给医院信息系统隐私数据的保护带来新的思考与新技术支撑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赵琳  王蓉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160-160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服务对象对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维护好患者的隐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医院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妇产科患者自身的特殊性,使妇产科成为了更容易导致医患纠纷的领域。妇产科医护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患者的意愿,保守秘密,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隐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妇产科患者隐私保护状况以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116例妇产科患者的隐私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大部分患者对隐私有一定的认识,认为求诊、检查、护理、诊疗等途径可能泄露隐私,在隐私被泄露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结论 护士应提高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做好隐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所谓“隐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个人权益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患者的“隐私权”应指患者拥有保护自身包括躯体的隐秘部位、某些疾病、病史、生理缺陷、特殊经历、遭遇等隐私,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犯的权利。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就医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他们的个人信息、个人私事、个人领域不得不向医护人员公开,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广大医护人员的责任,尤其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频繁,泄露隐私的机会更多,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感到“尊重”和“安全”,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科自2005年6月始,对科内保护隐私工作现状做了调查,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患者权利认知与实践操作存在差距是护理人员侵权行为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制订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详细阐述美国、欧盟及其部分成员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医疗信息隐私保护领域立法现状及相关法案特点,分析我国医疗隐私信息保护立法现状与不足,提出相应建议,为建立国内医疗数据隐私法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患者隐私保护对医患关系影响的伦理学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都医科大学承担的国家社科规划办“医患关系对构建和谐公平社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2007年对全国十个省市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和保护层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并对如何改进做了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产科患者隐私保护意识,为临床提高保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患者隐私保护意识调查表对我科住院产妇97 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隐私保护测试题答对率为13.8%,73.2% 的调查产妇认为隐私保护十分重要,报纸杂志、网络是产妇获取隐私保护知识的主要渠道.不同年龄阶段、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人群隐私保护重要性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维护隐私权首选向医院相关部门投诉;隐私保护影响因素认知首选为相关法律不完善.结论:产妇隐私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强,但相关知识缺乏,医护人员加强隐私保护知识宣教,关注患者隐私保护的个性化需求,解决临床教学与患者隐私保护矛盾,全面提升医疗隐私保护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探讨病案复印过程中患者隐私信息可能泄露的环节及相应对策,总结出只有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加强其自身修养,处理好废弃病案复印件并加强病案复印时证件审核,才能在病案复印中有效保护患者隐私不被泄露,进而彻底防范和逐渐减少因侵犯患者隐私权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隐私保护状况以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等。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116例妇产科患者的隐私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对隐私有一定的认识,认为求诊、检查、护理、诊疗等途径可能泄露隐私,在隐私被泄露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结论护士应提高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做好隐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的隐私保护需求及伦理要求,并进行伦理干预。方法通过调查神经外科患者对个人隐私的认知和隐私泄露后的心理反应,得出对患者隐私进行保护和伦理干预的措施。结果大部分患者对病种、床头卡信息、隐秘私处认为是属于个人隐私,并且对隐私泄露后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反应。结论为了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医务人员必须按照伦理学要求,保护患者隐私,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医疗纠纷,还能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12.
佘致莲  冯梅 《吉林医学》2013,(28):5959-5960
<正>隐私,是一个人不允许他人随意侵入的属于个人信息控制部分的领域,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生活、精神独处的享有(这里指个人身体的某些部分,个人的健康状况,包括生理缺陷)[1]。手术室是一个为患者提供特殊治疗的医疗场所,医护人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以往被患者忽视的就医隐私问题,现如今也备受瞩目。由于自己的隐私得不到充分的保护,使得个别患者及家属不满,甚至投诉,导致医患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所谓就医隐私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时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取保护隐私干预措施对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9年7—12月需暴露隐私部位行手术治疗的2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4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隐私保护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及对隐私保护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SAS、SDS、GCQ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隐私保护满意度为97.76%,高于对照组的8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私保护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患者舒适度,充分满足其隐私需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满意度,避免发生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女患者隐私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有隐私的女患者,经护理过程中的交谈,掌握了隐私内容及心理变化,按文化程度,进行了隐私保护性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隐私无泄露,疾病治疗均全愈出院,患者满意,无心理障碍,2-3年后随访,未婚者已婚者4例,已婚者夫妻关系良好,家庭幸福。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推行整体护理,实施多元化的护理模式,非常重要。保护女患者的隐私是护士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个人诊疗信息的隐私保护问题,介绍美国《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的制定出台过程、政策目标、关于隐私保护的主要内容等。通过分析该法案的特点和成功做法、经验,提出我国在个人诊疗信息隐私保护领域加强立法和技术标准制定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权利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人们在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各项权利,这其中当然包括自己的隐私权利。目前,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规定有待完善,日常生活中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8.
探讨规范护理行为保护患者的隐私。重点介绍患者的隐私权、侵害隐私权的主要方式、存在的问题、保护患者隐私权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隐私是指公民的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1].医患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患者出于维护自身生命健康权的考虑,准许医生了解私人信息,这是患者行使自己隐私支配权的结果,也是医疗活动的客观需求.基于上述的医患民事法律关系,要求医生要确保其所实施的诊疗行为必须是完全出于诊疗的目的,所接触患者隐私的行为以诊疗活动为限,否则就属于对患者隐私权的侵害[2] .临床实践中,常遇到医护人员由于缺乏对病人隐私的保护而导致病人的不满、痛苦甚至精神伤害而引发医疗纠纷.实际上,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要加强对病人隐私保护观念,自觉遵守下列个人隐私保护的一些规则,这类事件大都是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医疗数据治理与患者隐私保护已成为医疗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热点话题,隐私关注研究逐渐成为研究重点。通过借鉴互联网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量表和保护动机理论,构建医疗数据患者隐私关注的一般模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提出的假设。结果显示威胁严重性与威胁可能性显著正向影响隐私关注,自我效能负向影响隐私关注,隐私关注正向影响隐私保护行为意愿。基于此,相关组织机构要加强隐私数据管理,提高数据透明度并宣传数据利用价值,努力达成隐私保护与数据使用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