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与微创缝合术治疗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11月,对64例(64足)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行手术缝合修复术.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例行传统切开缝合术,34例行通道辅助微创修复系统(channel-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re...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采用ACHILLON经皮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吻合技术修复跟腱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13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7.0±5.2)min,切口长度(2.3±0.4)cm,住院时间(5.0±2.5)d。13例获平均8.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平均AOFAS评分(96.9±7.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HILLON微创吻合技术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切口并发症少、术后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341-1343
<正>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多发生于体育运动时。目前,临床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虽然有研究证明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后患者功能评分、跟腱再断裂等指标无明显差异[1],但是手术治疗还是占多数。由于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对跟腱周围软组织造成较大的破坏,术口感染、皮肤坏死、肌腱粘连等并发症较多,所以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有着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微创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2020年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66例(66足)。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6例采用超声辅助微创修复(微创组),30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常规组)。比较两组早期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随访(12.34±3.45)个月,微创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AOFAS、ARTS评分及踝关节主动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超声辅助微创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29-1232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小切口微创手术,n=30)和开放组(开放手术,n=3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均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AOFAS评分(由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制定)均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VS 2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降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Chu H  Xu Y  Chu H  Xu Y  Zhou F  Yu X  Li H  Ji X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6):708-711
目的通过与开放缝合法比较,探讨改良经皮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50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经皮缝合法治疗(改良组),术中于跟腱两侧平行各作5个孔,采用"之"字形方式缝合;28例采用Kesller缝合法治疗(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常规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1例跟腱再断裂,2例切口瘢痕挛缩;改良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改良组手术时间为(38.7±6.6)min,明显短于常规组(52.3±6.9)min(t=—12.29,P=0.00);改良组术中失血量为(4.9±2.0)mL,显著低于常规组(40.7±7.1)mL(t=—25.20,P=0.0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平均29.9个月。术后2年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定,改良组为(99.6±1.0)分,常规组为(98.4±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P=0.10)。结论与开放缝合法比较,改良经皮缝合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较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缝合技术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B组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术,术后3、6、12个月采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定的跟腱断裂修补术后的评估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2~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A组疗效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为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703-1705
[目的]研究急性跟腱闭合性断裂经皮微创修复术后,进行快速阶梯性康复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采用经皮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21例,手术后即采用快速阶梯性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训练。术后12个月采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及提锺高度(HRH)评估康复效果并与健侧比较。[结果] 21患者均获得随访,跟腱修复术后12个月,ATRS评分结果、提锺高度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应用经皮微创治疗,术后即刻进行快速阶梯性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石膏固定的不适,避免皮肤压疮、跟腱挛缩等并发症,更好的恢复跟腱外观及弹性,跟腱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开放修复急性跟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2020年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59例.其中,29例采用微创修复(微创组),30例采用传统开放修复(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通道辅助缝合系统(channel-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CAMIR)微创修复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30例(30侧)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2~50岁,平均30.4岁。左侧10例,右侧20例。均为运动损伤。B超检查示跟腱完全断裂;断端距跟骨止点2~8 cm,平均4.4 cm。受伤距手术时间3 h~9 d,中位时间4 d。术中在CAMIR辅助下采用改良Bunnel缝合法修复断裂跟腱。结果手术时间10~25 min,平均17.0 min;切口长1.5~2.5 cm,平均2.0 cm。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行走正常,提踵有力,均恢复至跟腱断裂前活动水平。MRI示跟腱愈合、连续;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均小于1 cm,踝关节背伸20~30°、跖屈20~30°。按照Arner 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获优28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CAMIR辅助微创修复急性闭合跟腱断裂具有对合可靠、创伤小、再断裂及感染率低等优点,最大限度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治疗方案目前尚存争议,微创治疗因为切口相关并发症较少而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而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比较性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应用跟腱龙(Achillon)跟腱吻合器与Krachow法跟腱端端吻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146例,其中37例应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为微创手术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19~64岁,平均41.6岁;53例应用Krachow法跟腱端端吻合术治疗,为传统手术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3.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活动度、单足提踵试验结果及整体满意率,并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微创手术组37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57个月,平均32.9个月。微创手术组的再断裂率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4%vs.1.9%,P=0.38);传统手术组的伤口延迟愈合率显著高于微创手术组(17.6%vs.0%,P〈0.01)。两组患者的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16.2%vs.11.3%)、踝关节活动度减小率(18.9%vs.17.0%)、整体满意率(83.8%vs.71.7%)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的各项指标和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跟腱断裂可有效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且未增加跟腱再断裂率,跟腱功能与Krachow法跟腱端端吻合术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跟腱断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由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确定,因而对跟腱断裂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1].但术式选择或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2、3],从而影响疗效及功能恢复.我科1992年3月~2002年4月共施行跟腱断裂修复术102例,其中出现并发症者15例,占14.7%.经适当治疗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伍河霖  郑博宇  魏世隽 《骨科》2022,13(5):468-471
急性跟腱断裂(ART)是一种常见的足踝部运动损伤,与骨折不同的是,跟腱断裂后常以瘢痕愈合为主,这使得跟腱的生物力学特性有所下降。即便手术修复后,病人的运动功能仍难以恢复至伤前水平。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对于ART理想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微创手术技术和手术工具的发展在显著降低传统开放手术软组织并发症风险的同时,进一步确保了跟腱断端良好的对合和修复强度,因此越来越受到青睐。由于具有更好的软组织血供保护和直视下缝合优势,内镜下“全内”改良Krackow缝合桥接修复方式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外踝锁定钢板引导穿针微创修复联合康复个体化治疗急性跟腱完全断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3—2022-09采用外踝锁定钢板辅助微创修复联合康复个体化治疗的22例急性跟腱完全断裂。用2块等长的外踝锁定接骨板顺着切口沿跟腱两侧置向近端,跟腱-肌腹交界近1 cm、2 cm处分别经皮贯穿腰穿针,顺势引出2根导线,经导线引导Orthocord合成外科缝线,以Bunnel缝合法完成近端缝合,远端直接通过腰穿针进行点对点穿刺,远近端于切口处绕出,调整缝线张力。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09个月。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36.14 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二次断裂情况发生。术后半年踝关节屈伸功能活动度:背屈20°~30°、跖屈40°~50°,与健侧无明显差异。术后半年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97.73±4.29)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疼痛VAS评分为(0.67±0.55)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踝锁定钢板引导穿针微创修复联合康复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闭合缝合与开放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共4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经皮组及开放组各2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腓肠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3、6个月时单足提踵结果;6个月时测量小腿最大周径与跟腱断裂平面小腿周径,并计算与健侧的差值,有无跟腱黏连及再断裂,应用ATR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且开放组(平均16个月)与经皮组(平均15个月)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组住院时间(中位数7 d)、手术时间(中位数30 min)、总并发症发生率(5%)均低于开放组,开放组分别为12 d、60 min和40%,经皮组跟腱断裂平面小腿周径健侧与患侧差值(9.0±2.0)mm,大于开放组(7.1±1.7)mm,且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放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0%)、再断裂率(10%)、跟腱黏连发生率(10%)、3个月时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40%)均高于经皮组,经皮组分别为0、0、0和35%,经皮组腓肠神经损伤率(5%)、ATRS评分(88.6±4.8)分、小腿最大周径健侧与患侧差值(8.1±2.3)mm,均大于开放组,开放组分别为0、(86.0±7.0)分、(7.5±2.2)mm,但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3个月时单足提踵试验结果分组,阳性15例,ATRS评分为(86±7)分;阴性25例,ATRS评分为(90.9±3.2)分,阴性组ATRS评分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闭合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可以获得同样的功能结果,且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降低总并发症发生率。跟腱修复术后3个月时,单足提踵试验阴性比阳性者功能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康复训练治疗方式对跟腱断裂损伤修复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2月在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行跟腱断裂损伤修复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加速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FMI和Holden步行功能评分、血清VEGF和IL-6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EGF与IL-6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FMI和Holden步行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血清IL-6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 <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RAT术后康复治疗方式,加速康复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更好地促进RAT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房燚  佟长贵  赵卓  童致虹 《中国骨伤》2023,36(8):773-776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远端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采用微创带线锚钉锁边缝合桥接修复技术治疗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远端断裂患者,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9~52(40.0±9.0)岁。观察其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12.0±3.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未出现腓肠神经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足跟疼痛和跟腱再断裂发生,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AOFAS评分由术前的(59.0±4.3)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95.1±2.6)分。结论:带线锚钉锁边缝合桥接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远端断裂疗效确切,可降低跟腱再断裂、神经损伤、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吻合方法可靠、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远端断裂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跟腱术后再断裂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6年9月至2007年9月间收治的275例跟腱断裂手术患者(再断裂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随访资料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即对其性别、年龄、手术质量、术后外固定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锻炼强度、感染、糖尿病、使用激素、抽烟、延迟治疗、断裂前是否存在跟腱炎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来判断造成跟腱再断裂的相关因素。结果 275例患者获得平均6个月(3~10个月)随访,手术后再断裂18例(占6.5%),再断裂发生时间为术后3~13周,平均5.5周。由感染、术后锻炼强度、术后外固定时间、延迟治疗、术后负重时间、断裂前是否存在跟腱炎这6组因素对跟腱术后再断裂的综合作用最大。结论预防感染、正确的术后处理、及时的治疗和术前对患者的自身疾病的正确评估能最大程度减少跟腱断裂术后再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与分析Kessler与改良Krackow缝合法在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6-07—2017-07收治的36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essler组与改良Krackow组,每组各18例,对比2组患者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个月临床疗效、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rackow组与Kessler组相比于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二次断裂、术后粘连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Krackow组与Kessler组相比术后9个月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及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Krackow组与Kessler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改良Krackow组治疗后与Kessler组治疗后相比上述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Krackow缝合法相比于Kessler缝合法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满意,随访期间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背景: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关于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降低术后感染率和切口不愈合风险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的:分析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206例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30例,女76例,年龄21~87岁,平均(48.1±17.5)岁。术后3个月内发生浅表或深部感染的19例为感染组,其余187例为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类型进行分析。记录所有患者发生SSI的潜在危险因素:①患者相关: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合并症;②创伤相关:损伤机制、骨折分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有无张力性水泡及是否合并脱位等;③手术相关:受伤至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手术时间、内置物类型、术中出血量、缝合方法及术后石膏固定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SI的影响因素。结果:SSI发生率为9.2%(19/206),感染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4.7%(18/19),吸烟史(P=0.034)、手术时间延长(P=0.046)和术后未行石膏固定(P=0.021)是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劝告患者术前术后戒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早期阶段石膏固定或有利于减少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