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6例(45耳)SOM患者中耳积液、外周血浆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浆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在中耳积液、SOM患者血浆及正常人血浆中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慢性SOM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浆中TGF-β1含量均显著高于急性SOM患者(P<0.01,P<0.01);急性SOM患者中耳积液中TGF-β1含量与同组患者血浆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者与正常人血浆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SOM患者中耳积液中TGF-β1含量与同组患者血浆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者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浆中含量(P<0.01);接受2次及以上鼓膜穿刺和/或置管的SOM患者中耳积液及血浆中TGF-β1的含量均高于首次鼓膜穿刺和/或置管的SOM患者(P<0.01,P<0.05);TGF-β1的含量在黏液性和浆液性中耳积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作为重要的免疫介质,参与成人SOM的发生发展,尤其在SOM的慢性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COME)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 中表达水平,探讨COME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流式微球分析法检测30例(48耳)COME患者中耳积液、外周血浆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浆中 IL-17的表达水 平。结果 IL-17在中耳积液中含量显著高于同组患者外周血浆中含量(P<0.05),而后者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含量(P<0.05)。结论 IL-17作为重要的免疫介质可能与COME的慢性持续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acute 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外周血及中耳积液中IL-2、IL-4、IL-6、IL-10、TNF、IFN-γ的表达水平,以期综合分析免疫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D CBA Flex SetIL-2、IL-4、IL-6、IL-10、TNF、γ-干扰素试剂盒,利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3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外周血、耳积液,8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耳积液和10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中6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中耳积液中的IL-2、IL-4、IL-6、IL-10、TNF、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其中IL-6、IL-10、TNF、IFN-γ水平明显高于放疗后耳积液水平(P<0.05)。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外周血上述六种因子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粘膜参与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局部的免疫反应,在其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白细胞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 74例 (90耳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中耳炎组 )血浆和中耳积液中 SOD、IL- 6、IL- 8及 TNF- α,并以 30例健康人血浆作对照。结果 :中耳炎组 SOD、IL- 6、IL- 8及 TNF- α在中耳积液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9%、86 .8%、81.5 %和 74 .6 % ;其血浆含量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5 )。中耳炎组中耳积液的含量均较血浆中高 (P <0 .0 1)。病程短者 IL- 6和 IL- 8含量较病程长者高 (P <0 .0 1、 P <0 .0 5 ) ;病程长者 SOD及 TNF- α含量较病程短者高 (P <0 .0 1、 P <0 .0 5 )。浆液性积液者 IL- 6和 IL- 8含量较粘液性积液者高 (P <0 .0 1、 P <0 .0 5 ) ;粘液性积液者 SOD及 TNF-α含量较浆液性积液者高 (P <0 .0 1、 P <0 .0 5 )。 SOD含量与 TNF-α含量正相关 (r =0 .5 87,P <0 .0 1)。结论 :IL - 6和 IL - 8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早期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 ,促进浆液性中耳积液产生 ;SOD和 TNF-α与疾病的持续状态相关 ,并参与中耳积液中粘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在分泌性中耳炎 (SOM)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 5 6例 (6 8耳 )SOM患者血浆和中耳积液 (MEE)中PAF的含量 ,并以 4 0例正常人血浆作为对照。结果 :SOM患者MEE中PAF浓度明显高于其血浆中的浓度 (P <0 .0 1) ,SOM患者血浆中PA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中的浓度 (P <0 .0 5 ) ;黏液性中耳积液中的PAF浓度明显高于浆液性中耳积液中的浓度 (P <0 .0 1)。结论 :PAF是SOM中耳积液中的重要炎性递质 ,它与疾病的持续状态相关 ,可能在SO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亚急性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以及在转归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鼓膜穿刺治疗的成人亚急性OME患者60例,比较激素治疗组,即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组(实验组)与仅鼓室内非激素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使用ELISA法检测和比较2组患者中耳积液与外周血浆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外周血浆中TNF-0c、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激素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非激素治疗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非激素治疗组(P〈0.05);TNF-d、IL~10在中耳积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外周血浆中含量(P〈0.05),激素组患者术后3天、10天血清中的TNF-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IL-10含量术后3天较非激素组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10天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成人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手段,可能通过提高血浆中的IL-10来抑制TNF_仅的释放来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的中耳积液中IFNγ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56耳)SOM患者(中耳炎组)的中耳积液、血清及24例正常成人(对照组)血清中IFNγ的浓度。结果:中耳炎组积液中IFNγ的浓度明显高于其血清中的浓度(P<0.01);中耳炎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M慢性期IFNγ浓度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首次穿刺及第2次穿刺积液中IFNγ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3次或3次以上穿刺积液中IFNγ的浓度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耳积液中的IFNγ可由中耳腔局部产生,而非单纯由血液中渗透而来;中耳积液中IFNγ的高浓度可作为SOM转为慢性病程或迁延不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和中耳积液中CD4+、CD8+T细胞及细胞因子IL-2、IL-6活性特征。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48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IL-2、IL-4及IL-6水平及CD4+/CD8+与中耳积液IL-2、IL-6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数值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IL-2、IL-4及IL-6水平组间比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中耳积液IL-2、IL-6水平显著高于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相应指标水平,且中耳积液IL-2、IL-6与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呈正相关趋势,r分别为=0.431(P0.001)与0.462(P0.001)。结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中耳积液IL-2、IL-6水平显著升高,为本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在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鼓室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动物模型鼓室黏膜中的表达,探讨NF-κB活化在SO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灭活肺炎链球菌注入豚鼠中耳腔,制作SOM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致病鼠鼓室黏膜上皮在注入细菌后6h、1d、3d、7d及14d后NF-κBp65、TNF-α和IL-1β的表达及其关系。结果SOM动物模型的鼓室黏膜上皮中NF-κBp65在术后6h就有表达,24小时表达最强,随后表达明显下降,TNF-α和IL-1β的表达也出现相应波动。结论灭活肺炎链球菌致SOM的早期,NF-κB即被激活,在鼓室黏膜中出现过度表达,并与SOM发病中的重要致炎因子TNF-α和IL-1β的产生相关,提示NF-κB与SOM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中的免疫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比值。比较研究组中耳积液及血浆中IL-2、IL-4、IL-6水平。将研究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值与中耳积液中IL-2、IL-4、IL-6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百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4+ /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耳积液中IL-2、IL-4、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血浆中IL-2、IL-4、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中耳积液中IL-2、IL-4、IL-6水平与外周血CD4+T、CD8+T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与强烈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存在CD4+T、CD8+T细胞亚群显著升高的现象,IL-2、IL-4、IL-6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NF-α和IL-8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44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和PBMC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8的浓度以及PBMC细胞中TNF-α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TNF-α和IL-8在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L-8在PBMC上清液中的浓度明显增加,且在PBMC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NF-α和IL-8的浓度在突发性聋患者体内升高与内耳的免疫介导机制密切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在突发性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otis media,SOM)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白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表达及在SOM发病过程中的意义,以及与细菌感染和免疫介导的关系。方法随机取45例SOM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并抽取SOM患者患耳中耳积液,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NOS—mRNA。结果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未见iNOS—mRNA表达。SO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表达:急性组阳性率为63.64%,镜下阳性细胞率为60.3%;亚急性组阳性率为8.7%,镜下阳性细胞率为72.5%;SOM患者中耳积液iNOS—mRNA表达:急性组阳性率为45.45%,镜下阳性细胞率为80%;亚急性组阳性率为52.17%,镜下阳性细胞率为84%。SO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耳积液中iNOS—mRNA表达高度增强,其中在急性组外周血白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亚急性组,而中耳积液iNOS—mRNA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率在急性组与亚急性组中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氧化氮(iNOS—NO)通路在SOM的发病、中耳积液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金属硫蛋白2( metallothionein 2,MT-2)及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5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和7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MT-2及IL-1α、IL-6蛋白和MT-2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进一步以胆脂瘤鳞屑刺激人角质细胞系HaCaT,观察细胞MT-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 MT-2、IL-1α及IL-6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T-2mRNA在中耳胆脂瘤和正常外耳道皮肤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8,P<0.05).中耳胆脂瘤组织中MT-2与IL-1α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56,P<0.05),与IL-6的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r=0.714,P<0.05).在胆脂瘤鳞屑刺激下,HaCaT细胞MT-2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有明显增强,其表达变化与鳞屑组织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MT-2和IL-1α、IL-6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胆脂瘤鳞屑组织可能通过促进MT-2的过量表达而参与了胆脂瘤上皮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和42例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SOM组)中耳积液(MEF)和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①SOM组血清sIL-2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②MEF中IL-2R含量明显高于同组血清含量(P<0.01);Fn含量低于血清含量(P<0.05)。③鼻咽癌患者血清及MEF中sIL-2R含量明显高于一般SOM患者(P<0.01);Fn水平低于一般SOM患者(P<0.05)。④中耳粘液组sIL-2R水平高于浆液组,而Fn含量低于浆液组(P<0.001)。⑤慢性SOM的MEF中其sIL-2R含量更高,而Fn则相反。提示:①血清及MEF中sIL-2R和Fn含量测定有助于对SOM患者免疫状态的评估。②MEF中sIL-2R可能主要由局部中耳粘膜产生,在SOM炎症反应中起免疫抑制作用。③MEF中高浓度sIL-2R的存在和Fn的低水平可能是SOM迂延不愈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OS及NO在分泌性中耳炎(SOM)所致感音神经性聋(SNHL)中的作用。方法:治疗前分别抽取16例伴有SNHL的SOM患者(A组)及16例不伴有SNHL的SOM患者(B组)的中耳积液,检测两组中耳积液内NOS活性和NO含量。结果:A组中耳积液内NO含量(181.19±44.31)μmol/L明显高于B组(137.00±40.67)μmol/L(P<0.01),A组中耳积液内NOS活性(97.69±29.62)U也明显高于B组(75.50±26.99)U(P<0.05)。结论:NO可能通过直接损伤和与其他炎症递质共同作用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在SOM所致的SNHL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2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本实验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标本进行白介素-2(IL-2)浓度检测和分析,以探索其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耳积液、患者血清及对照血清中IL-2的浓度.结果实验组中耳积液中IL-2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实验组血清中IL-2的浓度较对照组血清高;急性期组IL-2含量较慢性期组高;行首次穿刺及二次穿刺患者之间,中耳积液中IL-2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行三次或三次以上穿刺者中耳积液中该因子的浓度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耳积液中的IL-2是由中耳腔局部产生的,而非单纯由血液中渗透而来;中耳积液中IL-2的高浓度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转为慢性病程或迁延不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手术治疗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重度OSAHS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另选择22例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均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层析及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OSAHS患者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结果 OSAHS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0例OSAHS患者术后6个月TNF-α、IL-6和IL-8明显低于术前(P<0.01).结论 OSAH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失衡,其原因可能与夜间反复多次发作呼吸暂停及低氧血症有关,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使炎症因子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8.
IL-1β和IL-8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β和IL-8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耳中耳积液中IL-1β和IL-8的含量。结果IL-1β和IL-8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0%和92.5%,早期积液中IL-1β和IL-8的含量高于晚期(P均<0.001),浆液性积液中二者的含量亦较高(P<0.002,P<0.05),IL-8与IL-1β的含量呈正相关(r=0.83,р<0.01)。结论IL-1β和IL-8是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形成众多细胞因子中的两种,均存在于早期中耳积液中,并促进浆液性中耳积液的产生,前者对后者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gE及一氧化氮 (NO)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及转归中的作用。 方法 :检测 70例 (1 2 9耳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 (患儿组 )血浆及中耳积液中细胞因子、IgE及NO含量 ,并以 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患儿组白细胞介素 (IL 2、4、6、8、1 0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gE及NO在中耳积液中含量较血浆中高 (P <0 .0 1 ) ;患儿组的血浆含量较对照组高 (P <0 .0 5 )。病程短者中耳积液中IL 2、IL 4的含量较病程长者高 ;而病程长者IL 6、IL 8、IL 1 0、TNF α、IgE及NO的表达较病程短者增加 (均P <0 .0 5 )。结论 :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血浆及中耳积液中细胞因子、IgE及NO表达增强 ,细胞因子参与介导中耳局部的炎性反应 ,调节局部的免疫反应 ,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及转归中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