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建立显齿蛇葡萄茎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广西不同地区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芦丁及杨梅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PoroshellEC-C18(4.6 mm×250 mm,4.0 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0~23 min,330 nm;23~50 min,375 nm。结果 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芦丁及杨梅素进样量分别在0.800 5~9.606 μg(r=0.999 9)、0.201 6~2.419 μg(r=0.999 8)和0.100~1.202 μg(r=0.999 7)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101%和99.9%,RSD<3%,方法的稳定性、重复性和精密度均良好(RSD<3%)。桂林灵川的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芦丁和杨梅素的含量均较高,武鸣双江和金秀互助村的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含量均较低,而武鸣双江的芦丁含量较高,柳州泗顶镇的芦丁含量较低。结论 不同地区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芦丁和杨梅素的含量相差较大。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使目标成分与试样中其他共存组分达到较好地分离。  相似文献   

2.
大叶蛇葡萄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叶蛇葡萄提取物蛇葡萄素(ampelopsin)、杨梅素(myricetin)、杨梅苷(myricetrin)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方法:建立改良的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G-2K1C)。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蛇葡萄素组、杨梅素组、杨梅苷组和复方罗布麻片Ⅰ组。采用收缩压及舒张压两个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蛇葡萄素组、杨梅素组、杨梅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表明蛇葡萄素、杨梅素、杨梅苷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与复方罗布麻片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它们的降压效果与阳性药物复方罗布麻片Ⅰ无显著差异。结论:从大叶蛇葡萄分离得到的蛇葡萄素、杨梅素、杨梅苷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为该药用植物的降压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硅胶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显齿蛇葡萄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1),杨梅素(2),杨梅苷(3),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4)。结论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根据2D NMR正确归属了化合物1的1Hand13C NMR数据。  相似文献   

4.
二氢杨梅素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董倩倩  陈立峰 《中南药学》2005,3(5):295-298
二氢杨梅素为3,5,7,3′,4′,5′-六羟基-2,3-双氢黄酮醇(dihydromyricetin;DMY),又名蛇葡萄素(ampelopsin),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葡萄科、杨梅科、杜鹃科、藤黄科、大戟科及柳科等植物中,在葡萄科植物中大量存在.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的幼嫩茎叶中DMY含量高达38%[1],粤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sis(Hook.et Arn.)planch.又名无刺,幼嫩茎叶中DMY含量达25%以上[2].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DMY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DMY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藤茶及其混淆种的经验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lsgrossedentata(Hand.一Mazz.)W.T.Wang的嫩茎叶经加工而成,系我省民间习用草药之一。同属植物广东蛇葡萄A.cantoniesis(Hook.etArn.)Planch.俗称“大号藤条”,其生长环境基本与藤条一致,且在李长出的嫩叶叶背亦为灰白色、被白色粉东,外形又极相似,故二者在春季易混淆。现将两种植物创了同点介绍如下,以资鉴别。显告蛇葡萄的小叶为薄纸质或草质,较长、较窄,为长椭圆形、卵形、菱状狭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幼嫩的茎叶略带紫红色。用手搓探显粘性并成团,在…  相似文献   

6.
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对兔口腔黏膜溃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总黄酮抗口腔黏膜溃疡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表皮葡萄球菌或10%乙酸注射到新西兰兔颊黏膜,或用同种异体口腔黏膜匀浆上清液作为免疫抗原注射于兔背部皮下,制备3种口腔黏膜溃疡模型。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剂量为84,266和840mg.kg-1,西地碘为1mg.kg-1,每天分4次口腔局部涂布给药3~4d。观察溃疡发生情况和溃疡愈合时间,检查溃疡直径和局部炎症指数,检测抗口腔黏膜抗体滴度和局部病理改变。结果显齿蛇葡萄总黄酮能使表皮葡萄球菌性、乙酸性口腔黏膜溃疡模型的溃疡直径明显缩小,炎症指数降低,愈合时间缩短,并随药物剂量增加作用增强;对免疫性口腔黏膜溃疡,可使溃疡发生率明显降低,抗体滴度下降,局部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显齿蛇葡萄总黄酮有减轻口腔黏膜溃疡炎症、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显齿蛇葡萄总黄酮体外和体内给药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采用相应培养基体外培养增殖,试管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50和MIC90,平板法测定抑菌强度,小鼠细菌致死量法测定口腔局部给药对动物的保护作用。结果 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对试验菌的抑菌浓度大多<1.0 mg·mL-1,口腔黏膜局部给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提高动物存活率。结论: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局部用药时,药物浓度可以达抑菌浓度以上,并有一定的体内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藤茶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藤茶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林建峰,李双官,朱惠,郑幼兰三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戴巧玲,宋纬文藤茶又名显齿蛇葡萄[Ampelolopsisgressedenta(Hand-Mazz)W·T,Wang],属葡萄科植物[1],是闽北、闽西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藤茶野生转家种栽培技术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藤茶,又名白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以嫩茎叶经加工后入药,县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消痈散结的功效[1]。为今后大面积开发利用藤条资源,笔者自1994年起进行藤茶野生转家种的栽培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1.植物学特征:藤条为多年生水质藤本,长达3~4m,常缠绕在其它植物上。全体无毛,茎有细小疣状突起。卷须与叶对生,二叉。二回羽状复叶,有9~15个小叶,枝顶部为一回羽状复叶,小叶薄纸质或草质,长椭圆形、狭菱形或菱状狭卵形,边缘有粗锯齿,叶面青绿色,叶…  相似文献   

10.
<正>蛇葡萄素(ampelopsis),又名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双氢杨梅素等,为一多酚羟基黄酮醇化合物[1],存在于葡萄科、杨梅科、藤黄科等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  相似文献   

11.
藤茶降血压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英文名称为vinetea,葡萄科蛇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广西柳州市的融安、融水、三江等县均有大量野生资源分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姚新生院士实验室通过对大鼠饲喂藤茶水溶液,以研究藤茶对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藤茶对实验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但对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显齿蛇葡萄各部分蛇葡萄素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捷 《海峡药学》2002,14(5):62-62
目的 建立显齿蛇葡萄中蛇葡萄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幼嫩枝叶、老叶、茎枝和根中蛇葡萄素的含量。结果 老叶中较高,根,茎中微量。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样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藤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明  倪峰 《海峡药学》2010,22(1):16-17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的嫩茎叶加工而成。其昧甘,淡,性凉,有效部位主要有黄酮类物质及多糖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近期文献,着重对藤茶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分布在全世界大约有25种,其中我国大约有15种,并有多个变种,大多数为我国特有,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至东北一线.该属植物为木质藤本植物,主要生长在山坡灌丛或林中.在我国,蛇葡萄属植物资源丰富,除白蔹为常用中药外,其他大多数在民间药用,如大叶蛇葡萄和显齿蛇葡萄叶经炮制后称作藤茶和霉茶,用作茶的替代品并兼具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对大鼠肿组织内CYP和GS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250mg/kg、500mg/kg,溶于蒸馏水,空白组和模型组给等体积的蒸馏水,雄性SD大鼠,灌胃给药15口,第15目模型组和两个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ip)苯并芘100mg/kg(溶于玉米油),空白对照组ip等容积玉米油,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断头取出肝组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内的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1A1、CYP1A2、CYP1B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l、GST-pi的表达情况。结果:苯并芘组(模型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001),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1倍、11倍、684倍,但不影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l和GST-pi的表达,反而有抑制趋势,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0.79倍和0.82倍;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组+苯并芘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001),蛇葡萄素250mg/kg+苯并芘组和蛇葡萄素500mg/kg+苯并芘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89和289倍(有剂量效应关系)、16.9和44.5倍(有剂量效应关系)、914和804倍(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苯并芘组(模型组)相比,蛇葡萄素250mg/kg+苯并芘组和蛇葡萄素500mg/kg+苯并芘组不影响CYP1B1的基因表达,但明显诱导CYP1A1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6倍(p〉0.05)和2.39倍(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明显诱导CYP1A2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3倍(p〈0.05)和4.04倍(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蛇葡萄素(AMP)是民间常用中药显齿蛇葡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倍受关注,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对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等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藤茶涂膜剂治疗小儿湿疹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条为葡萄科植物显齿蛇葡萄Ampclopsis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民间应用近千年,现代医学实验得出其具有消炎、抑菌、镇痛[1]功效。为探讨藤条对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我们于1996年7月~10月应用本所配制的藤条涂膜剂治疗小儿湿疹,并与氧化锌软膏进行对照,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材料:藤茶涂抹剂为我所配制,每10ml合生药5g,市售氧化锌软膏。1.2病例选择及分组:选择我所门诊及市一院儿科门诊患儿,年龄最小14d,最大5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1.3皮疹分布:治疗组单发于面部21例,躯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大叶蛇葡萄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方法分别用乙醇加热回流法和渗漉法提取大叶蛇葡萄总黄酮,以蛇葡萄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11 nm波长处测定。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为1.59%,回流法所得提取物总黄酮的含量为640.74 mg&#8226;g-1;渗漉法所得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672.38 mg&#8226;g-1。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作为大叶蛇葡萄提取物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渗漉法所得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略高于回流法。  相似文献   

19.
唐荣耀  魏捷 《海峡药学》1998,10(1):28-29
本文介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棠茶总黄酮中蛇葡萄素含量的方法,线性范围在0.23 ̄0.92μg之间,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3%。  相似文献   

20.
二氢杨梅素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调血脂、保肝等多种活性。近年来,二氢杨梅素在抗菌、抗病毒方面的生物学活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针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二氢杨梅素在抗菌、抗病毒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其在抗感染方面进一步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