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伤性前房积血为儿童常见的一种眼外伤疾病。经正确处理后一周内多能吸收,如长时间未吸收者可并发青光眼、角膜血染等,易造成视功能损害。由于儿童年龄小、活动量大、治疗上不易取得配合,再出血发生率高。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制定出护理计划,要求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各项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而脉络膜脱离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低眼压、浅前房,大多数通过药物治疗可治愈,但如处理不当,可导致角膜内皮损害、滤过泡不形成、虹膜前后粘连、加重或促使白内障的发展等视功能障碍。为此分析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30例,探讨其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恶性青光眼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青光眼又称睛状环阻塞性青光眼,长期以来认为恶性青光眼是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1],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或手术治疗往往无效,如处理不当,常可致病情恶化。其发病机理是晶状体或玻璃体与水肿的睫状环相贴,后房的房水不能进人前房而向后逆流并积聚于玻璃体内,将晶状体和虹膜向前推,导致前房变浅或消失。此时,应尽快局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全身用高渗剂及碳酸吁酶抑制剂,必要时局部及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对于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病例,则需手术治疗,手术可施行玻璃体积液抽吸或晶状体搞…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是眼科主要的致盲性疾病,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常见眼科急症,尽快缓解症状,控制眼压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作者发现大多数患者接受系统治疗的时间常在发病3d后,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就诊不及时意味着疗效差,如:症状不能控制、眼压居高不下等,  相似文献   

5.
闭角型青光眼及部分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其早期症状常有头昏、头痛、眼胀,看见灯光周围有彩虹光圈等。以上症状为青光眼的早期信号,也是治疗青光眼的最好时机,如能及时就诊,按青光眼治疗,酌情给  相似文献   

6.
陈洁秀  蔡敏玲 《护理研究》2006,20(8):2220-2221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则可改善其预后。视野检查是对眼底、视路疾患以及青光眼早期诊断,对视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及随访疗效观察等方面常用的、精确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自动视野计是一种标准的定量的检查方法,比传统的手工操作视野检查更为精确。且可提高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林惠敏 《全科护理》2010,8(5):425-426
青光眼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疾,降低眼压、保护和挽救视功能成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而抗青光眼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并发症,可达51%,若处理不当,常带来系列并发症,如角膜水肿、虹膜周边前粘连、黄斑水肿、白内障形成等,  相似文献   

8.
王爱孙  方爱武 《护理研究》2005,19(9):1842-184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临床难治的顽固性青光眼,治疗方法虽多,但往往效果欠佳。自青光眼引流装置应用临床以来,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但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是影响手术成功率常见的并发症。为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我们应用术中预制旁刺口、前房注射黏弹剂及安置可松懈缝线(8—0可吸收缝线)结扎引流管等综合方法,并施以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F005-F005
擅长诊治眼科疑难病症,尤长于儿童斜视弱视和白内障、青光眼的诊治。为确诊一例女性调节型内斜合并间歇性外斜患者,查阅了大量的中外文献,对这种罕见且很难治疗的眼科疾病,如手术矫正外斜,则会加重内斜,反之亦然。经大胆采用手术矫正外斜、配镜矫正内斜的治疗方法,成功地矫正了内、外斜视。另对一例男性因患葡萄膜炎患者,瞳孔膜闭并继发青光眼致右眼失明,去过几家大医院都无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是目前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以其1%的发病率计算,则全国约有1000万左右的青光眼病人。由于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一些新技术引入青光眼治疗中,如激光技术及眼科显微手术的进展,只要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青光眼病人,则其中大部分患者都可避免盲目的厄运。但如果由于用药不当、诊断错误或遗漏等,会给病人带来不幸,甚至难以弥补的后果。为此,我们特作专题介绍,以提醒同道注意。  相似文献   

11.
李丽军  胡玉玲  杨瑛 《护理研究》2005,19(21):1928-1928
挫伤性前房积血为儿童常见的一种眼外伤疾病.经正确处理后一周内多能吸收,如长时间未吸收者可并发青光眼、角膜血染等,易造成视功能损害.由于儿童年龄小、活动量大、治疗上不易取得配合,再出血发生率高.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制定出护理计划,要求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各项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VonGraefe于1869年首先提出了恶性青光眼的概念,它是一种发生于闭用型青光眼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其特点为浅前房和高眼压,常规的抗青光眼治疗无效,如处理不当可导致失明。根据恶性青光眼特点对其进行严密的观察,配合医生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这对缓解症状、稳定病情都可起到良好的效果。现对我科1991~1996年间住院治疗的2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例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6~71岁.平均41.2岁。其中17例发生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2倒在使用缩瞳剂后发病,1例由YAG…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延缓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光眼沾染人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延缓是最常见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致角膜内皮损伤、房角闭塞、白内障进展加快和恶性青光眼等不良后果,因此分析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本通过对60例术后浅前房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前房是青光眼眼外滤过术后常见并发症,浅前房如持续时间长,可引起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虹膜前后粘连。房角闭塞,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因此,了解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探索浅前房的处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对一组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但可出现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过强型低眼压、低眼压黄斑病变及眼内炎等并发症,且有部分因滤过泡瘢痕化而导致手术失败。为减少上述并发症及术后滤过泡瘢痕,2000年4月始,我院采用非传统性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31例(42眼),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及滤过泡瘢痕的发生,本文就护理特点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但可出现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过强型低眼压、低眼压黄斑病变及眼内炎等并发症,且有部分因滤过泡瘢痕化而导致手术失败。为减少上述并发症及术后滤过泡瘢痕,2000年4月始,我院采用非传统性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31例(42跟),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及滤过泡瘢痕的发生,本文就护理特点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182例203只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 术后发生浅前房16只眼,经积极治疗护理,均恢复前房。结论 控制术前眼压,密切观察术眼局部情况,积极配合医生适当护理治疗术后浅前房,可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2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小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420-342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以发病较急、症状较重、房角关闭、眼压升高及视功能损害严重的一种眼科急症,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数天内失明。2006—01—2008—12我科行小梁切除治疗28例闭角型青光眼,现就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罗莉蓉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2):1112-1113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药物及手术治疗均不能根治,对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和不适合药物治疗的青光眼均需手术治疗。小粱切除术自Cairns于1969年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目前经典的手术,但该手术存在缝线过紧过松、滤过泡下瘢痕形成等,早期出现很多并发症。如术后早期浅前房、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临床上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相似文献   

20.
散瞳药是眼科的常用药物,如使用不当,可造成患者眼压增高、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等不良后果[1]。护理人员是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