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病例 1,男 ,5 0岁 ,因临床疑诊消化性溃疡出血 ,1996年 9月 16日在本院行内镜检查 ,术中见慢性浅表性胃炎 ,幽门线形溃疡。同时见十二指肠球部散在少许新鲜出血点 ,大弯侧距幽门 3cm处 ,见一直径 0 .2cm、长约 0 .8cm线虫吸附球壁 ,虫体略透明 ,肉红色 ,尾部活动 ,立即以活检钳取出 ,胃液无色透明 ,pH 5。病例 2 ,女 ,5 7岁 ,因严重贫血查因而住院 ,1997年 2月 4日内镜检查 ,胃内无特殊 ,十二指肠球部散在针尖大小新鲜出血点 ,大弯侧近前壁同一处吸附两条线样虫体 ,直径 0 .2cm× 1~1.1cm ,一大一小 ,合抱呈“人”字形 ,虫体呈肉红…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内镜资料调查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某些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5a的内镜资料,统计GU,DU的检出率及发病季节,性别及年龄分布等特点及幽门螺杆菌的检出情况.结果5405例受检病例中共检出DU1236例,GU197例,检出率分别为22.9%和3.6%.DU检出率以1月~3月份及12月份最高(27.7%~32.0%,平均30.2%),6月~8月份最低(16.1%~16.8%,平均17.2%,与1月~3月份及12月份平均检出率比较,P<0.01).GU的检出率无明显季节差异(P>0.05).DU,GU的男女之比分别为5.43:1和3.40:1,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6.8%和12.7%(P<0.01),3.9%和3.0%(P>0.05).40岁以上者GU检出率为6.5%(其中60岁以上者为9.1%),40岁以下者为2.6%(与40岁以上者比较,P<0.01),而DU的检出率无明显年龄差异.214例溃疡患者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为76.6%,其中DU为77.6%,GU为72.5%.结论DU的发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冬春季较夏秋季更易发病;GU发病与季节无关.DU和GU均以男性多发,其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GU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而且年龄愈大检出率愈高;DU的检出率无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本组78例为1991-07/1997-04来我院超声检查胃部疾病,诊断十二指肠溃疡者,此78例在超声检查前或后3d内均进行内镜检查,其中男性51例,女性27例,年龄19岁~71岁,平均39岁,超声仪器为日本产阿洛卡SSD-620型,探头频率3.5MHz,空腹8h~12h后按常规进行检查,先仰卧位上腹正中纵切显示责门及胃窦测量,再服胃超声增效液10mL加温开水400mL,1min~3min后取坐位腹部横切,观察胃腔呈哑铃状液性暗区,左侧为胃体,右侧为胃窦,再向右观察到幽门管及十二指肠球部,在右胁弓上或锁骨中线处,使探头与胁弓呈70°左右夹角进行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十二指肠副乳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2006年2月28日至2018年2月28日期间通过EUS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副乳头的122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2例十二指肠副乳头病例年龄(52.1±12.9)岁,男性多于女性。副乳头以十二指肠降部乳头上方最多见(88/122,72.13%),其次位于球降交界(29/122,23.77%),少部分位于球部(5/122,4.10%)。副乳头均为单发,大多数直径在0.5~1.0 cm(88/122,72.13%),少部分直径大于1.0 cm(23/122,18.85%),也有部分直径小于0.5 cm(11/122,9.02%)。EUS下多为低回声(71/122,58.20%)或中低回声影(35/122,28.68%),回声多均匀。黏膜层光整,黏膜下层及以下表现为括约肌样结构,边界大部分清楚(121/122,99.18%),多数副乳头中央常可见特征性的裂隙样管腔结构(83/122,68.03%),周边肠壁层次结构正常,肠周无相关肿大淋巴结。结论EUS能清晰显示十二指肠副乳头及相邻器官结构,对十二指肠副乳头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内镜随访结果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内镜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内镜及病理确诊的26例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内镜定期随访,并做预后分析。结果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26例中表现为肿瘤样6例,溃疡11例,慢性胃炎9例,病理检查中均在粘膜层,粘膜下层或坏死组织中发现有多量血吸虫卵沉积,26例中7例合并胃癌,另在最长7年的随访中发现癌变6例,癌变者达50%,结论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诊断要依靠流行病学调查,内镜和病理学检查,预后分析表明该病属癌前状态,应及早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隆起病变内镜下治疗多种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经内镜治疗的十二指肠隆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内镜手术方法、并发症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中除1例十二指肠癌、1例类癌、1例>2 cm的间质瘤转外科手术外,其余114例均行内镜治疗.114例中行氩气凝固术45例,圈套切除术27例,内镜黏膜切除术36例,3例十二指肠囊肿行开窗引流术,3例直径≤2cm的间质瘤行介入性超声内镜(EUS)随访;4例术中发生出血,均在内镜下用钛夹或者氩气刀止血成功.术后随访1~12个月总有效率100%.[结论]十二指肠壁较薄,操作空间相对较小,内镜治疗时尤需注意切除深度.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直径>2 cm的病变,不主张内镜下治疗;对≤2 cm的病变采用EUS随访为较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憩室为上消化道的常见病,而发生于球部的意室则较罕见,且十二指肠球部意室并发反复大出血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回病例报告例1男,67岁.反复发作性黑使30a,再发伴头晕,腹胀ldri院.该患者30a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黑便,伴头晕,乏力,经内科按上消化道出血治愈.此后约每隔10a发作1次,均经内科保守疗法治愈.id前又无明显诱因排黑便约800g,伴有腹胀、心悸、头晕、乏力.既往无肝炎及溃疡病史.查体:T37.Zt,P108次hen,R18次hen,Bp16AlkPa.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心肺(-).腹软,右上腹部有轻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十二指肠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十二指肠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普通胃镜、EUS的结果和随访结果,研究总结该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105例十二指肠囊肿患者均无与病灶相关的症状,该病在超声内镜下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即黏膜下病灶位于肠壁内,探头触压病灶易变形,内呈无回声状,边界清楚,源于黏膜下层,后方有回声增强效应,周围肠壁层次结构正常.EUS可明确病灶的起源、大小和性质并与其他黏膜下病变相鉴别.术后随访5年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 十二指肠囊肿属良性疾病,EUS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十二指肠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十二指肠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普通胃镜、EUS的结果和随访结果,研究总结该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105例十二指肠囊肿患者均无与病灶相关的症状,该病在超声内镜下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即黏膜下病灶位于肠壁内,探头触压病灶易变形,内呈无回声状,边界清楚,源于黏膜下层,后方有回声增强效应,周围肠壁层次结构正常.EUS可明确病灶的起源、大小和性质并与其他黏膜下病变相鉴别.术后随访5年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 十二指肠囊肿属良性疾病,EUS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十二指肠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十二指肠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普通胃镜、EUS的结果和随访结果,研究总结该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105例十二指肠囊肿患者均无与病灶相关的症状,该病在超声内镜下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即黏膜下病灶位于肠壁内,探头触压病灶易变形,内呈无回声状,边界清楚,源于黏膜下层,后方有回声增强效应,周围肠壁层次结构正常.EUS可明确病灶的起源、大小和性质并与其他黏膜下病变相鉴别.术后随访5年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 十二指肠囊肿属良性疾病,EUS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 患者女,74岁,因左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呕吐、进行性消瘦1月余入院.既往否认胃病史.嗜烟酒50余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尚可,轻度贫血貌.心肺无明显异常.上腹饱满,左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和肌卫,振水音阳性,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示胆囊萎缩,肝胰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胃电图检查广泛用于临床单位,其对胃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尚有争议。我院近2年进行胃电图检查700多例,其中123例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现将这组患的胃电图表现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微探头内镜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37例十二指肠病变行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最终诊断结果,统计微探头内镜超声及内镜下活检对十二指肠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微探头内镜超声对十二指肠病变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8.38% (29/37),其中对十二指肠脂肪瘤和十二指肠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和10/12,对十二指肠早癌及炎性增生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4和3/8.内镜下活检对十二指肠病变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40.54%(15/37),其中对十二指肠类癌和十二指肠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1和7/12,对十二指肠间质瘤及脂肪瘤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10和1/4.结论 内镜下活检不能作为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金标准,而微探头内镜超声对十二指肠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胃,十二指肠病变内镜与舌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病例:患者男,56岁,因“黑便10d,头晕、乏力、面色苍白2d,于2008年1月17日入院。入院前无呕血、上腹痛、呕吐等症状,近2年反复上腹部饱胀不适。无肝炎和溃疡病史,无非甾体抗炎药、铁剂、铋剂和激素类药物服用史。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透析治疗可诱发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为了解其变化 特点我们总结了27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病理 组织学资料,报告如下。 1.病例选择:我院1992~1998年住院患者按第二次全国肾脏病 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本组27例慢性肾炎中,属普通型8例,高 血压型4例,肾病综合征Ⅰ型3例、Ⅱ型8例,隐匿性肾炎2例, 肾移植术后2例。肾功能正常期7例,肾功能不全代偿期6例,氮 质血症期8例,尿毒症期6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7~72岁, 平均37.5岁。病程6个月~7年。 2.胃肠症状:27例中25例有不同程度的胃肠症状,包括上腹 部不适者16…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肠恶性肿瘤较少见,仅占胃肠造恶性肿瘤的1%.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则更少见,其发好发部位依次为降部、水平部、球部及升部,球部恶性病变十分罕见,易漏诊、误诊。现报道我院2001-2005年间经胃镜及病理诊断的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病例:患者男,61岁,因"黑便2 d,呕血伴晕厥2 h"于2012年12月1日就诊于含山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患者2 d前起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解黑便,约3~5次/d,每次量约100~150 g,粪质稀软,无其他明显不适,误认为系由饮食所致,未作处理。入院前2 h,患者突然呕血2次,总量约600~700 mL,夹杂暗红色血凝块,晕厥2次,伴全身大汗、心悸、头晕、口干以及尿量减少,遂收治入院。患者既往无消化性溃疡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有少量烟酒嗜好。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92次/min,呼吸2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