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会利  宋庆红  李风 《现代保健》2011,(14):183-184
目的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3例患儿血清肺炎衣原体-IgM水平。结果:83例患儿中发现肺炎衣原体阳性21例,总感染率25.3%。其中,49例肺炎患儿中肺炎衣原体阳性13例(26.5%),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肺炎衣原体阳性2例(20.0%),6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中肺炎衣原体阳性1例(16.7%),1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衣原体阳性5例(41.7%),6例支气管炎患儿中未检测到肺炎衣原体。结论:肺炎衣原体是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在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感染肺炎支原体对婴幼儿喘息发作的影响,为预防婴幼儿喘息发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治疗的196例被不同病原菌感染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婴幼儿41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组婴幼儿3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婴幼儿84例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婴幼儿32例;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组患者喘息类型构成,检测四组婴幼儿总免疫球蛋白E含量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31例占36.9%,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11例占26.8%,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9例占23.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8例占25%;支原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38例占4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2例占30.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13例占40.6%;支原体组无喘息患儿15例占17.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8例占46.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无喘息患儿11例占34.4%,不同病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感染肺炎支原体能够对婴幼儿喘息发作产生促进作用,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喘息发作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237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按有无喘息分为两组,有喘息、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组114例(A组)和无喘息、无哮鸣音组123例(B组),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和T-IgE检测,收集特应性体质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A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39.47%(45,114),高于B组的23.58%(29/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P<0.01);A组中42例MP.IgM阳性患儿随访6-24个月,有29例(69.05%)诊断为哮喘,其中23例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史.结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诊断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婴幼儿鼻咽部分泌物肺炎衣原体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1022例婴幼儿中有82例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02%,其中男62例,阳性率为9.23%,女20例,阳性率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从年龄分布情况看,12~24月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达14.77%;4-6月为肺炎衣原体的高发季节,检出阳性率为12.74%.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直接、快速对其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住院诊治的281例病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非感染性疾病10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肺炎衣原体抗体,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281例患儿共有56例肺炎衣原体抗体IgM(CP-IgM)阳性,阳性率为19.93%,其中阳性率<3岁为20.50%、3~6岁为18.75%、6~12岁为20.83%;对照组患儿共有8例CP-IgM阳性,阳性率为7.84%,其中阳性率<3岁为8.95%、3~6岁为9.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P-IgM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3岁组与3~6岁组之间CP-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常规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暂定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疗程为4周,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探讨制定相应的疗程.  相似文献   

7.
儿童喘息性疾病与衣原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喘息性疾病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联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衣原体IgM抗体及抗原。结果142例患儿中,血清学检测27例阳性检出率为19.0%,12例抗原检测阳性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10例、8例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1例阳性哮喘患儿中9例,均有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各病种间抗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儿喘息迁延不愈,衣原体抗原检测多次阳性,经阿奇霉素治疗后症状均有缓解。结论儿童喘息性疾病衣原体感染占21.8%,以〈6月婴儿居多,采用衣原体抗原检测能早期诊断,及时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好,可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和研究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在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状况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自从2011年10月-2012年9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279例,在患者住院一星期以后,留取患者的血清送往医学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对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检测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全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有47例IgM显示为阳性,感染率为16.3%,其中肺炎患者IgM的阳性率为18.1%,急性支气管炎的IgM阳性率为13.9%,上呼吸道感染IgM的阳性率为22.7%.结论 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该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且高热为多见,特别是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很容易被忽视,而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属于确诊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患者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钟嵋 《工企医刊》2003,16(1):10-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婴幼儿喘息性疾患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婴幼儿MP感染性喘息性疾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MP感染比例至增高趋势,咳喘等呼吸道症状明显。结论: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患有关,临床以大环内酯类药物足疗程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3起不明原因的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疫情的标本进行多重巢式PCR检测,及时筛查SARS病毒、高致病性人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并检测其他亚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病原体,探讨该方法在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调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采用多重巢式PCR方法对3起疫情的咽拭标本进行可引起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23种病原体进行筛查.结果 医院甲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9例,对9例咽拭标本进行筛查,肺炎衣原体感染6例;学校乙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69例,对13份咽拭标本进行检测,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7例;学校丙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12例,对12份咽拭标本进行检测,HIB感染5例.结论 多重巢式PCR方法可快速有效地筛查引起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有效遏制疫情及进一步处理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喘息性疾病是婴幼儿期较常见的伴有喘息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型肺炎等,后者以病毒(尤其是RSV)和肺炎支原体(MP)感染常见。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肺内重要的细胞因子,研究证实,其参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0~5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0~5岁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385例,入院当日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85例婴幼儿中,Ig M抗体阳性率为19.64%;下呼吸感染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91、7.992,均P〈0.05)。1~2岁、3~5岁婴幼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1岁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03,P〈0.01);1^2岁和3~5岁婴幼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9,P〉0.05)。春季阳性率最高(19.64%),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31、5.553、8.214,均P〈0.05)。3~5岁婴幼儿中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1.22%,明显高于〈1岁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34,P〈0.01)。结论焦作地区春季0~5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以女性为主,3~5岁为感染高发年龄段,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肺炎衣原体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3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标本进行了肺炎衣原体检测。结果在33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共检测出肺炎衣原体阳性标本25例,阳性率为7.46%。结论肺炎衣原体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姜今玉  董贞爱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53-1954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和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收集门诊哮喘发作期儿童136例,其中男96例,女40例,年龄(4.9±2.5)岁。分成1~3岁组41例,3~5岁组50例,5~15岁组45例;其中病程≤3月29例,35例按GINA方法使用吸入激素。对照组为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内分泌门诊儿童,共67例,男34例,女33例,平均年龄(5.4±2.6)岁,其中1~5岁35例,5~10岁32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肺炎衣原体IgM。结果:①哮喘发作期儿童136例中有CP-IgM阳性28例,单纯CP-IgG阳性10例,其中1~3岁组急性CP感染率为14.6%,3~5岁组22.0%,5岁以上组24.4%。3组既往CP感染率分别是0.6%和15.5%;年龄因素与CP感染率呈弱相关(R=0.26,P<0.01)。对照组67例中急性感染3例,占4.5%,既往CP感染2例占3.0%,合计阳性率7.5%,其中1~5岁35例中未检出CP感染者;两组比较P<0.0001。哮喘儿童中MP-IgM阳性15例,阳性率11.0%,对照组阳性5例,阳性率7.4%,P>0.05。②哮喘发作期患儿病程≤3月的29例,CP感染者12例占41.3%,较病程长者CP感染率要高,P<0.05。③在吸入激素治疗时仍有哮喘频发的35例哮喘儿中,7例有急性CP感染(20.0%),4例有既往CP感染(11.4%),合计占31.4%,5例有MP感染(14.3%)。结论:肺炎衣原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部分哮喘儿童的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因其免疫力薄弱,CP的致病作用更应予以重视。在新诊断的儿童哮喘中有较高比例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对使用吸入激素控制不住的儿童哮喘应注意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评估,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以降低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儿科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共180例,统计分析患儿哮喘病程长短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其药敏检测结果。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2.2%、肺炎衣原体感染22.8%;其中哮喘病程≤3个月的患儿中肺炎衣原体的感染率为41.0%,比哮喘病程3~6个月和>6个月的患儿感染率高,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支原体在哮喘病程>6个月的患儿中感染率最高,为38.3%;患儿年龄≤3岁的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9.6%和33.3%,均高于年龄3~6、>6岁患儿;肺炎衣原体对红霉素耐药率最低,为17.1%,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78.0%;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耐药率最低,为22.5%,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为77.5%。结论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体,其中患儿≤3岁,哮喘病程≤3个月和>6个月的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肺炎衣原体是人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对衣原体感染通常采用血清学检查,但此种方法难于在衣原体肺炎发病早期明确诊断.作者采用培养方法对衣原体肺炎进行鉴别诊断,并与血清学检验结果相对照,取得了成功.研究对象为美国亚特兰大医院急诊室在1987年7月至1988年4月经临床及X线胸片检查诊断的49例(男28例,女21例)急性肺炎患者,年龄2~85岁,平均45岁.采集受试者的咽拭子标本,置于磷酸蔗糖中,用液氮冷冻保存,直到培养时取出,在Hela-229  相似文献   

17.
易定波 《中国卫生产业》2012,(12):154-154,156
目的 检测婴幼儿喘息型肺炎、非喘息型肺炎IL-8 、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法对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婴幼儿肺炎患者(其中喘息型肺炎有40例,非喘息型肺炎有36例)的IL-8 、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的进行检测,同时对3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同期检测.结果 婴幼儿肺炎患者血清中的IL-8、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肺炎患儿而言,其中喘息型肺炎患儿血清中的IL-8、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明显高于非喘息型肺炎患儿,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中的IL-8、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等免疫相关分子与婴幼儿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喘息发作时尿白三烯E4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同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伴喘息400例与无喘息650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2组患儿尿液中LTE4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喘息组患儿以上两种病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其尿白三烯E4测定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尿白三烯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发生喘息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衣原体(CP)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CP感染的认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M,并分析阳性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127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CP感染247例(21.92%),其中单纯CP感染99例,CP与MP混合感染148例。在单纯CP感染的下呼吸道患儿中急性支气管炎29例,支气管肺炎61例,毛细支气管炎9例;99例均有咳嗽,74例伴有发热,39例合并喘息发作,心肌酶增高5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脑膜炎2例,皮疹1例,血尿1例。结论:CP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临床上以咳嗽为突出表现,可伴有发热、喘息等表现,在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同时还可伴有多种肺外表现。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感染近几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而婴幼儿感染率高达 2 5 %~ 6 9% 〔1〕,且起病急、病程长、病情重。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婴幼儿支原体肺炎 16 8例 ,重症 5 8例 ,现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8例婴幼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 4 3例 ,女 15例 ,男 :女为 2 .87∶1。年龄 2月~ 2岁 11月 ,平均 1岁零 10个月 ,急性肺炎者 4 6例 ,迁延性肺炎者 12例 ,病程 10~ 70 d。 5 8例患儿中首发症状为 :发热 12例 ,咳嗽 14例 ,喘憋 16例 ,纳差 4例 ,呕吐伴腹泻 4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