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9,(7):1019-1021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CR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PCI术的80例ACS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与脑尿钠肽(BNP);血小板聚集率;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CRP、BNP含量有所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P <0. 05);观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大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显著(P <0. 05)。结论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对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和心功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随访探究伴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情况,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临床循证治疗的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本院心内科住院部、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史、接受PCI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通过1:1匹配选取同时期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该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由管床医生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记录各项不良事件作为观察终点。采用卡方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结局情况,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预后情况,通过Cox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各潜在影响因素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1年中,各项及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知,观察组1年后总体不良事件未发生率为65.7%,对照组1年后总体不良事件未发生率为71.2%,Log-Rank分析认为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危险因素回归,发现脑卒中史、肌钙蛋白I峰值、肌酐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无关(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型、病变部位分级、钠尿肽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关(P0.05)。结论在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后,可以将PCI作为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之一,本研究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初步的临床循证依据,但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过去1年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362例,年龄31~83岁,平均(51.2±11.5)岁。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2例(28.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5例(9.7%),不稳定性心绞痛225例(62.2%)。观察PCI成功率,死亡率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冠脉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119例(32.9%),多支血管病变243例(67.1%),靶血管共有642例,左主干病变11例(1.7%),前降支306例,回旋支142例(22.1%),右冠状动脉183例(28.5%)。在362例患者中,全部行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内共植入支架484枚。PCI病例成功率99.0%。362例患者随访6个月,住院期间死亡4例(1.1%),院外猝死1例。[结论]随着介入器械的改进和介入技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疗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主要优势为再通快,TIMI级血流率高,近期死亡率低,可显著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分析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0月,88例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期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类型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差异,为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后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2018-01-01-2021-12-31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1 620例老年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氯吡格雷使用生产厂家不同,分为原药组(进口,915例)和新药组(国产,705例)。随访2组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不良事件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评估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血管相关死亡、卒中、心肌梗死和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发生风险。对氯吡格雷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70.20±8.22)岁,男女性别比为1.47∶1。原药组与新药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χ2=2.156,P<0.001)、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χ2=1.712,P=0.002)、不稳定心绞痛(χ2=2.028,P<0.001)、合并用β受体阻断剂(χ2=1.868,P=0.001)、合并用质子泵抑制剂(χ2  相似文献   

6.
曹海燕 《现代保健》2011,(11):69-70
目的 总结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PCI)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某一时期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年龄随机分为高龄组与非高龄组.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是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方法 ,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并分析术后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 :2 7例 ,行PCI;稳定性心绞痛组 :2 1例 ,择期仅行冠状动脉造影 ,显示有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 ,而未行PCI,且两组病例均严格执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上述两组病人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术前 1d、术后 2d ,术后 14d外周静脉血清CRP ,并以冠脉造影正常病人 2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ACS组 ,其血清CRP水平呈逐渐递增趋势 ,尤其是ACS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CRP水平升高更显著 ;PCI术后 2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CRP水平的急剧升高对急性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介入治疗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 ,并随着血管开通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心脏病介入手术后的并发症,消除病人的不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0月成功实施心脏介入治疗188例。男132例,女56例,年龄32岁~78岁,平均55岁,其中经桡动脉穿刺74例,经股动脉穿刺114例,经过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病人的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最终病人康复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消除病人的不适,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临床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本院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PCI患者200例。手术后对患者随访30 d,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病史、疾病类型、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采用Cox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终点事件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预后与年龄、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心功能分级、入院24 h休克、入院时LDL-C、手术后肾功能不全有关(P0.05)。年龄的OR值为1.043,其95%CI为1.001~1.124;性别的OR值为2.141,其95%CI为1.349~3.667;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的OR值为3.124,其95%CI为1.497~6.741;心功能分级的OR值为1.779,其95%CI为1.349~2.01;入院24 h休克的OR值为6.021,其95%CI为3.496~9.364;肾功能不全OR值为3.011,其95%CI为1.997~5.231。入院时高LDL-C水平是保护因素,其OR值为0.346,其95%CI为0.213~0.679,余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我们应综合考量患者情况,从而制定真正有益患者预后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彭描宇 《现代保健》2011,(28):32-33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C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CAD患者136例。对老年组(70岁以上)与同期非老年组(70岁以下)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及长期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在治疗老年CAD患者群体上效果显著,且手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观察组,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小板CD40L表达、血清CRP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CD40L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1,P<0.05);2给药后1 d、1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t=2.748,t=4.719;P<0.05);3接受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3,P<0.05)。结论:围术期替罗非班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表达及炎症水平,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脂、hs-CRP水平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行PCI术的11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LDL-C、HDL-C、TC、TG、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并统计支架内再狭窄(IS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时两组LDL-C、HDL-C、TC、TG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 ICAM-1)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两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16.36%)低于对照组(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CI术的ACS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hs-CRP水平,并减少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86例临床表现、心电图及生化检查均证实为ACS的老年(≥65岁)患者,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总结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结果 1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术,桡动脉途径150例,股动脉途径36例.5侧术中出现室颤,急给予非同步直流电复律300J转复为窦性心律;3例右冠状动脉病变术中并发阿斯综合征,心电监护示Ⅲ度房宣传导阻滞,予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均术中或术后自行恢复,2~3d后拔除.股动脉途径发生血管速走反射8例,6例及时予阿托品1mg静推、林格氏液快速静滴后症状缓解,2例加用多巴胺静滴后症状缓解.术后穿刺点出血重新包扎6例,发生局部血肿4例,及时发现并予25%硫酸镁局部湿敷后血肿吸收.结论 对待老年ACS患者,在积极有效的介入治疗的同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注重个性化的出院宣教,可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普适性量表-医学结局研究简短量表(SF-8)和冠心病专用量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PCI治疗成功病例171例和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8例为对象,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在入院前1天、出院后第1天以及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PCI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出院后6个月〉出院前〉入院前(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出院后6个月〉出院前〉入院前(P〈0.05);PCI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幅度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幅度。结论PCI手术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其造影显示的冠脉病变支数、部位、狭窄程度、危险分层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8例确诊ACS患者纳入研究范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82例.单支病变94例,占63.5%,双支42例,占28.4%,三支11例,占7.4%;犯罪血管分布中左前降支(LAD)81例,占54.7%,左回旋支(LCX)13例,占8.7%,右冠状动脉(RCA)53例,占35.8%,左主干1例,占0.7%.犯罪血管狭窄程度及危险程度分层中,狭窄在50%~74%者35例,占23.6%,狭窄在75%~99%者82例,占55.4%,完全闭塞者24例(其中AMI 20例,UAP 4例),占16.2%,狭窄<50%者7例,占4.7%.犯罪血管危险程度分层中,低危者27例,占18.2%,中危者54例,占36.5%,高危者53例,占35.8%,极高危者7例,占4.7%;中、高危病变共计107例,占总数的72.3%.结论 ACS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大部分有严重的冠脉病变,部分完全闭塞,应积极考虑急诊PTCA及支架术等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血运重建,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冠脉血管病变情况 ,为临床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其造影显示的冠脉病变支数、部位、狭窄程度、危险分层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 8例确诊ACS患者纳入研究范围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66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82例。单支病变 94例 ,占 63 5% ,双支 42例 ,占2 8 4% ,三支 11例 ,占 7 4% ;犯罪血管分布中左前降支 (LAD) 81例 ,占 54 7% ,左回旋支 (LCX) 13例 ,占 8 7% ,右冠状动脉 (RCA) 53例 ,占 3 5 8% ,左主干 1例 ,占 0 7%。犯罪血管狭窄程度及危险程度分层中 ,狭窄在 50 %~74%者 3 5例 ,占 2 3 6% ,狭窄在 75%~ 99%者 82例 ,占 55 4% ,完全闭塞者 2 4例 (其中AMI 2 0例 ,UAP 4例 ) ,占16 2 % ,狭窄 <50 %者 7例 ,占 4 7%。犯罪血管危险程度分层中 ,低危者 2 7例 ,占 18 2 % ,中危者 54例 ,占3 6 5% ,高危者 53例 ,占 3 5 8% ,极高危者 7例 ,占 4 7% ;中、高危病变共计 10 7例 ,占总数的 72 3 %。结论 ACS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大部分有严重的冠脉病变 ,部分完全闭塞 ,应积极考虑急诊PTCA及支架术等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 ,血运重建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闫吉霞 《现代保健》2010,(22):131-13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为4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患者,观察术中、术后发生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血压低、心率慢等迷走反射发生比率、原因及应对措施、处理方法.结果 450例患者中31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多数为经股动脉途径,多发生在拔鞘管过程中,且为初学介入操作者.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约占6.9%,是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术前、术后7d以及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术前以及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心功能测定的7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和术前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以及E峰与A峰的比值有显著的改善.术后6个月和术后7d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显著.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高炎症人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急诊PCI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8.46 mg/L。根据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给予氯吡格雷行双...  相似文献   

20.
吁英 《现代医院》2012,(Z1):67-68
目的通过观察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作用与益处,以及临床心血管血栓事件,探讨产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为医生提供研究氯吡格雷抵抗的预防、治疗及早期识别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类病例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方法对临床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300 mg的患者进行用药观察。入选120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CPG)前、服药24 h后采血,利用光比浊法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根据PA抑制程度判断CPGR发生率,并根据此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PGR组和非CPGR组,对发生CPGR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实施临床护理。结果 120例ACS患者中有31例发生CPGR,发生率为25.8%,护士能够针对发生CPGR的原因提供整体护理措施。结论 ACS和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部分患者确实存在CPGR现象,PA水平对CPGR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同时能指导临床整体护理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