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PFE患者2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40例,肺气肿患者40例,ABC-ELISA法测定其血清TGF-β1、VEGF、IGF-Ⅰ.结果 CPFE组和IPF组血清TGF-β1、IGF-Ⅰ水平均明显高于肺气肿组[TGF-β1:(160.73 ±40.62)、(167.35±42.82)、(128.75±35.77) ng/L,IGF-Ⅰ:(179.65±60.73)、(192.32 ±58.75)、(148.73±49.67) ng/L,P<0.05或<0.01],IPF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肺气肿组[(506.12±82.37)、(437.31±62.58) ng/L,P<0.01].CPFE与肺气肿组血清中TGF-β1与IGF-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5和0.918,P均<0.01).CPFE吸烟组血清VEGF明显低于非吸烟组[(406.19 ±66.94)、(482.88 ±79.91) ng/L,t=-2.287,P=0.035].结论 IPF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推测其参与了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TGF-β1与IGF-Ⅰ存在正线性回归关系,两者在致纤维化的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FE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血气指标如动脉血氧分压[p_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_a(CO_2)]、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VC、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DL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_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_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IL-13、TGF-β_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PF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万托林联合噻托溴铵和普米克令舒治疗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和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万托林,10 d为1个疗程,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和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调查表(SGRQ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0.3%,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肺活量(FVC)、1 s内用力呼气量(FEV1)和1 s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PaCO2明显降低,PaO2和pH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万托林联合噻托溴铵和普米克令舒治疗老年患者AECOPD的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VC )、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FEV1、FEV1/FVC、PO2、SaO2、pH值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规范化教育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97例,根据是否给予规范化管理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化教育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控制率、总控制率分别为67.35%、95.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5.83%、81.25%(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 FEV1/FVC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规范化教育管理能促进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恢复,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黄丽蓉 《临床荟萃》2015,30(1):57-59,63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COPD 合并感染患者共8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7天后,试验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47.32±4.96)mmHg vs (60.43±6.94)mmHg、(85.66±6.40)mmHg vs (68.43±7.13) mmHg、(95.82±4.27)% vs(83.53±4.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 FEV1/FVC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及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舒利迭治疗 COPD 合并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水平在疾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心胸外科收治的78例成人左向右分流型CHD患者均在右心导管检查中直接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按mPAP水平分为无PAH组(mPAP≤25mm-Hg)20例、轻度PAH组(25mmHg〈mPAP≤35mmHg)21例、中度PAH组(35mmHg〈mPAP≤45mmHg)14例及重度PAH组(mPAP〉45mmHg)23例。取患者主肺动脉血。选择同期心内科收治的预行射频消融术患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于清晨空腹状态下行射频消融术时抽股静脉血4m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肺动脉血浆VEGF及TGF-β1水平,分析二者与mPAP的关系。【结果】CHD组血浆VEGF及TGF-β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四组患者肺动脉血浆VEGF水平和TGF-β1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9.078,P〈0.05),(F=57.347,P〈0.05);肺动脉血浆VEGF浓度水平与mPAP呈正相关(r=0.814,P〈0.05);肺动脉血浆TGF-β1浓度水平与mPAP呈正相关(r=0.723,P〈0.05);患者血浆VEGF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758,P〈0.05)。【结论】VEGF及TGFBl参与了左向右分流型CHD并PAH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血浆水平可作为评估左向右分流型cHD患者PAH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VEGF及TGF-β1对监测PAH发生发展动态变化过程有一定意义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肺间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CPFE)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吸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CPFE患者作为A组,选取4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作为B组,选取40例肺气肿作为C组。对三组患者的病程、吸烟情况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气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三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I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B组患者的病程和吸烟比例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C组患者的吸烟年限、平均每日吸烟量和PaCO2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A组患者的PaO2显著高于B组和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56~7.638,χ2=6.084,15.221,P<0.05);C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I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548~6.392,P<0.05);A组吸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不吸烟患者(t=6.138,P<0.05),A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615)、平均每日吸烟量(r=-0.536)呈负相关关系(P<0.05),B组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平均每日吸烟量(r=6.375,P<0.05)呈正相关关系,C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592)、平均每日吸烟量(r=-0.556)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PFE患者的肺间质纤维化病变与血清TGF-β1,VEGF和IGF-I水平的上升有关,而血清VEGF水平的降低则与患者的吸烟年限和吸烟量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肺气肿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咳嗽消失时间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有效率为94.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分别为(2.19±0.16)L、(66.09±4.34)%,对照组 FEV1、FEV1/FVC 分别为(1.83±0.12) L、(52.15±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31、4.850,P =0.035、0.008,P <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14.06±2.94)ng/L、(0.68±0.11)ng/L,对照组血清 IL-6、TNF-α分别为(20.91±3.08)ng/L、(0.99±0.1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平均咳嗽消失时间为(6.33±0.58)d,观察组患者平均咳嗽消失时间为(9.33±0.5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高原慢性肺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 例(A 组),经治疗缓解后的48 例患者作为缓解组(B 组).两组分别测血清和诱导痰液中TGF-β1 、1 s 用力呼气容积(FEV 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 %)、FEV 1 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 1 /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并以40 例当地健康人作为对照组(C 组).结果 A 、B 组血清和诱导痰中TGF-β1 、PaCO2 [分别为(113.2 ±3.6)ng /L 、(1536.5 ±45.2 )ng /L 、(56.2 ±7.4 )mm Hg 和(78.9 ±3.1 )ng /L 、(935.9 ±36.8 )ng /L 、(47.7 ±7.0 )mm Hg]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 组)[分别为(43.2 ±2.7 )ng /L 、(54.5 ±2.3 )ng /L 、(32.3 ±3.2 )mm Hg] ;FEV 1 %、FEV 1 /FVC 、PaO 2 [分别为(36.6 ±6.2 )%、(41.0 ±6.5 )%、(37.5 ±6.5)mm Hg 和(41.4 ±6.3 )%、(45.4 ±6.2 )%、(43.8 ±6.3 )mm Hg] 显著低于C 组[分别为(77.5 ±6.0 )%、(75.9 ±6.0 )%、(67.7 ±6.4 )mm Hg](P 均<0.01 =;且A 组与B 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 、B 组血清和诱导痰中TGF-β1 与FEV 1 %、FEV 1 /FVC 、PaO 2 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 2 呈显著正相关(P 均< 0.01=.结论 TGF-β1 在高原肺心病气道炎症形成过程和氧化/抗氧化失衡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凤  刘巨源 《临床荟萃》2006,21(8):564-566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意义,并探讨其临床诊断要点.方法对近8年来临床确诊的36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例进行临床与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肺气肿合并肺纤维化11例,肺心病合并肺纤维化25例.结果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多数界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胸部X线及CT兼具二者特点,肺纤维化病变在肺心病组多见.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其中临床症状及胸片是诊断的重要线索,高分辨率CT是临床确诊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肺结核肺功能及纤维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62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肺结核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指标)及纤维化状态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指标、纤维化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纤维化状态相关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及纤维化状态,对于肺结核的治疗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贤梅  戴令娟  蔡后荣  侯杰 《临床荟萃》2003,18(22):1270-1272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1990~2002年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I))合并肺纤维化14例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2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COPD合并肺纤维化及IPF在发病年龄、性剐方面无差别,而前者从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较后者长。COPD合并肺纤维化常在慢性咳嗽基础上出现进展较快的呼吸困难及Velcro啰音,具有两种病变并存的X线及CT表现,常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则有所减轻。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间质纤维化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当二者并存时,各自的特点则不明显,兼有二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牛珀至宝微丸对肺损伤早期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PS组)、低剂量牛珀至宝微丸预处理组(LD组)、高剂量牛珀至宝微丸预处理组(HD组)。采用气管内联合腹腔注射内毒素法复制肺损伤早期纤维化模型。实验结束前留取标本测定肺血管通透性(EB值)及肺组织湿/干重量比(W/D);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DAD评分);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Van Gieson染色法检测肺组织胶原纤维表达。结果与LPS组比较,LD组以及HD组,尤其是HD组的EB、W/D值和DAD评分明显降低(P<0.01),光镜下肺肺损伤及纤维化的程度均减轻,肺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牛珀至宝微丸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蛋白的激活,有助于减轻内毒素所致肺损伤早期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富露施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富露施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每天口服强的松0·5mg/kg,4周后减半维持,同时口服富露施600mg/次,每天3次;B组24例,每天口服强的松0·5mg/kg,4周后减半维持。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表现、肺CT、血气、肺功能改变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A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气短、干咳、Velcro罗音经治疗后缓解率为66·7%,B组的缓解率为37·5%(P<0·05);A组缓解时间为(16·7±4·69)d,B组为(23·7±4·87)d(P<0·05);肺CT改善率在A组为62·5%,B组为29·2%(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aO2)、百分肺活量(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提高(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VC%、DLCO%有所提高,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富露施能有效改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叶肺不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右中叶肺不张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及X线胸片诊断为中叶肺不张的50例患者进行纤支镜及手术病理检查,并结合外科手术对患者的病因、镜下特点及年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纤支镜及手术综合诊断非特异性炎症24例,肺癌18例,支气管结核6例。其中经纤支镜诊断非特异性炎症23例,肺癌16例,结核5例,异物1例,纤支镜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8%、88.9%、83.3%及100%,总诊断符合率为90.0%。其中40岁以上患者21例,非特异性炎症9例,占42.9%,肺癌10例,占47.6%,结核2例,占9.5%;40岁以下患者29例,非特异性炎症15例,占51.7%,肺癌8例,占27.6%,结核4例,占13.8%。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是明确中叶肺不张病因安全有效的手段,对原因不明的中叶肺不张应及时行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肺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2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确诊的12例多血管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肺部X线片、CT及高分辨CT、实验室资料,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2例多血管炎患者中11例存在肺损害。9例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弥散性通气功能障碍;全部患者P-ANCA阳性;3例表现为弥漫性肺阃质纤维化、蜂窝肺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进行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肺问质纤维化是多血管炎的早期表现之一,多血管炎早期应及时监测肺功能、肺部高分辨CT,以便及时发现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10年10月确诊的PF-COPD患者27例(PF-COPD)组及COPD患者30例(COPD组)的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和CT及高分辨CT(HRCT)结果.结果 PF-COPD组患者临床表现介于此两种疾病之间.肺功能检查示:PF-COPD组以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18与0;x2=17.10,P<0.01),而COPD组30例均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与9;x2 =15.72,P<0.01).血气分析示:PF-COPD组低氧血症较为明显,COPD组PaCO2升高较多见,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X线显示,COPD组30例胸廓前后径均增大,PF-COPD组则为14例(P<0.05),而PF-COPD组点状、网状或蜂窝状改变24例,COPD组则无此改变(P<0.01);胸部CT及HRCT示:PF-COPD组肺部磨玻璃状改变、网格结节影均较COPD组高(9与0、19与0;x2=10.85、17.36,P均<0.01).结论 PF-COPD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兼有二者的特征.胸部HRCT能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SD大鼠肺组织氧自由基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经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随后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10mg/kg,另一组注射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注药后于7,28d各处死一半。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肺组织,并测定肺组织HYP、SOD和MDA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组与地塞米松注射液组结果相似,与博莱霉素组相比,肺组织SOD升高,MDA下降,光镜和电镜结果提示肺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减轻大鼠肺纤维化,部分机制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方法对36例IPF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结果36例IPF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中,3例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护理措施及时、得当,能提高IPF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