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菜籽磷脂制成脂质体包裹鼠疫EV活菌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了抗体动态观察,比较了不同含量的脂质体对免疫增强作用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豚鼠自动保护力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脂质体-EV菌免疫的豚鼠和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都比单用EV菌免疫的动物明显提高,阳性滴度持续时间延长,统计学表明二者差异非常显著,经用脂质体-EV菌免疫的动物获得完全保护,可以抵抗高达10亿强毒鼠疫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脂质体-EV76p(VW^-)株和EV株皮下接种动物的抗体滴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免疫持续长,其GMT是实验组脂质体-EV76p(VW^-)株GMT的1.7 ̄3.4倍(P〈0.05)。脂质体-EV76p(VW^-)株对小鼠和家兔的免疫效果均不如EV活菌苗。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脂质体一EV_(76p)(VW~-)株和EV株皮下接种动物的抗体滴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免疫持续长,其GMT是实验组脂质体一EL_(76p)(VW~-)株GMT的1.7~3.4倍(P<0.05)。脂质体一EV_(76p)(VW~-)株对小鼠和家兔的免疫效果均不如EV活菌苗。  相似文献   

4.
利用脂质体包裹去除了低钙反应质粒(Lcr)的鼠疫菌EVp(EVpLcr ̄-)株及EV活菌苗分别免疫家兔,收集血清进行小鼠被动保护实验,以比较其杀菌作用。发现两种血清分别与攻毒菌(EV-pLcr ̄+)混合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0.5小时,小鼠血液和脾脏中均能分离到菌,从第一天开始,血液中不再有菌,脾脏菌量呈下降趋势,EV组到第四天时菌已消失,而EVpLcr-组在第七天仍能分离到菌,生理盐水组在第三天即出现小鼠死亡,到第五天全部死亡,三组间脾脏内菌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值依次为生理盐水组>EVpLcr-组>EV组,(P<0.01)。本实验表明,去除了Lcr质粒的鼠疫菌,其免疫血清中抗体的质与量均低于有Lcr质粒的鼠疫菌,杀菌效果明显降低。反映了特异性抗体的缺失。从疫苗角度讲,缺失某一质粒的疫苗株在遗传学特性上稳定,发展该种活疫苗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对其免疫效果仍需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找到能够产生高效免疫力和保护力的菌苗株。  相似文献   

5.
用新选育的鼠疫菌苗0614F株在豚鼠基础免疫20天后再加强免疫一次。结果表明,加强免疫20天后血清F1抗体迅速达到高峰。几何平均滴度为114,至4个月时尚能100%保护豚鼠耐受强毒鼠疫菌141株10亿菌体的攻击,它比生物制品规程中免疫力试验要求攻击的菌量大10^5倍,仍然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作者认为,在鼠疫动物病流行猛烈的地区,鼠疫活菌苗施行两次接种,预计可提高易感人群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脂质体包裹去除了低钙反应质粒的鼠疫菌EVp(EVpLcr^-)株及EV活菌苗分别免疫家兔,收集血清进行小鼠被动保护实验,以比较其杀菌作用。发现两种血清分别与攻毒菌混合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0.5小时,小鼠血液和脾脏中均能分离到菌,从第一天开始,血液中不再有菌,脾脏菌量呈下降趋势,EV组到第四天时菌已消失,而EVpLer^-组在第七天仍能分离到菌,生理盐水组在第三天即出现小鼠死亡,到第五天全部死  相似文献   

7.
热娜  雷刚 《地方病通报》1997,12(1):40-41
固相放免抑制法液相中的被测抗体和^125I-F1抗原结合,抑制^125I-F1和固相F1抗体的结合,固相载体的放射性强度和被测扩体的含量呈负相关。本法全程仅温育一次、冲洗除去游离^125I-F1抗原,检测正常人、健康动物和5株鼠疫菌近缘菌免疫动物血清15份,全部阴性;鼠疫EV菌免疫和鼠疫菌强毒株感染动物血清36份。  相似文献   

8.
鼠疫菌pH6抗原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实验条件下鼠疫耶尔森氏菌pH6抗原的免疫效果及其对鼠疫强毒菌再攻击的保护力进行了观察:(1)建立了鼠疫菌pH6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pH6Ag-ELISA)及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简称pH6Ag-IHA)检测技术,检测敏感、特异;(2)用常规方法免疫小鼠,以pH6Ag-ELISA和pH6Ag-IH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实验动物均出现了较高滴度的免疫反应,其最高滴度分别为1:12 800和1:1  相似文献   

9.
以微量被动血凝方法,观测了两组人群用冻干鼠疫活菌苗(EV活菌苗)皮上划痕免疫后的抗体变化以及对豚鼠皮上接种后的保护力试验。经EV活菌苗皮上接种后,人群血清阳转率约80~90%,血凝试验抗体滴度持续时间不长,接种后15天抗体滴度最高,1个月后逐渐下降。但动物试验显示在免疫后的6个月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EV活菌苗皮上接种易被群众接受,剂量以15亿个菌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10.
接种鼠疫EV活菌菌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种鼠疫EV活菌菌苗效果观察余志虎,杨英中,孙向勇玛纳斯南山鼠疫疫源地,是以灰旱獭为主的单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人间鼠疫,为了保护人群,多年来,每年都组织人力、物力对疫区居民进行EV菌苗预防接种,但其免疫效果却不得而知。为了评价免疫效...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菌毒力强,动物及人类感染鼠疫后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等特点,病人感染后抗体滴度变化有其特殊性。由于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很难将鼠疫病人转归过程中的鼠疫F1抗体滴度变化观察完整。为此,我们在2004年9月青海省乌兰县的鼠疫疫情处置中,对患者发病至治愈后3年内的鼠疫F1抗体滴度变化进行了追踪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两种猪蛔虫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豚鼠对猪蛔虫感染的反应。以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感染性虫卵抗原分别免疫豚鼠,再以感染性虫卵10,000只的剂量经日攻击感染豚鼠。7天后检取豚鼠肺、肝内幼虫,分别计数并测量其长度。抽取免疫动物血清测定抗体滴度。通过荧光抗体试验观察IgG对幼虫和虫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覌测犬接种鼠疫菌后鼠疫F1抗体及其IgM动态,推算发生动物鼠疫流行的时间和地点。方法应用ELISA夹心法检测犬鼠疫F1抗体,捕获法检测IgM,两种方法同步检测接种鼠疫菌EVparis株活菌的犬血清。结果犬接种鼠疫菌后第5d,抗鼠疫F1抗体和IgM都出现了阳性反应,IgM显色和滴度第7~9d达到高峰,第15~22d开始快速下降,第46d以后降到阳性标准以下;F1抗体在接种鼠疫菌后第38d显色和滴度达到高峰,第78d仍保持在OD450nm2.700以上和滴度1∶210左右。结论根据ELISA检测犬鼠疫F1抗体和IgM的结果,可推算动物间鼠疫流行的时间和范围,为及时实施防控措施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用脂质体包被缺失45MD质粒的鼠疫EV76p株,经皮下接种小鼠,并与兰州EV株进行比较,观察两者在小鼠体内分布情况。实验表明:该菌株在小鼠血液、皮下及脾脏的分布与EV株无明显差异,0。95=x2=<x20.05=1.32,P>0.25,1.40=x2脾=x20.10=2.71,P>0.10,略有不同的是该菌株只在注射局部增殖造成在皮下存活时间稍长于EV株,但到达脾脏及血液的机率很小,即使有部分细菌能到达脾脏存活时间也很短。提示用脂质体包裹EV76P(VW-)株在一定程度未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保护作用,对使用脂质体作为佐剂来制备较为理想的鼠疫菌苗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鼠疫菌外膜蛋白单克降抗体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SDS-PAGE,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单克隆抗体(McAb)等技术,对鼠疫菌外膜蛋白(OMP)组成成分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SDS-PAGE图谱上,鼠疫菌锡林郭勒高原型较其他型强,弱毒菌少一条亚基分子量为32KD的蛋白带。以EV76P,EV苗的OMP为免疫原,所获抗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认为OM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采用杂交瘤技术,得到七株抗鼠  相似文献   

16.
从青海、吉林分离的148株强毒和中等毒力的鼠疫菌株中,用氯化血红素法选育了一株弱毒鼠疫菌061株。其生物学特性、残余毒力、遗传稳定性、对实验动物的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力等均达到作为活菌苗的技术要求。最小免疫剂量的保护效果与通用的EV株相似;最大攻击剂量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EV株,可保护毒菌141株10亿活菌的攻击;免疫持续时间可维持3~6个月;加强免疫后,可保护毒株50亿活菌的攻击。用061菌株和EV株按常规免疫豚鼠,其抗体水平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菌悬液的F1抗原含量061株为18.55ug/ml,比EV株11.29μg/ml高30%以上。作者认为可作为鼠疫活菌苗,用于人类鼠疫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Merione meridianus)实验鼠疫F1抗体形成情况.方法 用强毒鼠疫菌2101号感染子午沙鼠,按不同时间随机抽取5只采血,用微量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观察仔鼠体内母系抗体维持时间.结果 (1)子午沙鼠感染鼠疫菌后,第4d出现抗体,此后抗体滴度维持在1: 4~1: 32之间.抗体阳性率为82.5%(85/103);(2)母系抗体在仔鼠体内可维持4.5个月.结论 子午沙鼠鼠疫F1抗体形成时间早,抗体滴度偏低且较为集中(1: 4~1: 32),无明显高峰期和下降期,抗体持续时间长,阳性率较高;仔鼠体内的母系抗体至少维持4.5个月.这可为动物鼠疫调查或分析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鼠疫耶尔森菌F1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检测鼠疫耶尔森菌F1抗体的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方法。方法胶体金标记纯化鼠疫F1抗原,双抗原夹心法原理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对兔、羊、人和黄鼠血清进行检测评价。结果用80份不同动物种属的阴性血清进行检测,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对5份恢复期病人血清、13份免疫兔血清和2份免疫羊血清检测也取得阳性结果,对于8份I HA临界阳性(滴度1∶20)的达乌尔黄鼠血清检出阳性6份。结论建立了可以用于现场快速检测鼠疫F1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黄鼠感染鼠疫菌5d出现抗体,21~23d为高峰,阳性率为100%,阳性滴度为GMT969~1130,100d仍有阳性;鼠疫菌感染黄鼠2d检出鼠疫菌,3~4d达高峰,阳性率为100%,以后逐渐下降,7d后很少出现菌血症,仅有感染局部带菌。在鼠疫流行高峰期,抗体滴度高,检菌率也高;鼠疫流行处于末期或静息期,就很难检出鼠疫菌。因此在鼠疫监测工作中,检菌和检查鼠疫抗体应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0.
阿拉善黄鼠是我国甘、宁两省(区)黄土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掌握其鼠疫菌抗体和不完全抗体动态,对鼠疫疫情监测和鼠疫动物病的流行分析具有一定意义。我们采用该疫源地分离的鼠疫毒菌免疫阿拉善黄鼠,用鼠疫间接血凝(简称PHA)和PHA~SPA试验,对比观察了免疫接种后的1~100天内的抗体和不完全抗体动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