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海洋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是引起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的首要食源性致病菌,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比例高达60%以上[1]。该菌也是北京市食物中毒主要病原菌之一,为了解北京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2006年7~8月对市场出售的不同类型的海产品共52件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北京市各大商场、超市及农贸市场的随机抽检样品。包括鲜活和冷冻的虾、鱼、贝等海产品共计52件。1.2材料3.5%NaC…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及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是一种具有嗜盐性的细菌,常存在于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是夏、秋季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该菌于1950年首次在  相似文献   

3.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tas,VP)是一种嗜盐的革兰阴性致病菌,常存在于近海水、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在海水中可存活47d,淡水中可生存2d,夏季海产品的平均带菌率高达94.8%。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食用了带有大量本菌的食品,特别是海产品;此外,食用了被本菌污染的腌菜也能引起食物中毒。近年来,由于海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因此,对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将对该菌的分离鉴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 ,又是沿海地区和国家的重要食物中毒病菌。该菌属嗜盐性细菌 ,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进食肉类或蔬菜而致病者 ,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不分、交叉污染所引起。由于今年持续高温 ,我区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大饭店酒楼时有发生 ,为确定一次由家庭喜宴引起疑似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在农村中发生类似食物中毒 ,现将这次由家宴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2 0 0 3年 10月 1日 11:3 0 ,上海市南汇区某村民举…  相似文献   

5.
<正> 嗜盐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尤以海产品为甚。该菌经常引起食物中毒发生,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食物中毒菌。有关该菌的分布情况、培养特性、生化及血清学特性、嗜菌体分型、致病性等方面,我们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践表明,由海产品及外环境检出的菌株多为蔗糖阳性,而由中毒患者检出的菌株则以蔗精阴性为主,因而在食物中毒暴发后,由中毒食品和中毒患者检出的嗜盐菌经常不能相互联系在一起,这给食物中毒菌的确定和追源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另外,它也提示出一个新的问题,即为什么由中毒患者检出的菌株多为蔗糖阴性,而中毒食品却多为蔗糖阳性呢?为什么中毒食品中蔗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是一种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夏季海水及海产品中常带有此菌。近年来,VP成为我国首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比例高达60%以上[1-2]。义乌市海产品资源丰富,VP也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3]。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技术因其分辨力高、结果重现性好,而被认为是细菌分子分型的“金标准”[4]。我们对2013年义乌市不同来源的33株VP进行了血清分型和PFGE分子分型研究,旨在初步分析相关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了解其内在联系和流行规律,为本市VP食物中毒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沧州市水产品市场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情况,为沧州市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8—2011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检测网工作手册,在2008—2011年对沧州市共计140份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药敏试验采用E-test试纸条检测方法,分离菌株进行耐药试验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共检测样品140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8株,总阳性率为12.9%。海产品中检出率占阳性菌株的38.9%。该菌对氯霉素、氟哌酸、复方诺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敏感,对痢特灵耐药。结论沧州市因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品多数为海鱼、蟹、虾、贝类等海产品;另外,在市售过程中与淡水产品混卖,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对水产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的管理,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肉类、海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化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等.为了解我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肉类、海产品中的污染情况,为今后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排查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2006-2007年对两大农贸市场中出售的365份肉类、海产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电白县盛产海产品,嗜盐菌食物中毒曾有发生。为了解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情况及探讨其防治对策,于1992年在盛产海产品的水东地区,对海产品、非海产品进行染菌情况调查。检材以无菌操作在农贸市场鱼摊档、水产站、饮食行业等单位按不同类别随机抽取。送检验室经6~8小时增菌后按细菌学常规检验方法检验及分型。结果:共检海产品171份,嗜盐菌阳性116份,阳性率为68%,非海产品共检135份,阳性28份,阳性率21%,前者高于后者(x~2=151.52,p<0.01)。海产品中以海鲜鱼检出率最高(84.3%)而非海产品则以生猪肉污染较严重(阳性率47.8%),其次砧板污染率也较高(附表)。本次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多为弱毒的尤氏Ⅲ型。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国内外文献中屡见报道因海产品污染所致的食物中毒.研究海产品食物中毒对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海产品污染情况、细菌性和毒素中毒的文献作一综述.1 海产品病原菌携带情况副溶血弧菌是日本藤野于1950年首先报告定名的,我国是1958年报告的.30多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认定该菌是日本和我国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林业杰等从福建沿海111份各类海产品中检出52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检出率为46.85%.潘幸福等采用3种检验方法检查120份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分别为:常规法39.17%,改良法95.83%,推涂法94.17%;用两种方法结合检查355份海产品,检出277份,带菌率82.69%.此外,海产品中其它病原性弧菌的检出率也较高,徐合连等调查日照市51处冷藏厂(库)中冷冻食品,在鱼、虾、贝、蟹和软体类海产品中检出拟态弧菌4株、创伤弧菌5株、溶藻弧菌8株、副溶血弧菌11株、豚鼠气单胞菌4株、嗜水气单胞菌4株,6种菌总检出率5.11%.何浙生等从浙江沿海采集100份(每份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