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产妇筛查及新生儿母婴阻断措施开展情况。方法在云南、湖南、广西、安徽、甘肃、贵州、内蒙古、四川8个省(自治区,下同),选取2010年新生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及时接种率(Timely Birth Dose Rate,TBD)〈75%的设区的市(地区、州),以2011年产前筛查出的HBs Ag阳性住院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产妇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情况,孕期是否采取阻断措施,新生儿首剂(First Dose)Hep B(Hep B1)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lin,HBIG)接种情况等。产妇在分娩前采集静脉血5毫升(ml),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DC)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HBs Ag、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e Ag,Anti-HBe)进行复核检测。结果调查地区医疗机构产妇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多采用国产ELISA试剂。经省级CDC实验室复核检测,初筛HBs Ag阳性产妇HBs Ag、HBe Ag、Anti-HBe复核一致率分别为95.93%、83.28%、75.44%。调查9999名HBs 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全部接种了Hep B1,79.58%的新生儿接种10微克(μg)重组Hep B(酵母);TBD为97.05%,早产儿、低体重儿TBD低于足月儿(χ2=80.72,P〈0.05)、正常体重儿(χ2=175.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婴儿Hep B1和HBIG联合接种率为67.17%,产妇HBe Ag阳性、阴性或未检测者,其新生儿联合接种Hep B和HBIG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结论需继续加强HBs Ag阳性母亲的早产儿、低体重儿Hep B1及时接种,以及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ep B1和HBIG联合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流行区农村育龄妇女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评估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接种效果,为完善HBV母婴阻断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广东省乙肝高流行区3个县(市,下同)农村抽取15~49岁育龄妇女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调查人口学特征、肝炎病史、Hep B接种史等。结果共调查育龄妇女2076人,平均年龄30.64岁。3个调查县育龄妇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年龄标化阳性率分别为12.81%、63.73%、65.90%。HBs Ag阳性妇女中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e Ag,Anti-HBe)阳性率分别为29.76%和63.94%。不同年龄组育龄妇女HBs Ag、Anti-HBc、HBe Ag和Anti-HB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HBs Ag=42.01,χ2Anti-HBc=443.35;χ2HBe Ag=38.10,χ2Anti-HBe=36.51;P均0.01),但Anti-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Anti-HBs=5.41,P=0.14)。不同地区、职业育龄妇女HBs Ag、Anti-HBs、Anti-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间比较:χ2HBs Ag=9.07,χ2Anti-HBs=7.04,χ2Anti-HBc=39.44;P均0.01;职业间比较:χ2HBs Ag=46.17,χ2Anti-HBs=13.30,χ2Anti-HBc=445.18;P均0.05)。育龄妇女Hep B接种率为31.22%,有Hep B接种史组Anti-HBs阳性率(71.87%)高于无Hep B接种史组(58.57%)和Hep B接种史不详组(63.73%)。结论广东省2013年乙肝高流行区农村育龄妇女HBs Ag携带率处于较高水平,小年龄组育龄妇女HBs Ag携带率下降明显,Hep B接种预防效果显著,仍需继续落实HBV母婴阻断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的阳性筛查状况及筛查后干预对策,旨在为减少母婴乙肝传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该院待产并进行产前检查的6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参与研究的孕产妇中产前及产时HBs Ag筛查工作开展情况、HBs Ag检测阳性状况、HBs Ag阳性孕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结果600例孕产妇均参与并完成研究。经调查,纳入研究的600例孕产妇均参与HBs Ag产前筛查讲座,最终完成检测的孕产妇600例,检测率为100. 00%。600例孕产妇中HBs Ag检测为阳性的55例,HBs Ag阳性率为9. 17%。所有产妇中接受产前HBs Ag检测的比例显著高于接受产时检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产妇接受产前HBs Ag检测的阳性比例与接受产时HBs Ag检测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HBs 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中仅52. 73%进行高剂量乙肝疫苗注射,仅34. 55%的产妇家属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仅23. 64%的新生儿在疫苗周期结束后进行复查。结论全面开展孕产妇产前及产时HBs Ag检测,及时对HBs Ag阳性孕产妇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同时建立有效阻断后跟踪随访机制,加强乙肝疾病相关宣教,对于母婴乙肝传播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阻断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呈阳性的25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分成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与免疫阻断效果、出生及1、3年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 Ab)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及1年后的HB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内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及1年后的HB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750,P=0.016;χ~2=6.670,P=0.010)。产妇HBs Ag单阳性与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两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及1年后HBV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2.390,P=0.000;χ~2=8.126,P=0.004)。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新生儿出生与联合免疫后1岁HBs Ab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母乳喂养组内新生儿出生与联合免疫后1岁HBs Ab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34.640,P=0.000);人工喂养组内新生儿出生与联合免疫后1岁HBs Ab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0.500,P=0.000)。产妇HBs Ag单阳性与HBs Ag及HBe Ag双阳性3年后幼儿的HBV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930,P=0.001),两组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56,P=0.610)。结论 HBIG+乙肝疫苗的联合应用对新生儿HBV感染具有良好的阻断疗效。HBV感染率与宫内感染有关,与孕妇HBs Ag和HBe Ag是否双阳性有关,与新生儿的出生方式及喂养方式无关,因此HBs Ag+产妇新生儿采用正规联合免疫后可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并不会增加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01/2015-12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及脐带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 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孕妇HBe Ag阳性占40.29%,HBs Ag、HBe Ag双阳性者占38.68%;527名新生儿中,33.97%为HBe Ag阳性,20.30%为HBs Ag、HBe Ag双阳性。孕妇感染HBV模式有20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65.10%,新生儿HBV感染模式有23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新生儿数的30.70%;162名大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56.79%为大三阳,203名小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35.47%为小三阳。结论孕妇HBs Ag、HBe Ag双阳性以及大、小三阳感染模式是贵州省HBV母婴传播防控的重点人群。对重点人群所产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切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阻断乙型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HBs Ag阳性孕妇91例及娩出的91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出生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10例,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81例,随访至新生儿12月龄时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和HBVDNA含量,比较阻断效果;同时分析孕妇血清HBe Ag状态、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对HBV感染的影响。结果联合接种后新生儿12月龄时HBs Ag阳性率为1.2%、HBV-DNA含量为(3.0±0.5) Log拷贝/ml,明显低于单独接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接种后新生儿HBs Ab阳性率和HBs Ab滴度明显高于单独接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接种的新生儿中,孕妇HBe Ag阴性45例、HBe Ag阳性36例; HBe 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12月龄时HBV-DNA含量明显低于HBe 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s Ab阳性率和HBs Ab滴度明显高于HBe 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接种的新生儿中,不同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的HBs Ag阳性率、HBV-DNA含量、HBs Ab阳性率、HBs Ab滴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HBV感染与孕妇HBe Ag状态有关,与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Hep B)对孕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所生新生儿的阻断效果,为调整Hep B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4个市州的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HBs Ag筛查阳性的335名孕妇所生新生儿分别接种5μg和10μg重组酵母Hep B(5μg组和10μg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标志物(HBVM),分析其血清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Bc)、Anti-HBc水平以及疫苗保护水平。结果 5μg组193名,10μg组142名。5μg组HBs Ag阳性率为27.46%,Anti-HBs阳性率为69.95%,Anti-HBc阳性率为34.20%,HBs Ag+HBe Ag阳性率为13.99%,Hep B保护率为67.69%;10μg组HBs Ag阳性率为16.90%,Anti-HBs阳性率为80.28%,Anti-HBc阳性率为23.94%,HBs Ag+HBe Ag阳性率为6.34%,Hep B保护率为80.12%。5μg组的HBs Ag阳性率、Hbs Ag+HBe Ag阳性率高于10μg组(χ~2=4.575、4.228,P均0.05);10μg组的Anti-HBs阳性率明显高于5μg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3,P0.05)。结论接种10μg重组酵母Hep B免疫及阻断效果优于接种5μg重组酵母Hep B。建议对无应答者加大剂量或更换Hep B种类再次进行全程免疫,进一步提高Anti-HBs阳性率,避免HB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 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共筛查9个县18 007名孕妇,HBs Ag阳性561例,经ELISA方法复测HBs Ag阳性517例,孕妇HBV感染率为3.08%,HBs Ag阳性率为2.87%。9个县孕妇HBs Ag阳性率1.82%~9.32%,HBV感染率1.89%~9.79%,HBe Ag阳性率0.81%~3.00%,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9个县孕妇HBs Ag阳性率、HBV感染率、HBe Ag阳性率均是黎平县最高。孕妇HBV感染的HBVM模式有20种,以HBs Ag、HBe Ag和Anti-HBc阳性(大三阳),HBs Ag、Anti-HBe、Anti-HBc阳性(小三阳)占总感染孕妇数的65.10%;调查的561例孕妇中,64例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占11.40%,无免疫史的346例,占88.60%。结论贵州省孕妇存在HBV感染,以小三阳、大三阳感染模式最多见,孕妇乙肝疫苗接种比例不高,建议贵州省在加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对15~30岁妇女开展乙肝疫苗补充免疫,提高贵州省育龄妇女乙肝疫苗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孕妇HBs Ag阳性率,减少HBV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预防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1 929例HBs Ag阳性产妇及其分娩的8~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实施情况,同时对产妇所生婴儿抽血,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共调查HBs Ag阳性产妇及婴儿1 929对,婴儿出生12个月时HBs Ag阳性率为0.93%,阻断成功率为99.07%;HBs Ab阳性率63.09%。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产妇所生婴儿HBs Ag阳性率分别为1.64%和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P=0.027)。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分娩方式、产科操作、会阴裂伤程度的产妇所生婴儿HBs A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HBs Ag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母亲的新生儿母婴感染的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HBs Ag阳性孕妇及其子女,结合住院病历及随访调查,记录母亲分娩方式、哺乳方式、儿童疫苗接种等资料,并对母亲和子女采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250例随访儿童中,238例出生24 h内接种了第1针乙肝疫苗,179例24 h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儿童HBs Ag阳性4例,阳性率1.6%。其中HBe Ag阳性母亲48例的子女HBs Ag阳性4例,阳性率为8.3%明显高于孕期HBe Ag阴性母亲的子女HBs Ag阳性率为0.0%(P<0.01)。经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子女HBs Ag阳性率分别为2.1%(3/140)和0.9%(1/110)(P>0.05),人工喂养儿童HBs Ag阳性率4.8%(4/83)高于母乳喂养(P<0.05),可能与人工喂养组母亲HBe Ag阳性率53.0%(44/83)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2.4%(4/167)有关(P<0.01)。结论:母亲HBe Ag阳性是发生HB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正规免疫预防后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并不降低HBV母婴感染的风险。因此,不能将剖宫产分娩作为减少HBV母婴传播的手段,并应该鼓励HBs Ag阳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1~2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Hep B)预防接种效果,以及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8年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2014年9月,在黑龙江省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7个县(区)932名1~29岁居民,同时对2006年在黑龙江省健康人群乙肝血清学调查中检测出乙肝感染者45人,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追踪调查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结果黑龙江省1~2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7.5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为1.29%;Hep B接种率为88.09%。5岁以下人群HBV感染率为3.17%,HBs Ag阳性率为0.26%;Hep B接种率为100%。2006—2014年8年,有66.67%的HBe Ag阳性患者转为HBe Ag阴性。结论黑龙江省1~29岁人群HBs Ag流行率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乙肝防控工作已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婴儿喂养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乳汁中HBs Ag检出率,进一步了解乳汁传播乙肝病毒(HBV)情况。方法:对HBs Ag阳性产妇,采集乳汁和抽取2 4小时内新生儿血作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检验。对4 0例乳汁检验HBVM阳性而新生儿HBVM阴性的产妇,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抽取小儿静脉血作HBVM检验。结果:HBs Ag阳性产妇乳汁HBs Ag阳性率为4 2 .86 % ,新生儿HBs Ag阳性率为2 5 .71%。HBs 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者小儿HBs Ag阳性率比人工喂养者显著增高。HBs Ag阳性产妇乳汁中HBVM阳性者不宜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从张家港市设有产科的所有医院选取母亲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且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幼儿512人,随访调查母亲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娩方式等,并检测婴幼儿血清中HBs 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 Ab)水平。结果调查婴幼儿中,HBs Ag阳性率为1.76%,HBs Ab阳性率为87.11%。不同性别、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乙肝感染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的婴幼儿HBs Ab阳性率分别为100.00%、90.91%和84.62%。结论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s Ag阳性母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婴幼儿体液免疫水平随月龄增加而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HBs Ag阳性产妇546例及乙肝高危儿546例,依据乙肝高危儿是否感染HBV分为感染组(19例)与未感染组(527例)。对HBs Ag阳性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乙肝高危儿均行血清HBs Ab、HBs Ag水平测定。统计乙肝高危儿免疫注射及血清标志物测定情况,对比不同年龄阶段乙肝高危儿HBs Ag、HBs Ab阳性率,分析乙肝高危儿HBV母婴传播因素。结果乙肝高危儿均进行了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注射,其中524例(95.97%)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检测结果显示19例(3.48%)高危儿血清HBs Ag呈阳性,381例(69.78%)血清HBs Ab呈阳性;0.5~岁年龄段HBs Ab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发现产妇HBe Ag阳性率、乙肝免疫预防方式为HBV感染母婴传播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妇HBe Ag阳性、乙肝免疫预防方式为HBV感染母婴传播的独立影响因素,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价值较高,对乙肝高危儿予以乙肝疫苗联合HBIG免疫接种可降低新生儿HBV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宫内跨胎盘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宝山区154名HBs Ag阳性产妇和297名HBs Ag阴性产妇分别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来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滴度。新生儿脐带血HBs Ag阳性与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HBV跨胎盘传播。[结果]HBs 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HBV阳性率为8.4%。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高于HBs Ag单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20.0%比3.7%,P0.05),相对危险度(RR)为5.41。随着母亲外周血HBV DNA水平的提高,跨胎盘传播的发生率也逐步提高。[结论]HBe Ag可经过胎盘屏障直接传递至脐带血,而HBs Ag则受到一定程度的"过滤"。母亲HBe Ag阳性与HBV DNA高水平是HBV跨胎盘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导致新生儿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6.
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阻断乙肝病毒 (HBV)的母婴传播 ,涵江区妇幼保健院自1997年开始 ,对婚检中发现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阳性者 ,建议其配偶婚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婚检发现女方 HBs Ag阳性者 ,建议在其妊娠晚期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 ,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采用产前产后全程干预 ,主动、被动联合免疫方法 ,阻断 HBV的母婴传播 ,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对 10 0例 HBs Ag阳性的孕妇注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 (商品名 :上生甘迪 )后的效果进行追踪观察 ,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单项 H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以及完成HepB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南昌市2个县(区)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联合免疫和HepB全程免疫完成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儿童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HBsAg阳性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8名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为2.52%(7/278),HBsAb阳性率为96.8%(269/278)。产妇HBsAg阳性时间在2年以上是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和婴儿HBIG的使用情况和婴儿性别等与HBV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对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具有较好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建议加强育龄妇女HBsAg和HBeAg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状况,为制定和调整HBV母婴阻断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2015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HBV表面抗原(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技术定量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含量。结果共筛查9个县级医院18 007名孕妇,经ELISA方法复测HBs Ag阳性534名,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55.99%。9个县孕妇HBV DNA阳性率33.33%~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农村孕妇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6.99%和55.78%,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59.06%,21~30岁组为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HBe 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27%和90.61%,HBs Ag、HBe Ag阳性分别与HBs Ag、HBe Ag阴性(18.06%、33.02%)孕妇间HBV 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 Ag、HBe Ag阳性孕妇分别与HBs Ag、HBe Ag阴性孕妇间HBV DNA平均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检测孕妇HBV DNA能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HBV母婴传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所有孕产妇进行免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的168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追踪调查形式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所生的活产儿进行分析,并对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疾病传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有效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产新生儿乙肝病毒(HBV)感染率,且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成功率比较高。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01/2015-12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及脐带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孕妇HBe Ag阳性占40.29%,HBsAg、HBe Ag双阳性者占38.68%;527名新生儿中,33.97%为HBe Ag阳性,20.30%为HBsAg、HBe Ag双阳性。孕妇感染HBV模式有20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65.10%,新生儿HBV感染模式有23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新生儿数的30.70%;162名大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56.79%为大三阳,203名小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35.47%为小三阳。结论孕妇HBsAg、HBe Ag双阳性以及大、小三阳感染模式是贵州省HBV母婴传播防控的重点人群。对重点人群所产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切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